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学军 檀碧波 +1 位作者 韩杰 耿玮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1期1660-166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AA)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比值(N/L比值)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对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AA患者术前血清IAP、CRP水平和外周WBC,并计算N/L。结果AA患者血清IAP水平均较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AA)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比值(N/L比值)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对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AA患者术前血清IAP、CRP水平和外周WBC,并计算N/L。结果AA患者血清IA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坏疽或穿孔性组较急性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组明显升高(P<0.01)。N/L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情越严重,N/L比值越高。AA患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坏疽或穿孔性组CRP水平较急性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组又有明显升高(P<0.01)。IAP、CRP与N/L比值联合检测对白细胞计数正常的AA诊断有重要意义,对这部分AA预测的准确率达100%(42/42)。结论IAP、N/L比值及CRP能比较准确地反映AA的病情,三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AA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章龙珍 张临泉 +3 位作者 唐天友 姚元虎 刘忠华 王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709-710,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治疗 血清诊断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玲 刘月波 +2 位作者 尹列芬 刘琳 张铀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 5 0例恶性血液病和 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IAP水平。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IAP水平明显增高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 5 0例恶性血液病和 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IAP水平。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IAP水平明显增高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动态观察急慢性白血病不同病期IAP变化表明 :初治与未缓解病人IAP增高明显 ,缓解期水平下降 ,IAP持续增高病人往往预后不良。结论 :提示IAP做为一种肿瘤相关标志 ,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围手术期输血对肝癌患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智雄 黎乐群 +3 位作者 肖开银 尚丽明 叶新平 覃忠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原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HCC肿瘤手术切除患者46例,分为围手术期未输血组(Ⅰ组)和围手术期输血组(Ⅱ组)。测定...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原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HCC肿瘤手术切除患者46例,分为围手术期未输血组(Ⅰ组)和围手术期输血组(Ⅱ组)。测定患者手术前1d、术后1、4、7d外周血中IAP。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手术后IAP水平,Ⅰ组升高幅度低于Ⅱ组。Ⅰ组1、3、5年生存率高于Ⅱ组。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可使HCC患者免疫功能紊乱,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输血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免疫功能 生存率
下载PDF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测定和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戴一扬 程家欣 +3 位作者 徐伟红 施向凡 余传定 管小娟 《浙江医学》 CAS 2000年第7期398-399,共2页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与消化系统各种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7例消化系统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AP水平。结果 各种恶性肿瘤IAP值均不同程度增高 ,尤以胃癌明显 ,各种恶性肿瘤的IAP阳性率为50.00 %~85.71% ...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与消化系统各种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7例消化系统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AP水平。结果 各种恶性肿瘤IAP值均不同程度增高 ,尤以胃癌明显 ,各种恶性肿瘤的IAP阳性率为50.00 %~85.71% ,各种恶性肿瘤平均IAP值和IAP阳性率均高于慢性胃炎和正常对照 (均P<0.01) ,慢性胃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的IAP值与IA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肿瘤标记物
下载PDF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在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豪 黄宇 朱慧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429-430,共2页
目的 :观察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在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与肿瘤进展的关系以及炎症性疾病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IAP单向免疫扩散法 ,测定和比较健康人、非炎症性疾病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各种肿瘤病人的IAP值。结果 :在白血... 目的 :观察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在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与肿瘤进展的关系以及炎症性疾病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IAP单向免疫扩散法 ,测定和比较健康人、非炎症性疾病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各种肿瘤病人的IAP值。结果 :在白血病、食管癌、肺癌以及胃癌等患者血清中IAP值有一定升高 ,异常率以白血病最高 ,为 88.0 % ,食管癌和肺癌次之 ,为 73.3%和 6 8 7% ;晚期胃癌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 ,血清IAP水平似有升高趋势 ;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使IAP值明显升高。结论 :IAP可以作为肿瘤检测辅助诊断及预后观察的检测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单向免疫扩散法 诊断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肿瘤检测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老年消化道癌症患者抑郁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荣 许青 +5 位作者 郭静 钱建新 顾小强 武清 原凌燕 王杰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067-2070,共4页
目的:研究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抑郁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mmunosupressive acidic protein,IAP)等之间关系,并观察抗抑郁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探讨抑郁与免疫功能之间关系.方法:采用Zung量表对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43例行抑郁测评的同时采... 目的:研究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抑郁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mmunosupressive acidic protein,IAP)等之间关系,并观察抗抑郁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探讨抑郁与免疫功能之间关系.方法:采用Zung量表对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43例行抑郁测评的同时采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外周血IA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比,根据Zung测评结果,以百忧解对抑郁患者进行干预,抑郁纠正的同时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本组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44%;抑郁评分与IAP呈正相关(r=0.549,P<0.01),与CD3,CD4呈负相关(r=-0.163,P<0.001;r= -0.163,P<0.001),与NK,CD8无相关(r=0.262,P>0.05:r=0.611,P>0.05);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数据分析表明IAP,CD3和CD4有显著差异(IAP:908.33±275.75 mg/L vs 537.60±282.64 mg/L,P<0.01;CD3:67.05±13.12 vs 73.27±8.03.P<0.05:CD4:36.68±11.29 vs 43.72±9.16.P<0.05);抗抑郁治疗后IAP变化明显(P<0.05),CD3,CD4,CD8,NK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老年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抑郁与免疫功能相关,伴发抑郁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抗抑郁治疗后免疫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免疫 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 流式细胞仪 癌症 老年人
