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患者免疫治疗后发生免疫性肠炎致脓毒性休克的护理
1
作者 丁锦玲 杨蕾 +1 位作者 沈晓 姜霞娟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830-833,共4页
总结1例肝癌患者免疫治疗后发生免疫性肠炎致脓毒性休克的护理体会。针对该例患者病情危急、进展迅速,早期实施目标导向治疗策略的液体管理,基于床旁超声个性化评估下腔静脉直径,避免液体复苏相关性损伤;落实免疫治疗毒性管理干预;基于... 总结1例肝癌患者免疫治疗后发生免疫性肠炎致脓毒性休克的护理体会。针对该例患者病情危急、进展迅速,早期实施目标导向治疗策略的液体管理,基于床旁超声个性化评估下腔静脉直径,避免液体复苏相关性损伤;落实免疫治疗毒性管理干预;基于幸福五元素的积极心理干预;实施个性化营养。经过7 d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1周随访,患者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免疫性肠炎 脓毒性休克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致免疫性肠炎引发肠道大出血1例
2
作者 孟保伟 吴才志 +6 位作者 马永明 常瑞同 杨小刚 田华山 武志强 尹蕊 朱自江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18-823,共6页
1例68岁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接受6周期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后,予信迪利单抗200 mg,ivd单药治疗出现严重腹泻、腹痛、便血等不适,彩超及肠镜表明肠道广泛充血炎症,病理活检综合考虑为急性免疫性肠炎。暂停免疫治疗,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及对... 1例68岁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接受6周期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后,予信迪利单抗200 mg,ivd单药治疗出现严重腹泻、腹痛、便血等不适,彩超及肠镜表明肠道广泛充血炎症,病理活检综合考虑为急性免疫性肠炎。暂停免疫治疗,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2 d后患者腹泻、便血好转,6 d后症状缓解恢复正常。经评估,该患者免疫性肠炎不良反应与信迪利单抗的关联性为很可能有关。本文通过对信迪利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肠炎的病例进行文献复习,阐述如何在临床中运用实验室检查、肠镜等检测其病理改变并结合临床腹泻、便血等表现进行诊断鉴别,参考指南分级进行及时处理,并根据本病例加以讨论,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相关场景下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性肠炎 肠道出血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致免疫性肠炎1例
3
作者 梅魁敏 龚新雷 +1 位作者 王锋 寻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26-728,共3页
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上市的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单克隆抗体,于2018年12月17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复发或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而后... 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上市的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单克隆抗体,于2018年12月17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复发或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而后在鼻咽癌、尿路上皮癌、食管鳞癌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4个瘤种上获得了新的适应证,并覆盖了晚期鼻咽癌的一线和后线的治疗ADDINEN.CITE.DATA[1]。随着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其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也越来越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瑞普利单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性肠炎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治疗小细胞肺癌引发免疫性肠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宋雨嘉 金波 +2 位作者 孙海娜 刘倚云 于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被广泛批准用于多种实体瘤,同时,ICIs引发的免疫功能异常可累及皮肤、心脏、胃肠道、肌肉骨骼等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导致一系列独特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其中,结肠炎是最常见的严重irAEs之一。本文...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被广泛批准用于多种实体瘤,同时,ICIs引发的免疫功能异常可累及皮肤、心脏、胃肠道、肌肉骨骼等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导致一系列独特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其中,结肠炎是最常见的严重irAEs之一。本文报道了应用信迪利单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出现免疫相关性肠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并在停药后获得持续缓解的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 信迪利单抗 免疫性肠炎 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输注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性肠炎伴心房颤动1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包涵 郑亚萍 《护理与康复》 2022年第4期74-75,共2页
总结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输注帕博利珠单抗致Ⅲ度免疫性肠炎伴心房颤动的护理。护理要点是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症状,避免免疫性肠炎和心房颤动再次发生;重视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皮肤护理和用药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经治疗和护理,患者住... 总结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输注帕博利珠单抗致Ⅲ度免疫性肠炎伴心房颤动的护理。护理要点是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症状,避免免疫性肠炎和心房颤动再次发生;重视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皮肤护理和用药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经治疗和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排便次数从20余次/d减少至1次/d,心率从160~170次/min降至70~90次/min,住院18 d病情好转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帕博利珠单抗 免疫性肠炎 心房颤动 护理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性肠炎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薇 李晓宇 吕迁洲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86-88,共3页
