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乳腺肥大细胞免疫形态学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香汝 王家鑫 +3 位作者 陈耀星 孙秉贵 崔平 邓泽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共3页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不同年龄奶牛乳腺肥大细胞分布特点的增龄性变化 ,并用 Alcian bluc- safranin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型研究。结果 :青年奶牛乳腺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少 ,中年奶牛乳腺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增多 ,有趣的是 ...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不同年龄奶牛乳腺肥大细胞分布特点的增龄性变化 ,并用 Alcian bluc- safranin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型研究。结果 :青年奶牛乳腺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少 ,中年奶牛乳腺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增多 ,有趣的是 ,老年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更多 ,AB- S染色显示 ,各年龄奶牛乳腺中只有黏膜型肥大细胞。结果表明 :奶牛乳腺肥大细胞数量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 ,但肥大细胞的类型没有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形态 增龄性变化 乳腺 肥大细胞 奶牛 数量 类型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胸腺指突状细胞的免疫形态学定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小南 张泰和 +1 位作者 黄福林 徐根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9-282,T004,共5页
对20例外科治疗的重症肌无力病人,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观察其胸腺指突状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分布特征,结合临床随访发现,患者胸腺内指突状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形态特征区别,但对S-100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对20例外科治疗的重症肌无力病人,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观察其胸腺指突状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分布特征,结合临床随访发现,患者胸腺内指突状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形态特征区别,但对S-100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反应,其数量在重症肌无力组增多(P<0.05),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组增多更明显(P<0.01);患者胸腺内S-100阳性细胞数量越多,对胸腺切除的疗效越差。认为胸腺内指突状细胞的数量增多在重症肌无力胸腺自身耐受机制障碍及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 指突状细胞 免疫形态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移植胸腺免疫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小南 高声甫 张泰和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5年第9期585-586,共2页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带血管吻合的移植胸腺免疫形态学变化。发现移植15周后的人胚胸腺在光镜下皮质、髓质结构消失,无胸腺小体,出现大量新生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电镜下移植的胸腺上皮细胞胞浆内含有分泌颗粒和大小不等的囊泡,见有树突状...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带血管吻合的移植胸腺免疫形态学变化。发现移植15周后的人胚胸腺在光镜下皮质、髓质结构消失,无胸腺小体,出现大量新生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电镜下移植的胸腺上皮细胞胞浆内含有分泌颗粒和大小不等的囊泡,见有树突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提示移植的胸腺小器官存活并具有分泌功能。认为宿主对供体移植耐受的产生和免疫排异与树突状细胞出现的数量有关,肥大细胞则可能起多能细胞因子源的作用,参与移植胸腔的微环境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移植 异体移植 血管吻合 免疫形态
下载PDF
大肠癌肥大细胞的免疫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阎书凤 董进 《广州医药》 1990年第2期39-42,51,共5页
对肥大细胞的异质性的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鉴于肥大细胞不仅仅在过敏反应中起关键作用,而且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表现出功能作用的多态性,如炎症反应,细胞毒性作用、血管的生长与成形,纤维化,细胞的激活与分化。
关键词 大肠癌 肥大细胞 免疫形态 病理
下载PDF
肠上皮的免疫形态学观察
5
作者 范国雄 朱晓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9-95,共7页
本文对饲喂莫能霉素的兔,无菌兔和普通兔,饲喂磷酸左咪唑及感染柔嫩爱美尔球虫的鸡,感染球虫的雏鸭以及雏鸡新城疫消化道免疫后肠道上皮间淋巴细胞的形态、功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其数目与肠腔中... 本文对饲喂莫能霉素的兔,无菌兔和普通兔,饲喂磷酸左咪唑及感染柔嫩爱美尔球虫的鸡,感染球虫的雏鸭以及雏鸡新城疫消化道免疫后肠道上皮间淋巴细胞的形态、功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其数目与肠腔中抗原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主要位于上皮细胞核的上方、核间及核下方,形态不一。其分布以十二指肠和盲肠扁桃体较多,空肠低于十二指肠,回肠又低于空肠,直肠最少。肠上皮间淋巴细胞的数量与粘膜固有层的淋巴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本文还对上皮间淋巴细胞的功能、性质及迁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 淋巴胞 免疫形态
