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淋巴结树突状细胞免疫双标染色研究
1
作者 宝勒日 崔进 章敏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164-166,231,共3页
本文采用S-100蛋白及溶酶体为免疫学标志,对10例不同疾病的淋巴结树突状细胞进行了免疫双标染色研究。结果抗S-100蛋白抗体与淋巴结T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结合,而溶酶体阴性。S-100蛋白可作为T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新标志。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免疫双标染色 淋巴结
下载PDF
应用免疫双标方法研究T细胞标志表达
2
作者 赖春宁 申明燕 +2 位作者 杨志刚 赵春华 白炎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4-228,共5页
本文用一个CD3类抗体UCHT-1,在同一个T细胞样品上,应用免疫组化双标方法(I GSS-APAAP,即免疫金银染色I GSS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APAAP)观察了CD3分子在不同分化阶段T细胞表达情况。
关键词 免疫双标 T细胞 CD3抗原
原文传递
几种免疫组化单酶双标方法的比较
3
作者 王欣 惠京 赵秀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免疫组化双标方法可在一张组织切片上显示两种抗原物质,从而推断组织间的形态和机能关系。免疫双标法可通过两个基本不同的程序。
关键词 免疫双标 单酶法 抗原 免疫酶法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中Bcl-2和Bax与PCNA关系的免疫组化双标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姬秋和 宋民喜 +3 位作者 张雅萍 张南雁 马福成 杨守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5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 观察 Bcl- 2和 Bax与 PCNA在桥本甲状腺炎(HT)中表达及分布的关系 .方法 以 16例毒性甲状腺肿(NTG)为对照 ,采用 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分别检测 16例 HT患者甲状腺标本中的细胞凋亡水平及 PCNA与 Bcl- 2和 Bax的分布 .结... 目的 观察 Bcl- 2和 Bax与 PCNA在桥本甲状腺炎(HT)中表达及分布的关系 .方法 以 16例毒性甲状腺肿(NTG)为对照 ,采用 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分别检测 16例 HT患者甲状腺标本中的细胞凋亡水平及 PCNA与 Bcl- 2和 Bax的分布 .结果 凋亡率 (AR)在 HT组为(34.0± 14 .7) % ,NTG组为 (0 .9± 0 .6 ) % ;增殖率 (PR)分别为 (8.5± 3.6 ) % ,(4.2± 2 .4 ) % ;AR/PR比值各为 4 .5± 2 .4和 0 .5± 0 .9.显示 AR,PR及 AR/PR比值在 HT组均显著高于 NTG组 (P<0 .0 1) .在 HT中 ,Bcl- 2 ,Bax免疫染色阳性率分别为 88%和 82 % ;共表达细胞占 Bcl- 2或 Bax阳性细胞的比例各为 33%和 16 % .结论  HT中甲状腺滤泡细胞凋亡与增殖活动均活跃 ,凋亡水平增高更为显著 ;浸润淋巴细胞增殖活跃 ,凋亡少见 .部分甲状腺滤泡细胞 PCNA与 Bcl- 2或Bax共表达 .其凋亡和增殖的失平衡可能与调节蛋白 Bcl- 2或 Bax的作用有关 ,也可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BCL-2 BAX PCNA 免疫组化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免疫荧光染色与组织化学双标技术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红丽 孙榆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免疫荧光染色 脑缺血 一氧化氮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免疫组化技术
下载PDF
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胎盘膜联蛋白V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爱莲 乔云波 +4 位作者 张延玲 刘丹茹 杨明峰 王玉 史桂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0期10213-10216,共4页
背景:膜联蛋白V是近年来被作为肝细胞膜上存在的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胎盘组织中也有表达。目的:探讨膜联蛋白V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揭示HBV进入胎盘组织细胞的方式,为HBV的宫内感染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设... 背景:膜联蛋白V是近年来被作为肝细胞膜上存在的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胎盘组织中也有表达。目的:探讨膜联蛋白V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揭示HBV进入胎盘组织细胞的方式,为HBV的宫内感染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泰山医学院。对象:选择2003-01/2004-12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30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的胎盘组织,同时收集母血分离血清。实验经过孕妇知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兔抗人膜联蛋白V亲和纯化抗体(第一抗体)、鼠抗人HBs mAb(第一抗体)、生物素化羊抗小鼠IgG(第二抗体)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方法:用即用型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检测30例HBsAg阳性的足月胎盘组织中,有18例检测到HBsAg,随机选取10例进行荧光双标染色,其染色主要过程为将待测石蜡切片标本常规脱蜡至水;抗原微波热修复;加入第一种一抗(兔抗人AnV亲和纯化抗体1:60,为单克隆抗体)置湿盒中,4℃冰箱过夜;第二种一抗(鼠抗人HBs mAb1:50),置湿盒中,4℃冰箱过夜;加入与第二种一抗相应的二抗(如生物素化的羊抗鼠IgG1:100):加入以PBS作适当稀释的第一种荧光抗体(如FITC-羊抗兔IgG1:50);加入第二种荧光抗体(Avidin-Cy3);缓冲甘油封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用IPP4.5图像分析法,先进入IPP4.5系统的Image Analysis程序,然后调入分析文件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胎盘组织中HBsAg/膜联蛋白V的存在与分布情况。结果:选取10例进行荧光双标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胎盘组织上滋养层细胞乙型肝炎病毒/膜联蛋白V的存在与分布模式。胎盘组织中存在着丰富的膜联蛋白V,位于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在基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都有膜联蛋白V的表达。并发现在同一细胞中存在着乙型肝炎病毒和膜联蛋白V的共存现象。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胎盘细胞可能是通过与细胞上的受体膜联蛋白V结合,促使病毒进入胎盘细胞,导致宫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Ⅴ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荧光 宫内感染