1例28岁女性宫颈癌术后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7 d后出现无诱因腹泻、发热,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源、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及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均明显升高。进行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多次粪便培养未见致病菌,考虑免疫相... 1例28岁女性宫颈癌术后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7 d后出现无诱因腹泻、发热,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源、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及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均明显升高。进行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多次粪便培养未见致病菌,考虑免疫相关性肠炎。加用激素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免疫治疗 免疫性肠炎 激素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相关免疫性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丽清 谭年娣 熊理守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88,共4页
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brokers,ICBs)已成为恶性肿瘤的治疗热点,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增强T细胞的免疫应答来消除肿瘤[1],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是代表性免疫抑制... 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brokers,ICBs)已成为恶性肿瘤的治疗热点,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增强T细胞的免疫应答来消除肿瘤[1],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是代表性免疫抑制分子之一。然而在增强细胞免疫抗肿瘤效应的同时,也导致免疫耐受失衡,出现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性肠炎 激素 英夫利昔单抗
原文传递
当归多糖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结肠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少平 董卫国 +3 位作者 吴东方 许昱 罗和生 余保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 研究当归多糖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结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免疫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用药21 d后,评价大鼠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与SOD活性,MDA、NO含量及IL-2、TNF-α、IL-10、转化生长因... 目的 研究当归多糖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结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免疫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用药21 d后,评价大鼠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与SOD活性,MDA、NO含量及IL-2、TNF-α、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同时检测血浆IL-2、TNF-α、NO水平。结果 当归多糖(250、500、 1000 mg·kg^(-1))灌肠降低模型组大鼠显著升高的CMDI值,MDA、NO含量,MPO活性及IL-2、TNF-α水平,使显著降低的SOD活性,TGF-β、IL-10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不明显。ASP用药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当归多糖通过拮抗氧化、免疫调节、损伤修复作用缓解免疫性结肠炎大鼠炎症反应,减轻结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免疫性肠炎 氧自由基 免疫异常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复方苦参胶囊对大鼠免疫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玲玲 方泰惠 +4 位作者 杨舜民 梁涛 徐立 许立 张松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胶囊对结肠粘膜组织和卡介苗联合免疫所致的免疫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 :结肠组织匀浆液与等量 CFA混匀 ,完全乳化后 ,取 0 .4ml给小鼠足跖注射 ,免疫后第 3wk,取上述结肠组织匀浆液 0 .2 ml,给小鼠皮下多点注射 ,加...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胶囊对结肠粘膜组织和卡介苗联合免疫所致的免疫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 :结肠组织匀浆液与等量 CFA混匀 ,完全乳化后 ,取 0 .4ml给小鼠足跖注射 ,免疫后第 3wk,取上述结肠组织匀浆液 0 .2 ml,给小鼠皮下多点注射 ,加强免疫 1次 ,同时设正常对照。给药自第 3周起 ,正常及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 :结肠粘膜组织和 CFA联合免疫的模型组大鼠有明显免疫性结肠炎表现 ;复方苦参胶囊 3个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大鼠 OB指标和肠重指数 ;结肠组织充血出血、水肿较轻 ,CMDI评分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其 3个剂量组结肠粘膜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其中 1 .0 g/kg,2 .0 g/kg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大鼠总花环数、活性花环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 ;2 .0 g/kg剂量组明显降低血清 Ig G水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胶囊 大鼠 免疫性肠炎 保护作用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阿泰宁对牛结肠黏膜蛋白诱发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9
10
