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夏超明 龚唯 +4 位作者 骆伟 周卫芳 李允鹤 熊思东 查锡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和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特异性抑制剂(分别为tyrphostin-25、D-sphingosine和wortmanni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和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特异性抑制剂(分别为tyrphostin-25、D-sphingosine和wortmanni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35天起,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连续5 d。在小鼠感染后6和8wk,观察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并用ELISA夹心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小鼠血清IFN-γ、IL-4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感染小鼠应用TPK和PKC抑制剂后均可显著抑制肝肉芽肿病变,PKC抑制剂可使肉芽肿减少率达56.2%~63.4%(P<0.01)。PKC抑制剂主要抑制Th2细胞因子IL-4的表达,其抑制率为34.1%和65.6%(P<0.01),而对NO水平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KC抑制剂对IL-4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应用PKC抑制剂干预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可显著抑制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抑制了Th2优势应答并介导Th2向Th1免疫反应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虫卵肉芽肿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 Thl/Th2免疫偏移 细胞因子 感染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B7和CD40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h1/Th2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夏超明 龚唯 +2 位作者 骆伟 田芳 张学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7-531,共5页
为观察干预B7 CD2 8和CD4 0 CD4 0L共刺激信号对Th1 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Th1 Th2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 ,分别取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6、8、1 0和 1 2周的脾淋巴细胞经抗CD80 (B7 1 )mAb、抗CD86 (B7 2 )mAb、抗CD4 0mAb和抗CD4 0LmA... 为观察干预B7 CD2 8和CD4 0 CD4 0L共刺激信号对Th1 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Th1 Th2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 ,分别取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6、8、1 0和 1 2周的脾淋巴细胞经抗CD80 (B7 1 )mAb、抗CD86 (B7 2 )mAb、抗CD4 0mAb和抗CD4 0LmAb处理后培养 72h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FN γ和IL 4的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干预 2种不同的共刺激信号对Th1 Th2免疫偏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抗CD80mAb和抗CD86mAb均能显著抑制IL 4的表达水平 ,尤其是抗CD86mAb对IL 4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抗CD4 0mAb和抗CD4 0LmAb也能影响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其中以阻断CD4 0分子的作用更为显著。结果提示B7 CD2 8和CD4 0 CD4 0L共刺激信号可以调节Th1 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和调控Th1 Th2免疫偏移。干预B7 CD2 8和CD4 0 CD4 0L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调控T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TH1/TH2细胞因子 免疫偏移 B7 CD40
下载PDF
Th_1、Th_2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在胃癌病人免疫偏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海波 周岩冰 +4 位作者 张建立 李世宽 牛兆建 孙振青 杨传永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25-227,共3页
①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分期胃癌病人外周静脉及脾静脉血中Th1、Th2 细胞因子变化与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 33例胃癌病人、10例良性胃疾病病人 (对照组 )外周静脉及脾静脉血中Th1细胞因子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 ①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分期胃癌病人外周静脉及脾静脉血中Th1、Th2 细胞因子变化与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 33例胃癌病人、10例良性胃疾病病人 (对照组 )外周静脉及脾静脉血中Th1细胞因子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Th2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 (IL 4 )的含量。③结果胃癌病人外周静脉及脾静脉血中GM CSF含量低于对照组 (t=2 .38、2 .4 2 ,P <0 .0 5 ) ,而IL 4含量高于对照组 (t=4 .11、18.94 ,P <0 .0 1) ;胃癌病人脾静脉血中IL 4含量高于外周静脉血 (t=30 .30 ,P <0 .0 1)。各期胃癌病人中 ,Ⅱ、Ⅲ、Ⅳ期病人外周静脉及脾静脉血中GM CSF含量均低于Ⅰ期胃癌病人 ,而IL 4含量则高于Ⅰ期胃癌病人 (F =9.2 9~ 2 7.81,q =4 .5 7~ 30 .2 6 ,P <0 .0 1)。④结论 胃癌病人Th1、Th2 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是导致胃癌病人免疫偏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HL细胞 TH2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偏移 ELISA方法 GM—CSF IL-4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梅 陈桥 孙正刚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7期2826-2828,共3页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共134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进行单纯抗真菌治...