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度量经验与量感发展——以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方苏云 万里名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3年第1期39-41,45,共4页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源于度量,对学生量感的培养应指向度量经验的积累。教师以“克与千克”课例为载体,围绕“对接数感经验,丰富表象感知‘量’”“对比构建标准,具身体验学习‘量’”“推理应...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源于度量,对学生量感的培养应指向度量经验的积累。教师以“克与千克”课例为载体,围绕“对接数感经验,丰富表象感知‘量’”“对比构建标准,具身体验学习‘量’”“推理应用联结,反思辨析内化‘量’”三大策略,借助“十进制”,帮助学生积累克与千克的度量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与千克 度量经验 发展量感
下载PDF
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克与千克的认识》案例研究
2
作者 林碧珍 《湖北教育》 2006年第4期39-41,共3页
评价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在数学新课程实践中,广大教师重视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但目前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评价方式,也令人担忧——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赏... 评价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在数学新课程实践中,广大教师重视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但目前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评价方式,也令人担忧——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对不对,一味表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对学生多表扬,这是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评价 激励学生 全面发展 正面引导 案例研究 克与千克的认识》 人教版 二年级 下册 小学 数学教学
下载PDF
“克与千克”教学纪实与评析
3
作者 张荣英 李秋焕 《山东教育》 2004年第16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克与千克 教学纪实 评析 小学 数学教学
下载PDF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与实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建春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5年第7期72-73,共2页
教师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称、掂、说等操作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不但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还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关键词 克与千克 换算
下载PDF
借助十进位值关系,联通数感与量感——以人教版二下“克与千克”教学为例
5
作者 万里名 葛素儿 《新教师》 2022年第7期43-44,共2页
一、关注概念的认识:为何要联通数感与量感(一)数感与量感的一致性分析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是度量的结果,其本质是度量。从度量的过程看,数感与量感具有一致性,两者的建立都需要经历用单位数的过程,用一个数表示大小的过程,都强调度... 一、关注概念的认识:为何要联通数感与量感(一)数感与量感的一致性分析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是度量的结果,其本质是度量。从度量的过程看,数感与量感具有一致性,两者的建立都需要经历用单位数的过程,用一个数表示大小的过程,都强调度量单位的产生与关联。史宁中教授将度量单位分为“抽象得到的”和“工具得到的”两类,可以从“离散的量”和“连续的量”的角度来区分,相对应的即为计数单位与计量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量单位 计数单位 计量单位 数感 量感 一致性分析 人教版 克与千克
下载PDF
小手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6
作者 郑海燕 《福建教育》 2004年第04A期41-42,共2页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用台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看商品包装上的质量标识,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关键词 人教版 小学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二年级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关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新知——《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7
作者 王妍 《教育界(基础教育)》 2018年第1期36-37,共2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本文从《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新知。在《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本文从《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新知。在《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践 克与千克 ┈数学教学 数学换算
下载PDF
精选学习素材,增强对比感知——人教版“克与千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8
作者 陈桂妹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7年第3期42-42,共1页
学习素材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开门见山的导入、丰富的活动体验、自主的估测估量环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熟到生,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表象认知。
关键词 人教版 克与千克 学习素材 对比感知
下载PDF
细谈学生初识克与千克
9
作者 方三红 《电脑乐园》 2018年第9期231-231,共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克与千克》,这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这单元主要包括“认识克与千克和解决问题” 两大部分。其中“克与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这个知识比较抽象,必须依靠学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克与千克》,这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这单元主要包括“认识克与千克和解决问题” 两大部分。其中“克与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这个知识比较抽象,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来感知。为 了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我引导学生用了多个实际操作小实验让学生来学习体验。解决问题主要注重学生对估算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联 系实践,让他们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与千克 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
下载PDF
借题发挥 以图促思——一道“克与千克”练习题的教学思考
10
作者 黎燕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课前思考: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04页练习二十第9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道题对学生而言,有以下几个难点:1.缺乏生活经验。此问题看似接近生活真实,但在实际生活中,无论在超市或综合市... 课前思考: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04页练习二十第9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道题对学生而言,有以下几个难点:1.缺乏生活经验。此问题看似接近生活真实,但在实际生活中,无论在超市或综合市场买水果,售货员只需要将商品置于电子称,便可直接计算出总价,顾客扫码支付即可完成交易,缺乏计算总价的需求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称 克与千克 教学思考 促思 借题发挥 人教版 练习题 扫码支付
原文传递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以“克与千克”为例
11
