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ZONE到O.W.L.:克里斯·马克的“电影之未来”
1
作者 钱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从1980年代起,克里斯·马克通过各种数字媒介实验探索电影的本性及前途,他的“电影之未来”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驯服技术的双重“药性”,利用数字/电子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进行跨媒介书写,从而奠定未来之电影的形式面貌,此即阿斯特吕... 从1980年代起,克里斯·马克通过各种数字媒介实验探索电影的本性及前途,他的“电影之未来”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驯服技术的双重“药性”,利用数字/电子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进行跨媒介书写,从而奠定未来之电影的形式面貌,此即阿斯特吕克“摄影机—自来水笔”理想的最终实现;二是根据图像和记忆的多层内生关系,实现电影形式和人类思维的同构,从而凸显未来之电影的哲学品质和解放许诺,此即由“论文电影”乃至“视频论文”所代表的电影发展之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马克 数字媒介 赛博空间 论文电影 技术之“药性”
下载PDF
克里斯·马克“以进为退”的媒介实践:对技术崇拜的超越
2
作者 祝凤仪 《视听》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克里斯·马克作为媒介理论实践家,致力于将具备反思意识与批判自觉的媒介观念融入创作中。他坚持对新媒介的过时定位和错位表达,遏制新媒体的前沿属性,并建构起其与功能退化和美学缺陷之间的关联,以此显示着技术崇拜如何先在地构造... 克里斯·马克作为媒介理论实践家,致力于将具备反思意识与批判自觉的媒介观念融入创作中。他坚持对新媒介的过时定位和错位表达,遏制新媒体的前沿属性,并建构起其与功能退化和美学缺陷之间的关联,以此显示着技术崇拜如何先在地构造了公众对于新媒体的期待和认知,并提出了生成新的媒介实践范式和认知标准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媒介结构和表达维度的解放。这一媒介实践路径可以被总结为“以退为进”。克里斯·马克的媒介创作不仅在更为根本的维度上召唤了对于当下媒介症候的思考与审视,达成了对于技术崇拜的抵消,也为认识媒介发展历程提供了另一种路径,即以回望的姿态,倒退着走向更加广阔的媒介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马克 媒介理论实践家 技术崇拜 新媒体
下载PDF
让-吕克·戈达尔与克里斯·马克:新浪潮运动的两条通路
3
作者 王杉(译)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新浪潮运动通常被简单归结为一场发生于法国的电影语言革命,但事实上囊括了更为多元的朝向和意涵。对这场运动的界定与“人物”和“时间”两个面向息息相关,一方面关乎戈达尔和克里斯·马克两位电影人,另一方面则关乎新浪潮的缘起... 新浪潮运动通常被简单归结为一场发生于法国的电影语言革命,但事实上囊括了更为多元的朝向和意涵。对这场运动的界定与“人物”和“时间”两个面向息息相关,一方面关乎戈达尔和克里斯·马克两位电影人,另一方面则关乎新浪潮的缘起与延续时间。新浪潮精神经由两位电影人的开创性探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以多种方式与形式延续。它深远且持久地更迭电影语言、政治话语、技术与经济实践等诸多方面,其影响早已溢出作为事件或运动的“新浪潮”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达尔 克里斯·马克 新浪潮运动 美学实验
原文传递
克里斯·马克:“脸”的收藏者
4
作者 李奇 王姿千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4期49-55,共7页
脸是影像美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汉斯·贝尔廷与雅克·奥蒙的著作,以及巴拉兹与德勒兹的部分思想都对脸的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贡献。影视创作领域,克里斯·马克是一个典型案例。本文试图借用“媒介”这一概念作为出发点,揭... 脸是影像美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汉斯·贝尔廷与雅克·奥蒙的著作,以及巴拉兹与德勒兹的部分思想都对脸的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贡献。影视创作领域,克里斯·马克是一个典型案例。本文试图借用“媒介”这一概念作为出发点,揭示出马克作品的人物脸部是多种美学理论与思想观念的共通中介。在他的不少作品中,人的面孔凝缩了多元的电影理论,融合了经典影片中不同的美学观念;同时,脸部镜头与马克独特的蒙太奇方式相结合,使某些人类学的观念内化为一种电影语言,最终表达了自己的电影观与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马克 吉伽·维尔托夫 吉尔·德勒兹 灵媒 自画像
原文传递
“精神圈”的电影诗学:戈达尔和马克(1982—2001)
5
作者 钱进(译)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作为当代“论文电影”的两大代表人物,戈达尔和马克的影像创作都以精神性和思想性为其突出特征,这一点在二者后期的电影生涯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本文以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精神圈”概念作为二者“论文电影”之“论文”的游戏场域,结合... 作为当代“论文电影”的两大代表人物,戈达尔和马克的影像创作都以精神性和思想性为其突出特征,这一点在二者后期的电影生涯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本文以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精神圈”概念作为二者“论文电影”之“论文”的游戏场域,结合二者在1982—2001年之间的代表性文本和段落,分析二者如何在影片中实现一种朝向“精神圈”的过渡。作者认为,戈达尔和马克通过在电影、视频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探索,实现了一种契合于“精神圈”的电影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达尔 克里斯·马克 论文电影 精神圈 精神存在
原文传递
回溯:再谈“电影之爱”——与朗西埃对话 被引量:1
6
作者 钱进(译)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7,共11页
在这场对话中,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再次回顾了他关于电影的早期著作,从谈论“迷影”的意义开始,进入到对于美学与政治转换过程的细节辨析——这一被他称为“解形”(de-figuration)的过程,在他关于艺术和美学的著作... 在这场对话中,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再次回顾了他关于电影的早期著作,从谈论“迷影”的意义开始,进入到对于美学与政治转换过程的细节辨析——这一被他称为“解形”(de-figuration)的过程,在他关于艺术和美学的著作中占有中心地位。然后,朗西埃重新引入了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和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的电影作品,并将它们置于自己新近关于“被解放的观众”的思想视野中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影 句子-图像 戈达尔 观众身份 克里斯·马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