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纺织品染料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关明 康晓静 +6 位作者 魏乐 胡兴军 韩超 李兴 刘瀚文 曲亮 赵镇文 《西部皮革》 2021年第13期36-39,共4页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唐代军事设施遗址,遗址出土的纺织品作为该时期丝路沿线的代表,反映了该时期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染料是纺织品文物色彩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唐代军事设施遗址,遗址出土的纺织品作为该时期丝路沿线的代表,反映了该时期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染料是纺织品文物色彩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古代天然染料具有化学组分多样、原料来源广泛、染色工艺复杂等特点,给出土纺织品的染料分析带来巨大挑战。借助精确分子量,基于银纳米颗粒建立的MALDI-FTICR-MS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化学结构相似染料分子、多种类染料组分的同时鉴定,在复杂染料的定性分析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纺织品 染料 MALDI-FTICR-MS
下载PDF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部分纸质文书的保护修复
2
作者 余腾飞 胡兴军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 2024年第1期73-85,共13页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一批唐代纸质文书因埋藏、出土保存环境影响,其保存状况较差,多存在污渍、皱褶、粘连、糟朽、变形等病害。利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纸张微观形貌,造纸纤维测量仪分析纤维材质,结果表明:纸张表面粗糙...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一批唐代纸质文书因埋藏、出土保存环境影响,其保存状况较差,多存在污渍、皱褶、粘连、糟朽、变形等病害。利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纸张微观形貌,造纸纤维测量仪分析纤维材质,结果表明:纸张表面粗糙、疏松,糟朽较为严重,且分布大量污染物,保存状况较差;根据显色反应与纤维的显微形态特征,判断纤维材质为麻纤维。为了使文书得到安全保存,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对文书采用消毒、揭展、清洗平整、纸浆加固、定制装具、环境控制等处理。修复后的文书保存状态稳定,且最大限度满足考古工作者对文书内容的释读、阐述、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唐代 纸质文书 保护修复
原文传递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勋告文书初步研究
3
作者 胡兴军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186,187,共12页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焉耆镇下一处基层军事机构“沙堆烽”的故址。遗址出土木简、纸文书800余件。其中多件纸质文书属于勋告文书或与勋告有关,对我们认识唐代勋告制度,了解戍边将士日常生活,掌握安西四镇兵源状况,探...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焉耆镇下一处基层军事机构“沙堆烽”的故址。遗址出土木简、纸文书800余件。其中多件纸质文书属于勋告文书或与勋告有关,对我们认识唐代勋告制度,了解戍边将士日常生活,掌握安西四镇兵源状况,探寻边塞烽堠预警系统运行细节,研究唐代军事制度的变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克都克烽燧 沙堆烽 焉耆镇 勋告文书 戍边生活
原文传递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韩朋赋》释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兴军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清理发掘中,出土了一批唐代纸文书,《韩朋赋》即为其中之一。它的发现对研究《韩朋赋》故事的演变流传、唐代军镇制度和士兵边塞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焉耆镇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沙堆烽 《韩朋赋》
原文传递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唐代戍边生活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兴军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4期118-131,M0008,M0009,共16页
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沙堆烽”故址,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的治所。研究表明沙堆烽是根据西域军事形势的变化,为应对吐蕃军队在塔里木盆地东缘日益增加的活动,而在焉耆镇东境防线“楼兰路”沿途修筑的军事预警设施。2019—2... 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沙堆烽”故址,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的治所。研究表明沙堆烽是根据西域军事形势的变化,为应对吐蕃军队在塔里木盆地东缘日益增加的活动,而在焉耆镇东境防线“楼兰路”沿途修筑的军事预警设施。2019—2021年清理遗迹12处,出土各类遗物1 500余件组。其中出土的800余件纸文书、木简是国内烽燧遗址考古中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书资料。这些文书内容丰富,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交通、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诸多内容为首次发现,填补多项空白。考古发掘系统揭露了烽燧遗址全貌。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活化了唐代戍边生活的场景,为我们了解唐代边塞烽堠制度运行,深化边疆治理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唐代中央政府有效管辖和治理边疆的生动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克都克烽燧 沙堆烽 烽堠制度 戍边生活 边疆治理
原文传递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与唐代焉耆交通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党琳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90,共14页
