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克洛德·西蒙小说《农事诗》中的互文性
1
作者 黄萍萍 赵思奇 《枣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3-56,共4页
互文性是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已成为当代文学理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戏拟(Parody)是互文性写作手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它通过对原有艺术作品的戏谑性模仿,来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批判与更新。西蒙在... 互文性是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已成为当代文学理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戏拟(Parody)是互文性写作手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它通过对原有艺术作品的戏谑性模仿,来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批判与更新。西蒙在其作品《农事诗》中通过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戏拟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再现美学及传统写作方式的温和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小说 互文性 戏拟
下载PDF
试论克洛德·西蒙小说中的空间形式
2
作者 黄萍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本文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分析西蒙在小说艺术形式革新方面的努力及成就。西蒙在小说中以"意识流"作为结构方式,是其小说空间形式得以生成的前提;在文本具体操作手段方面,西蒙以大量的细节描写中止叙述时间流,造成诸多场景、事... 本文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分析西蒙在小说艺术形式革新方面的努力及成就。西蒙在小说中以"意识流"作为结构方式,是其小说空间形式得以生成的前提;在文本具体操作手段方面,西蒙以大量的细节描写中止叙述时间流,造成诸多场景、事件并置的结果,从而为读者营造了一种空间感,形成了小说的空间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小说 空间形式
下载PDF
克洛德·西蒙在中国的译介与形象生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倩 刘云虹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学翻译的生成性本质决定了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作家在异域语境中的形象同样处于不断的生成与建构之中。1985年法国作家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并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其作品译介历程在我国初步展... 文学翻译的生成性本质决定了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作家在异域语境中的形象同样处于不断的生成与建构之中。1985年法国作家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并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其作品译介历程在我国初步展开,进入21世纪,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较大拓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随着译介与接受不断深入,西蒙在中国的形象也渐趋真实立体。本文从原作新生命的诞生、作家形象的初步形成、译介中形象的动态建构三个方面出发,探析西蒙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及作家形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译介 形象 生成
原文传递
人生、自然与历史的多折画——论克洛德·西蒙的新小说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海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基于对欧洲文化境况的忧虑,新小说家克洛德·西蒙坚持从艺术的视角来感悟历史事态与生命意蕴。本文聚焦其小说创作,从主题、叙事和语义三个角度探讨西蒙对人生、时间和历史的终极关怀和反思,他以悲悯的眼光演绎了大众生存境遇的不... 基于对欧洲文化境况的忧虑,新小说家克洛德·西蒙坚持从艺术的视角来感悟历史事态与生命意蕴。本文聚焦其小说创作,从主题、叙事和语义三个角度探讨西蒙对人生、时间和历史的终极关怀和反思,他以悲悯的眼光演绎了大众生存境遇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存在的脆弱性,并凭借文字画、意识流、互文衍射的语言方式缔造了意趣盎然的文本互涉空间,为当代文学提供了崭新的叙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历史 绘画美学 互文性
原文传递
克洛德·西蒙小说:历史与神话之间的“自我”探寻
5
作者 刘海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9,共10页
克洛德·西蒙对20世纪法国战争历史、大众生存的悖谬处境与战后工业文明的畸形发展进行了独特书写,其小说创作根植于西方文明深层的意识形态与心理结构,将人物的自我探寻与亘古的人类行为原型联系在一起,试图帮助现代人在混乱的历... 克洛德·西蒙对20世纪法国战争历史、大众生存的悖谬处境与战后工业文明的畸形发展进行了独特书写,其小说创作根植于西方文明深层的意识形态与心理结构,将人物的自我探寻与亘古的人类行为原型联系在一起,试图帮助现代人在混乱的历史中找到一种秩序与平衡。小说叙述者们通过持续地指向文化原型,既表达了人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也融合了个体的独特性和人类经验的普遍性。本文以原型批评方法入手,从战争、女性、城市和自然等角度探讨西蒙小说对人类自我的关注和探寻。丰富的文化镜像和神话原型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集体潜意识中心,具有护卫人性自由和塑造生命情感的力量,同时带来了一种观察历史和评判生活的途径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历史 神话 原型 自我
