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相干光经单缝衍射后的光谱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饶连周 渠彪 +1 位作者 陈子阳 蒲继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7-470,共4页
从几何成像规律和交叉谱密度函数的传输定律出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多色谢尔模型光束经单缝衍射后光场的光谱变化现象.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相干光谱经单缝衍射后,在衍射光场的某些点,光谱相对于光源的光谱往短波方向移动,即为蓝... 从几何成像规律和交叉谱密度函数的传输定律出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多色谢尔模型光束经单缝衍射后光场的光谱变化现象.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相干光谱经单缝衍射后,在衍射光场的某些点,光谱相对于光源的光谱往短波方向移动,即为蓝移;而在衍射光场的另一些点,光谱呈现红移.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变化 部分相干光 聚焦透镜
下载PDF
大亚湾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光谱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周雯 曹文熙 +4 位作者 杨跃忠 王桂芬 赵俊 孙兆华 许占堂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5,共7页
采用2007年5月大亚湾浮标定点航次采集的生物-光学数据,分析了大亚湾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光谱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660nm处后向散射比率变化范围在0.0040—0.0245之间,均值为0.0082±0.0032,实测后向散射比率光谱波段间... 采用2007年5月大亚湾浮标定点航次采集的生物-光学数据,分析了大亚湾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光谱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660nm处后向散射比率变化范围在0.0040—0.0245之间,均值为0.0082±0.0032,实测后向散射比率光谱波段间的相对变化不超过15%;颗粒后向散射比率随着叶绿素a浓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高叶绿素浓度显著对应较低的后向散射比率;粒径是影响大亚湾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水体中Junge粒级斜率的增大,颗粒后向散射比率显著增大;折射率的变化也对后向散射比率产生一定影响,类似的水体粒径分布情况下,浮游植物与非藻类物质相对贡献的变化将导致折射率的明显变化,并将主导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散射比率 光谱变化 颗粒粒径分布 颗粒折射率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典型地物光谱变化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树东 肖正清 +4 位作者 包安明 周淑娟 于凯 唐义闵 谢东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3-677,F0003,共6页
由于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距离河道在垂直向的差别,以及气候与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异构性.典型地物光谱变化的研究为中下游生态环境的遥感监测提供了基础,实验研究表明:绿色全荣植物中,棉花由于其具有明显绿峰、水分吸... 由于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距离河道在垂直向的差别,以及气候与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异构性.典型地物光谱变化的研究为中下游生态环境的遥感监测提供了基础,实验研究表明:绿色全荣植物中,棉花由于其具有明显绿峰、水分吸收谷和近红外的高反射峰而更加容易识别,其他植物主要差别则集中在550,680,1 420 nm附近的反射峰、吸收谷和1 920-2 500 nm之间的反射率;与绿色植被相比,枯枝的光谱在可见光部分的绿峰和红光吸收谷不明显,但在可见光部分波形有所差别,而与流沙土壤光谱相比,各波段反射率变化较大;对比不同荣枯比例的植物光谱发现,同一种植物随着荣枯配比的变化,除可见光绿峰、近红外反射峰和各水分吸收谷变化外,最明显的是在近红外1 420-1 820 nm之间和短波红外1 920-2 500 nm之间反射率随着枯枝的比例增加而明显升高;关于土壤光谱,中下游各断面占主要类型的流沙土光谱相差不大,但是盐碱土和含有一定水分的盐碱土则变化较大,而且反射率基本低于流沙土,结壳土则除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部分变化更加平缓而有所差别外,其余波段接近流沙土;同样的土壤背景下,近红外和短波红外部分反射率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覆盖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供给 生态变化 典型地物 光谱变化
下载PDF
高斯-谢尔模型光束通过光阑像散透镜传输轴上光谱变化(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潘留占 冯建武 丁超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48-1452,共5页
从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理论出发,研究了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通过光阑像散透镜传输轴上的光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光源光谱相比,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通过光阑像散透镜传输轴上光谱发生了中心频率的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光谱位移.详细... 从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理论出发,研究了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通过光阑像散透镜传输轴上的光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光源光谱相比,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通过光阑像散透镜传输轴上光谱发生了中心频率的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光谱位移.详细分析了透镜的像散、光束的空间相关性和光阑的截断参量对光谱变化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这些参量会对光谱移动产生比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变化 像散 光阑透镜 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
下载PDF
