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明学派以“无我”解“克己”的思想内涵及其意义
1
作者 乐爱国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1,共8页
王阳明解《论语》“克己复礼为仁”之“克己”,继承程朱而将其解为“克尽己私”,认为既要克除私欲,也要克除私意;同时又讲“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讲“克己则无己。无己者,无我也”,以“无己”“无我”解“克己”,以为“克己”就是不... 王阳明解《论语》“克己复礼为仁”之“克己”,继承程朱而将其解为“克尽己私”,认为既要克除私欲,也要克除私意;同时又讲“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讲“克己则无己。无己者,无我也”,以“无己”“无我”解“克己”,以为“克己”就是不要“以私意去安排思索”,从而“保守着这个真己的本体”。阳明后学泰州学派继承和发挥了王阳明对于“克己”的解读,认为“克己”是“不学不虑”的“天德”,而不是“强制为功”“意识安排”的“人为”。应当说,阳明学派的这一解读,把“克己复礼”不仅仅看作工夫,而且同时也看作“无己”“无我”的境界。这相较程朱的解读而言,对人的欲望的正当合理性给予了较多的肯定,具有理论的创新价值,可以为当今学者重新解读《论语》“克己复礼为仁”之“克己”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克己 泰州学派 无我
下载PDF
王阳明“克己”意涵之省察
2
作者 徐星月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自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以及“仁”之方后,后世儒者对此多有探讨,王阳明便是承袭了朱熹对“克己”意涵的诠释,训“克”为“胜”,解“己”为“身之私欲”,言“克己”为“克去己私”。但值得注意的是,阳明讲“克己”时常言及“为己”... 自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以及“仁”之方后,后世儒者对此多有探讨,王阳明便是承袭了朱熹对“克己”意涵的诠释,训“克”为“胜”,解“己”为“身之私欲”,言“克己”为“克去己私”。但值得注意的是,阳明讲“克己”时常言及“为己”与“成己”,阳明说须有为己之心,才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克己”是主体“为己之心”的自然涌动,而“成己”则是通过“克己”功夫对“真己”的复归。“克己”克的是“私己”之己,“为己”“成己”之己则是“真己”,故此“克己”便是要在“为己”的驱动之下,克除种种遮蔽“真己”之私欲,完成与万物一体的“真己”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克己 为己 成己 真己
下载PDF
以“克己”代“敬”——钱穆论朱子晚年工夫转向 被引量:6
3
作者 乐爱国 陈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3-191,共9页
通常认为,乾道五年己丑之悟,朱子继承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确立了"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的生平学问大旨。其中,"居敬"与"穷理"交相发明,"如车两轮,如鸟两翼";而"... 通常认为,乾道五年己丑之悟,朱子继承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确立了"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的生平学问大旨。其中,"居敬"与"穷理"交相发明,"如车两轮,如鸟两翼";而"敬"的工夫贯通动静、始终、知行,构成"涵养""致知""力行"三者根本。〔1〕然而,朱子毕生探求圣学工夫,其中多有曲折转变。钱穆明确提出朱子晚年工夫重心调整的问题,认为,朱子提倡"主敬"工夫的同时,更推重颜回"克己"工夫。〔2〕从乾道七年朱子四十三岁《克斋记》正面论述克己工夫,到今本《论语集注》颜渊问仁章朱子"愚按"最终认定,克己工夫经历五阶段演变,地位不断升格,最终替代"敬"成为"心法切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己 钱穆 工夫转向 朱子晚年
下载PDF
罗近溪的经典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就“克己复礼”的诠释而谈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9,共8页
在“克己复礼”的诠释史上,“克去己私,复返天理”这一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主流见解到了阳明学的时代,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明代心学家罗汝芳(号近溪)提出了“能己复礼”、“能身复礼”的全新诠释。这一诠释的思想意义不仅在于罗汝芳由此确... 在“克己复礼”的诠释史上,“克去己私,复返天理”这一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主流见解到了阳明学的时代,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明代心学家罗汝芳(号近溪)提出了“能己复礼”、“能身复礼”的全新诠释。这一诠释的思想意义不仅在于罗汝芳由此确立了以“己即人”、“人即仁”为核心内容的仁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经典解释的案例适以表明对于经典文本的解读应当允许突破文字训诂的局限而作出富有创造性的哲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克己 能己 能身
下载PDF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章辨析——《论语》及孔子思想研究之一 被引量:4
5