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共134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进行单纯抗真菌治疗,观察组进行蛋白激酶C抑制剂联合抗真菌治疗。治疗前测定患者血清白介素12(IL-1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治疗结束后7 d、14 d、1个月和3个月各随访一次,3个月后再次测定血清IL-12及IFN-γ水平,以及取阴道分泌物,采用10%氢氧化钾溶液湿片检查是否还存在假菌丝或孢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12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2及IFN-γ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与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治愈53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明显降低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IL-12及IFN-γ水平,纠正Th1/Th2免疫偏移,可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抑制剂 念珠菌性阴道炎 白介素-12 干扰素γ 免疫偏移
下载PDF
自血穴位注射对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珊珊 杜震生 苏宁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8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对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方法:6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在口服氯雷他定基础上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33例仅应用基础治疗,即口服氯雷他定,两组疗程均为...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对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方法:6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在口服氯雷他定基础上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33例仅应用基础治疗,即口服氯雷他定,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测两组症状变化,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h1细胞因子IFN-γ、IL-2与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好转,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IFN-γ与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与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对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有良好的疗效,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改善了免疫偏移状态而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发性皮肤瘙痒症 自血穴位注射 免疫偏移
下载PDF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h1/Th2免疫偏移的调控 被引量:4
6
作者 夏超明 骆伟 +4 位作者 龚唯 周卫芳 李允鹤 查锡良 熊思东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 (TPK)、蛋白激酶 C(PKC)和磷酯酰肌醇 - 3-激酶 (PI- 3K)特异性抑制剂(Tyrphostin- 2 5、D- sphingosine和 Wortmannin)分别特异性抑制 TPK、PKC和 PI- 3K后 ,对小鼠脾 CD4 + T淋巴细胞经虫卵可溶性抗原 (SEA...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 (TPK)、蛋白激酶 C(PKC)和磷酯酰肌醇 - 3-激酶 (PI- 3K)特异性抑制剂(Tyrphostin- 2 5、D- sphingosine和 Wortmannin)分别特异性抑制 TPK、PKC和 PI- 3K后 ,对小鼠脾 CD4 + T淋巴细胞经虫卵可溶性抗原 (SEA)诱生 IFN- γ和 IL- 4的表达水平及对 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 方法 分别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0、4、8和 12周 ,用单克隆抗体分离脾 CD4 + 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 ,并进行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试验 ,用 EL ISA夹心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小鼠脾 CD4 + 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 IFN-γ、IL - 4和一氧化氮 (NO)表达水平。 结果 Tyrphostin- 2 5对 IFN-γ和 IL - 4水平的抑制作用均非常显著 (P<0 .0 1) ,D- sphingosine主要影响 IL - 4的表达 (P<0 .0 1) ,而 Wortmannin则主要影响 IFN-γ的表达 (P<0 .0 1) ,对反映 Th1/Th2免疫平衡的 Th2分化指数分析表明 ,D-sphingosine可使 Th2免疫应答优势减弱 ,而 Wortmannin则可使 Th2免疫应答优势增强。对脾 CD4 + 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 NO水平检测结果显示 ,NO水平动态与 IFN-γ相一致 ,NO水平主要受 TPK抑制剂 Tyrphostin- 2 5和 PI- 3K抑制剂Wortmaninn的影响 ,结合该两种信号分子抑制剂对 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作用结果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 日本血吸虫 TH1/TH2细胞因子 免疫偏移 信号转导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苏木水提取物的抗急性排斥与Th1/Th2免疫偏移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崔丽丽 于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苏木水提取物在心脏移植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W 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异位(腹腔)心脏移植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对照组:术前给橄榄油(8m l/kg.d);A组:给环孢菌素A(5m g/kg.d);B组:... 目的探讨苏木水提取物在心脏移植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W 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异位(腹腔)心脏移植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对照组:术前给橄榄油(8m l/kg.d);A组:给环孢菌素A(5m g/kg.d);B组:给苏木水提取物(37.5g/kg.d);C组:给苏木水提取物(25g/kg.d)+半量环孢菌素A(2.5m g/kg.d)。