下载PDF
大肠癌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与血清CEA及CA_(242)水平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金星林 许东哲 +1 位作者 金文昊 崔现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 (CEA)及唾液酸化的糖类抗原 (CA2 42 )水平的关系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在术前检测 33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及CA2 42 标志物的水平 ,术后观察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情... [目的 ]探讨大肠癌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 (CEA)及唾液酸化的糖类抗原 (CA2 42 )水平的关系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在术前检测 33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及CA2 42 标志物的水平 ,术后观察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情况 .[结果 ]血清CEA水平在癌周淋巴结髓质内浆细胞反应阴性、弱阳性及阳性组中逐渐上升 ,且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血清CEA水平与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生发中心和皮质旁区增生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血清CA2 42 水平在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中有不同的表达 ,其中在弱阳性组中的表达最高 ,弱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各级反应中无明显差异 ,与阳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血清CA2 42 水平在癌周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反应在阴性组中最明显 ,且与弱阳性组、阳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癌周淋巴结髓质内浆细胞反应强 ,血清CEA表达高水平 .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阳性和无生发中心增生时血清CA2 42 表达高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癌周淋巴结 免疫形态学反应 血清 CEA CA242 关系 癌胚抗原 唾液酸化 糖类抗原
下载PDF
猪回肠肥大细胞的免疫形态学特征
7
作者 王家鑫 苏建清 +2 位作者 张惠峰 李景宇 张福君 《张家口农专学报》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对猪回肠肥大细胞与肠道淋巴组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粘膜型肥大细胞(MMC)数量较多,散布于固有膜中,与淋巴细胞共存。根据胞体形态的不同,将粘膜型肥大细胞分为两型,即T型—MMC和Ⅱ型—MMC。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CT...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对猪回肠肥大细胞与肠道淋巴组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粘膜型肥大细胞(MMC)数量较多,散布于固有膜中,与淋巴细胞共存。根据胞体形态的不同,将粘膜型肥大细胞分为两型,即T型—MMC和Ⅱ型—MMC。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CTMC)数量较少,但在数量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以Peyer结周围最多,而肌间结缔组织中最少。此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在猪回肠壁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而这正是其发挥不同作用的免疫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 肥大细胞 免疫形态 粘膜免疫
下载PDF
影响胃癌预后的免疫形态学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贺晓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12期1382-1383,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间质和所属淋巴结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取自5年以上有随访结果的109例胃癌手术切除病例,总结镜下观察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形成的情况。结果:宿主体液反应的胃周围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和胃癌邻近组织淋巴滤泡... 目的:探讨胃癌间质和所属淋巴结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取自5年以上有随访结果的109例胃癌手术切除病例,总结镜下观察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形成的情况。结果:宿主体液反应的胃周围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和胃癌邻近组织淋巴滤泡的形成,以及细胞免疫反应的胃周淋巴结副皮质增生和肿瘤间质的淋巴细胞浸润都是胃癌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表现。结论: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越多周围淋巴结淋巴滤泡形成越强,故免疫反映性越好,预后亦好;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预后 免疫形态 宿主体液反应 淋巴滤泡
下载PDF
马传贫皮肤细胞苗免疫接种马攻击强毒后的病理及免疫形态学研究
9
作者 褚桂芳 尹训南 +1 位作者 吴东来 蔡虹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1年第5期51-54,共4页
