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4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免疫荧光法、线性免疫印迹法、化学发光法单项和联合检测抗核抗体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胡传玺 刘灵燕 李漫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072-1077,共6页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化学发光法(CLIA)单独和联合检测抗核抗体(AN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ANA检测的患者4722例,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化学发光法(CLIA)单独和联合检测抗核抗体(AN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ANA检测的患者4722例,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935例(AID组)、非AID患者3787例(非AID组)。采用IFA检测ANA,采用LIA、CLIA检测特异性ANA谱。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不同方法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方法诊断AID的效能。结果AID组IFA、LIA、CLI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5%、52.1%、44.8%,均高于非AID组(36.9%、20.1%、17.4%)(P<0.05)。IFA与LIA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09),IFA与CLIA的一致性差(Kappa=0.276)。在不同类型疾病患者中,AID患者的一致性最高(IFA与LIA、CLIA的kappa值分别为0.628、0.444),其他疾病类型患者的一致程度最低(IFA与LIA、CLIA的kappa值分别为0.120、0.194)。IFA、LIA、CLIA单项检测诊断AI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662、0.655。IFA和LIA并联、IFA和CLIA并联检测诊断AID的AUC分别为0.711、0.699,IFA和LIA串联、IFA和CLIA串联检测诊断AID的AUC分别为0.677、0.647。结论IFA与LIA、CLIA的一致性不高,且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更可能出现在非AID患者中。使用单项检测方法进行AID筛查时,应优先采用IFA检测ANA;若采用ANA和特异性ANA谱联合检测,以并联方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线性免疫印迹 化学发光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IBT)检测ENA多肽抗体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马韵琴 谭升顺 +2 位作者 张秉正 王万卷 李引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免疫印迹 检测 ENA 抗核抗体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在过敏性疾病过敏源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方锦文 严良烽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测定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IgE)、过敏源特异性IgE在过敏性疾病过敏源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本院确诊的33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IBT法测定患者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比...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测定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IgE)、过敏源特异性IgE在过敏性疾病过敏源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本院确诊的33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IBT法测定患者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比较不同类型的过敏源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检查结果;分析IBT法检测IgE对筛查过敏源的效果。结果33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IBT法检测显示,血清总IgE阳性共计246例,占73.43%;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共计124例,占37.01%。33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有106例患者对两种或以上过敏源显示阳性,占31.64%。IBT检查结果显示,吸入性过敏源中,户尘、屋尘、猫毛皮屑、花粉、矮豚草的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率排名在前五,血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11.94%、8.36%、6.87%、5.37%、5.67%;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别为8.96%、7.46%、6.27%、4.48%、3.88%。食物性过敏源中,牛奶、鸡蛋、虾、黄豆、芒果的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率排名在前五,血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10.45%、8.66%、6.87%、5.97%、5.37%;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别为7.46%、5.67%、5.37%、4.48%、3.88%。结论IBT测定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可准确筛查过敏性疾病过敏源,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过敏源 免疫印迹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在SLE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4
作者 汤滨滨 程思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94-97,共4页
