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时冉冉 陈娇 宗自卫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第2期317-317,共1页
灵芝多糖是一种从灵芝实体中被提取出来的多糖组份,灵芝多糖极易溶于水。很多科学研究表明,灵芝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一定的抗肿瘤等作用,并且认为在体外灵芝多糖并没有直接的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或者杀伤作用,反而在体内灵... 灵芝多糖是一种从灵芝实体中被提取出来的多糖组份,灵芝多糖极易溶于水。很多科学研究表明,灵芝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一定的抗肿瘤等作用,并且认为在体外灵芝多糖并没有直接的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或者杀伤作用,反而在体内灵芝多糖则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所以,通常情况下,对灵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主要就是通过增加免疫功能,尽管我国很多科学家已经从免疫功能的角度对灵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但确切的机制并没有明确。因此文章结合具体实验对灵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抗肿瘤 免疫分子机制 研究
下载PDF
干扰素介导肿瘤免疫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焱琳 王琪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除传统手术、放化疗之外,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某些疾病中,免疫治疗效果甚微,分析原因可能与耐药及免疫逃逸有关。干扰素(IFN)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生物制剂,可有效激活人体内免疫系统,并发挥抑制肿瘤... 除传统手术、放化疗之外,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某些疾病中,免疫治疗效果甚微,分析原因可能与耐药及免疫逃逸有关。干扰素(IFN)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生物制剂,可有效激活人体内免疫系统,并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但关于其如何深入影响肿瘤免疫分子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从而为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剖析肿瘤免疫逃逸的具体作用机制,针对性探讨IFN的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以期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干扰素 免疫治疗 免疫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及免疫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3
作者 曾小威 李世刚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11期1044-1046,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小关节病变为主,病情进展至后期可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治疗涉及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因子、酶等。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及免疫分子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小关节病变为主,病情进展至后期可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治疗涉及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因子、酶等。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及免疫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分子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扩张性心肌病发病的免疫-分子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运有 张寄南 王敬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与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病)发病有关的因素很多,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的免疫,包括两个主要方面:①嗜心脏病毒等感染因子诱发心肌细胞的坏死乃至溶解,均由复杂的免疫机制调节。随后产生自身免疫,逐渐引起临床表现明显的... 与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病)发病有关的因素很多,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的免疫,包括两个主要方面:①嗜心脏病毒等感染因子诱发心肌细胞的坏死乃至溶解,均由复杂的免疫机制调节。随后产生自身免疫,逐渐引起临床表现明显的心肌病。②致病因子通过改变心脏的代谢途径,损伤心脏的泵功能。对这些致病因子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致病因子的性质尚不明确,可能包括针对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免疫分子机制 病理
下载PDF
炎症性肌病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芳 蒲传强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4年第6期501-504,共4页
免疫异常在炎症性肌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子免疫方面,本文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T 细胞受体-TcR、协同刺激分子、细胞因子、趋化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抗凋亡分子等方面对近年来炎症性肌病的发病... 免疫异常在炎症性肌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子免疫方面,本文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T 细胞受体-TcR、协同刺激分子、细胞因子、趋化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抗凋亡分子等方面对近年来炎症性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已经清楚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肌病 免疫分子机制 协同刺激分子 细胞因子 T细胞受体-TCR
原文传递
调节性T细胞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冬亮 关颖 +1 位作者 王岳 徐瑛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33-337,共5页
目的研究和探索调节性T细胞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免疫分子机制。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集47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为MS组,4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肘静脉血并做如下检测和比较:①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 目的研究和探索调节性T细胞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免疫分子机制。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集47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为MS组,4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肘静脉血并做如下检测和比较:①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y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reg细胞、Thl7细胞和Dc细胞数量;②Treg细胞、Th17细胞和Dc细胞功能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③外周血中Th17和Dc特异性促炎因子水平。结果在Ms患者中,①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显著减少.Th17细胞和DC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与对照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②Treg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FOXP3和FOXAI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RORyt、RORy和STAT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DC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E2F1和PU.