下载PDF
血清癌胚抗原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剑 聂绍发 +1 位作者 朱桂宝 尹平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测定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EA与IAP的含量。结果 CEA、IAP对大肠癌的灵敏度分别为33. 3%、40...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测定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EA与IAP的含量。结果 CEA、IAP对大肠癌的灵敏度分别为33. 3%、40. 0%,特异度分别为93. 3%、86. 7%。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EA、IA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47、0. 659。并联检测的灵敏度为60. 0%,特异度为80. 0%。结论 血清CEA与IAP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 血清癌胚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癌胚抗原(CEA) 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 大肠癌患者 血清CEA IAP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肝硬化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免疫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占卿 史佩炯 +1 位作者 邹莹 王冯滨 《肝脏》 2005年第3期206-207,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清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免疫效应 体液免疫 蛋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强 陈良 +1 位作者 唐徐英 孙洪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IAP。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 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组IA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8...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IAP。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 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组IA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8,P<0.01;t=6.55,P<0.01);慢性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组两组之间IAP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t=3.99,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PTA值、IAP明显降低,TB il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AP水平与TB il呈显著负相关(r=-0.359,P<0.01),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389,P<0.01)。IAP值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IAP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IAP检测简单方便,临床上可将IAP列为常规生化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预后
下载PDF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及其对临床疾病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檀碧波 曹月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免疫 诊断 生物学肿瘤标记 临床应用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占卿 史佩炯 +2 位作者 邹莹 肖宏 王冯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清IAP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对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间...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清IAP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对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绝对计数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对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CD4+、CD8+、CD1+9、CD5+6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A、M、E水平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9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AP异常降低率和异常升高率分别为59·18%(58/98)和5·1%(5/9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26和r=0·366,P=0·005);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性(r=0·067,P=0·076和r=0·113,P=0·268);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偏回归系数=1·024,P=0·004)。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免疫球蛋白G呈显著负相关(r=-0·2037,P=0·048),与免疫球蛋白M呈显著正相关(r=0·3281,P=0·001)。结论:代表肝脏贮备功能急性下降的血清前白蛋白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慢性肝炎活动期,血清免疫球蛋白M升高可能上调IAP的合成和分泌,而血清IAP的升高可能下调免疫球蛋白G的合成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蛋白 前白蛋白 粒细胞 中间细胞 淋巴细胞 免疫蛋白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学军 檀碧波 +1 位作者 韩杰 耿玮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925-92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AA)患者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151例AA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IAP水平、外周血中性粒/淋巴细胞(N/L)比值等指标。结果AA患者血清IA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坏疽或穿孔性A...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AA)患者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151例AA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IAP水平、外周血中性粒/淋巴细胞(N/L)比值等指标。结果AA患者血清IA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坏疽或穿孔性AA较单纯性和化浓性AA组明显升高(P<0.01)。3组AA患者术后第2天血清IAP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5天有所下降,但仍较对照组为高(P<0.01)。AA患者N/L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的患者,用IAP和N/L比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结论AA患者手术前后IAP检测能准确反映机体免疫抑制的程度,提高诊断准确性,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中性粒 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检测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俞而慨 钱来娣 +3 位作者 邹琴娣 冯瑶 李桂玲 归绥琪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评估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mmunosuppressiveacidicprotein ,IAP)在妇科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及预后转归中的价值。