原文传递
论克洛德·西蒙小说的“肉身化”书写
6
作者 张荆芳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76-84,共9页
法国新小说家克洛德·西蒙作品的明显特征之一是过度的“身体描写”。这一是指小说的内容充斥着大量的身体意象,二是指身体描写其实已然僭越情节成为一种“前景式描写”,并呈现出了身体性的自反式特征。本文借助对梅洛-庞蒂后期“... 法国新小说家克洛德·西蒙作品的明显特征之一是过度的“身体描写”。这一是指小说的内容充斥着大量的身体意象,二是指身体描写其实已然僭越情节成为一种“前景式描写”,并呈现出了身体性的自反式特征。本文借助对梅洛-庞蒂后期“肉身”概念的可逆性理解,试图藉由这种“肉身化”书写产生一种观看西蒙小说世界的全新方式,并认为其小说世界中同时也暗含了重建残骸世界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 肉身 书写
原文传递
现象身体与文本身体:《弗兰德公路》的身体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荆芳 肖伟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5-103,共9页
与阿兰·罗伯-格里耶的"物本主义"新小说相比,经历战争创伤的克洛德·西蒙在文本中呈现的物更明显地具有了一种立体主义画派"浅浮雕"般的审美动感。本文主要考察了西蒙的代表作之一——《弗兰德公路》中的... 与阿兰·罗伯-格里耶的"物本主义"新小说相比,经历战争创伤的克洛德·西蒙在文本中呈现的物更明显地具有了一种立体主义画派"浅浮雕"般的审美动感。本文主要考察了西蒙的代表作之一——《弗兰德公路》中的三种具有现象学意味的身体意象:碎片身体、变形身体和死亡身体,这些具有居间性、混沌性的现象学身体对小说有着建构和表征意义的双重功能,同时也是呈现文本多重维度感知空间的重要基质。新的艺术呈现需要新的感知方式,从阅读意义层面来看,西蒙式的小说正是通过从眼到身、从视觉到联觉的跨越,从而将书写者与读者的血肉之驱更紧密地勾连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弗兰德公路》 现象身体 文本身体
下载PDF
“于格诺采地”上的“加尔文”——在午夜出版社访罗伯-葛利叶 被引量:7
8
作者 柳鸣九 《文艺研究》 1982年第4期136-142,共7页
阿兰·罗伯-葛利叶这位新小说派的主将,是我们在巴黎一系列会见的“第一站”。对此,我是从来没有料想到的。会见由法国外交部文化技术司安排,时间是十一月十六日下午四时半,地点在午夜出版社。
关键词 新小说派 罗伯-葛利叶 加尔文 巴尔扎克 米歇尔·布托 二十世纪 “新小说” 小说艺术 《在迷宫里》 克洛德·西蒙
下载PDF
马原现象与后现代主义的终结 被引量:2
9
作者 叶砺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2-25,共4页
由于历史步履的懒散蹒跚,中国人的“人格神”比西方的“上帝”苟延残喘多活了将近一个世纪。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似乎决定了悟性迟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只能重步人家的后尘。当国外的后现代主义已呈秋风萧瑟、灯火阑珊的时候,我们却才... 由于历史步履的懒散蹒跚,中国人的“人格神”比西方的“上帝”苟延残喘多活了将近一个世纪。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似乎决定了悟性迟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只能重步人家的后尘。当国外的后现代主义已呈秋风萧瑟、灯火阑珊的时候,我们却才开始伺弄现代主义的习作。至于后现代主义,遍览新时期文坛,大抵从事者唯马原一人。若不以时间的先后定“真伪”,并承认国外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众多流派大都是横向借鉴与本土特色的杂烩这一事实,则不仅目前中国的现代主义不是“伪”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原 后现代主义 克洛德·西蒙 文学 理性传统 后结构主义 “伪” 新小说 世界性 作家
下载PDF
行进中的小说形态学——读徐岱《小说形态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援朝 《河西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50-52,共3页
小说就是小说,一种文体,一种文学样式,如同什么是诗歌、散文一样,至于它的形态,似乎不言自明,而徐岱竟为此写了厚厚一本《小说形态学》。那封面是银白、浅灰和淡紫相间,隐然透出一股冷漠、凝重和深沉,让你感到它强烈的理论色彩和沉甸甸... 小说就是小说,一种文体,一种文学样式,如同什么是诗歌、散文一样,至于它的形态,似乎不言自明,而徐岱竟为此写了厚厚一本《小说形态学》。那封面是银白、浅灰和淡紫相间,隐然透出一股冷漠、凝重和深沉,让你感到它强烈的理论色彩和沉甸甸的份量,你不敢冒然翻开它,先从最后看看如何呢?先入眼帘的便是《后记》: 说起来,这已经是我正式出版的第三部专著了,迄今为止,在所谓“文艺美学研究”这块苑地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形态 当代小说 文艺美学研究 《爱 是不能忘记的》 小说家 英雄史诗 文化背景 形态学研究 卡夫卡 克洛德·西蒙
下载PDF
漫谈想象的审美中介作用
11
作者 赵智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4-55,共2页
当创作作为一种过程消融于作品文本时,创作任务也就完成了,随之便是以接受活动作为它的延伸。欣赏主体是通过文本的具体化,使客观对象转化成审美对象。只有欣赏主体的积极参与,作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法国著名新小说派作家克洛德&... 当创作作为一种过程消融于作品文本时,创作任务也就完成了,随之便是以接受活动作为它的延伸。欣赏主体是通过文本的具体化,使客观对象转化成审美对象。只有欣赏主体的积极参与,作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法国著名新小说派作家克洛德·西蒙说:“读者受作者摆布的时代过去了,作品问世之后,真正能主宰作品命运的是被作家称之为上帝的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中介 作品 中介作用 欣赏主体 审美对象 欣赏者 文学欣赏 作家 克洛德·西蒙 审美活动
下载PDF
行者提供了什么?