部分相干光束经刀边衍射产生的光谱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饶连周 陈子阳 蒲继雄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6,共5页
从部分相千光束的传输定律出发,得到了部分相干光束刀边衍射时的远场光谱的表达式。根据该表达式对衍射场中的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衍射场中的光谱将随着观察点位置而改变,并且对于固定观察点,其光谱将随着相对空间相干... 从部分相千光束的传输定律出发,得到了部分相干光束刀边衍射时的远场光谱的表达式。根据该表达式对衍射场中的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衍射场中的光谱将随着观察点位置而改变,并且对于固定观察点,其光谱将随着相对空间相干度以及光束透过率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部分相干光束 刀边衍射 光谱变化
下载PDF
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及化学调控研究初报 被引量:9
6
作者 宋光泉 肖畴阡 宾淑英 《中国果树》 1997年第3期30-31,34,共3页
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及化学调控研究初报*宋光泉肖畴阡宾淑英(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州510225)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对荔枝果皮的褐变进行研究,但对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 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及化学调控研究初报*宋光泉肖畴阡宾淑英(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州510225)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对荔枝果皮的褐变进行研究,但对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为了探明对荔枝果皮褐变实现化学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果皮褐变 吸收光谱变化 化学调控
下载PDF
基于类别光谱变化规律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琰 舒宁 +1 位作者 龚龑 李雪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别光谱变化规律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在基准期土地利用图的辅助下,以像斑为图像分析的基本单位,分别建立不同类别像斑特征在基准期和检测期图像上的分布曲线,通过三次多项式拟合参数表征上述2个时... 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别光谱变化规律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在基准期土地利用图的辅助下,以像斑为图像分析的基本单位,分别建立不同类别像斑特征在基准期和检测期图像上的分布曲线,通过三次多项式拟合参数表征上述2个时期特征值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获取变化阈值,进行迭代计算,找出不符合类别光谱变化规律的像斑,确认为发生变化的像斑。以武汉市局部2002年、2005年QuickBird多光谱图像及相同区域2002年土地利用图为实验数据,以绿地和城区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证明上述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高分辨率 土地利用 像斑 面向对象 类别光谱变化规律
下载PDF
用于半胱氨酸比率荧光检测探针光谱变化的量子化学计算
8
作者 刘涛 李秋婷 +1 位作者 许晗 潘滋涵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4-17,共4页
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用于分子光谱的预测与验证。通过运用Gaussian 09软件在DFT/B3LYP水平下计算模拟用于半胱氨酸比率荧光检测探针(DPP-CHO)与半胱氨酸(Cys)作用前后分子基态与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及分子轨道能级,发现探针与底物Cys作用后... 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用于分子光谱的预测与验证。通过运用Gaussian 09软件在DFT/B3LYP水平下计算模拟用于半胱氨酸比率荧光检测探针(DPP-CHO)与半胱氨酸(Cys)作用前后分子基态与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及分子轨道能级,发现探针与底物Cys作用后无论是基态还是激发态其HOMO-LUMO轨道能级差均变大,理论上验证了探针与底物Cys作用后吸收和发射光谱蓝移,从而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实验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计算 光谱变化 蓝移
下载PDF
多色部分相干光的光谱变化和光谱开关现象研究
9
作者 李鸿鹏 《光电技术应用》 2015年第6期9-13,36,共6页
运用部分相干光基础理论和广义衍射理论,从理论上主要研究了多色部分相干光经过多缝系统后的光谱变化和光谱开关现象。讨论了多色完全空间相干光经菲涅耳波带片衍射后,光学奇点附近的光谱变化和光谱开关现象,并且运用Mathcad数值计算软... 运用部分相干光基础理论和广义衍射理论,从理论上主要研究了多色部分相干光经过多缝系统后的光谱变化和光谱开关现象。讨论了多色完全空间相干光经菲涅耳波带片衍射后,光学奇点附近的光谱变化和光谱开关现象,并且运用Mathcad数值计算软件对光谱变化和光谱开关现象在不同参数下进行研究。根据以上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描述了光谱变化和光谱开关在信息编码和传输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变化 光谱开关 部分相干光 衍射 多缝干涉
下载PDF
太阳光谱变化引起的辐射强迫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10
作者 戴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718,共1页
太阳入射辐射从根本上决定了大气的热力结构和组成状况.紫外线波长范围的辐射改变了大气中的分子分布,从而引起连锁的化学反应——尢其是对平流层中臭氧的生成产生影响——同时为中间大气层提供主要的热源,而处于可见近红外波段的辐射... 太阳入射辐射从根本上决定了大气的热力结构和组成状况.紫外线波长范围的辐射改变了大气中的分子分布,从而引起连锁的化学反应——尢其是对平流层中臭氧的生成产生影响——同时为中间大气层提供主要的热源,而处于可见近红外波段的辐射则能到达低层大气和地球表面并使其增温.因此太阳辐射的光谱组成对确定大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强迫 太阳辐射 光谱变化 气候变化 近红外波段 大气层 分子分布 波长范围
下载PDF
γ Cas的光谱变化
11
作者 杭恒荣 陈亚峰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7-91,共5页
γ Cas是一颗Be/x-ray双星.紫台于1986年冬用新安装在60cm反光镜上的Marly-Nanjing非球面光(?)摄谱仪对其作了光谱观测.本文简要介绍了观测期间Ha、HeIλ5875与HeIλ6678发射线轮廓的特征及其待值宽度在天与天之间,数小时之间变化.
