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耶拉》到《温蒂妮》:观后柏林学派的佩措尔德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珈仪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8期140-141,共2页
作为柏林学派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是德国最著名的导演之一。然而,不同于其他柏林学派导演,他并没有选择将其早期的写实风格延续下去。创作于不同年代的《耶拉》与《温蒂妮》元素相似,但佩措尔德将早期作品中隐于叙事之... 作为柏林学派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是德国最著名的导演之一。然而,不同于其他柏林学派导演,他并没有选择将其早期的写实风格延续下去。创作于不同年代的《耶拉》与《温蒂妮》元素相似,但佩措尔德将早期作品中隐于叙事之下的命运公开为现实的神话背景,也将注意力从原先的外部社会历史问题转向个体的自我体验。创作风格的流变,体现了佩措尔德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新时期,在柏林学派笃行的现实主义之外的大胆变革与其追逐诗性美之下的自我心性世界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柏林学派 德国电影
下载PDF
叙事沉船:佩措尔德镜头下的“幽灵”们
2
作者 王春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1-83,共3页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作为德国学院派导演,总将镜头聚焦在历史更迭处的“幽灵”身上。在他的电影中,宏大历史背景下,身份的缺失总是主角的常态,因而追求自我身份的本体性变成了叙事的主要动力。从《不死鸟》到《过境》,导演通过关...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作为德国学院派导演,总将镜头聚焦在历史更迭处的“幽灵”身上。在他的电影中,宏大历史背景下,身份的缺失总是主角的常态,因而追求自我身份的本体性变成了叙事的主要动力。从《不死鸟》到《过境》,导演通过关注二战背景下的“幽灵”们,以叙事文本映射着关于当代史的问题与议题,前者通过展现个体创伤机制讨论二战集体记忆的错位,后者通过时空错位与难民问题互相映射,二者共同以“幽灵”为中介传达着导演自身关于政治历史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德 身份 历史
下载PDF
论佩措尔德电影中“幽灵意象”的叙述路径及其意义
3
作者 胡心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佩措尔德的“幽灵电影”在通俗剧情片框架下糅合了希区柯克电影中有关“麦格芬”的吸引力法则和从阿伦·雷乃电影中传承下来的欧洲传统视觉辩证法;具体路径方面,“幽灵电影”引领观众依次通过“今天—昨天”“历史—家园”和“家园... 佩措尔德的“幽灵电影”在通俗剧情片框架下糅合了希区柯克电影中有关“麦格芬”的吸引力法则和从阿伦·雷乃电影中传承下来的欧洲传统视觉辩证法;具体路径方面,“幽灵电影”引领观众依次通过“今天—昨天”“历史—家园”和“家园—后家园”三条路径,联通历史、当下和未来,弥合着历史中的断裂与破碎。综合来看,佩措尔德在“缠扰关系”这一后人类时代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对应于“缠绕关系”的“反缠扰”之路。它的核心立意并非“回到”,而首先是“忘却”与“放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德 幽灵意象 反缠扰 德国电影 历史叙事
下载PDF
电影成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新的电影本体论——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电影世界的“电影-思维”向度解读
4
作者 张文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当代电影研究中的“哲学转向”基于“电影是一种能思考的实存吗?”的新的电影本体论提出的。从这一新的电影本体论立场出发,电影开始“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在德国电影理论家托马斯·埃尔塞瑟对当代电影研究中的“哲学转向”的观察... 当代电影研究中的“哲学转向”基于“电影是一种能思考的实存吗?”的新的电影本体论提出的。从这一新的电影本体论立场出发,电影开始“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在德国电影理论家托马斯·埃尔塞瑟对当代电影研究中的“哲学转向”的观察视点的指导下,本研究尝试以“电影-思维”这样一种新的电影本体论,重新思考德国导演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电影世界的生成及表现机制,以探寻从电影本身去理解电影“思考”过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哲学 电影-思维 电影自动机制 尔德
原文传递
在高科技“杂耍”时代关注和批判现实——近年德国电影概貌及“作者电影”导演佩措尔德新作谈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慧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7-112,共6页
近十余年,德国电影在类型片、"德国呢喃核"(German Mumblecore)和"柏林学院派"的"作者电影"三大板块方面各有发展。本文将简要介绍各板块,重点细读"柏林学派"代表人物佩措尔德的四部新作,推介... 近十余年,德国电影在类型片、"德国呢喃核"(German Mumblecore)和"柏林学院派"的"作者电影"三大板块方面各有发展。本文将简要介绍各板块,重点细读"柏林学派"代表人物佩措尔德的四部新作,推介其作品中批判德国社会现实的问题意识和思考深度以及艺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近年电影 “柏林学派” “作者电影” 尔德作品
原文传递
佩措尔德:“美学与全球化的挑战”
6
作者 刘悦笛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2,共1页
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学、政治学和生态学的问题,而且,还与文化有着重要的因果关联。那么,全球化究竟导致了文化单维同一,还是文化多元化的结果?这两个答案都是有道理的。
关键词 美学 全球化 尔德 政治学 生态学 经济学
原文传递
陈婕妤(豫章师范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103)
7
作者 许宁 薛兰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97,共5页
在德国电影不断被政治、商业、娱乐碰撞的艰难境地下,柏林学派导演经常通过柏林电影节向观众展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极大关注,并以含蓄的人物及场景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擅长用平铺直叙的镜头表现当下德国的... 在德国电影不断被政治、商业、娱乐碰撞的艰难境地下,柏林学派导演经常通过柏林电影节向观众展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极大关注,并以含蓄的人物及场景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擅长用平铺直叙的镜头表现当下德国的种种困顿,捕捉人物的情绪,用孤独个体的诡异经历来暗示他对时代与社会的见解。本文从柏林学派电影现状入手,以《温蒂妮》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其美学表达形式、象征符号意义、建筑与爱情的融合,阐明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德 柏林学派 水元素 孤独个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