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异常激活
1
作者 张可 李卓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3年第7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免疫异常激活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反应
下载PDF
HIV感染者免疫异常激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双洁 马建萍 《新疆中医药》 2020年第6期64-68,共5页
经HAART治疗后的HIV患者有20%~30%会出现免疫重建不全现象,目前这种免疫重建不全考虑可能与机体内免疫异常激活相关。持续的免疫异常激活不仅影响机体的免疫重建,使患者预后差,并且有加速免疫老化和增加非艾滋病疾病的风险。本文旨在综... 经HAART治疗后的HIV患者有20%~30%会出现免疫重建不全现象,目前这种免疫重建不全考虑可能与机体内免疫异常激活相关。持续的免疫异常激活不仅影响机体的免疫重建,使患者预后差,并且有加速免疫老化和增加非艾滋病疾病的风险。本文旨在综述免疫异常激活的原因及目前国内外的药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异常激活 药物干预
下载PDF
HIV/AIDS免疫异常激活及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阶 吴欣芳 +1 位作者 李勇 曾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29-2433,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异常激活水平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探讨免疫异常激活在HIV/AI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287例不同病情的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免疫异常激活标志物... 目的:分析我国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异常激活水平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探讨免疫异常激活在HIV/AI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287例不同病情的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免疫异常激活标志物及血浆病毒载量,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HIV/AIDS患者免疫异常激活水平显著不同,随着疾病进展,免疫异常激活水平显著升高。且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与免疫异常激活标志物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感染HIV后诱导的免疫异常激活可能是导致CD4+T细胞计数逐渐降低及疾病进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免疫异常激活 疾病进展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昊 李金慧 +1 位作者 关海霞 单忠艳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年第6期420-423,共4页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PS)是指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或以上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腺体或非内分泌腺体疾病。其特征之一是自身免疫异常激活不仅针对内分泌器官,非内分泌器官也同样可以受累。在芬兰人(发病率1:25000)和...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PS)是指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或以上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腺体或非内分泌腺体疾病。其特征之一是自身免疫异常激活不仅针对内分泌器官,非内分泌器官也同样可以受累。在芬兰人(发病率1:25000)和伊朗犹太人(发病率1:9000~1:600)中发病率最高,而国内仅有散在小样本病例报告旧引。本文总结了4例APS的诊治经过,并倡导临床医生重视这一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 文献复习 非内分泌器官 免疫异常激活 腺体疾病 内分泌腺体 发病率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树突状细胞和肥大细胞对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玥 陶丽媛 吕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0-502,共3页
IBS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异常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IBS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为6.5%~10.1%,且呈上升趋势。1BS并非单纯的功能性胃肠病,内脏高敏感和肠道动力异常是IBS两大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潜在的机制... IBS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异常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IBS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为6.5%~10.1%,且呈上升趋势。1BS并非单纯的功能性胃肠病,内脏高敏感和肠道动力异常是IBS两大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潜在的机制涉及肠道免疫异常激活、肠黏膜低度炎性反应、肠道菌群改变、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等,各机制相互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 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肠黏膜屏障 功能性胃肠病 病理生理变化 免疫异常激活
原文传递
ART过程中HIV DNA和CA RNA水平变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晴 高林 +3 位作者 郭晓燕 郭云天 焦艳梅 王福生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单个核细胞(PBMCs)内HIV DNA和细胞相关RNA(CA RNA)在ART过程中的水平变化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二者水平变化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方法纳入2009年11月至2013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并...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单个核细胞(PBMCs)内HIV DNA和细胞相关RNA(CA RNA)在ART过程中的水平变化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二者水平变化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方法纳入2009年11月至2013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并接受随访满5年的27例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出PBMCs后冷冻保存,选取ART 0、1、3、5年的PBMCs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PBMCs内HIV DNA和CA RNA,并结合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炎症因子进行分析。结果经过5年ART,所有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均降至检测水平以下,HIV DNA和CA RNA水平M(P_(25),P_(75))分别为3.03(2.74,3.33)、3.11(2.63,3.49)log_(10)拷贝/10^(6)PBMCs,分别与基线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7例HIV感染者中有8例HIV DNA和CA RNA的水平变化不一致,在ART 3年时CA RNA的水平会明显升高,与HIV DNA的水平变化趋势相反;临床资料显示这8例HIV感染者在ART 3年时均发生了其他病原感染,并伴随着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结论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活潜伏的病毒库,CA RNA水平会升高,但对HIV DNA水平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异常免疫激活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