作者 王文杰 王霖 +5 位作者 刘洋 彭珊瑛 张弗盈 李萍 万阜昌 崔云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观察阿泰宁对牛结肠黏膜蛋白(CCMP)诱发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A组(n=8),模型B组(n=10),美沙拉秦(5-SAS)C组(n=10),阿泰宁大,小剂量D,E组(10^(11)CFU/L,10^(10)CFU/L),阿泰宁大剂... 目的:观察阿泰宁对牛结肠黏膜蛋白(CCMP)诱发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A组(n=8),模型B组(n=10),美沙拉秦(5-SAS)C组(n=10),阿泰宁大,小剂量D,E组(10^(11)CFU/L,10^(10)CFU/L),阿泰宁大剂量+美沙拉秦F组(n=10),21 d后处死动物.肉眼观察结肠病变,分别测体质量、结肠湿质量、溃疡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用MTT法测定各组肠系膜T/B淋巴细胞转化率,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8和TNF-α含量,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样品中IgG含量.结果:B,C,D,E组大鼠体质量均小于A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B组大多数大鼠排出的便呈白色.黏液且质软,治疗后排便均正常,结肠病变均减轻.C、D、E组大鼠的肠湿质量指数和溃疡指数得分以及D、E和F组的结肠中上段肠黏膜病变积分与B组均显著降低.与B组相比.C、D、E和F组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增高(1.53±0.44,1.25±0.49,1.39±0.40,1.18±0.41 vs 0.59±0.20,P<0.05).而血清中IL-8含量均显著降低(47.7±16.9 ng/L,39.7±13.4 ng/L,57.0±8.6 ng/L,31.9±5.0 ng/L vs 81.0±10.9 ng/L,P<0.01),D、E,F组血清中TNF-α和D,F组IgG的含量均显著降低(TNF-α:31.7±11.2 ng/L,47.2±21.7 ng/L,30.3±17.1 ng/L vs 78.0±12.3 ng/L;IgG:9.6±1.8 g/L,7.5±0.2 g/L vs 11.9±0.4 g/L,P<0.05).结论:用CCMP可使大鼠结肠黏膜出现典型UC病变,并伴随IL-8、TNF-α、IgG致炎因子显著升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减低.用阿泰宁治疗后,IL-8、TNF-α及IgG的表达下调,T淋巴细胞转化升高,肠黏膜溃疡被修复.阿泰宁和美沙拉秦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 阿泰宁 美沙拉秦 酪酸梭菌
下载PDF
5-氨基水杨酸灌肠对大鼠免疫性结肠炎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项立 许建明 梅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 探讨 5 氨基水杨酸 (5 ASA)灌肠对大鼠三硝基苯磺酸 (TNBS)诱导的结肠炎的作用。方法 用TNBS诱发大鼠结肠炎。造模 7天后 ,用不同剂量的 5 ASA(2 5、5 0、10 0mg·kg-1·d-1)开始灌肠。观察大鼠粪隐血 (OB)反应强度... 目的 探讨 5 氨基水杨酸 (5 ASA)灌肠对大鼠三硝基苯磺酸 (TNBS)诱导的结肠炎的作用。方法 用TNBS诱发大鼠结肠炎。造模 7天后 ,用不同剂量的 5 ASA(2 5、5 0、10 0mg·kg-1·d-1)开始灌肠。观察大鼠粪隐血 (OB)反应强度、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 ,并检测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结果  5 ASA灌肠可明显降低结肠黏膜损伤指数 (CMDI)、OB反应强度、MPO活性及组织学评分(HS) ,各剂量组间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5 ASA灌肠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水杨酸 免疫性肠炎 药物治疗 大鼠
下载PDF
乌梅丸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NF-κB、IL-10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沈洋 赵欢 +4 位作者 潘一鸣 吕鹏 曾志豪 李亚 侯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188-3192,共5页
目的:探讨乌梅丸为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核转录因子NF-κB及抑炎性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乌梅丸低剂量组、乌梅丸高剂量组,半抗原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加乙醇局部灌肠复制... 目的:探讨乌梅丸为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核转录因子NF-κB及抑炎性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乌梅丸低剂量组、乌梅丸高剂量组,半抗原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加乙醇局部灌肠复制免疫性结肠炎模型,每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TDI)评分,ELISA测定大鼠血清IL-10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病变结肠组织NF-κB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大鼠造模给药后出现便血、稀便、精神萎靡、解剖观察结肠黏膜组织有溃疡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降低、结肠黏膜组织NF-kB表达升高(P<0.05);给药处理后,各组NF-kBp65表达较模型组均降低,其中乌梅丸低剂量组降低最为显著;阳性对照组血清IL-10表达升高,乌梅丸低剂量组、乌梅丸高剂量组降低(P<0.05)。结论:乌梅丸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炎性活化过程中NF-kBp65激活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其下游炎性因子表达,降低损伤,血清中IL-10的低表达可能与乌梅丸募集IL-10向结肠病变组织减少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甲泼尼龙片 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 免疫性肠炎 IL-10 NF-ΚB TDI评分
下载PDF
肠露灌肠剂治疗小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耀南 肖玉琴 +4 位作者 陈一斌 王文凡 涂志红 王瑞幸 黄自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肠露灌肠剂对小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露高剂量组(高剂组)、肠露低剂量组(低剂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用兔结...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肠露灌肠剂对小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露高剂量组(高剂组)、肠露低剂量组(低剂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用兔结肠黏膜蛋白免疫法制作实验UC模型。给药治疗21天后,观察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体重变化,然后处死小鼠,取全段结肠,称结肠湿重,测肠重指数,比较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体重变化、结肠炎症反应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肠露高、低剂量组,SASP组疾病活动指数明显减少,体重改善,结肠炎症反应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病理检查示: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糜烂及溃疡形成、炎细胞浸润明显,肠壁充血伴出血,水肿明显;SASP组小鼠结肠黏膜未见明显糜烂及溃疡形成,但炎细胞浸润较明显,肠壁轻度充血,轻度水肿;肠露高刺组小鼠结肠黏膜无糜烂及溃疡形成,部分炎细胞浸润,肠壁轻度充血、无水肿。结论中药复方肠露灌肠剂对小鼠免疫性UC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露灌肠剂 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芪茶益肠胶囊对大鼠化学性、免疫性结肠炎的影响
14