目的比较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6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根据明确的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SLE组(SLE患者,144例)和非SLE组(非SLE患者,162例);选... 目的比较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6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根据明确的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SLE组(SLE患者,144例)和非SLE组(非SLE患者,162例);选取同期非自身免疫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及WB检测AnuA。分别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AnuA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AnuA的诊断价值,包括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SLE组:ELISA检测AnuA阳性120例、阴性24例,WB检测AnuA阳性109例、阴性35例;非SLE组:ELISA检测AnuA阳性76例、阴性86例,WB检测AnuA阳性71例、阴性91例;对照组:ELISA检测AnuA阳性17例、阴性83例,WB检测AnuA阳性11例、阴性89例;两种检测方法在SLE组、非SLE组和对照组的AnuA检测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的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LE组和对照组,且非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LISA检测AnuA的敏感度87.4%(180/206)高于WB检测的80.1%(165/206)(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0.1%,判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值=0.516)。结论ELISA及WB检测AnuA在SLE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可在AnuA初步检测中运用WB,如有必要可在复检中运用ELISA,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为临床诊断SLE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蛋白质免疫印迹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SLE自身抗体的比对分析
5
作者 陈超 廖文英 +1 位作者 韩俊 杨双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71-0074,共4页
分析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自身抗体的一致性。方法 对2018年~2023年收集的50份SLE阳性患者血清进行检测,通过卡方检验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用两种方法测定... 分析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自身抗体的一致性。方法 对2018年~2023年收集的50份SLE阳性患者血清进行检测,通过卡方检验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用两种方法测定抗Sm、RNP/Sm、dsDNA、核小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5项抗体有4项Kapp值为0.4~0.75,可靠性好,抗RNP/Sm抗体特异性和灵敏度在80%以上,Kappa值在0.75以上,与免疫印迹法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SLE自身抗体可靠性高,在SLE的诊断中具有相似的效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不仅准确,而且操作简便、快速,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应用于SLE自身抗体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 磁微粒化学发光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条带常见模式分析及在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万海 孟真 +5 位作者 杨若男 高楠 王庆芳 张磊 王梅芬 明亮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了解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的常见条带模式及在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为阳性的460例患者和结果为不确定的16例患者的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在3个基因编码的3组HIV特... 目的了解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的常见条带模式及在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为阳性的460例患者和结果为不确定的16例患者的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在3个基因编码的3组HIV特异性抗体中,env基因编码的包膜蛋白抗体gp160、gp120和gp41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9.35%和96.30%;pol基因编码的核酸内切酶及聚合酶抗体p66、p51和p31的检出率分别为92.61%、86.96%和91.96%;gag基因编码的核心蛋白抗体p55、p39、p24和p17的检出率分别为56.30%、13.26%、100.00%、87.17%。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共检测到34种条带模式,最常见的条带模式为gp160/gp120/p66/p55/p51/gp41/p31/p24/p17(p39缺失,占41.74%),其次为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p55和p39缺失,占23.70%),全条带模式占11.30%。对16例免疫印迹法结果为不确定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首次检测含包膜蛋白抗体条带的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HIV抗体均转为阳性。HIV感染者首诊科室共涉及到28个临床科室,其中有66.31%就诊于内科相关科室。结论 HIV感染者的免疫印迹法条带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患者首诊的临床科室众多,医疗机构应重视HIV检测,避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被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印迹 条带模式 随访 临床科室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质印迹法对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夏晴 仲人前 +3 位作者 范列英 高春芳 薛昌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5-317,F003,共4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77份肺癌以及 140...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77份肺癌以及 140份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提取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蛋白抗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81份肺癌患者及52份正常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和对照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别,两组人群的自身抗体阳性率皆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在不同年龄段,肺癌组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和对照组在自身抗体荧光图形、靶抗原细胞内定位上均有明显不同。74份肺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阳性条带(74/81,91.4%),显著高于对照组(31/52,61.5%),其中大多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不同,并发现82.7%(67/81)的肺癌患者具有针对相对分子质量初步鉴定为6.5万的靶抗原的阳性条带,该条带仅在22.2%(12/52)的正常人中查及。结论:肺癌患者血清的自身抗体谱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体谱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谱不同,进一步研究其靶抗原本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自身抗体 蛋白质印迹 间接免疫荧光