作者 郭胜团 葛志毅 《管子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克己复礼为仁"一章,是《论语》一书中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尤其表现在"克己"、"复礼"、"归仁"的训解上。但是,诸说多有不通,且有在逻辑上混乱之处。此章大意应该是:孔子说:"能够做到自... "克己复礼为仁"一章,是《论语》一书中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尤其表现在"克己"、"复礼"、"归仁"的训解上。但是,诸说多有不通,且有在逻辑上混乱之处。此章大意应该是:孔子说:"能够做到自己胜过自己,并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依礼而行就是仁。如果有一天,人人都能自觉主动地‘克己复礼’,人人亦皆受惠其中,也就会出现‘天下’之人皆以仁为价值取向、并且身体力行于仁的效果。‘为仁’应当主动自觉地从我做起,难道指望从别人开始?"颜渊问于孔子:"请问为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视、听、言、动皆依礼而行。"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是我会致力于老师所说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克己 复礼 归仁
下载PDF
“克己复礼为仁”之本义澄清--兼论朱熹的“误读”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方泽 王培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克己复礼"被后世公认为是孔子对"仁"的内在涵义的一个界定。但是,究竟该如何解释"克己复礼",却有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人受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影响,把"克己"、"复礼"作为一个并... "克己复礼"被后世公认为是孔子对"仁"的内在涵义的一个界定。但是,究竟该如何解释"克己复礼",却有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人受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影响,把"克己"、"复礼"作为一个并列的联合词组来理解。朱熹的解释颠覆了传统的经典解释,是对儒家经典的"误读",从根本上说是为其理学思想体系建构服务的,并且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朱熹的这种解释,既不符合原著上下文的逻辑,也偏离了孔子论"仁"的本义。通过梳理和研究各家典籍对此句的解释,方可还原和澄清"克己复礼"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己复礼 孔子 朱熹
下载PDF
克己为人、公而忘私和威武不屈——伦理学视阈下朱熹“做人之忠”的主要内涵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辉纯 《唐都学刊》 2017年第6期36-41,共6页
"做人之忠"是朱熹对传统儒家忠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内涵包括克己为人、公而忘私和威武不屈。克己为人涉及的是忠德主体本身的道德修养,公而忘私涉及的是忠德主体面对外在的物质或经济等诱惑时应当秉持... "做人之忠"是朱熹对传统儒家忠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内涵包括克己为人、公而忘私和威武不屈。克己为人涉及的是忠德主体本身的道德修养,公而忘私涉及的是忠德主体面对外在的物质或经济等诱惑时应当秉持的德性,威武不屈主要涉及的是忠德主体在面对权贵、权势时应当固守的一种道德理性。"做人之忠"彰显了朱熹作为理学家对人类的道德和人类行为责任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做人之忠” 克己为人 公而忘私 威武不屈
下载PDF
毛泽东自我批评思想与儒家克己修身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垒 《党史博采(下)》 2011年第10期12-13,共2页
关于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知名学者汪澍白先生著有《传统下的毛泽东》一书,富有启导意义。笔者于2010年曾撰《儒学渊源与毛泽东的文化选择》一文,对毛泽东与儒家文化的深刻相关性提出了一些基本认识。而儒家文化精神的显著特... 关于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知名学者汪澍白先生著有《传统下的毛泽东》一书,富有启导意义。笔者于2010年曾撰《儒学渊源与毛泽东的文化选择》一文,对毛泽东与儒家文化的深刻相关性提出了一些基本认识。而儒家文化精神的显著特色之一,便是十分注重个体克己修身的道德修养。千百年来,儒家注重克己修身这一显著特色,已历经浸润,逐渐积淀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对国入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是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儒家文化精神 自我批评思想 修身 克己 传统文化 民族性格 2010年
下载PDF
孔子“克己复礼”和谐意识的现代启益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纪玮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3-55,共3页
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礼”。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人类的目标,表达了他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孔子的和谐思想中“仁”、“礼”、“和”的逻... 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礼”。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人类的目标,表达了他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孔子的和谐思想中“仁”、“礼”、“和”的逻辑内涵的思考及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汲取孔子和谐观中积极的精神价值,传承其和谐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克己复札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疏论《大学语文》中的素质教育——以“克己内省”为中心
10
作者 申焕 张翔 兰鸿涛 《社科纵横》 2010年第5期140-141,共2页