关键词 双星 光谱变化 光栅摄谱仪
下载PDF
多光谱变化矢量分析监测海岸海洋环境
12
作者 Mich.,JL 王贵明 《南海研究与开发》 1995年第3期74-77,共4页
对海岸带来说记录其时相变化是了解和管理这些环境的必要部分。仅仅使用传统调查工具对于监测大型、遥远或迅速变化的地区是不现实的。利用变化矢量分析处理技术调查多光谱陆地卫星TM数据研究加载比海岸带变化的实用性。研究区是位于... 对海岸带来说记录其时相变化是了解和管理这些环境的必要部分。仅仅使用传统调查工具对于监测大型、遥远或迅速变化的地区是不现实的。利用变化矢量分析处理技术调查多光谱陆地卫星TM数据研究加载比海岸带变化的实用性。研究区是位于多米尼加共和国北海岸靠近Buen Hombre村的海岸地区。所研究的主要生境是潮间带红树林、浅水海草、巨藻和珊瑚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海洋环境 光谱变化 矢量分析
下载PDF
高光谱影像变化检测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宋若曦 冯一宁 +1 位作者 程伟 王相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54-2362,共9页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影像变换检测技术受到重视并被应用到地理国情检测、土地调查、生态系统监测、食品安全保障和军事侦察等领域。高光谱影像所具有的更精细的光谱分辨率以及多时相高光谱影像所提供的更加丰富和更为详细...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影像变换检测技术受到重视并被应用到地理国情检测、土地调查、生态系统监测、食品安全保障和军事侦察等领域。高光谱影像所具有的更精细的光谱分辨率以及多时相高光谱影像所提供的更加丰富和更为详细的光谱变化信息为进一步精细判断地表的变化提供了可能。然而高光谱影像高复杂度的数据结构、高维度的数据特征、高冗余信息,以及不同时相光谱信息对环境的敏感性极大地增加了多时相高光谱变化检测的难度。文章以变化检测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手段为主线,首先从六个方面对多时相高光谱影像变化检测的研究动态及现状进行分析,包括:(1)基于高光谱影像间广义相似度度量的传统高光谱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类方法主要沿用了高光谱影像出现之前多光谱变化检测的技术路线;(2)基于降维的高光谱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类方法主要为克服高光谱影像所具有的高维度、高冗余等特性给变化检测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展开;(3)基于统计建模的高光谱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类方法通过对高光谱影像的统计特性和多维度相关性进行挖掘和建模来确定各像元的变化属性;(4)基于分类方法的高光谱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类方法将图像的分类策略引入到变化检测过程中为获得“from-to”类型的变化信息提供保障;(5)基于光谱解混的高光谱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类方法主要面对高光谱影像低空间分辨率所带来的混合像元问题如何提取精细的变化信息而展开;(6)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光谱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类方法通过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多时相高光谱变化检测中而产生的一类新兴而具有发展前景的变化检测技术。进一步,对目前多时相高光谱影像变化检测中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进行了提炼和分析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光谱影像 变化检测 多时相 光谱变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双空间共轭自编码器的多时相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
14
作者 李沙沙 邢红杰 李刚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5-184,共10页
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能够从多时相高光谱遥感图像中寻找到数量稀少、与整体背景变化趋势不同、难以发现且令人感兴趣的异常变化。数据集规模较小、存在噪声干扰以及线性预测模型存在局限性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传统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方... 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能够从多时相高光谱遥感图像中寻找到数量稀少、与整体背景变化趋势不同、难以发现且令人感兴趣的异常变化。数据集规模较小、存在噪声干扰以及线性预测模型存在局限性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传统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目前,自编码器已被成功地应用于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然而,单个自编码器在处理多时相高光谱图像时,仅关注图像的重构质量,在获取瓶颈特征时往往忽略了图像中复杂的光谱变化信息。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空间共轭自编码器的多时相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Multi-temporal Hyperspectral Anomaly Change Detection Based on Dual Space Conjugate Autoencoder,DSCAE)方法。所提方法包含两个共轭的自编码器,即它们从不同方向构造各自的潜在特征。在该方法的训练过程中,首先,两幅不同时刻的高光谱图像经过各自的编码器分别获得相应的潜在空间特征表示,再分别经过各自的解码器获得另一时刻的预测图像;其次,在样本空间和潜在空间中施加不同的约束条件,并在两个空间中最小化相应的损失函数;最后,两幅输入图像经过共轭自编码器后获得各自的异常损失图,对所得的两幅异常损失图采用取小运算得到最终的异常变化强度图,以便在减小输入图像间背景光谱差异的同时突出异常变化。在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10种相关方法相比,DSCAE展现了更优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图像异常变化检测 自编码器 深度学习 异常检测 多时相高光谱图像