下载PDF
单抗免疫斑点法和组织印迹法检测百合无症病毒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燕宏 吴建祥 +2 位作者 洪健 周雪平 叶美琴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29,共5页
应用抗百合无症病毒(Lilysymptomlessvirus,LSV)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快速检测田间样品的免疫斑点法(Dot-ELISA)和组织印迹法(Tissueblot-ELISA)体系。LSV单抗稀释2,000倍时,Dot-ELISA中病叶粗汁液可被检出的最大稀释度为1∶640。Tissueb... 应用抗百合无症病毒(Lilysymptomlessvirus,LSV)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快速检测田间样品的免疫斑点法(Dot-ELISA)和组织印迹法(Tissueblot-ELISA)体系。LSV单抗稀释2,000倍时,Dot-ELISA中病叶粗汁液可被检出的最大稀释度为1∶640。Tissueblot-ELISA中样品一次平切后第1次印迹与Dot-ELISA样品1∶40稀释的结果相当,前4次印迹均可获得满意的显色效果。常规Tissueblot-ELISA的灵敏度低于Dot-ELISA,但用丙酮处理点过样的硝酸纤维素膜后,二者的灵敏度相当,且Tissueblot-ELISA操作更简便,适合田间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无症病毒 单克隆抗体 免疫斑点 组织印迹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玉洁 郭鹤 +2 位作者 赵高阳 牛广华 刘铁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IBT和免疫斑点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3例)和31例健康者做对照组进行了抗ENA抗体检查,同时观察了IBT和免疫斑点技术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抗核抗体...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IBT和免疫斑点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3例)和31例健康者做对照组进行了抗ENA抗体检查,同时观察了IBT和免疫斑点技术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抗核抗体(IFANA)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43例送检标本IBT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80.4%,且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抗E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88.89%),皮肤炎和多发性肌炎16例(62.50%),干燥综合征28例(92.86%),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2例(91.67%),类风湿关节炎60例(66.68%);斑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54.54%,且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抗ENA抗体,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51.85%),干燥综合征26例(85.71%),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43.33%),结缔组织病8例(66.67%),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5例(31.25%)。结论免疫印迹技术(IBT)敏感性好,特异度高,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ANA检测仍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的常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印迹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自身抗体
下载PDF
蛋白免疫印迹法在G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熊仁平 周元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建立一项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含量的技术。方法:取冷冻组织块200mg置于4℃预冷的匀浆缓冲液中匀浆、离心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电转移法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经5%脱脂奶粉封闭... 目的:建立一项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含量的技术。方法:取冷冻组织块200mg置于4℃预冷的匀浆缓冲液中匀浆、离心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电转移法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经5%脱脂奶粉封闭后,依序与抗G蛋白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IgG反应,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所得的G蛋白目标带清晰、明显,重复性好。不同种属大鼠主动脉、心房、心室、脑组织中Goα和Giα均为单一带,Fischer344大鼠Gsα主动脉为4条带,Sprague-Dawley和WKY/SHR大鼠主动脉Gsα为3条带,心房和心室Gsα为3条带,Fischer344和Wistar大鼠脑组织中Gsα只有两条带。Wistar大鼠肺组织浆和膜中Gqα、Giα均为单一带,Gsα两条带;肺组织膜中Goα为单一带,肺组织浆中未能检出Goα。结论:用Westernblot技术可较好地检测G蛋白含量和带型分布。不同种属动物及组织G蛋白亚型的含量和带型分布是不完全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 大鼠 蛋白免疫印迹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ENA多肽抗体谱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军锋 贾克刚 刘运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669-670,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ENA多肽抗体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弥漫性硬皮病(PSS)、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RA)等140例自...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ENA多肽抗体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弥漫性硬皮病(PSS)、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RA)等14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检测。