术后观察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心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术后3d和7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心脏白细胞介素-2(IL-2)信使核糖核酸(mRNA)、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 ISA)检测血清IL-2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延长(P<0.01),淋巴细胞浸润和心肌坏死程度较对照组轻,心肌IL-2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弱(P<0.01),IL-10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1)。A组术后3d和7d,B组、C组术后3d血清IL-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A组术后7d,B组术后3d血清IL-10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苏木水提取物在心脏移植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引起T h1向T h2免疫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水提取物 心脏移植 Th1/Th2免疫偏移
下载PDF
Ⅲ型前列腺炎免疫偏移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世坤 张磊 +2 位作者 陈志勇 陈映鹤 竺海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3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炎 Ⅲ型 免疫偏移 TH1/TH2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TH2类细胞因子 免疫发病机制
下载PDF
芥菜籽通过抗氧化和免疫偏移预防大肠肿瘤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袁葵 郭文 朱明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98,共6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有关十字花科植物预防肿瘤的研究,主要探讨其抗氧化、抗突变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及诱导细胞凋亡等。芥菜籽(mustard seeds,MS)是十字花科植物的种子。本研究旨在探讨MS对1,2-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DMH)诱导...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有关十字花科植物预防肿瘤的研究,主要探讨其抗氧化、抗突变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及诱导细胞凋亡等。芥菜籽(mustard seeds,MS)是十字花科植物的种子。本研究旨在探讨MS对1,2-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DMH)诱导的大鼠大肠肿瘤的抗氧化和免疫偏移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DMH模型组(模型组)、DMH+5%MS干预组(5%MS干预组)、DMH+7.5%MS干预组(7.5%MS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MS干预组每周按30 mg/kg剂量给予DMH腹腔注射1次,连续20周,均于32周时处死大鼠观察大肠肿瘤发生率并HE染色确定肿瘤的组织分型,检测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抗氧化酶活力、Th1和Th2亚群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肿瘤发生。模型组总成瘤率为100%,5%MS干预组和7.5%MS干预组总成瘤率分别降低33.3%和58.3%(P<0.05)。DMH诱导大鼠形成肿瘤的过程中,模型组MDA水平和Th2亚群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抗氧化酶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MS干预后MDA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抗氧化酶活力和Th1亚群细胞因子含量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结论:芥菜籽显著降低DMH化学诱导的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和免疫平衡偏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籽 1 2-二甲基肼 大肠肿瘤 抗氧化作用 免疫偏移
下载PDF
胎膜早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免疫偏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美茜 蔡畅 +3 位作者 董磊 汪敏 姚峰祥 黄引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检测胎膜早破(PROM)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探讨PROM的Th1/Th2免疫偏移。方法对足月胎膜早破(PROM)组3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组34例和正常足月妊娠组(对照组)38例3组的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诱导... 目的检测胎膜早破(PROM)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探讨PROM的Th1/Th2免疫偏移。方法对足月胎膜早破(PROM)组3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组34例和正常足月妊娠组(对照组)38例3组的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后,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同步检查绒毛羊膜炎病理改变,用PV-9000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IFN-γ和IL-4在胎盘局部的表达。结果 3组PBMC分泌IFN-γ水平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13,P<0.01);其中PROM组IFN-γ为(158.6±38.9)ng/L,对照组为(105.3±33.6)ng/L,PPROM组为(201.4±29.2)ng/L,PROM组较对照组升高(q=6.438,P<0.05),但低于PPROM组(q=4.033,P<0.05);3组PBMC分泌IL-4水平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91,P<0.05);其中PROM组IL-4水平较对照组降低(q=2.051,P<0.05),但高于PPROM组(q=2.842,P<0.05);3组IFN-γ/IL-4比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62,P<0.05);PPROM组绒毛羊膜炎病理改变明显,PROM组绒毛羊膜炎改变较轻;3组间IFN-γ在胎盘局部表达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2,P<0.05),PPROM组最高;3组间IL-4表达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78,P<0.05),PPROM组最低。结论胎膜早破的免疫偏移状态表现为Th1型增强和Th2型减弱,Th1/Th2型免疫平衡指数IFN-γ/IL-4比值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Th1/Th2免疫偏移 IFN-Γ IL-4