大学生如何吸收优秀文化,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时下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才能,服务社会?我们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根据大学生的思维特征、知识水平、心理特性,循序渐进地通过《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活动,... 大学生如何吸收优秀文化,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时下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才能,服务社会?我们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根据大学生的思维特征、知识水平、心理特性,循序渐进地通过《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活动,结合阅读经典,引导大学生进行深刻的"内省"教育。具体三步走:克己内省,立志有恒,躬身践行。其中"克己内省"是起始关键,"立志有恒"为连接中介,"躬身践行"为终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克己内省
下载PDF
坚忍克己:《一天的等待》中父子误解的根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万碧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2-53,共2页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创作的许多短篇小说语言简洁,对话生动,内涵丰富。《一天的等待》是其中的名篇。然而在看似简单的情节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故事中九岁的小孩由于知识的缺乏产生对于温标的误解只是他一整天...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创作的许多短篇小说语言简洁,对话生动,内涵丰富。《一天的等待》是其中的名篇。然而在看似简单的情节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故事中九岁的小孩由于知识的缺乏产生对于温标的误解只是他一整天等待"死亡"的表层原因,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美国文化中倡导的内敛和坚忍克己的男子汉气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坚忍克己 误解 沟通 美国文化
下载PDF
小议“克己复礼”中“克己”
12
作者 张峰 《文教资料》 2007年第11期92-95,共4页
本文试对“克己复礼”中“克己”进行了重新阐释与解读,认为“克己”是“克己复礼”的重心与前提。“克己”不是外在的束缚与限制,而是明辨礼法之上的内在自我克制与反省,从人性来看“克己”是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克己”所倡导的贵... 本文试对“克己复礼”中“克己”进行了重新阐释与解读,认为“克己”是“克己复礼”的重心与前提。“克己”不是外在的束缚与限制,而是明辨礼法之上的内在自我克制与反省,从人性来看“克己”是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克己”所倡导的贵和、重群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继承和创新“克己”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己复礼 克己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克己修身”思想在设计中的体现
13
作者 李艳 侯涛 《工业设计》 2016年第10期114-115,共2页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优势消失殆尽,亟需产业升级,重视和发展设计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走自己的设计之路更是发展我国设计文化所必须思考的。在华夏文明的更迭演进中,萌发出很多璀璨的哲学思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quo...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优势消失殆尽,亟需产业升级,重视和发展设计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走自己的设计之路更是发展我国设计文化所必须思考的。在华夏文明的更迭演进中,萌发出很多璀璨的哲学思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人们将思想寄托于器物的设计中,创造了诸多传世之作,值得当世设计者思考探究。文章从"克己修身"这一哲学思想出发,论述这一思想在古代器物设计中是如何体现的,并列举当代相似设计哲学在器物设计中的应用,为我国的设计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己修身” 无印良品 中国创造
下载PDF
“克己”与张载工夫论的建构
14
作者 刘泉 《唐都学刊》 2022年第5期84-89,共6页
“克己”在孔子提出的儒家心性工夫的核心范畴,已经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张载工夫论是宋明理学的标志理论之一,但其“克己”观一直未受重视。在张载著作中,对“克己”的征引颇多。以禹、颜回为克己的代表,以颜回的研几为克己的原则... “克己”在孔子提出的儒家心性工夫的核心范畴,已经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张载工夫论是宋明理学的标志理论之一,但其“克己”观一直未受重视。在张载著作中,对“克己”的征引颇多。以禹、颜回为克己的代表,以颜回的研几为克己的原则,以下学上达概括克己的过程,以反礼、行法、集义等具体方法配合学者、大人阶段的工夫。同时,以复性作为克己的核心目的,强调以内合外来实现仁义。《东铭》《克己诗》均体现了张载的“克己”境界与实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克己 工夫论 《东铭》 克己诗》
下载PDF
孔子“重群克己”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5
作者 刘甲朋 《全国商情》 2011年第9期34-35,共2页