一次性同时检测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抗rRNP、抗DM-53、抗RA-54、抗D′E等10种自身抗体。结果6种疾病抗ENA谱阳性率依次为75.6%、90%、70%、50%、42.1%、25%,除出现单项自身抗体阳性外,均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结果,说明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ENA系列抗体有相应的疾病抗体谱。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ENA自身抗体操作简便、省时、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用血量少、不需特殊设备,可同时完成对10种自身抗体的识别和过筛,对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印迹 抗体 抗核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IgG抗体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谭爱国 何美懿 高德琴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 Ig 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对临床确诊为梅毒的患者血清标本 5 9例、正常献血员血清标本 2 5例及生物性假阳性标本 2 0例等进行了检测 ,并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标准... 目的 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 Ig 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对临床确诊为梅毒的患者血清标本 5 9例、正常献血员血清标本 2 5例及生物性假阳性标本 2 0例等进行了检测 ,并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标准方法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实验 ( FTA- AB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ELISA)和梅毒螺旋体被动明胶颗粒凝集实验 ( TPPA)结果相比较。结果  44例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和 1 5例经过治疗后的梅毒患者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均为阳性 ,正常献血员和生物性假阳性患者结果均为阴性。 5 9例梅毒患者中 ,除 2例梅毒治疗后患者未检测出针对 1 7KD多肽抗原抗体外 ,均检测出针对分子量为 47KD,1 7KD和 1 4KD多肽抗原抗体。针对上述 3种多肽抗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 0 0 % ,96.6%和 1 0 0 %。而针对 90 ,60 ,33,30 ,2 5 ,2 2 ,45 KD等多肽抗原抗体 ,在所有梅毒患者血清中亦检测出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在 5 1例非梅毒患者中 ,均未检测出针对 47KD,1 7KD和 1 4KD多肽抗原抗体 ,5例分别检测出一种或多种针对分子量为 90 ,60 ,33,30 ,2 5 ,2 2 KD和 45 KD等多肽抗原抗体。四种方法检测治疗前后梅毒患者结果一致性分别为 1 0 0 %和 92 .8% ,四种方法检测梅毒的敏感度分别为 1 0 0 % ,98.3% ,98.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抗体 免疫印迹 梅毒螺旋体 梅毒 抗体检测
下载PDF
应用点免疫结合法和组织印迹法检测烟草组织中的TMV和CMV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勇 杨树军 李天飞 《烟草科技》 EI CAS 2000年第12期42-44,共3页
报道了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中的点免疫结合法 (Dot immunoblots ,Dot ELISA)和组织印迹法(Tissueblots ELISA)检测烟草组织中烟草花叶病毒 (TMV)和黄瓜花叶病毒 (CMV)的方法及效果。Dot ELISA检测提纯TMV ,兔抗TMV血清稀释 10 0 0倍 ,最... 报道了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中的点免疫结合法 (Dot immunoblots ,Dot ELISA)和组织印迹法(Tissueblots ELISA)检测烟草组织中烟草花叶病毒 (TMV)和黄瓜花叶病毒 (CMV)的方法及效果。Dot ELISA检测提纯TMV ,兔抗TMV血清稀释 10 0 0倍 ,最低检出率可达 1.2 5ng/ml;检测TMV病叶汁液 ,最低检出稀释度为 1∶2 560。检测CMV病叶汁液 ,兔抗CMV血清稀释 50 0倍 ,最低检出稀释度为 1∶2 560。Dot ELISA检测低稀释度健康烟叶粗汁液时存在假阳性 ,提高稀释度可消除假阳性。应用Dot ELISA ,选择反应强度高、健康烟叶粗汁液无假阳性的抗血清稀释 10 0 0倍 (TMV)、50 0倍 (CMV) ,样品粗汁液稀释30 0倍 ,以及应用组织印迹法对采自云南曲靖市的花叶样品进行了TMV和CMV检测 ,并与电镜负染法的检测结果验证。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检测烟叶样品。组织印迹法比Dot ELISA法的操作简单 ,灵敏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结合 组织印迹 TMV CMV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胎传梅毒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兴旺 何莉莉 +3 位作者 高霞 王芳 张晓梅 魏莲花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84-85,共2页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及胎儿死亡、新生儿感染等[1]。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规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如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 s ay,TPPA)和快速血浆...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及胎儿死亡、新生儿感染等[1]。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规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如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 s ay,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gain,RPR)环状卡片试验阳性很难判定胎传梅毒[2]。为此,本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新生儿刚出生时和6月龄时的TP-IgM抗体,探讨其在胎传梅毒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M 免疫印迹 胎传梅毒
下载PDF
应用半干胶转移免疫印迹法分析人白细胞干扰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饶春明 赵燕萍 丁锡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9-31,共3页
应用半干胶转移仪和ABC-试剂盒,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半干胶转移免疫印迹法并用该法分析了不同厂家生产的人白细胞干扰素.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很适用于人白细胞干扰素的检定.