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③Th17细胞特异性促炎因子IL-17和IL-22,DC细胞特异性促炎因子TNF-α、IL-12和IL-23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减少、功能降低,受Treg细胞负调控的Th17细胞和Dc细胞增加,Th17细胞和Dc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诱发一系列自身免疫级联反应,最终导致髓鞘脱失和轴突损害,引发一系列MS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调节性T细胞 免疫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米非司酮终止妊娠的分子免疫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薇 王自能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妊娠终止 分子免疫机制 细胞毒作用 免疫反应
下载PDF
血塞通软胶囊(三七皂苷)调节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关海燕 鲁娜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102-3106,共5页
目的研究血塞通(主要成分三七皂苷,PNS)治疗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分子机制。方法血塞通软胶囊三七总皂苷含量标定质量浓度为100 mg·mL^(-1)的溶液,将50只SPF级雌性巴比西(BALB/c)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空白组、模型组和低、中、高... 目的研究血塞通(主要成分三七皂苷,PNS)治疗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分子机制。方法血塞通软胶囊三七总皂苷含量标定质量浓度为100 mg·mL^(-1)的溶液,将50只SPF级雌性巴比西(BALB/c)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空白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在第0、7、14天,对空白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造模,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腹腔内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第15天空白组用生理盐水进行雾化激发,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小鼠使用OVA溶液雾化激发造模。分别在激发前1 h对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血塞通溶液200μL(浓度标定为PNS浓度0.5,1.5,3.0 mg·μL^(-1)),空白组与对照组注射等量纯净水。分析小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和低、中和高剂量实验组的小鼠外周血中IL-10分别为(89.21±13.24),(35.66±9.87),(43.12±9.18),(59.84±11.38),(72.45±13.01)pg·mL^(-1);IL-17分别为(120.16±8.63),(250.13±18.16),(210.96±9.79),(176.32±13.56),(140.55±16.89)pg·mL^(-1);小鼠外周血中Th-17的细胞比例分别为(1.52±1.24)%,(8.03±1.52)%,(5.63±1.79)%,(3.02±1.33)%,(1.99±1.81)%。低、中和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呈现浓度依赖(均P<0.05)。通过观察小鼠肺组织HE染色,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支气管壁变薄及黏液腺减少。结论PNS能增加IL-10的分泌,减少IL-17的分泌,减少Th-17的细胞比例,同时明显改善小鼠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支气管壁增厚及黏液腺增生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软胶囊 三七皂苷 哮喘 气道炎症 免疫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阿片依赖合并HIV感染的分子免疫机制及意义
9
作者 李定君 陈礼刚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64-466,共3页
以强迫用药为特征的药物滥用,尤其是阿片类物质如海洛因滥用呈逐年增多趋势。研究已证实药物依赖是慢性复发性脑病,吸毒成瘾者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发人群,而且存在较高的病死率。人类阿片依赖行为合并HIV感染的形成机制至今... 以强迫用药为特征的药物滥用,尤其是阿片类物质如海洛因滥用呈逐年增多趋势。研究已证实药物依赖是慢性复发性脑病,吸毒成瘾者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发人群,而且存在较高的病死率。人类阿片依赖行为合并HIV感染的形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以致目前采取的治疗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因此研究药物依赖合并HIV感染的发病机制对其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阿片依赖 分子免疫机制 慢性复发性脑病 药物依赖 治疗方法 海洛因滥用 阿片类物质
下载PDF
肿瘤光热治疗引发的免疫效应及光热转换剂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珊 刘钊 程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49,共7页
如今,利用光热转化剂(photothermal conversion agents,PTA)在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照射下产生足够热量来消融肿瘤的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PTT相比于传统的常规肿瘤治疗方法(例如手术、化疗... 如今,利用光热转化剂(photothermal conversion agents,PTA)在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照射下产生足够热量来消融肿瘤的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PTT相比于传统的常规肿瘤治疗方法(例如手术、化疗、放疗等),是一种新兴的、有潜力的治疗手段,因为它具有微创、精准性高、毒副反应小等优势。PTT是PTA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产生局部高热杀死靶细胞的过程。PTA作为其中重要的媒介在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发现PTA在NIR的作用下不仅显示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并且可以引起相应的免疫应答,有潜在的免疫治疗作用。近几年来,很多研究尝试开发新型PTA以改善PTT的特异性疗效,实现PTT与免疫治疗的协同。在本综述中,我们主要阐述PTT引起的免疫机制,并以具有代表性的PTA说明其在免疫效应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与协同免疫治疗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治疗 光热转化剂 免疫分子机制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颜菲 刘一平 张榕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3期2555-2561,共7页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肺血管疾病,预后极差,常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PH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在PH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和肺动脉内皮细胞等可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趋化...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肺血管疾病,预后极差,常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PH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在PH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和肺动脉内皮细胞等可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导致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免疫细胞募集,从而促进肺血管重构形成。而各细胞因子在P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证明了这些因子及受体可作为PH的治疗靶点。因此,未来进一步对细胞因子在PH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和针对各细胞因子的靶向治疗的研究可能成为PH领域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细胞因子 免疫分子机制