作者 叶小青 邓少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芪茶益肠胶囊对大鼠化学性、免疫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醋酸和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大鼠化学性结肠炎和免疫性结肠炎模型,然后测定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和黏膜损伤指数并与柳氮磺吡啶比较。结果:芪茶益肠胶囊对减... 目的:探讨芪茶益肠胶囊对大鼠化学性、免疫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醋酸和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大鼠化学性结肠炎和免疫性结肠炎模型,然后测定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和黏膜损伤指数并与柳氮磺吡啶比较。结果:芪茶益肠胶囊对减轻大鼠结肠黏膜急性炎症细胞浸润、抑制肉芽组织形成,降低损伤指数均有明显的作用。结论:芪茶益肠胶囊对实验动物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茶益肠胶囊 肠炎 化学性结肠炎 免疫性肠炎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肠炎1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成警花 李建 +3 位作者 向兰 马超 蒋梅 徐静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6期193-196,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免疫相关性肠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例为1位78岁的IA2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男性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经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给予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后患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免疫相关性肠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例为1位78岁的IA2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男性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经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给予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后患者出现腹泻、腹痛、大便隐血等不适,肠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急性肠炎。信迪利单抗诱发免疫性肠炎尚未见病例报道,为增强临床医师对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认识以及处理,更加科学合理地将信迪利单抗运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特此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免疫性肠炎 糖皮质激素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Wdr63 Deletion Aggravates Ulcerative Colitis Likely by Affecting Th17/Treg Balance and Gut Microbiota
16
作者 ZHU Hao ZHU Meng-Yuan +2 位作者 CAO Yang-Yang YANG Qiu-Bo FAN Zhi-Peng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22,共14页
Obje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is a prevalent immunoinflammatory disease.Th17/Treg cell imbalance and gut microbiota dysregulation are key factors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hogenesis.The actin cytoskeleton contributes to... Obje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is a prevalent immunoinflammatory disease.Th17/Treg cell imbalance and gut microbiota dysregulation are key factors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hogenesis.The actin cytoskeleton contributes to reg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and migration of Th17 and Treg cells.Wdr63,a gene containing the WD repeat domain,participates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mod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WDR63 may serve as a regulator of cell migration and metastasis via actin polymerization inhibition.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dr63 deletion on Th17/Treg cells and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s We constructed Wdr63-/-mice,induced colitis in mice using 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collected colon tissue for histopathological staining,collecte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for flow cytometry analysis,and collected healthy mouse feces for microbial diversity detection.Results Compared with wild-type colitis mice,Wdr63-/-colitis mice had a more pronounced shortening of colonic tissue,higher scores on disease activity index and histological damage index,Treg cells decreased and Th17 cells increased in colonic tissue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a lower level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0,and a higher level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7A.In addition,WDR63 has shown positive effects on maintain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homeostasis.It maintains the balance of Bacteroidota and Firmicutes,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beneficial intestinal bacteria linked to immune inflammation.Conclusion Wdr63 deletion aggravates ulcerative colitis in mice,WDR63 inhibits colonic inflammation likely by regulating Th17/Treg balance and maintains intestinal microbiota homeo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dr63 TH17/TREG ulcerative colitis inflammation immune MICROBIOLOGY
下载PDF