对用三个代次马传贫皮肤细胞苗免疫的12匹攻毒马和2匹强毒对照马进行了病理与免疫形态学检查.试验马出现三种类型的形态学改变:第Ⅰ种类型,出现马传贫规律性的病理变化和免疫器官严重损伤性病变,是一种不保护的形态类型,这种类型马在本... 对用三个代次马传贫皮肤细胞苗免疫的12匹攻毒马和2匹强毒对照马进行了病理与免疫形态学检查.试验马出现三种类型的形态学改变:第Ⅰ种类型,出现马传贫规律性的病理变化和免疫器官严重损伤性病变,是一种不保护的形态类型,这种类型马在本试验中占1/12;第Ⅱ种类型,呈现以免疫应答反应为主的改变,无马传贫规律性病理变化,仅肝内有轻度反应,这种类型马占2/12;第Ⅲ种类型,具有显著的免疫应答反应而无任何传贫病变,这种类型马占9/12.第Ⅱ、Ⅲ种类型是耐受了强毒攻击的免疫马,即属不同程度保护的形态学类型.这种马在试验中超过90%,从而为皮肤细胞苗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本试验还依其上述形态学三种类型的划分计算了各代次每种类型马匹出现率,并用保护最好的Ⅲ型作为标志,绘制三个代次出现率的抛物线,结果表明,第10代继代毒免疫效果最好,8~11代75%以上马匹可以出现Ⅲ型免疫形态学反应.同时也根据三种类型形态学变化的观察,讨论了马传贫皮肤细胞苗的免疫性质,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联合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免疫形态 病理 疫苗
下载PDF
胃肠癌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形态和T细胞亚群改变
10
作者 雷士泽 司履生 《西南部队医药》 1989年第3期13-18,共6页
关键词 胃癌 肠癌 淋巴结 免疫形态 T细胞
下载PDF
微波免疫组化SP法在长角血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京媛 姚桂玲 +4 位作者 周国萍 吴霞 林涛 艾承绪 李全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3,T001,共3页
目的 观察长角血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免疫形态特征。方法  1996年 5月 ,对北京西山采集的羊体表长角血蜱寄生蜱标本行微波免疫组化SP法检测和伯氏疏螺旋体形态观察。结果 光镜下 ,寄生蜱中肠内显示伯氏疏螺旋体菌体数量多且形态多... 目的 观察长角血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免疫形态特征。方法  1996年 5月 ,对北京西山采集的羊体表长角血蜱寄生蜱标本行微波免疫组化SP法检测和伯氏疏螺旋体形态观察。结果 光镜下 ,寄生蜱中肠内显示伯氏疏螺旋体菌体数量多且形态多样。螺旋体螺旋波纹呈不规则锯齿形 ,或呈纤细疏螺旋形。短形螺旋体有 3~ 10个疏螺旋 ,而长形螺旋体达 30个以上的疏螺旋。结论 微波抗原修复免疫组化SP法染色 ,蜱中肠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显示强阳性 ,易于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和形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伯氏疏螺旋体 免疫形态特征 微波免疫组化SP法 莱姆病 媒介
下载PDF
复方中药多糖对鸡免疫器官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68
12
作者 张乐萃 王金宝 +3 位作者 孙月平 马端忠 史美丽 王中华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8年第8期26-28,共3页
复方中药多糖对鸡免疫器官形态学的影响1)张乐萃王金宝孙月平马端忠史美丽王中华(山东省莱阳农学院265200)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中药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已发... 复方中药多糖对鸡免疫器官形态学的影响1)张乐萃王金宝孙月平马端忠史美丽王中华(山东省莱阳农学院265200)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中药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已发现多种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黄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器官形态 复方中药多糖
下载PDF
乳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腋窝引流淋巴结的免疫病理形态学观察
13
作者 鲁培 武烽 +2 位作者 王智彪 曹友德 陈文直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3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乳癌患者肿瘤同侧腋窝引流淋巴结微结构免疫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分析乳癌病人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后局部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反应特点 ,进一步揭释HIFU治疗对肿瘤病人抗肿瘤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48例女性乳癌病人被... 目的 通过观察乳癌患者肿瘤同侧腋窝引流淋巴结微结构免疫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分析乳癌病人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后局部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反应特点 ,进一步揭释HIFU治疗对肿瘤病人抗肿瘤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48例女性乳癌病人被分为HIFU治疗组 (HIFU组 ,2 3例 )和常规外科手术组 (对照组 ,2 5例 )。HIFU组在接受HIFU治疗后 7~ 14天进行外科常规乳癌改良根治术 ,对照组仅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收集肿瘤同侧腋窝引流淋巴结。制备 4μm组织切片 ,常规HE染色 ,按照Cottieer等提出的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参数标准判断 :窦组织细胞反应 (SH )、副皮质区淋巴细胞增生 (PHCL)、皮质区淋巴滤泡增生 (FHCA)。根据DiGiorgio等提出的淋巴结免疫反应分级方法 ,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型 (CR)、体液免疫反应为主型 (HR)、混合免疫反应增强型 (CR +HR)、无反应型 (R0 )对病人淋巴结免疫状况进行分类统计记录 ,并采用对数似然比检验对两组病人的淋巴结免疫反应状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HIFU治疗后乳癌病人腋窝引流淋巴结免疫反应发生率提高 ,反应强度增强 ,呈混合高等级免疫反应。两组比较 ,淋巴结免疫反应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IFU治疗激发机体免疫反应 ,有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高强度聚焦超声 后腋窝 淋巴结 免疫病理形态 免疫机能