孔子的"重群克己"思想对企业管理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作用。探讨"重群克己"思想所蕴含的管理价值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打造和谐企业,形成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孔子 重群克己 企业管理
下载PDF
克己与主敬:朱子晚年的工夫抉择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德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5-131,共7页
朱子晚年工夫论的转变问题,是朱子哲学思想讨论中的重大问题之一。钱穆先生倡说朱子晚年"以克己代敬",此说法尚未得到充分的讨论。由于在语录之外没有参考同时期的书信材料,对于克己与敬在工夫原理上也缺乏全面和细致的分析,... 朱子晚年工夫论的转变问题,是朱子哲学思想讨论中的重大问题之一。钱穆先生倡说朱子晚年"以克己代敬",此说法尚未得到充分的讨论。由于在语录之外没有参考同时期的书信材料,对于克己与敬在工夫原理上也缺乏全面和细致的分析,钱穆先生此说实不能完全成立。朱子62岁以后仍以敬为圣门第一义,以主敬穷理教人。克己分为压制私欲和除尽私欲两种,但都不能完全替代"敬"在整个工夫规模中的地位和作用。若说强调克己是工夫重心的调整,其实这种"调整"仍然可以在"主敬、致知、力行"三者关系中得到理解。敬恕虽偏向静重持守,但不能简单地以此为缺陷,收敛贞藏实为至明至健之根基。晚年愈加强调克己,是朱子不满守成、要求进取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是持敬之效。可见,朱子晚年不存在工夫论的重大转变,只有工夫的深入、圆成,体现出了朱子思想的深邃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钱穆 克己 敬恕
下载PDF
船山“克己复礼”义析及其时代关切
17
作者 刘欢 《船山学刊》 2016年第6期8-14,共7页
本文重点分析王夫之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解释与发挥,并以此管窥其注经所体现的强烈的时代关切之情。王夫之对"克己复礼为仁"的发挥主要分散于其对《论语》《尚书·顾命》以及《周易·复卦》的注解中,从中我... 本文重点分析王夫之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解释与发挥,并以此管窥其注经所体现的强烈的时代关切之情。王夫之对"克己复礼为仁"的发挥主要分散于其对《论语》《尚书·顾命》以及《周易·复卦》的注解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船山有着严判"似是而非"的佛老等异端的自觉。具体到"克己复礼为仁"的解释上,船山主张克己、复礼交相养,尤以复礼为要;同时特别强调"为仁由己"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点迥异于佛老莫求诸己而徒归怨于物的做法;针对理欲关系,王夫之绝非完全的禁欲主义,而主张人作为天地之心,应发挥心之思的主动性,主动克己复礼,以天理行于人欲之中,在处于困境之中君子尤其应该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己 复礼 复卦 佛老
下载PDF
论王阳明“为己”“克己”“成己”的修养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占彬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身心关系是王阳明思想中的重要论题。其中,他在回答学生萧惠的问题时所阐发的躯壳与真己之合一,对研究其身心观有重要意义。王阳明的为己之学可分为“为己-克己-成己”三步。人们为了保全身心,就能消除私欲,进而能成就身心,三方面紧密联... 身心关系是王阳明思想中的重要论题。其中,他在回答学生萧惠的问题时所阐发的躯壳与真己之合一,对研究其身心观有重要意义。王阳明的为己之学可分为“为己-克己-成己”三步。人们为了保全身心,就能消除私欲,进而能成就身心,三方面紧密联系,使得躯壳和真己获得现实的统一。王阳明认为,真己是躯壳的主宰和根基,躯壳是真己的载体和官能,保全躯壳的根本方法就在于成真己、致良知。真己即天理,亦即生生之理,这是身心统一的本体论依据。王阳明的身心合一思想影响了泰州学派的“保身”“安身”理论,也对当今养生观念有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真己 躯壳 成己 克己 为己
下载PDF
论许孚远的“克己”思想
19
作者 刘丽莎 文碧方 《人文论丛》 2021年第1期211-219,共9页
许孚远上承湛若水、唐枢,下启冯从吾、刘宗周,是明代具枢纽地位的思想家。许孚远以“克己”为宗旨,对“克己”的强调贯穿他为学的始终。他的“克己”思想不仅承袭了王学“心即性”的心本体论,而且将朱学之严苦实修的工夫论融摄进来,形... 许孚远上承湛若水、唐枢,下启冯从吾、刘宗周,是明代具枢纽地位的思想家。许孚远以“克己”为宗旨,对“克己”的强调贯穿他为学的始终。他的“克己”思想不仅承袭了王学“心即性”的心本体论,而且将朱学之严苦实修的工夫论融摄进来,形成了他独特的“克己”思想。他之所以形成这样一种克己思想,与甘泉学派师承影响和纠心学流弊现实需要两个方面关联甚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孚远 克己 心性论 甘泉学派
下载PDF
从周、克己与为仁——孔子礼学思想探析
20
作者 盖立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06-113,共8页
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了自己的礼治思想。孔子还进一步追问了“礼之本”,对礼的根据和合理性做出了深入的考察。通过追问“礼之本”,孔子提出了仁学思想,认为仁为礼之本,为礼寻找到新的内在精神。“从周”是孔子礼... 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了自己的礼治思想。孔子还进一步追问了“礼之本”,对礼的根据和合理性做出了深入的考察。通过追问“礼之本”,孔子提出了仁学思想,认为仁为礼之本,为礼寻找到新的内在精神。“从周”是孔子礼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起点,孔子又强调了克己修身的功夫,把礼的外在约束转变为内在的道德自觉。孔子“以仁释礼”,建立了仁礼合一的思想体系,也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学 仁学 从周 克己 礼乐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