隋末唐初,从罗布泊通往焉耆的“大碛路”废弃,此后关于“大碛路”的情况史籍无载,一般认为该路线不再使用。根据2019年以来发掘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及出土文书可知,该烽燧始建于唐代,“大碛路”在唐代不但没有废弃,而且有强化的趋势,唐... 隋末唐初,从罗布泊通往焉耆的“大碛路”废弃,此后关于“大碛路”的情况史籍无载,一般认为该路线不再使用。根据2019年以来发掘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及出土文书可知,该烽燧始建于唐代,“大碛路”在唐代不但没有废弃,而且有强化的趋势,唐代使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的主要原因在于吐蕃攻占吐谷浑后控制了青海道,并逐渐占领“大碛路”以南的石城、播仙一带,对焉耆南部形成军事压力。焉耆通过经营“大碛路”强化与东天山的交通,巩固连接西州与龟兹的交通地位,并通过天山内部廊道连接轮台、庭州、尤尔都斯盆地等地,体现出焉耆在进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并辐射西域东西和南北交通的枢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克都克烽燧 大碛路 唐代焉耆 交通
下载PDF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粪化石脂质记录的动物利用
7
作者 黄有良 胡兴军 +6 位作者 董惟妙 李志伦 陈林 杨瑞 曹凯喻 芦永秀 周爱锋 《地理科学》 2024年第11期2051-2059,共9页
烽燧是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控制力的重要体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的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曾是中国唐代以来边疆地区重要的军事据点,对其出土遗物的研究为理解各时段军事组织形式、军事制度、军队生活等提供重要的证据。本... 烽燧是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控制力的重要体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的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曾是中国唐代以来边疆地区重要的军事据点,对其出土遗物的研究为理解各时段军事组织形式、军事制度、军队生活等提供重要的证据。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遗址中发现的9块粪化石中甾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检测及分析,并结合已有研究及现代草食动物粪便中甾类化合物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对粪化石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遗址中存在草食性动物(马、羊)和杂食性动物(犬类),其中马在遗址中可能担任了代步和运输等重要功能,犬类在遗址内可能参与了军民的狩猎和护卫活动。本研究为了解唐代新疆地区军事据点的动物利用以及当时的军民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粪化石 甾类生物标志物 动物考古学
下载PDF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兴军 阿里甫 +7 位作者 蔡浩强 艾尼·亚森 徐佑成 苏玉敏 康晓静 刘玉生(摄影) 张蕊侠(绘图) 阿米娜(绘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44,共22页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发掘是新疆考古规划(2018~2022)重大课题和重点项目。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获得审批同意,并被纳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2019~2020...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发掘是新疆考古规划(2018~2022)重大课题和重点项目。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获得审批同意,并被纳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2019~2020年连续对此烽燧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100平方米。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尉犁县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军事设施 唐代
原文传递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木炭记录的薪材利用和植被生态 被引量:4
9
作者 农旷远 胡兴军 +2 位作者 王树芝 张贵林 蒋洪恩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考古遗址中的木炭遗存是重建过去局地木本植被群落组成、植物多样性、景观生态格局以及探索人地关系的关键生物指标之一。对于具有特殊性质的烽燧遗址,木炭是一种用以解读可能与烽烟传递军情、戍守人员生活用火密切相关的特定薪材的地... 考古遗址中的木炭遗存是重建过去局地木本植被群落组成、植物多样性、景观生态格局以及探索人地关系的关键生物指标之一。对于具有特殊性质的烽燧遗址,木炭是一种用以解读可能与烽烟传递军情、戍守人员生活用火密切相关的特定薪材的地质档案。文章对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出土的大量木炭样品进行筛选、鉴定和定量分析,以了解驻防先民对烽燧薪材的选择,重建当地的植被生态和景观。木炭显微结构观察结果及树种数量百分比统计显示,有4种木材被选作薪材,包括数量百分比最高的柽柳属(Tamarix sp.)(83.63%)和数量百分比较低的杨属(Populus sp.)(11.95%)、柳属(Salix sp.)(3.54%),以及驼绒藜属(Krascheninnikovia sp.)(0.88%)。基于"最省力原则"和木炭化石组合中树木种属含量与现今当地林地中的丰度和多度成对应比例关系等理论,推断该军事遗址附近为以柽柳属为优势种,其他木本植物为伴生种的植物群落结构。这与现今在塔里木盆地东北部边缘河流沿岸典型的植被类型分布特征相似,由此进一步指示当时先民生存的地表景观为沿河绿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克都克烽燧 木炭 薪柴 木本植被
原文传递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所见唐代西域治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党琳 张安福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5,219,共11页
孔雀河烽燧群一直被学界认为是汉晋时期遗存,但新近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的考古发掘表明,唐代仍然继续经营沿孔雀河从焉耆到罗布泊的交通和军防体系。该烽燧出土的大量唐代军事文书、木简等,反映了唐朝在西域交通、移民屯田、军防治边等... 孔雀河烽燧群一直被学界认为是汉晋时期遗存,但新近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的考古发掘表明,唐代仍然继续经营沿孔雀河从焉耆到罗布泊的交通和军防体系。该烽燧出土的大量唐代军事文书、木简等,反映了唐朝在西域交通、移民屯田、军防治边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制度和措施。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是唐朝治理西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唐朝深入、有效治理西域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克都克烽燧 唐代军防 西域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