下载PDF
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对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光谱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艳艳 李晋红 +1 位作者 魏计林 王伟伟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7,共7页
基于非Kolmogorov谱模型,利用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推导出了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在非Kolmogonov大气湍流中光谱的解析表达式,并用其研究了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对GSM光束光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SM光束在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中... 基于非Kolmogorov谱模型,利用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推导出了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在非Kolmogonov大气湍流中光谱的解析表达式,并用其研究了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对GSM光束光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SM光束在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中传输时有光谱移动(蓝移和红移)和光谱跃变发生。光谱跃变的发生与离轴距离r、广义指数参量α、广义结构常量C_n^2、湍流内尺度l_0、湍流外尺度L_0和传输距离z有关。随着广义指数参量α的增大、湍流内尺度l_0的增大及广义结构常量C_n^2的减小,光谱跃变量△减小,光谱跃变临界位置z_c增大。该研究工作可为自由空间光通信等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模型和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激光光学 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 高斯谢尔模型光束 光谱变化
原文传递
相关诱导光谱变化对光谱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子阳 蒲继雄 渠彪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5-847,851,共4页
在光传播空间中引入的光阑会对光谱的传播产生影响。以一个常用的光谱测量系统为模型,对系统中的光阑对光谱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狭缝的衍射和透镜的色差以及光源的空间相干度的变化都有可能使衍射场中观察点的光... 在光传播空间中引入的光阑会对光谱的传播产生影响。以一个常用的光谱测量系统为模型,对系统中的光阑对光谱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狭缝的衍射和透镜的色差以及光源的空间相干度的变化都有可能使衍射场中观察点的光谱出现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观察点的空间位置有关。这种相关诱导光谱变化会对光谱的精确测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光谱变化 光谱测量 狭缝 色差 空间相干性
原文传递
激光诱导的对-叔丁基苯甲硫醇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变化
17
作者 童廉明 朱涛 刘忠范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4-349,共6页
报道了对-叔丁基苯甲硫醇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随激光照射时间增加而发生渐变的现象.某些特征散射峰的相对强度按照一定的趋势发生渐变.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光谱变化的速率,认为激光的热效应是导致光谱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对-叔丁基... 报道了对-叔丁基苯甲硫醇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随激光照射时间增加而发生渐变的现象.某些特征散射峰的相对强度按照一定的趋势发生渐变.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光谱变化的速率,认为激光的热效应是导致光谱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对-叔丁基苯甲硫醇分子自组装形成单分子膜的过程中,由于末端基团的空间位阻效应,分子的排列和取向不易达到最佳状态,激光的热效应使其发生进一步重排而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热效应 光谱变化
原文传递
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生物组织中的光谱变化
18
作者 田燕男 段美玲 +1 位作者 吴云光 张永梅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5-231,共7页