下载PDF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技术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金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4-529,共6页
目的 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两种神经递质在纤维终末内的共存或一种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关系。 方法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酶标法和免疫金 银标记法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在免疫反应双重标记的纹状体切片上 ,电镜... 目的 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两种神经递质在纤维终末内的共存或一种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关系。 方法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酶标法和免疫金 银标记法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在免疫反应双重标记的纹状体切片上 ,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的SP样 (过氧化物酶免疫反应产物 )阳性终末和SP受体 (SPR ,免疫金 银标记颗粒 )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 ,同时可见部分SP样阳性轴突终末分别与SPR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对称性轴 体或轴 树突触联系。而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切片上 ,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即DNPI样 (过氧化物酶免疫反应产物 )和VGluT1样 (免疫金 银标记颗粒 )阳性轴突终末 ,同时还观察到DNPI样和VGluT1样双标的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 结论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敏感性较高 ,组织的抗原性保存好 ,特别是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 ,用于研究两种神经递质在同一个细胞或终末内的共存或分析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联系中有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前免疫电镜技术 神经解剖学 超微结构 免疫金-银法
下载PDF
视交叉上核VIP神经元接受视网膜节细胞的直接投射──免疫组化双标法研究
8
作者 张军 吴良芳 +2 位作者 欧可群 陈文玉 操高原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5年第2期99-99,共1页
视交叉上核VIP神经元接受视网膜节细胞的直接投射──免疫组化双标法研究张军,吴良芳,欧可群,陈文玉,操高原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哺乳动物视交叉上核(SCN)作为昼夜节律起搏器的地位虽已确立,但其节律产生的机制尚... 视交叉上核VIP神经元接受视网膜节细胞的直接投射──免疫组化双标法研究张军,吴良芳,欧可群,陈文玉,操高原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哺乳动物视交叉上核(SCN)作为昼夜节律起搏器的地位虽已确立,但其节律产生的机制尚在探索之中。研究发现视网膜节细胞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VIP神经元 视网膜 节细胞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双标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在视交叉上核(SCN)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马玉琼 王蕾 +3 位作者 张军 陈文玉 操高原 欧可群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病毒跨神经元追踪 免疫荧光 免疫组化 ABC法 应用
下载PDF
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双标法的应用
10
作者 马玉琼 欧可群 +3 位作者 操高原 陈文玉 王蕾 张军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61-61,共1页
为进一步探讨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终末与视交叉上核(SCN)内VIP和AVP能神经元间的联系,采用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顺行追踪及免疫荧光双标法。对成年大鼠单侧眼球内缓慢注入PRV(Bartha株、5X108PFU/ml)3PI,留针10分钟。动物分... 为进一步探讨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终末与视交叉上核(SCN)内VIP和AVP能神经元间的联系,采用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顺行追踪及免疫荧光双标法。对成年大鼠单侧眼球内缓慢注入PRV(Bartha株、5X108PFU/ml)3PI,留针10分钟。动物分别存活56、72和96小时。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经左心左灌注生理盐水(每100ml含肝素100单位)持续5分钟,流速30—40ml/分钟,冷固定液(含4%多聚甲醛、15%苦味酸,用0IM/L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开始流速为朋~40ml分钟,持续5~7分钟,然后降慢到10ml/分钟,维持半小时。开颅取材、修块、入上述固定液后固定一小时,再转入ZO%蔗糖磷酸缓冲液过夜、恒冷箱切片,片厚30Pm。免疫荧光双标法:含03%Triton、2%驴血清(NDS)的001PBS(pH7.4)稀释混合两种一抗,羊抗PRV1:2000,兔抗VIP或AVP1:2000,室温24~48h。二抗分别为驴抗羊IgG(IRITC标记)1:100,驴抗兔IgG(FITC标记)1:50,用2%NDS的0.01MPBS稀释,室温1.sh。以上各步间均用0.01MPBS漂洗10’X3.裱片,PBS甘油封片。免疫荧光双标操作在暗室里进行。结果;被PRV标记的细胞呈现出,绿色荧光,含VIP或AVP能神经元呈现出红色荧光,既含PRV又含VIP或AVP的神经元即双标细胞呈现出桔黄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跨神经元追踪 免疫荧光 视交叉上核 神经元 节细胞 轴突终末