关键词 干扰素 免疫印迹 鉴定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系列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邱阳 郭慧淑 +2 位作者 刘越坚 单路娟 郭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17-1518,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系列——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联合检测187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ADA、...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系列——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联合检测187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ADA、ICA、IAA。结果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1DM组中GADA、ICA、IAA阳性率分别为65.22%、53.62%和28.99%,显著高于T2DM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T2DM组GADA、ICA、IAA阳性率分别为12.71%、11.02%和5.9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系列对于临床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抗胰岛β细胞抗体 抗胰岛素自身抗体 免疫印迹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芳 陈静宏 +2 位作者 王香玲 王小利 刘亚东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8-51,共4页
目的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与蛋白印迹法(line immunoassay,LIA)对抗核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蛋白印迹法(LIA)对2 522份血清标本进行抗核抗体检... 目的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与蛋白印迹法(line immunoassay,LIA)对抗核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蛋白印迹法(LIA)对2 522份血清标本进行抗核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可分为自身免疫病组(autoimmune disease,AID)、非AID组和非明确诊断组.并分析结果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 2 522份标本中,两种方法同时检测阳性752例,阳性率29.8%,显著高于单独IIF检测的阳性率24.3%(χ2=19.406,P<0.01)和单独LIA检测的阳性率23.0%(χ2=30.18,P<0.01).IIF(+)LIA(-)组荧光滴度分析表明,在滴度1∶100~1∶1 000组,非AID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ID组;而当滴度≥1∶1 000 AID阳性率显著高于非AID组(χ2=4.331,P<0.05);核型分布不同.IIF(-)/LIA 非阴性组蛋白印迹法显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显色越深,AID的可能性越高,15种已知抗体都有可能出现,抗Ro-52抗体出现频率最高.结论 该次分析结果表明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临床应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患者的标本同时进行IIF-ANA的筛查和ANA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避免仅用一种方法检测导致的AID患者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蛋白印迹 阳性率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分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余悠悠 沈霞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1-513,共3页
本文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及分型 ,借以评价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 ,并分析与临床各种胃部疾病的关系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5 6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胃部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 ,并... 本文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及分型 ,借以评价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 ,并分析与临床各种胃部疾病的关系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5 6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胃部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 ,并作 74例正常对照。结果显示 ,胃部良性疾病患者的CagA阳性率为 6 2 5 %,VacA阳性率为 6 0 0 %,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的 4 4 5 %和 4 7 3%,尤其胃癌CagA和VacA阳性率都为 1 0 0 %,明显高于其他良性胃部疾病 ;试验还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这一趋势。胃部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尤其是产毒菌株的感染密切相关 ,免疫印迹法可以应用在临床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抗体 ,并能够判断是否为产毒菌株感染 ,为临床早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 幽门螺杆菌 胃炎 胃溃疡 胃癌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和ELISA检测过敏原结果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东良 姜焕好 +2 位作者 庄洁伟 曹国磊 饶宗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对目前常用的两种测定过敏原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寻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过敏原。结果通过对159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发现两种方法对屋尘... 目的对目前常用的两种测定过敏原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寻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过敏原。结果通过对159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发现两种方法对屋尘和肉类过敏原的测定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他过敏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免疫印迹法和ELISA比较各有优缺点,因缺乏有关特异性IgE抗体和过敏原的国际标准,不同方法测得结果不一定一致,所以应注意不同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 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E 免疫印迹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HIV-1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者的转归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琦 曲新艺 徐莉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目的 探讨HIV-1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患者的转归特点。方法 选取HIV-1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患者75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初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硒法]的检测结果、免疫印迹法带型及随... 目的 探讨HIV-1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患者的转归特点。方法 选取HIV-1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患者75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初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硒法]的检测结果、免疫印迹法带型及随访后的转归情况。结果 75例患者中有53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0~721 d。男性、女性之间随访后转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HIV-1抗体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随访患者中,2种初筛试验均阳性45例,与随访后确证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1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LISA S/CO值判定HIV-1抗体不确定样本为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最佳临界值为4.995,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100.0%。随着ELISA S/CO值的增大,免疫印迹法带型更复杂,HIV-1抗体不确定样本的转阳率逐渐升高。免疫印迹法env带gp41和gag带p66、p51的出现率均随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 免疫印迹法HIV-1抗体检测的不确定结果可通过胶体硒法、ELISA S/CO值和免疫印迹法条带的分析来协助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体 免疫印迹 转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