原文传递
血吸虫感染诱导免疫偏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珺 宋晓蓉 +1 位作者 张洲 徐元宏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2-185,共4页
近年来,包括血吸虫在内的蠕虫诱导宿主免疫偏移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该文综述血吸虫感染诱导免疫偏移的研究及进展,包括对血吸虫感染诱导宿主免疫细胞的作用、细胞因子以及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负向调控作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血吸虫 Th2免疫偏移 免疫调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调控变应性鼻炎免疫偏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温思露 李芬 +4 位作者 赵凡 左晶晶 邓玉琴 章薇 陶泽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变应性鼻炎(AR)中的表达及其对AR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方法收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因鼻腔高反应症状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或因鼻中隔偏曲住院行鼻中隔...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变应性鼻炎(AR)中的表达及其对AR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方法收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因鼻腔高反应症状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或因鼻中隔偏曲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82例患者,男42例,女40例,年龄14~38岁。收集相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下鼻甲黏膜标本。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变应原筛查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中PD-1及配体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1^+CD4^+T细胞、PD-L1^+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PD-L2^+mDCs及Th2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PD-1及配体分泌型(sPD-1、sPD-L1、sPD-L2)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或经Ln转换后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R组鼻黏膜中免疫细胞表面PD-1及其配体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AR组外周血中PD-1^+CD4^+T细胞、PD-L1^+mDCs、Th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24±6.45)%比(8.71±5.33)%,(8.79±2.01)%比(5.74±2.90)%,(7.89±1.95)%比(2.52±1.34)%,P值均<0.05],两组PD-L2^+mDCs比例无明显差异。PD-1^+CD4^+T细胞比例与AR病情总体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541、0.608,P值均<0.05),PD-L1^+mDCs比例与AR病情总体VAS评分、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563,P值均<0.05),Th2细胞比例与PD-L1^+mDCs、PD-1^+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0.623,P值均<0.05)。AR组sPD-1、sPD-L1及总IgE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0±1.01)pg/ml比(3.79±1.21)pg/ml、(3.88±0.25)pg/ml比(3.57±0.23)pg/ml、(6.34±1.38)ng/ml比(4.89±1.10)ng/ml,P值均<0.05],sPD-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sPD-L1与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45,P值均<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及鼻黏膜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均高表达PD-1及PD-L1,AR患者外周血中sPD-1及sPD-L1表达水平升高,PD-1/PD-L1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促进AR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总IGE 皮肤点刺试验 反应症状 血清特异性 鼻中隔偏曲 免疫偏移 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自血穴注疗法对痤疮小鼠Th1/Th2免疫偏移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晋权 曾智文 张东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529-1533,共5页
【目的】观察自血穴注疗法对痤疮小鼠皮损与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自血穴注组、针刺组、阿奇霉素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他4组小鼠均采用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 【目的】观察自血穴注疗法对痤疮小鼠皮损与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自血穴注组、针刺组、阿奇霉素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他4组小鼠均采用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诱导的方法构建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对应接受连续10 d的自血穴注、针刺、灌胃阿奇霉素治疗,隔天1次。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小鼠皮损评分、皮损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自血穴注组小鼠皮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自血穴注组小鼠皮损减轻,表皮厚度减小,真皮厚度增加,TNF-α水平上升,TNF-α/IL-4比值趋于正常(P <0.05),与阿奇霉素组疗效相当。【结论】自血穴注疗法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免疫偏移发挥改善痤疮炎性皮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血穴注 痤疮 Th1/Th2免疫偏移 小鼠
原文传递