下载PDF
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AVP样神经元间联系的研究──假狂犬病毒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标法
11
作者 张军 欧可群 +2 位作者 吴良芳 陈文玉 操高原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4-44,共1页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的主要超搏器,由视网膜节细胞(RGC)轴突构成的视网膜下丘脑束可投射至SCN。本室既往研究发现RGC轴突终末可紧密附着于SCN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样神经元的脑体上。为进一步证实之一,本...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的主要超搏器,由视网膜节细胞(RGC)轴突构成的视网膜下丘脑束可投射至SCN。本室既往研究发现RGC轴突终末可紧密附着于SCN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样神经元的脑体上。为进一步证实之一,本文选用SD大鼠20只,单侧眼球内注射假狂犬病毒(PRV,4μI,5×108pfu/ml)。动物分别存活48、56、72、96h(每组5只)后灌注固定、取材、恒冷箱冠状切片(片厚40μm)。切片入羊抗PRV(l:200)和兔抗AVP(l:2000)混合血清,室温孵育24h,然后转入合驴抗羊IgG-FITC和驴抗免IgG-TexasRed的溶液中(二抗为Jac-son产品)室温孵育l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SCN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SCN,注射对侧占优,主要位于SCN的腹外侧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H者之外:(3)SCN由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可同时呈AVP的红色荧光,此类双标神经元系病毒由视网膜节细胞顺行运输并跨突触传给了SCN的AVP神经元所致。表明视网膜节细胞与SCN的AVP神经元间有直接的突触性联系。该结果为AVP神经元对SCN节律的机能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节细胞 视交叉上核 AUP样神经元 假狂犬病毒 病毒顺行追踪 免疫荧光
下载PDF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纤维上BSI-B4与IL-1RI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娣 唐君瑞 +10 位作者 陈俊 艾波 曾青 李熳 王丽娜 李玲俐 林传友 张静 曹福元 施静 关新民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12,17,共5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纤维上BSI -B4与IL -1RI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了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致炎后第3d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纤维上BSI- B4与IL 1RI荧... 目的:研究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纤维上BSI -B4与IL -1RI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了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致炎后第3d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纤维上BSI- B4与IL 1RI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及电针胆经“环跳”穴、“阳陵泉”穴(刺激参数为0 .5~1 .5V ,4~1 6Hz ,30min)后IL 1受体拮抗剂对其是否具有调控作用。结果:①各组大鼠炎症侧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均可见BSI B4 /IL -1RI阳性双标纤维。②致炎后第3d ,炎症组大鼠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BSI- B4阳性纤维、IL -1RI阳性纤维、IL- 1RI/BSI B4双标纤维数及双标纤维占各单标纤维的百分比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P <0 .0 1 ,P <0 .0 5 )。③IL -1受体拮抗剂组大鼠BSI B4阳性纤维、IL -1RI阳性纤维、IL -1RI/BSI B4双标纤维数及双标纤维占IL- 1RI单标纤维的百分比较炎症组显著降低(P <0 .0 1 ,P <0 .0 5 )。④电针组大鼠BSI B4阳性纤维及IL- 1RI/BSI B4双标纤维数、双标纤维占IL -1RI单标纤维的百分比显著低于炎症组(P <0 .0 5 ) ,并高于IL -1受体拮抗剂组(P <0 .0 1 )。结论:正常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C纤维上有IL- 1RI表达,完全弗氏佐剂导致的踝关节周围局部炎症组织中该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大鼠 免疫反应性 皮下组织 周围皮肤 神经纤维 踝关节 佐剂性 IL-1受体拮抗剂 电针 IL-1RI 免疫荧光技术 阳性纤维 完全弗氏佐剂 IL-1ra 抗炎细胞因子 致炎细胞因子 BSI 生理盐水组 IL-1β 百分比 C纤维 刺激参数
下载PDF
LSAB-AP与LSAB-HRP相结合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
13
作者 杨毅 陆江阳 粱延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1-22,共2页
LSAB-AP与LSAB-HRP相结合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杨毅,陆江阳,粱延杰(北京解放军304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7)PC10在乳腺癌细胞核内表达阳性;ET—1(内皮素)在乳腺癌胞浆内呈现强阳性表达.为在... LSAB-AP与LSAB-HRP相结合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杨毅,陆江阳,粱延杰(北京解放军304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7)PC10在乳腺癌细胞核内表达阳性;ET—1(内皮素)在乳腺癌胞浆内呈现强阳性表达.为在同一张乳腺癌切片上观察这两种抗原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 HRP LSAB 乳腺癌细胞 强阳 内皮素 染色方法 免疫组化 固定剂 石蜡切片
下载PDF