方法 术后病理确诊的妇科疾病患者 15 0例 ,其中恶性 2 1例。术前全部检测血清IAP ,部分患者同时检测CA12 5。... 目的 评估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mmunosuppressiveacidicprotein ,IAP)在妇科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及预后转归中的价值。方法 术后病理确诊的妇科疾病患者 15 0例 ,其中恶性 2 1例。术前全部检测血清IAP ,部分患者同时检测CA12 5。恶性患者化疗后及术后 2年随访IAP、CA12 5。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AP高于良性疾病组 (P <0 .0 1) ;IAP阳性组中恶性肿瘤患者IAP值与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与除外炎症的良性疾病患者IAP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随访化疗后及术后 2年恶性肿瘤患者IAP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IAP可作为妇科肿瘤鉴别诊断及预后随访的参考指标之一 ,IAP结合CA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检测 鉴别诊断 CA125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其宏 郭琦 吴求亮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4-67,共4页
为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检测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 6 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 IAP.结果表明 :正常人血清 IAP含量为 (346± 10 7) μg/ m L,口腔颌面部... 为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检测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 6 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 IAP.结果表明 :正常人血清 IAP含量为 (346± 10 7) μg/ m L,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IAP为 (6 73± 149) μg/ m L,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肿瘤患者的 IAP阳性率高达 85.3% (58/ 6 8) , - 期患者血清IAP水平明显高于 - 期患者 (P<0 .0 1) ,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 ,IAP水平也随之增高 ;口腔颌面部鳞癌与唾液腺癌之间 IA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治疗后血清 IAP水平明显下降 (P<0 .0 1) ,复发者血清 IAP复又回升 ,而未复发者 IAP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说明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IAP有助于监视病情的发展、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动态研究可监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单自免疫扩散法 血清检测
下载PDF
肿瘤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烈 高丽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1-271,共1页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家族成员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检测 IAP
下载PDF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与肿瘤 被引量:2
17
作者 连彦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6期432-435,共4页
关键词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理化性质 肿瘤标记物 肿瘤检测
下载PDF
虚拟战场仿真训练对海训学员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和新喋呤的影响
18
作者 黄文 钟海忠 +4 位作者 鞠金涛 徐纪平 蔡全才 朱伟 李兆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观察虚拟现代战争环境对参加海训学员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新喋呤(Npt)水平的影响,探讨开展虚拟战场环境训练的可行性。方法使用高科技的音像设备如PDF3+投影仪、环形屏幕、高保真音响、动感座椅、三维动画影像等,建成虚拟... 目的观察虚拟现代战争环境对参加海训学员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新喋呤(Npt)水平的影响,探讨开展虚拟战场环境训练的可行性。方法使用高科技的音像设备如PDF3+投影仪、环形屏幕、高保真音响、动感座椅、三维动画影像等,建成虚拟现代战场环境的学员训练教室。选择参加海训学员82名,分为实验组40名、对照组42名。两组学员年龄、军龄、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参加海训前先进行虚拟现代战场环境的体验训练,对照组学员则在海训前观看当代战争简介的DVD和VCD,观看时间和次数同实验组。两组学员均参加为期10d的海训。分别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学员海训前后的血清IAP和Npt水平进行检测及对比。结果初步实现了虚拟现代战场环境的目的,给参训人员以身临战场的听觉、视觉、触觉的刺激与训练。海训前两组学员血清IAP和Np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训后实验组学员血清IAP和Npt分别为390.9±39.2mg/L、14.1±4.2nmol/L,较海训前(分别为382.0±45.3mg/L、13.8±3.1nmol/L)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学员血清IAP和Npt分别为422.9±43.3mg/L、16.6±4.3nmol/L,较海训前(分别为385.1±52.0mg/L、13.9±5.4nmol/L)均明显增高(P<0.05)。海训后实验组学员血清IAP和N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代战争环境训练可提高军校学员在军事应激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海训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新喋呤
下载PDF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与HLA-Ⅰ类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19
作者 张宏博 樊代明 +6 位作者 张学庸 陈希陶 贾同文 张少华 凌瑞 王岭 彭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应用抗HLA-Ⅰ类重链单态决定簇和抗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IAP-2)单克隆抗体,分别对64例胃癌、癌旁组织和6例正常胃粘膜冰冻和石蜡切片进行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胃粘膜及癌旁上皮细胞IAP-2表达阴性,... 本文应用抗HLA-Ⅰ类重链单态决定簇和抗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IAP-2)单克隆抗体,分别对64例胃癌、癌旁组织和6例正常胃粘膜冰冻和石蜡切片进行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胃粘膜及癌旁上皮细胞IAP-2表达阴性,HLA-Ⅰ类分子表达阳性。但在胃癌组织Ⅰ类分子表达缺失(42.2%),IAP-2表达阳性(90.5%)。其中肿瘤分化程度与Ⅰ类分子缺失和IAP-2高表达均呈负相关,即分化程度越低,Ⅰ类分子缺失率越高,IAP-2表达阳性率亦越高。提示:①HLA-Ⅰ类分子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而得以生长、扩散和转移的机理之一;②IAP-2的高表达可能是胃癌细胞引起宿主免疫抑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人类白细胞抗原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肠癌、胃癌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张海山 房学东 +3 位作者 曹宏 张岩 金成山 田俊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2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 按讨大肠癌、胃癌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检则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测定大肠癌患者32例、胃癌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30例血清(IAP)含量。结果 大肠癌患者血清IAP为(690±10... 目的 按讨大肠癌、胃癌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检则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测定大肠癌患者32例、胃癌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30例血清(IAP)含量。结果 大肠癌患者血清IAP为(690±108)×103μg/L,胃癌患者血清IAP为(642±112)×103μg/L,与对照组血清IAP值(321±128)×103μg/L比有显著性差异(P<O.01);大肠癌组低期与高期、胃癌组低期与高期之间IAP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胃癌患者血清IA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病情进展IAP升高更加明显。结论IAP可作为评估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胃癌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检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