负向免疫调节树突细胞对心脏移植大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德华 石炳毅 +6 位作者 邹一平 蔡明 钱叶勇 史迎昌 黎立 洪宝发 窦立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受体树突细胞(DC)与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体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对心脏移植受体Th1/Th2类细胞因子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以DA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离正常的供体脾淋巴细胞(SP),... 目的探讨受体树突细胞(DC)与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体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对心脏移植受体Th1/Th2类细胞因子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以DA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离正常的供体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供体脾淋巴细胞(PUVA-SP)。在体外将PUVA-SP或SP与受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共同培养,检测上述处理对受体DC分泌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按受体术前1周静脉输注的细胞成分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7),单纯输注PBS;SPDC组(n=8),输注负载供体SP的受体大鼠DC;PUVA-SPDC组(n=8),输注负载PUVA处理的供体SP的受体大鼠DC。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移植术后6d检测受体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10),并取移植心脏标本作切片检查,确定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结果受体DC与供体PUVA-SP共培养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FN-γ的水平分别为75.3±3.7、24.3±1.2ng/ml,明显高于同供体SP共培养后的受体DC(分别为39.0±3.1ng/ml、12.1±0.5ng/ml,P<0.01)。心脏移植术后,PUVA-SPDC组受体大鼠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和INF-γ的浓度分别为199.3±8.4、9.0±1.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5.0±3.2、61.0±3.2ng/ml,P<0.01)及SPDC组(分别为559.3±35.3、69.0±2.3ng/ml,P<0.01),而其Th2细胞因子IL-10水平(58.2±0.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6ng/ml,P<0.01)及SPDC组(20.1±1.6ng/ml,P<0.01)。PUVA-SPDC组移植物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移植物排斥反应病理分级则低于SPDC组。与对照组(6.7±0.3d)比较,PUVA-SP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27.3±1.3d)显著延长(P<0.01),而SP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短于对照组(5.5±0.3d,P<0.05)。结论PUVA-SPDC具有负向免疫调节特性,能够在移植物受体体内诱导Th2免疫偏移,下调移植物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心脏移植 免疫偏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吞噬经光化学处理的异基因细胞后对同基因T细胞的免疫调控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德华 魏玉香 +6 位作者 石炳毅 邹一平 杜国盛 朱志东 宋继勇 史迎昌 黎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492-1496,共5页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吞噬经PUVA(8-methoxypsoralen plus UVA irradiation,8-甲氧基补骨脂素联合长波紫外线照射的体外光化学治疗)处理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后对于同基因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分离LEW大鼠骨髓细胞,经IL-4和GM-CSF...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吞噬经PUVA(8-methoxypsoralen plus UVA irradiation,8-甲氧基补骨脂素联合长波紫外线照射的体外光化学治疗)处理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后对于同基因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分离LEW大鼠骨髓细胞,经IL-4和GM-CSF共同诱导制备骨髓来源的LEW大鼠DC。分离DA大鼠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DA大鼠脾淋巴细胞(PUVA-SP),检测PUVA-SP的凋亡率。在体外将PUVA-SP或SP与受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共同培养,检测上述处理对受者DC表面分子CD40、CD86、MHC-Ⅱ的影响。以CFSE标记PUVA-SP,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LEW大鼠DC吞噬DA大鼠PUVA-SP的情况。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检测吞噬DA大鼠PUVA-SP的LEW大鼠DC(PUVA-SPDC)对LEW大鼠T细胞的刺激作用,同时检测MLR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4、IL-10、IL-2、IFN-γ的浓度。结果表明:PUVA处理能够在24小时内诱导62.87%的DA大鼠脾淋巴细胞发生早期凋亡。LEW大鼠DC与DA大鼠PUVA-SP共培养后,可有效吞噬PUVA-SP。LEW大鼠DC与DA大鼠SP混合培养后,其表面分子MHC-Ⅱ、CD40以及CD8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45.6%和36.5%,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受者DC组27.7%、22.9%和13.0%(p<0.01);而DC与PUVA-SP混合培养后,其表面分子MHC-Ⅱ、CD40及CD86的表达仍保持较低的水平,分别为25.7%、21.0%和13.4%,与未经任何处理的对照组DC相当(p>0.05),而远远低于LPS刺激后的成熟DC(82.3%、71.7%和63.2%)(p<0.01)。DA大鼠SP共培养后的LEW大鼠DC可以刺激LEW大鼠T细胞显著增殖,刺激指数在加载DC数量为2×103、10×103、20×103组分别为1.7546、3.9798和5.0220,而吞噬DA大鼠PUVA-SP的LEW大鼠DC则诱导了T淋巴细胞低反应性,刺激指数分别为1.0120、1.1518和1.409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与SPDC相比,PUVA-SPDC明显抑制了T细胞IFN-γ的分泌(140.17±2.28vs37.67±1.76)(p<0.01),刺激了IL-10(33.11±1.82vs69.58±1.83)(p<0.01)、IL-4的分泌(11.11±1.07vs23.83±0.73)(p<0.01),但对IL-2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418.18±4.55vs423.86±5.39)(p>0.05)。结论:PUVA-SPDC能够诱导大鼠T细胞对异基因抗原的免疫低反应,还可在体外诱导LEW大鼠T淋巴细胞由Thl向Th2免疫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PUVA 免疫调控 免疫偏移
下载PDF