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突触关系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小云 黄巨恩 +2 位作者 骆耐香 王伯钧 蒋常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 了解杏仁体中多巴胺 (DA)能神经末梢和γ 氨基丁酸 (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两者在精神分裂症中作用的神经解剖学机制。 方法 用免疫电镜双标技术 ,分别以抗DA和抗谷氨酸脱羧酶(GAD、GABA的合成酶 )标记大鼠杏仁体... 目的 了解杏仁体中多巴胺 (DA)能神经末梢和γ 氨基丁酸 (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两者在精神分裂症中作用的神经解剖学机制。 方法 用免疫电镜双标技术 ,分别以抗DA和抗谷氨酸脱羧酶(GAD、GABA的合成酶 )标记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神经末梢和GABA能神经元 ,在电镜下观察DA能神经末梢和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 结果 由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形成的突触中 ,有 4 3%直接或间接形成于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GAD免疫反应阳性树突结构之间 ,其中单一性突触为 38%、汇聚性突触为 30 %、连续性突触为 2 0 %、末梢间突触样联系为 12 %。另外的 5 7%由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未标记的神经结构形成 ,其中在未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形成 10 %、树突上 82 %、轴突末梢上 8%。由DA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形成的所有突触均为对称性即抑制性突触。 结论 在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 ,DA能神经末梢系统以对称性突触支配着GABA能中间神经元 ,同时 ,又与核内的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并影响其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能轴突末梢 GABA能神经元 突触 杏仁体 精神分裂症 电镜 免疫双标 大鼠
下载PDF
利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在石蜡包埋组织中进行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洪雷 朱小波 +1 位作者 李蓓芸 余保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0-422,共3页
在组织切片中利用免疫荧光标记抗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在大多数研究中,使用的荧光染料是一些有机分子如FITC、TRITC、Cy3等。在整个高强度照明期间,由于相对很快的不可逆的光漂白作用,这些有机染料的使用受到限制,而且,它们具... 在组织切片中利用免疫荧光标记抗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在大多数研究中,使用的荧光染料是一些有机分子如FITC、TRITC、Cy3等。在整个高强度照明期间,由于相对很快的不可逆的光漂白作用,这些有机染料的使用受到限制,而且,它们具有狭窄的激发和宽广的发射光谱,也即最佳的激发波长可能在发射高峰附近。而在传统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中,因为有机染料必须在不同波长下激发,然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叠加,才能获得合成的最后的荧光双标染色结果。与传统有机荧光染料相比,荧光半导体纳米颗粒——量子点(quantumdots)有几个独特的优势:(1)具有大小和成分可调的发射光谱,从可见光到红外线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 记抗原 石蜡包埋组织 量子点 有机荧光染料 检测 发射光谱 图像处理软件
原文传递
免疫荧光双标法在小鼠表皮干细胞分子标记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萌 任宁 +2 位作者 刘文君 秦晓敏 李劲松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69,共5页
目的用标记滞留细胞(LRCs)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进行小鼠表皮干细胞可靠分子标记的筛选。方法选择出生5 d的昆明小乳鼠进行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隔日注射,连续7 d。于注射后第90天进行取材,在冰冻切片上... 目的用标记滞留细胞(LRCs)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进行小鼠表皮干细胞可靠分子标记的筛选。方法选择出生5 d的昆明小乳鼠进行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隔日注射,连续7 d。于注射后第90天进行取材,在冰冻切片上分别进行BrdU与整合素β1、P63和CD34的双重免疫荧光标记,观察这些标记物与BrdU的符合度。结果 90 d后小鼠皮肤上皮细胞中仍有少数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毛囊的隆突部位,另有少数阳性细胞散落在基底层。免疫荧光双标的结果示,Brdu与整合素β1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的81%,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94%;Brdu与P63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P63阳性细胞的65%,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86%;Brdu与CD34双标阳性的细胞占所有CD34阳性细胞的30%,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62%。结论整合素β1与BrdU的符合率最高,P63其次。β1和P63是这些分子标记物中筛选干细胞最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滞留细胞 表皮干细胞分子 免疫荧光
原文传递
大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p21Cip1的表达
17
作者 王芳 王晶 +1 位作者 张琼 王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4-967,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Cip1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双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21Cip1在生后1d(P1),生后11d(P11),成年和老年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Cip1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双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21Cip1在生后1d(P1),生后11d(P11),成年和老年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p21Cip1在各个年龄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2)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p21Cip1在不同年龄组的表达趋势类似,均在P1表达水平最高;而从P11到老年组p21Cip1的表达则逐渐增高,且各组间p21Cip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21Cip1在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随着大鼠的发育而变化,这提示p21Cip1可能在大鼠海马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发育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Cip1 流式细胞术 免疫双标技术