下载PDF
IgA肾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军 朱正美 燕秋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3年第1期98-102,共5页
探讨IgA肾病的分子病理机 ,综述IgA肾病在免疫学、糖生物学、酶学。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分子机理 研究进展 免疫分子机制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分子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列英 仲人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分子免疫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国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研制及对虾血细胞类型的鉴别 被引量:9
14
作者 战文斌 张利峰 +2 位作者 张志栋 周丽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9-22,共4页
选用聚乙二醇 (PEG)作为细胞融合剂 ,将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P3 X63 Ag8U1骨髓瘤细胞融合 ,制备产生抗中国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IIFA)进行了杂交瘤细胞的筛... 选用聚乙二醇 (PEG)作为细胞融合剂 ,将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P3 X63 Ag8U1骨髓瘤细胞融合 ,制备产生抗中国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IIFA)进行了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最后建立了分泌抗中国对虾血细胞单抗的 2 3株杂交瘤细胞。其中以 3A3、3B3和 3B6为代表的三组单抗能够鉴别中国对虾的三类血细胞亚群。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国对虾血细胞不同亚群的免疫特性提供了有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血细胞 单克隆抗体 鉴别 分子免疫特性 抗病能力 分子免疫机制
下载PDF
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玉磊 乐文静 +3 位作者 李赛 李洋 朱小凤 苏晓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分析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探索机体抗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高通量的Illumina测序技术,对4例二期梅毒患者和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行数字基因转录组分析。后行实时PCR对其结果进... 目的:分析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探索机体抗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高通量的Illumina测序技术,对4例二期梅毒患者和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行数字基因转录组分析。后行实时PCR对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较,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78个,其中有16个免疫应答相关基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7(TNFRSF17)、IL-17C、IL-21、IL-31受体A(IL-31RA)、C-X-C配体10(CXCL10)、趋化因子配体1(CCL1)等炎症因子和相关受体、CD4+T细胞激活标志CD38、Fc类吞噬性受体(FcγR1A、FcγR3B)以及补体(C2、SERPING1)等均显著上调。结论:二期梅毒患者多种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分子参与机体系统性抗梅毒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梅毒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基因表达谱 分子免疫机制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技术与肽疫苗的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振东 向军俭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0-353,共4页
近年来,噬菌体肽库的构建及筛选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分子识别、疫苗设计等相关领域,尤其在非常规疫苗设计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该疫苗设计策略是在分子免疫学抗原呈递的机制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安全、分... 近年来,噬菌体肽库的构建及筛选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分子识别、疫苗设计等相关领域,尤其在非常规疫苗设计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该疫苗设计策略是在分子免疫学抗原呈递的机制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安全、分子小、周期短、特异性高、易于大规模制备等特点,可以代替传统疫苗。本文就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肽疫苗设计的原理及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肽疫苗 设计 分子免疫学抗原呈递机制 模拟肽 疫苗
下载PD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aclitaxel and NM-3 on human gastric cancer in a 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mice orthotopic implantation model 被引量:6
17
作者 Jin-Shui Zhu Ming-Quan Song +3 位作者 Guo-Qiang Chen Qin Li Qun Sun Qia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0期4131-4135,共5页
AIM: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paclitaxel and NM-3 on human gastric cancer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SCID) mice. METHODS: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SGC-7901 were implanted into SCID... AIM: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paclitaxel and NM-3 on human gastric cancer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SCID) mice. METHODS: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SGC-7901 were implanted into SCID mice and mice were treated with paclitaxel and NM-3. The effects of paclitaxel and NM-3 on apoptosis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were analyzed using flow cytometry, TUNEL assays, and DNA fragment analyses. RESULTS: Apoptosis of SGC-7901 cells was successfully induced by paclitaxel, NM-3,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aclitaxel and NM-3 24 h after injection as shown by the presence of apoptotic hypodiploid peaks on the flow cytometer before G1-S and a characteristic apoptotic band pattern in the DNA electrophoresis. The apoptotic rate detected by TUNEL assay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clitaxel/NM-3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38.5% ± 5.14% vs 13.2% ± 1.75%, P < 0.01). CONCLUSION: Paclitaxel in combination with NM-3 is able to induce apoptosis of the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SCID mice effectively and synergis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NM-3 PACLITAXEL