蠕虫及虫源性分子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晓蓉 徐元宏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机体接触包括蠕虫在内的病源微生物机会减少,尤其在幼年时期免疫系统失去病源微生物的塑造和协调,是导致西方发达国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迅速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蠕虫感染能激发强烈的Th2免疫应答,可以改善Th1介导的自... 机体接触包括蠕虫在内的病源微生物机会减少,尤其在幼年时期免疫系统失去病源微生物的塑造和协调,是导致西方发达国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迅速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蠕虫感染能激发强烈的Th2免疫应答,可以改善Th1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过程。日益增多的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证实了蠕虫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保护作用,显示了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蠕虫感染能激发强烈的Th2免疫应答,可以改善Th1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过程。目前,蠕虫感染诱导的宿主Th2免疫偏移已成为感染免疫调节研究的重要模型,并显示了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诱人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其负向免疫调控的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本文回顾近年来蠕虫及其分子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探讨蠕虫感染及其分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感染 虫源性分子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偏移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基于Th1/Th2免疫平衡的自血穴位注射效应机制探索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东淑 刘璐 +2 位作者 李俊雄 朱道琦 曾韵怡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5期791-796,共6页
目的: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前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效应机制研究思路。方法:以"自血穴位注射"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1990-2017年文献,结合本课题组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分析自血穴位注射疗... 目的: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前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效应机制研究思路。方法:以"自血穴位注射"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1990-2017年文献,结合本课题组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分析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干预痤疮的效应机制。结果:自血穴位注射通过调节Th1/Th2免疫偏移与皮损局部微生态环境失衡发挥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这可能是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寻常痤疮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其"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作用的体现。结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以自血穴位注射对Th1/Th2免疫偏移及皮损局部微生态失衡的影响为切入点,可为本法"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血穴位注射 Th1/Th2免疫偏移皮损 局部微生态环境失衡 免疫调节
下载PDF
CTL的免疫识别和效应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玉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1-175,共5页
关键词 T细胞 CTL 免疫识别 免疫应答 免疫颠覆 免疫偏移 免疫耐受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汤葳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1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特异性免疫治疗历史悠久,在哮喘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治疗机制、给药方法、制剂标准化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对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评述,并总结了该疗法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疗法 克隆不应答 免疫偏移 过敏原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鼻粘膜细胞变应性炎的病理通路及TWH的干预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敏 刘黎星 +2 位作者 徐丽 杨海东 朱自红 《莆田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5-39,共5页
探讨TLR-NF-кB信号通路及NF-кB不同程度表达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中的作用及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TWH)的干预。应用卵清蛋白建造AR细胞模型,ELISA法测IgE含量,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检测... 探讨TLR-NF-кB信号通路及NF-кB不同程度表达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中的作用及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TWH)的干预。应用卵清蛋白建造AR细胞模型,ELISA法测IgE含量,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检测TLR及NF-к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IgE、TLR-4及NF-кB的表达较正常组均高;LPS组TLR-4及NF-кB的表达进一步增强,IgE的表达较模型组反而降低;DEX组及TWH组TLR-4及NF-кB、IgE的表达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TLR4与NF-кB的表达高度相关。结果表明,TLR-NF-кB信号传导通路在AR发病中发挥作用,NF-кB的过高表达抑制IgE的生成,产生免疫偏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TLR-NF-κB传导通路 TWH NF-ΚB 免疫偏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