下载PDF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变化及加味温胆汤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曼 张丽萍 +2 位作者 武丽 吴沛然 汤久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第7、14、21、28 d,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增殖与分化的再生变化情况。结果:在抑...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第7、14、21、28 d,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增殖与分化的再生变化情况。结果:在抑郁形成过程中,大鼠海马神经元NeuN/BrdU、β-tubulinⅢ/BrdU双标细胞数逐渐降低,至21、28 d时模型组NeuN/BrdU、β-tubulinⅢ/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经中、西药治疗后,大鼠海马神经元NeuN/BrdU、β-tubulinⅢ/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下降趋势得到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增加明显(P<0.05或P<0.01)。结论:抑郁形成过程中海马神经元增殖与分化减少的再生障碍渐次加重,加味温胆汤可逆转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加味温胆汤 海马 NEUN Β-TUBULIN BRDU 免疫荧光技术 大鼠
下载PDF
大肠癌PARP表达与P-selectin和ICAM-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郝兰香 王娅兰 李圆圆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82-887,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AR(聚腺苷二磷酸核糖,系PARP产物)、P-selectin及ICAM-1的表达;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PAR与P-selectin、ICAM-1的共表达。... 目的初步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AR(聚腺苷二磷酸核糖,系PARP产物)、P-selectin及ICAM-1的表达;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PAR与P-selectin、ICAM-1的共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内PAR、P-selectin及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肠黏膜(P<0.05);3种蛋白的表达仅与大肠癌转移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AR与P-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内PARP活性增强,并可能通过上调P-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而有利于大肠癌侵袭转移,有望成为判断大肠癌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 大肠癌 转移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
下载PDF
抑郁大鼠海马微管相关蛋白pMAP-2和p-Tau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隋竹欣 李珍 +2 位作者 刘昊 袁杨 王海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观察微管蛋白p MAP-2和p-Tau在抑郁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海马微管蛋白与抑郁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通过利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采用糖水... 目的:观察微管蛋白p MAP-2和p-Tau在抑郁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海马微管蛋白与抑郁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通过利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以及Morris水迷宫对其行为进行学检测,采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1、7、14、28 d分批处死大鼠,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p-MAP-2和p-Tau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标观察海马组织中p-MAP-2和p-Tau定位分布。结果:糖水偏好实验:模型组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百分比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旷场实验:模型组行走总路程、中央活动时间、直立次数和修饰行为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Morris水迷宫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1)。CUMS后1 d大鼠海马p-MAP-2和p-Tau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7 d后开始升高,14 d明显高于对照组,28 d仍略高于对照组。p-MAP-2和p-Tau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部分神经元的胞浆内p-MAP-2和pTau同时表达,表明p-MAP-2和p-Tau有部分共定位。结论:p-MAP-2和p-Tau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出现先降低后增高的现象,因此我们推测在应激抑郁症发病过程中,p-MAP-2和p-Tau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影响微管的稳定性,破坏细胞骨架稳态,从而影响海马神经元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 微管相关蛋白 免疫荧光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