以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为基础,推导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生物组织中的光谱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归一化光谱和相对光谱移动,研究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生物组织中传输时的光谱变化。结果表明: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生物组织中传输时会出现光谱蓝... 以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为基础,推导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生物组织中的光谱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归一化光谱和相对光谱移动,研究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生物组织中传输时的光谱变化。结果表明: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生物组织中传输时会出现光谱蓝移、红移及跃变,且与离轴距离、传输距离、生物组织类型(不同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及空间相关长度有关;随着传输距离增大,折射率结构常数增大,即生物组织湍流越强,空间相关长度越大,光谱跃变位置越远,跃变量越小,即光谱跃变现象越弱,光谱红移转变为蓝移的传输位置越远;折射率结构常数和空间相关长度越大,光谱跃变对应的离轴距离越大,即跃变的观察点到传输轴的距离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光谱变化 高斯谢尔模型光束 生物组织 交叉谱密度函数
原文传递
利用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构建一种潮滩提取指数
19
作者 代硕 夏清 +4 位作者 张涵 何厅厅 郑琼 邢学敏 李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88-1894,共7页
潮间带潮滩由于受到潮汐周期性淹没的影响导致难以精准确定其空间分布,因此,迫切需要利用遥感技术了解潮滩受潮汐淹没的光谱变化特征,构建潮滩提取指数,对潮滩的精准解译提供方法及基础数据支持。基于多时相Sentinel-2多光谱影像,通过... 潮间带潮滩由于受到潮汐周期性淹没的影响导致难以精准确定其空间分布,因此,迫切需要利用遥感技术了解潮滩受潮汐淹没的光谱变化特征,构建潮滩提取指数,对潮滩的精准解译提供方法及基础数据支持。基于多时相Sentinel-2多光谱影像,通过分析高、低潮影像上不同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特征差异,优选出能反映潮滩特征的波段,构建一种海岸带潮滩提取指数。在此基础上,从三方面对已构建潮滩指数的可行性进行论证:(1)将潮滩提取指数应用到3个不同潮滩类型的研究区,研究了潮滩指数的可分离性及对不同潮滩类型区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地类相比,构建的潮滩提取指数对潮滩具有较好的可分离性,并且适用于砂质、泥质不同种类的潮滩;(2)研究了潮滩提取指数对不同分类方法(包括最小距离法、极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采用所选取的三种分类方法进行潮滩解译时,其总体精度均大于93%,Kappa系数均大于0.85,潮滩提取指数对不同的分类方法均具有普适性,且可有效提高潮滩的解译精准度;(3)研究了潮滩提取指数对不同数据源的适宜性,采用“珠海一号”数据与本文Sentinel-2多光谱数据解译潮滩并对比结果,研究显示:构建的潮滩提取指数适用于不同数据源,且取得了较好的潮滩分类精度。该方法提高了海岸带潮滩遥感提取的准确度,丰富了潮滩遥感解译理论,对海岸带潮滩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与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多光谱影像 潮滩光谱反射率 光谱变化特征 潮滩提取指数 珠海一号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种植密度下春小麦冠层和叶片高光谱反射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小平 郭铌 +3 位作者 张凯 杨嘉 张荣 董珑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9-1114,共6页
2006年4—8月,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了7个密度梯度下3个品种的春小麦冠层、叶片在不同生育期的高光谱反射率。结果表明:孕穗期,不同密度的春小麦冠层和叶片光谱差异明显,波形相似,其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随密度增大降低,在近红外区反... 2006年4—8月,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了7个密度梯度下3个品种的春小麦冠层、叶片在不同生育期的高光谱反射率。结果表明:孕穗期,不同密度的春小麦冠层和叶片光谱差异明显,波形相似,其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随密度增大降低,在近红外区反射率随密度增加升高;乳熟期,不同种植密度春小麦冠层光谱在可见光区的差异比近红外区小;不同密度的叶片光谱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的变化在不同生育期表现出一致性,但随密度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光谱表现为乳熟期的反射率高于孕穗期;叶片光谱表现为乳熟期较孕穗期在近红外光区反射率大大降低;不同品种春小麦的冠层和叶片光谱存在一定差异;孕穗期,不同品种的冠层光谱在可见光区差异较小,差别主要表现在短波红外和近红外区;成熟期,不同品种冠层光谱的差异小;不同品种叶片光谱在近红外区的差异显著;春小麦红边存在双峰现象,从孕穗期到乳熟期,红边位置蓝移,红边幅值降低,红边面积减小;红边幅值的变化可用于估产,红边位置的变动可指示生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种植密度 光谱反射率 光谱变化 红边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