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悖论“克鲁格曼质疑”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剑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3-7,共5页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对东亚经济奇迹提出了不同观点 ,人们称之为“克鲁格曼质疑”。几年后东亚金融危机爆发 ,一些学者认为他早就做过预言。本文认为 ,克鲁格曼并未预言过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 ,对东亚奇迹的质疑本身也值得商榷。
关键词 克鲁格曼质疑 东亚经济 悖论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论“克鲁格曼质疑”现象的存在性
2
作者 唐品 姜宁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4-49,共6页
首先描述了长三角地区1998—2007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状况,认为长三角地区存在资金依存度偏高的现实特征,基本符合“克鲁格曼质疑”模式;但通过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各要素分析,发现同时存在于长三角地区的“正规金融”体系与“非... 首先描述了长三角地区1998—2007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状况,认为长三角地区存在资金依存度偏高的现实特征,基本符合“克鲁格曼质疑”模式;但通过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各要素分析,发现同时存在于长三角地区的“正规金融”体系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在难以满足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会出现“基层突破-局部试点-中央确认”的演进模式,“非正规金融”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制度变革支持经济增长,“克鲁格曼质疑”在长三角地区并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克鲁格曼质疑
下载PDF
浅析“克鲁格曼质疑”及部分相关问题
3
作者 牛昆仑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4-18,共5页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对东亚经济奇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解释,学术界称之为“克鲁格曼质疑”。始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克鲁格曼质疑”再次成为争论与关注的焦点。克鲁格曼教授观点的原意,其质疑成立与否,对中国政府宏观经...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对东亚经济奇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解释,学术界称之为“克鲁格曼质疑”。始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克鲁格曼质疑”再次成为争论与关注的焦点。克鲁格曼教授观点的原意,其质疑成立与否,对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鲁格曼质疑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模式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东亚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雨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 2022年第1期59-68,共10页
东亚各经济体由于“人口红利”开启了盛极一时的“东亚奇迹”时代,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打破了这一神话,这也暴露了东亚各经济体自身发展的问题,正如克鲁格曼所质疑的一样,东亚各经济体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并未得到提高,存在自身发展动... 东亚各经济体由于“人口红利”开启了盛极一时的“东亚奇迹”时代,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打破了这一神话,这也暴露了东亚各经济体自身发展的问题,正如克鲁格曼所质疑的一样,东亚各经济体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并未得到提高,存在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使经济持续发展,就要解决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重视人力资本的培养,所以本文采用2003-2015年东亚11个主要经济体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着重分析东亚各主要经济体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求证东亚各主要经济体是否已打破克鲁格曼的质疑。实证结果发现,东亚各主要经济体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克鲁格曼质疑
下载PDF
中国的故事是成功应对全球化的故事
5
作者 张军 《金融会计》 2024年第9期6-11,共6页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正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与此同时,国际媒体对中国经济也存在着部分负面言论,如“唱空中国论”“美国失业罪魁”和“中国倾销论”等。本文以“克鲁格曼质疑”为切入点,回溯这些争议的历史渊源...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正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与此同时,国际媒体对中国经济也存在着部分负面言论,如“唱空中国论”“美国失业罪魁”和“中国倾销论”等。本文以“克鲁格曼质疑”为切入点,回溯这些争议的历史渊源,对此进行学理分析和探讨,并重新审视中国经济在地缘政治博奔和逆全球化思潮中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冲击 地缘政治 全球化思潮 中国经济形势 克鲁格曼质疑 成功应对 负面言论 历史渊源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1978—2015):灵感还是汗水? 被引量:127
6
作者 程名望 贾晓佳 仇焕广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46,共17页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78—2015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增长核算法,测算了市场潜能、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78—2015年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34.86%),市场潜能次之(34.55%),再...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78—2015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增长核算法,测算了市场潜能、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78—2015年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34.86%),市场潜能次之(34.55%),再次是TFP(22.03%),最低是劳动力(8.56%)。根据“克鲁格曼质疑”的界定,对中国“增长奇迹”贡献率最大的是“灵感”因素,贡献率为61.93%,“汗水”因素的贡献率为38.07%。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1989年,中国经济增长确实主要依赖于“汗水”,其贡献率达62.03%。但“汗水”的贡献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1990—2000年为52.41%,2001—2015年快速下降到21.93%,而“灵感”的贡献率开始占主导地位,达78.07%。就区域差异看,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灵感”,欠发达地区更依赖于“汗水”。本文的核心结论是:1978年以来中国创造“增长奇迹”是高投入增长和高效率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依赖于“汗水”与“灵感”的双轮驱动,且越来越依赖于“灵感”。该结论并不支持“克鲁格曼质疑”,且认为由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和商品在区域间的优化配置等“灵感”因素的增强,中国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空间相关性 克鲁格曼质疑 要素贡献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