12
作者 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9-104,共6页
行者提供了什么?李洁非在拿起这些作品之前,除去陈晓明曾热情地向我谈起这位用孙悟空的法号做笔名的小说作者,我对他一无所知。不妨说,那些印得密密麻麻的纸张,所能唤起的我的兴趣某种意义上,也是极大的怀疑实际上仅仅在于,它们... 行者提供了什么?李洁非在拿起这些作品之前,除去陈晓明曾热情地向我谈起这位用孙悟空的法号做笔名的小说作者,我对他一无所知。不妨说,那些印得密密麻麻的纸张,所能唤起的我的兴趣某种意义上,也是极大的怀疑实际上仅仅在于,它们究竟是怎样一种小说?这当然首先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小说” 中国先锋派小说 小说语言 先锋派作家 现代派 八十年代 短篇小说 陌生化效果 女性主义 克洛德·西蒙
下载PDF
“审美优越”与现代文艺的衰变
13
作者 孟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88-91,87,共5页
陆机《文赋》中谈到“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现象,是文艺创作中较常见的现象,但丁所谓“形式不能和艺术意志契合,材料不肯应命”说出了其中一部分奥秘。文艺创作者究竟应怎样体认、感受世界,用怎样的方式把体认、感受到的一切恰当地表... 陆机《文赋》中谈到“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现象,是文艺创作中较常见的现象,但丁所谓“形式不能和艺术意志契合,材料不肯应命”说出了其中一部分奥秘。文艺创作者究竟应怎样体认、感受世界,用怎样的方式把体认、感受到的一切恰当地表达出来,而不至于对生活作浅薄的图解,或陷入‘审美优越”而使自己的创作失去文艺的特质,把自身置于孤立的境地呢?站在认识论的高度看,任何表达都难以准确地再现经验的真实,有的表达甚至会成为对真实的背叛。但人类本就是在一系列客观和主观自我的限制中获得发展的,绝对完美的设定,在任何时代都只是体现出人对“永恒”与“绝对”的企慕。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艺 审美 文艺创作 西方现代派文艺 传统形式 欣赏者 文艺家 艺术家 创作者 克洛德·西蒙
下载PDF
世界文学之最
14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46,共1页
世界文学之最毁于兵火的最长作品中国的《永乐大典》。它的手稿共22937卷(其中只有700卷被保留下来),分成11095册。这部毁于兵火的百科全书是在1403—1408年间由2000名学者共同编写的。世上最小的书籍19... 世界文学之最毁于兵火的最长作品中国的《永乐大典》。它的手稿共22937卷(其中只有700卷被保留下来),分成11095册。这部毁于兵火的百科全书是在1403—1408年间由2000名学者共同编写的。世上最小的书籍1985年苏格兰出版的儿童故事书《老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克洛德·西蒙 诺贝尔奖 《永乐大典》 邱吉尔 民间史诗 世界纪录 铅字印刷 儿童故事
下载PDF
关于法国当代诗歌
15
作者 江伙生 《法国研究》 1995年第1期90-96,共7页
关于法国当代诗歌江伙生Resume:L'auteurdecetarticlefaituneanalyselitteraire,logiqueetesthetiquesurlapoesiefrancaisecontem... 关于法国当代诗歌江伙生Resume:L'auteurdecetarticlefaituneanalyselitteraire,logiqueetesthetiquesurlapoesiefrancaisecontemporaine,quiases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法国诗人 超现实主义诗歌 法国诗歌 纺织女工 古典主义 翻译工作 克洛德·西蒙 作诗法 方位标
下载PDF
论《弗兰德公路》图像叙事的特征
16
作者 童玉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1期44-48,共5页