作者 李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第31期150-153,共4页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任.文章将通过对小学数学“克和千克”教学的探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任.文章将通过对小学数学“克和千克”教学的探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具体来说,文章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设计出具体的教学过程,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和反思,总结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期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克和千克”教学中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克与千克 小组合作
下载PDF
依托多元体验 建构质量表象——《克与千克》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海晓 《小学教学设计》 2021年第17期64-66,共3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前思考】《克与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也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克与千克》是质量概念教学的“种子课”,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不断...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前思考】《克与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也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克与千克》是质量概念教学的“种子课”,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不断地体验、感知,从而建立质量单位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与千克 数与代数 概念教学 生活情境 多元体验 教学内容 人教版 教学实践与思考
原文传递
学科融合增素养 综合实践出真知——以“克与千克综合与实践活动”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凯 《小学数学教育》 2022年第9期19-21,共3页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的四个领域之一,综合与实践活动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其承载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与实践活动首先要突出“综合”,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的四个领域之一,综合与实践活动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其承载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与实践活动首先要突出“综合”,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综合,更要体现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出真知 综合与实践活动 学科融合 克与千克 现实生活 知识运用 数学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说说克与千克
14
作者 赵阳 《小学生学习指导》 2022年第10期30-31,共2页
克与千克是最常用的重量单位。重量单位分为公制重量单位和市制重量单位。克与千克是公制重量单位,是要求规范使用的(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生活中的斤和两是市制重量单位,虽然不提倡使用,但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习惯使用。克是较... 克与千克是最常用的重量单位。重量单位分为公制重量单位和市制重量单位。克与千克是公制重量单位,是要求规范使用的(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生活中的斤和两是市制重量单位,虽然不提倡使用,但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习惯使用。克是较小的重量单位,千克是较大的重量单位(吨是最大的重量单位)。所以,人们在计量物品重量时,通常把较轻物品的重量用克作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量单位 克与千克 市制 日常生活 老百姓 物品
原文传递
如何在反复“掂”量中建立量感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旦丹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1年第7期46-47,共2页
量感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但同时也很不容易。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过程让抽象的“克与千克”在“掂”这个活动“支架”中生动起来,让学生量感的建立更加扎实。【学具准备】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小组一架天平;6个不透明的布制学具袋。1... 量感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但同时也很不容易。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过程让抽象的“克与千克”在“掂”这个活动“支架”中生动起来,让学生量感的建立更加扎实。【学具准备】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小组一架天平;6个不透明的布制学具袋。1号学具袋中统一装2包500克的味精;2~5号学具袋中分别装有质量为10克、250克、1千克、3千克的物品;6号学具袋中有重量是1克的物品若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感 学具准备 克与千克 生动起来 小组
下载PDF
如何更好地明晰“克”与“千克”的概念
16
作者 陈喆谊 《小学数学教师》 2022年第3期82-83,共2页
为了更好地明晰“克”与“千克”的概念,并建立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一、利用体感经验建立千克的表象1.猜测与联结,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出示1个苹果(100克)、1瓶矿泉水(500克)、1袋洗衣粉(1千克),让学生猜测哪件... 为了更好地明晰“克”与“千克”的概念,并建立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一、利用体感经验建立千克的表象1.猜测与联结,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出示1个苹果(100克)、1瓶矿泉水(500克)、1袋洗衣粉(1千克),让学生猜测哪件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拿出弹簧秤称一称,找到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洗衣粉,并引导学生思考几个苹果是1千克,几瓶水是1千克,初步体会几份物品的质量总和为1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步感知 弹簧秤 洗衣粉 矿泉水 克与千克 苹果 概念 猜测
原文传递
在体验、推理、想象中建立质量观念--以《吨的认识》教学为例
17
作者 易小华 《湖北教育》 2021年第35期65-66,共2页
学习“质量”的相关知识对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有重要作用。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念,并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相关的问题呢?《吨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1吨有多重?“吨”不像长度... 学习“质量”的相关知识对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有重要作用。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念,并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相关的问题呢?《吨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1吨有多重?“吨”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也不可能像认识克与千克那样能够借物体验。基于此,笔者在间接感受上做文章,设计“体验-推理-想象”三步,以抱一抱、拎一拎丰富学生对重量的直接体验和感受;以算一算、估一估、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借助推理和想象,间接感受1吨有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观念 长度单位 教学重点 体验和感受 克与千克 《吨的认识》 想一想 推理
下载PDF
过一个有“重量”的端午节
18
作者 郭迪敏 《当代教育家》 2020年第5期34-35,共2页
"你会做粽子吗?"端午节将至,数学老师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二年级数学组取了"粽"的谐音,把"克与千克"的学习融入端午节全课程项目学习,设计了数学主题项目《端午"重"》。生活中的重量藏在哪... "你会做粽子吗?"端午节将至,数学老师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二年级数学组取了"粽"的谐音,把"克与千克"的学习融入端午节全课程项目学习,设计了数学主题项目《端午"重"》。生活中的重量藏在哪?在项目课程的核心问题"你会制作粽子吗?"的驱动下,孩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做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哪里可以买到所需材料?""每种材料买多少?""找谁来学包粽子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老师 端午节 项目课程 粽子 课程项目 主题项目 二年级数学 克与千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