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克隆转忆人”真的当求吗?——兼与韩东屏教授商榷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锐锋
鲁琴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5-27,32,共4页
韩东屏教授试图通过"克隆转忆人"技术,实现"永生不死"的梦想,但"克隆转忆人"即使技术上可为,也未必当求。因为"克隆转忆人"并不是人们追求的此生永在。由于肉体和精神的分裂有可能滑向身心二...
韩东屏教授试图通过"克隆转忆人"技术,实现"永生不死"的梦想,但"克隆转忆人"即使技术上可为,也未必当求。因为"克隆转忆人"并不是人们追求的此生永在。由于肉体和精神的分裂有可能滑向身心二元论、不断地自我重复移植不仅有可能消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还违背了新陈代谢的根本法则。"克隆转忆人"技术的实质是对自然生命的"限定"、"促逼"和"强求",使新生个体处于不自然、非本真状态,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转忆人
永生不死
未必当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存在的意义看生命的界限——从“克隆转忆人”之“永生不死”的话题说起
2
作者
张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2-55,共4页
“克隆转忆人”将“永生不死”这个古老的话题赋予了新的意义。“永生不死”表征着人们的生命意识,也为人之所以为人刻画着界限,也是人所独有的“自我意识”。从“生死”之意义域中,似乎可以找到人类文化的某种遗传密码。对“永生不死...
“克隆转忆人”将“永生不死”这个古老的话题赋予了新的意义。“永生不死”表征着人们的生命意识,也为人之所以为人刻画着界限,也是人所独有的“自我意识”。从“生死”之意义域中,似乎可以找到人类文化的某种遗传密码。对“永生不死”之传统意义的超越,就是人“自我意识”之界限的重新划定和意义模式的转型。“永生不死”之可能与否的逻辑与经验仍是理性的自我解释系统的“同一性”要求。“存在”的意义世界为“永生不死”问题的意义确定和意义衍生提供了一个涵括科学并超越科学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转忆人
永生不死
存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质疑“克隆转忆人”
3
作者
殷正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1,共1页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克隆转忆人
”
现代科技水平
记
忆
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应追求“克隆转忆人”的论证是否成立?——答李锐锋、鲁琴的“商榷”
4
作者
韩东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对我以"克隆转忆人"的方式实现人类永生之梦的构想,李锐锋与鲁琴撰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批驳,主要涉及如何理解永生、"我之为我"的关键、永生的价值、"克隆转忆人"的生产是否违背自然规律等问题。可经逐一...
对我以"克隆转忆人"的方式实现人类永生之梦的构想,李锐锋与鲁琴撰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批驳,主要涉及如何理解永生、"我之为我"的关键、永生的价值、"克隆转忆人"的生产是否违背自然规律等问题。可经逐一辨析,发觉这些批驳还是与此前已有的各种质疑一样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
克隆
转
忆
克隆转忆人
构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克隆转忆人的利弊分析
5
作者
许涓
《科技信息》
2007年第4期8-8,共1页
克隆转忆人是移植了供体者记忆的克隆人,他使克隆技术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挑战进一步加剧,克隆人以及克隆转忆人的伦理之争还将继续。
关键词
克隆转忆人
刺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永生是否可能
被引量:
3
6
作者
韩东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26-230,共5页
人能永生不死吗?从人类由古至今的种种探索看,无论是肉体层面的永生不死还是精神层面的永生不死,都未见成功。然而,用克隆转忆的路径就能实现这个梦想。它的基本构思是,在一个人死后,用克隆人技术复制出一个他的肉体,再用记忆移植技术...
人能永生不死吗?从人类由古至今的种种探索看,无论是肉体层面的永生不死还是精神层面的永生不死,都未见成功。然而,用克隆转忆的路径就能实现这个梦想。它的基本构思是,在一个人死后,用克隆人技术复制出一个他的肉体,再用记忆移植技术将他的原有记忆转移到这个克隆体的大脑中,就能使他死而复活。而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进行,就意味着他的永生不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
克隆
转
忆
克隆转忆人
克隆
转
忆
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永生不死:可能当求
被引量:
1
7
作者
韩东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8-43,共6页
人能永生不死吗?从人类由古至今的种种探索看,无论是肉体层面的永生不死还是精神层面的永生不死,都未见成功。然而用克隆转忆的路径就能实现这个梦想,它的基本构思是:在一个人死后,用克隆人技术复制出一个他的肉体,再用记忆移植技术将...