下载PDF
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团头鲂免疫组织形态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晓晨 麻艳群 +2 位作者 董升辉 司楠 曲照球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54-58,共5页
为探究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团头鲂免疫组织形态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 050尾平均体重为(50.00±1.80) g的健康团头鲂,随机分为7组(A1、A2、B3、B4、C5、C6、D7),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试验分别在全价饵料配方中添加2%... 为探究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团头鲂免疫组织形态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 050尾平均体重为(50.00±1.80) g的健康团头鲂,随机分为7组(A1、A2、B3、B4、C5、C6、D7),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试验分别在全价饵料配方中添加2%和4%不同的中草药复方制剂(A、B、C)。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对照组(D7)、A1组和A2组的团头鲂其脾、肾、肠组织在14 d后出现病变迹象,且随着投喂时间延长组织病变加重;B3组、B4组、C5组和C6组团头鲂在28 d投喂期间均保持健康状态。饲养28 d,C5、C6组团头鲂的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6组团头鲂的血红蛋白含量在14和21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6组团头鲂的红细胞数量在试验第14、21和28 d时均为最高(P<0.05)。研究表明,以金盏花、杜仲和黄芪三种天然植物为组分的复方制剂,对团头鲂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效果,其中以黄芪微粉为主,金盏花和杜仲微粉为辅复方制剂的增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中草药复方制剂 免疫组织形态 血液指标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切片内免疫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15
作者 浦极 杨梅如 《医师进修杂志》 1997年第5期233-235,共3页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骨髓切片 免疫组织形态
下载PDF
大鼠脊髓后角内神经降压素对一级传入C纤维突触前抑制效应的形态学证据(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和 张亦农 +2 位作者 张敏海 杨世明 李宏莲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29-235,W008,共8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大鼠脊髓后角内的神经降压素是否对一级传入 C纤维进行突触前调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 ,在脊髓 ~ 层内 ,神经降压素样免疫反应性 (NTL I)的分布与来源于西非单豆素的同工凝集素 - B4( - B)的结合位点到分布...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大鼠脊髓后角内的神经降压素是否对一级传入 C纤维进行突触前调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 ,在脊髓 ~ 层内 ,神经降压素样免疫反应性 (NTL I)的分布与来源于西非单豆素的同工凝集素 - B4( - B)的结合位点到分布有部分重叠。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显微镜下 ,在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的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 ,一些 NTL I阳性终末与变性终末形成突触性和 /或非突触性接触。以上结果表明 ,NT可通过轴轴突触和 /或非突触性轴轴接触的一级传入 C纤维的传入进行突触前抑制。此外 ,脊髓后角内还存在变性终末与含 NTL I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后角 神经降压素 一级传入 C纤维 突触前 抑制效应 形态免疫组织化学 西非单豆素I-B4 辣椒素
下载PDF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错配修复蛋白和微卫星表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王红霞 江亚军 +3 位作者 陈军 李静 卢国丰 杨荣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696-702,共7页
目的 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蛋白和微卫星表型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MALT淋巴瘤(实验组)... 目的 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蛋白和微卫星表型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MALT淋巴瘤(实验组)和20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对照组)中MLH1、MSH2、MSH6、PMS2的表达情况。应用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实验组的微卫星表型,分析其与MMR蛋白的关系。结果 (1) MMR蛋白表达分为3种:缺失(-),强弱不等阳性(+~++),强阳性(+++)。MMR蛋白在实验组表达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LH1[0%(-),45%(+~++),55%(+++)],MSH2[0%(-),60%(+~++),40%(+++)],PMS2[2.5%(-),45%(+~++),52.5%(+++)]相比,MSH6[7.5%(-),80%(+~++),12.5%(+++)]在实验组缺失率和强弱不等表达率最高。