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克洛德·西蒙在他的诺贝尔获奖作品《弗兰德公路》中,以图像叙事的方式展开了大胆的形式探索,为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审美方向。《弗兰德公路》图像叙事的主要特征有碎片化的场景组合、以叙事者的意识流为内... 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克洛德·西蒙在他的诺贝尔获奖作品《弗兰德公路》中,以图像叙事的方式展开了大胆的形式探索,为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审美方向。《弗兰德公路》图像叙事的主要特征有碎片化的场景组合、以叙事者的意识流为内在逻辑、绘画技法的巧妙运用、巴洛克式的空间形式等。西蒙在小说中的形式探索不仅表现出他对传统写作手法的怀疑和否定,也表明他以存疑和重建的方式对世界的存在进行多面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图像叙事 意识流 巴洛克 《弗兰德公路》
下载PDF
当代法国小说中的空间符号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新木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1-156,共6页
当代法国小说在空间的构建上有许多特色。新小说作家、早期的格诺和勒克莱齐奥都在这方面作过独特的探索。小说空间已经不是巴尔扎克笔下所描写的现实世界,而是由空间符号组成的视像世界。当代的小说创作独立于现实,它独自建立自己的叙... 当代法国小说在空间的构建上有许多特色。新小说作家、早期的格诺和勒克莱齐奥都在这方面作过独特的探索。小说空间已经不是巴尔扎克笔下所描写的现实世界,而是由空间符号组成的视像世界。当代的小说创作独立于现实,它独自建立自己的叙述空间。虽然描写的作用仍然很重要,但已经不是传统小说中的视野操练。新小说创作的共同特点就是它有意识地摆脱对视野的依赖,而将一整套复杂的修辞手段(空间符号)引入小说,借此摆脱所有压在现实主义描写之上的阅读桎梏,给当代小说注入一种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符号 当代法国 当代小说 克洛德·西蒙 小说写作 主人公 明暗对比 现实主义 叙述空间 小说空间
原文传递
揪着自己的头发不能飞离脚下的大地──论“新小说”派的艺术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小朝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40,共8页
揪着自己的头发不能飞离脚下的大地──论“新小说”派的艺术观马小朝(作者单位:烟台大学中文系尽管“新小说”派的作家并没有形成以严格方式追随一个明确目的的目标一致的文学运动,他们的艺术创作各有特色,彼此甚至很不相同,但在... 揪着自己的头发不能飞离脚下的大地──论“新小说”派的艺术观马小朝(作者单位:烟台大学中文系尽管“新小说”派的作家并没有形成以严格方式追随一个明确目的的目标一致的文学运动,他们的艺术创作各有特色,彼此甚至很不相同,但在其复杂多变的现象后面,我们不难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文艺本体论 格里耶 认识论 克洛德·西蒙 新小说派 传统理性主义 情感体验 萨洛特 米歇尔·布托
原文传递
性爱与战争:《弗兰德公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林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41,共9页
性爱与战争:《弗兰德公路》杜林法国当代新小说家克洛德·西蒙的长篇小说《弗兰德公路》(以下简称《弗》)在感觉、回忆、联想的交织中,联结起一幅幅相互穿插、错落的战争画面,描绘了1940年春季法军被德军击败后,在法国北... 性爱与战争:《弗兰德公路》杜林法国当代新小说家克洛德·西蒙的长篇小说《弗兰德公路》(以下简称《弗》)在感觉、回忆、联想的交织中,联结起一幅幅相互穿插、错落的战争画面,描绘了1940年春季法军被德军击败后,在法国北部弗兰德公路上溃退的情形。它通过回忆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德公路》 克洛德·西蒙 战争 意识流小说 理性色彩 战俘集中营 非理性 士兵 性爱描写 作品
原文传递
西蒙《弗兰德公路》中的女性形象
20
作者 樊咏梅 张新木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弗兰德公路》是法国诺贝尔奖作家克洛德·西蒙的一部战争题材小说。作品从战争环境中的女性入手,探索了婚姻、性爱、家庭等主题,折射出作者对女性的人文关怀。模糊的女性身份、突出感官的形象和充满寓意的感性形象,充分展现了西... 《弗兰德公路》是法国诺贝尔奖作家克洛德·西蒙的一部战争题材小说。作品从战争环境中的女性入手,探索了婚姻、性爱、家庭等主题,折射出作者对女性的人文关怀。模糊的女性身份、突出感官的形象和充满寓意的感性形象,充分展现了西蒙的人物塑造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弗兰德公路》 女性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