下载PDF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foreign plasmid DN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n mice
18
作者 Jian-Wen Liu Jun Ch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8期3847-3854,共8页
AIM: TO study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foreign plasmid DN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n mice.METHODS: Mice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200 μg of plasmid pcDNA3 once and spleen was isolated 4 h and 18 h after ad... AIM: TO study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foreign plasmid DN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n mice.METHODS: Mice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200 μg of plasmid pcDNA3 once and spleen was isolated 4 h and 18 h after administration.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spleen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BALB/c mice spleen was analyzed by using Affyrnetrix oligonucleotide GeneChip. Functional cluste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GenNAPP software.RESULTS: At 4 h and 18 h after oral plasmid pcDNA3 administration, a number of immune-related genes, including cytokine and cytokine receptors, chemokines and chemokine receptor, complement molecule, proteasome, histocompatibility molecule, lymphocyte antigen complex and apoptotic genes, were upregulated. Mloreover, MAPPFinder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numerous immune response processes were upregulated. In contrast, the immunoglobulin genes were down-regulated.CONCLUSION: Foreign plasmid DNA can modulate the genes expression related to immune system via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immune process may help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foreign plasmid via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ign plasmid MICROARRAY Immune system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Mechanisms for amplified mediator release from colonic mast cells:Implications for intestinal inflammatory diseases
19
作者 Kim E.Barret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17-619,共3页
The mast cell is an enigmatic cell type whos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has preoccupied large numbers of investigators for decadest. Some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absence of mast cells is incompatible with life, at least ... The mast cell is an enigmatic cell type whos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has preoccupied large numbers of investigators for decadest. Some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absence of mast cells is incompatible with life, at least in humans, because no human conditions have been documented where these cells are absent from the body. On the other hand, mice harboring specific mutations in certain growth factors, or their receptors, t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 Humans Inflammation Mediators Mast Cell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Research Support U.S. Gov't P.H.S.
下载PDF
Genes and regulatory networks involved in persiste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被引量:4
20
作者 WANG XiaoZhen WANG HongHai XIE JianPi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4期300-310,共11页
The causative agent of tuberculosis,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of human pathogens.It can evade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nd establish a persistent infection or enter a dormant state withi... The causative agent of tuberculosis,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of human pathogens.It can evade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nd establish a persistent infection or enter a dormant state within the host which can be reactivated if the host becomes immuno-compromised.Both of these features are major obstacles to tuberculosis eradication.Dormancy and reactivation of M.tuberculosis are tightly coordinated dynamic processes involving numerous genes and their products.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M.tuberculosis persistence ma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iscovery of effective drug targets for tuberculosis control.Here,we review the genes required for M.tuberculosis persistence and propose a regulatory network for the action of these genes using text mining.This should provide fresh insights into the persistence mechanisms of M.tuberculosis and suggest candidates for new drug targets and immune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ersistent infection DORMANCY NETWOR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