人能永生不死吗?从人类由古至今的种种探索看,无论是肉体层面的永生不死还是精神层面的永生不死,都未见成功。然而用克隆转忆的路径就能实现这个梦想,它的基本构思是:在一个人死后,用克隆人技术复制出一个他的肉体,再用记忆移植技术将他的原有记忆转移到这个克隆体的大脑中,就能使他死而复活。而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进行,就意味着他的永生不死。能做之事,不一定就是当做之事。经过方法论的探讨和利弊分析,这里的结论是:人的永生是值得追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
克隆
转
忆
克隆转忆人
克隆
转
忆
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克隆转忆人”真的当求吗?——兼与韩东屏教授商榷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锐锋
鲁琴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5-27,32,共4页
文摘
韩东屏教授试图通过"克隆转忆人"技术,实现"永生不死"的梦想,但"克隆转忆人"即使技术上可为,也未必当求。因为"克隆转忆人"并不是人们追求的此生永在。由于肉体和精神的分裂有可能滑向身心二元论、不断地自我重复移植不仅有可能消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还违背了新陈代谢的根本法则。"克隆转忆人"技术的实质是对自然生命的"限定"、"促逼"和"强求",使新生个体处于不自然、非本真状态,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关键词
克隆转忆人
永生不死
未必当求
Keywords
cloned memory-transferred man
longevity
not necessarily desirable
分类号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存在的意义看生命的界限——从“克隆转忆人”之“永生不死”的话题说起
2
作者
张蓬
机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2-55,共4页
文摘
“克隆转忆人”将“永生不死”这个古老的话题赋予了新的意义。“永生不死”表征着人们的生命意识,也为人之所以为人刻画着界限,也是人所独有的“自我意识”。从“生死”之意义域中,似乎可以找到人类文化的某种遗传密码。对“永生不死”之传统意义的超越,就是人“自我意识”之界限的重新划定和意义模式的转型。“永生不死”之可能与否的逻辑与经验仍是理性的自我解释系统的“同一性”要求。“存在”的意义世界为“永生不死”问题的意义确定和意义衍生提供了一个涵括科学并超越科学的视角。
关键词
克隆转忆人
永生不死
存在
分类号
B821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质疑“克隆转忆人”
3
作者
殷正坤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1,共1页
文摘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关键词
“
克隆转忆人
”
现代科技水平
记
忆
哲学
分类号
Q78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应追求“克隆转忆人”的论证是否成立?——答李锐锋、鲁琴的“商榷”
4
作者
韩东屏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文摘
对我以"克隆转忆人"的方式实现人类永生之梦的构想,李锐锋与鲁琴撰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批驳,主要涉及如何理解永生、"我之为我"的关键、永生的价值、"克隆转忆人"的生产是否违背自然规律等问题。可经逐一辨析,发觉这些批驳还是与此前已有的各种质疑一样难以成立。
关键词
永生
克隆
转
忆
克隆转忆人
构想
Keywords
immortality
cloning
memory transfer
"cloned memory-transferred human"
visualization
分类号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克隆转忆人的利弊分析
5
作者
许涓
机构
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出处
《科技信息》
2007年第4期8-8,共1页
文摘
克隆转忆人是移植了供体者记忆的克隆人,他使克隆技术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挑战进一步加剧,克隆人以及克隆转忆人的伦理之争还将继续。
关键词
克隆转忆人
刺弊
分类号
Q785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生是否可能
被引量:
3
6
作者
韩东屏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26-230,共5页
基金
国家教育部"985工程"项目(编号:06-053)
全球审视科学与精神研究项目(编号:GPSSMAP03)
文摘
人能永生不死吗?从人类由古至今的种种探索看,无论是肉体层面的永生不死还是精神层面的永生不死,都未见成功。然而,用克隆转忆的路径就能实现这个梦想。它的基本构思是,在一个人死后,用克隆人技术复制出一个他的肉体,再用记忆移植技术将他的原有记忆转移到这个克隆体的大脑中,就能使他死而复活。而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进行,就意味着他的永生不死。
关键词
永生
克隆
转
忆
克隆转忆人
克隆
转
忆
技术
Keywords
eternal life
memory transfer by cloning
human with cloned memory
technology of memory transfer by cloning
分类号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生不死:可能当求
被引量:
1
7
作者
韩东屏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8-43,共6页
基金
国家教育部"985工程""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哲学反思"项目的研究成果
文摘
人能永生不死吗?从人类由古至今的种种探索看,无论是肉体层面的永生不死还是精神层面的永生不死,都未见成功。然而用克隆转忆的路径就能实现这个梦想,它的基本构思是:在一个人死后,用克隆人技术复制出一个他的肉体,再用记忆移植技术将他的原有记忆转移到这个克隆体的大脑中,就能使他死而复活。而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进行,就意味着他的永生不死。能做之事,不一定就是当做之事。经过方法论的探讨和利弊分析,这里的结论是:人的永生是值得追求的。
关键词
永生
克隆
转
忆
克隆转忆人
克隆
转
忆
技术
分类号
B821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克隆转忆人”真的当求吗?——兼与韩东屏教授商榷
李锐锋
鲁琴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存在的意义看生命的界限——从“克隆转忆人”之“永生不死”的话题说起
张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质疑“克隆转忆人”
殷正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应追求“克隆转忆人”的论证是否成立?——答李锐锋、鲁琴的“商榷”
韩东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克隆转忆人的利弊分析
许涓
《科技信息》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永生是否可能
韩东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永生不死:可能当求
韩东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