MMR蛋白在实验组有3例(7.5%)部分缺失,2例为MSH6缺失,1例为MSH6和PMS2共同缺失;在对照组有1例PMS2缺失5%(1/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H6在87.5%(35/40)实验组淋巴滤泡内存在斑驳阳性现象,在对照组淋巴滤泡内未见斑驳阳性(0%),两组免疫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实验组中,35例(87.5%)为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MSS),1例(2.5%)为低频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low, MSI-L),4例(10%)为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5例MSI中有2例MSI-H为MSH6缺失,其余3例MSI未出现MMR蛋白缺失。35例MSS中有1例为MSH6和PMS2共同缺失。(3) 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的MSI-H率(10%,4/40)高于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缺失的检出率(7.5%,3/4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一致性达92.5%(37/40)。结论 MALT淋巴瘤可检测到低频率的MSI-H表型和MMR蛋白缺失,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MSH6在MALT淋巴瘤的淋巴滤泡内存在高频斑驳阳性的免疫形态,可辅助鉴别肿瘤性淋巴滤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瘤 错配修复蛋白 免疫形态 微卫星
下载PDF
食管鳞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付怀平 裴素丽 乔思杰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9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多核巨噬细胞浸润与食管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90例生存5年以上和95例死于1年内的食管鳞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分化、胶原纤维增生、淋巴结内癌转移。结果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浸润阳性在生存5年... 目的探讨多核巨噬细胞浸润与食管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90例生存5年以上和95例死于1年内的食管鳞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分化、胶原纤维增生、淋巴结内癌转移。结果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浸润阳性在生存5年组明显高于1年内死亡组(P<0.01)。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内癌转移,同时有多核巨噬细胞出现在生存5年以上组亦多于1年内死亡组。结论食管鳞癌间质内多核巨噬细胞浸润是宿主抗肿瘤的重要免疫形态学表现,可作为衡量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多核巨噬细胞 免疫形态 预后
下载PDF
食管癌间质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玉祥 冼美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76-277,共2页
本文以单克隆抗体CD(68)用ABC法,对27例食管鳞癌间质中浸润巨噬细胞的分布进行定量观察发现:巨噬细胞主要浸润于癌周间质内,并与淋巴样细胞混杂存在,癌组织侵犯深,前缘退变程度轻和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巨噬细胞浸润数... 本文以单克隆抗体CD(68)用ABC法,对27例食管鳞癌间质中浸润巨噬细胞的分布进行定量观察发现:巨噬细胞主要浸润于癌周间质内,并与淋巴样细胞混杂存在,癌组织侵犯深,前缘退变程度轻和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少,反之则较多。提示癌间质内巨噬细胞浸润是宿主抵抗肿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免疫形态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癌 巨噬细胞 免疫形态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CD117、CD15表达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红霞 杨荣 +5 位作者 陈军 李静 卢国丰 刘菊林 韩秀华 江亚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中CD117、CD15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6例MDS为实验组,23例髓系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 ML)作为对照组,包括1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和5例慢...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中CD117、CD15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6例MDS为实验组,23例髓系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 ML)作为对照组,包括1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和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 CML)。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两组CD117和CD15的表达差异,根据免疫形态分为4种模式:Ⅰ型(散在阳性)、Ⅱ型(簇状阳性)、Ⅲ型(斑驳状阳性)、Ⅳ型(弥漫阳性)。结果 MDS组CD117的Ⅱ型阳性率(57.69%)高于ML组(P均<0.05),其诊断灵敏度为57.69%,特异度分别为94.44%(与AML相比)、100%(与CML相比)。MDS组CD15的Ⅲ型阳性率(100%)高于AML(0)、CML(0)组(P均<0.0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MDS组巨核细胞数量和单圆核/多圆核巨核细胞的阳性率(25.08±15.60,69.23%)高于AML组(10±10.35,21.74%)(P<0.05)。结论 CD117和CD15的免疫形态对MDS和ML的鉴别诊断具有辅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髓系白血病 CD117 CD15 免疫形态 巨核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