乌梅丸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IL-1β、pNF-κB、Foxp3的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欢 吕鹏 +4 位作者 侯丽 曾志豪 李亚 范秋月 沈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7-953,共7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及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波尼龙片组(2.0 mg/kg)、乌...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及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波尼龙片组(2.0 mg/kg)、乌梅丸低剂量组(13.4 g/kg)及乌梅丸高剂量组(26.8 g/kg),每组8只。半抗原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加乙醇局部灌肠复制免疫性结肠炎模型。造模3 d后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指标。解剖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病变结肠组织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pNF-κB蛋白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Foxp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水平升高、结肠组织pNF-κB蛋白表达升高、Foxp3基因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泼尼龙片组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水平下降,Foxp3基因表达升高(P<0.05);乌梅丸低、高剂量组结肠组织IL-1β和pNF-κB蛋白表达下降,血清IL-1β和结肠组织Foxp3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与甲泼尼龙片组比较,乌梅丸低剂量组、乌梅丸高剂量组血清IL-1β表达均升高(P<0.05)而结肠组织IL-1β表达降低(P<0.05)。结论乌梅丸可通过提高Foxp3表达而下调受损结肠组织pNF-κB、IL-1β表达,从而改善结肠的病理损伤,阻止免疫性结肠炎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免疫性肠炎 白细胞介素1Β 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叉头样转录因子3 大鼠
原文传递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of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18
作者 CHEN Chunli YAN Siyu +4 位作者 WAN Bangbei YU Yangyiyi ZENG Jinrong TAN Lina LU Jianyu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2-942,共11页
Objective: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Methods:The two‐sam... Objective: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Methods:The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metho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ausal effect of eczema on autoimmune diseases.Summary data from th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Catalog(GWAS)were obtained from the Integrative Epidemiology Unit(IEU)database.For eczema and autoimmune diseases,genetic instrument variants(GIVs)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5×10−8).Causal effect estimates were generated using the inverse‐variance weighted(IVW)method.MR Egger,maximum likelihood,MR-PRESSO,and MR-RAPS methods were used for alternative analyses.Sensitivity tests,including heterogeneity,horizontal pleiotropy,and leave-one-out analyses,were performed.Finally,reverse causality was assessed.Results: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eczema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rohn’s disease(OR=1.444,95%CI 1.199 to 1.738,P<0.001)and ulcerative colitis(OR=1.002,95%CI 1.001 to 1.003,P=0.002).However,no causa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for the other 6 autoimmune diseases,including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OR=0.932,P=0.401),bullous pemphigoid(BP)(OR=1.191,P=0.642),vitiligo(OR=1.000,P=0.327),multiple sclerosis(MS)(OR=1.000,P=0.965),ankylosing spondylitis(AS)(OR=1.001,P=0.121),rheumatoid arthritis(RA)(OR=1.000,P=0.460).Additionally,no reverse causa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eczema.Conclusion:Eczema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No causal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eczema and SLE,MS,AS,RA,BP,or vitili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ZEMA atopic eczema autoimmune diseases Crohn’s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对自身免疫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有效成分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玉琢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5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免疫性肠炎 有效成分 模型大鼠 自身 三硝基苯磺酸 抗溃疡作用 相互作用 主要成分 抗焦虑 HST
原文传递
1例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杨婧婷 邓玲 +1 位作者 麦露丝 常惠礼 《北方药学》 2022年第4期83-86,共4页
1例53岁男性患者因皮肤鳞状细胞癌多发转移并再次进展接受信迪利单抗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方案治疗,21天为一周期,第一周期治疗后约15天患者出现腹泻,予蒙脱石散治疗后好转,10天后腹泻加重,再次使... 1例53岁男性患者因皮肤鳞状细胞癌多发转移并再次进展接受信迪利单抗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方案治疗,21天为一周期,第一周期治疗后约15天患者出现腹泻,予蒙脱石散治疗后好转,10天后腹泻加重,再次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并使用调节肠道菌群药物治疗后好转,随后患者腹泻再次加重,反复粪便培养均未见致病菌,考虑为免疫相关性肠炎。后采用激素治疗,患者症状减轻,排便次数较前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腹泻 免疫治疗 免疫性肠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