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重组溶瘤痘苗病毒感染联合免疫效应细胞及免疫检查点阻断三联治疗胃癌的研究
1
作者 张林 侯艳红 +1 位作者 吴凯 张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426-431,共6页
目的探讨溶瘤病毒感染、免疫效应细胞补充及免疫检查点阻断三者联合策略在胃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以既往实验获得的痘苗病毒为基础构建的携带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CXCL9基因和白细胞介素7(IL-7)基因的重组溶瘤痘苗病毒(VV-IL7-CXCL9)干预... 目的探讨溶瘤病毒感染、免疫效应细胞补充及免疫检查点阻断三者联合策略在胃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以既往实验获得的痘苗病毒为基础构建的携带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CXCL9基因和白细胞介素7(IL-7)基因的重组溶瘤痘苗病毒(VV-IL7-CXCL9)干预治疗裸鼠皮下种植瘤方式建立的胃癌荷瘤动物模型。实验建立重组溶瘤痘苗病毒瘤内注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检查点阻断剂(PD-1单抗)三联干预组、三种措施单独干预组、二联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按照既定分组给药干预后采用肿瘤生长曲线法、肿瘤抑制率法及动物活体发光法检测肿瘤治疗效果并采取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及组织匀浆CXCL9和IL-7两分子浓度。结果动物模型治疗干预结果显示重组溶瘤痘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检查点阻断剂(PD-1单抗)三联干预组肿瘤生长明显减缓,显著慢于其他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在胃癌动物模型干预实验中采用重组溶瘤痘病毒瘤内注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检查点阻断剂(PD-1单抗)三联干预的生物免疫治疗策略具有强烈的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溶瘤痘病毒 免疫效应细胞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下载PDF
热疗促进HSP70表达对免疫效应细胞杀伤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石永进 虞积仁 +2 位作者 岑溪南 朱强 任汉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热疗通过促进乳腺癌药物敏感细胞株与多药耐药细胞株表达热休克蛋白 (HSP)70,提高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开展基于热疗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IFNγ、CD3单抗、IL 1和IL 2等细胞因子诱导并扩增... 目的: 探讨热疗通过促进乳腺癌药物敏感细胞株与多药耐药细胞株表达热休克蛋白 (HSP)70,提高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开展基于热疗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IFNγ、CD3单抗、IL 1和IL 2等细胞因子诱导并扩增免疫效应细胞。分别给予乳腺癌药物敏感株MCF7和耐受株MCF7 /ADR非致死温度热冲击 42℃ 1h,继续培养 4h, 24h, 48h后收获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上HSP70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靶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HSP70在两种靶细胞上的表达有差异,加热前MCF7 /ADR细胞HSP70表达明显高于MCF7,加热后 4h,HSP70在MCF7 /ADR表达提高了 6倍,在MCF7表达提高了 22倍,超过了耐药株。药物敏感株MCF7增殖的热抑制率低于耐药株MCF7 /ADR。热冲击前免疫效应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于MCF7 /ADR细胞。热冲击后免疫效应细胞对MCF7的杀伤活性提高了 86. 23%,超过了对MCF7 /ADR的杀伤活性 (提高了 30. 32% )。结论: 热疗明显提高HSP70在乳腺癌药物敏感与耐受细胞系上的表达,增加了免疫效应细胞对这两种靶细胞的杀伤活性。HSP70在乳腺癌药物敏感与耐受细胞系上的差异性表达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活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效应细胞 HSP70表达 MCF7/ADR细胞 热疗 杀伤肿瘤 多药耐药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 四甲基偶氮唑蓝 杀伤活性 药物敏感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 细胞增殖活性 MCF7增殖 MCF7细胞 热休克蛋白 细胞 CD3单抗 差异性表达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BEL-7402的生长抑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早喜 王福生 +6 位作者 孙诚谊 邢利和 雷周云 施明 刘明旭 刘敬超 张冰 《肝脏》 2002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和 (或 )肿瘤相关抗原 (tumorallogenicantigen ,TAA)刺激的正常人树突状细胞 (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BEL 740 2的生长抑制。方法 体外分别用人GM CSF、IL 4、TNFα、BEL 740 2TAA和人IL 2刺激正常人DC和... 目的 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和 (或 )肿瘤相关抗原 (tumorallogenicantigen ,TAA)刺激的正常人树突状细胞 (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BEL 740 2的生长抑制。方法 体外分别用人GM CSF、IL 4、TNFα、BEL 740 2TAA和人IL 2刺激正常人DC和去DC的单个核细胞 (免疫效应细胞 ) ,5~ 6d后混合培养DC和免疫效应细胞 1~ 2d。体外实验时效应细胞分无DC刺激组 (A0组 )、细胞因子培养和DC刺激组 (A1组 )、细胞因子和TAA培养的DC刺激组 (A2组 )。体内实验时 ,裸鼠分为 3组 :预防组 (Ⅱ ) ,于接种BEL 740 2前 1~ 2d天给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 ;治疗组 (Ⅲ ) ,待全部裸鼠移植瘤长出时给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 ;组Ⅱ、Ⅲ于给予DC激活免疫效应细胞后再间断给予DC培养上清液 3~6d。对照组 (Ⅰ )给等量的 164 0培养液。结果 多细胞因子体外可刺激DC发生扩增并高表达B7分子。体外实验中最大杀伤效率 :A2组为 81% ,A1组为 68.1% ,A0组为 3 .5 %。体内实验中 :组Ⅰ和组Ⅲ第 12d时 12例全部发生移植瘤 ;组Ⅱ观察 3 0d时 ,6例有 1例发生移植瘤 ,观察 45d时 ,仍只有 1例发生移植瘤 ,组Ⅰ、Ⅱ相差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466) ;在给予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后的第 45d处死所有裸鼠并称瘤体的重量 ,组Ⅰ、Ⅱ、Ⅲ比较相差有非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效应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个核细胞 原发性肝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免疫效应细胞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解琳娜 王健民(审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3-186,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对异基因活化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在移植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MSC对移植免疫细胞调节,诸如MSC在移植免...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对异基因活化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在移植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MSC对移植免疫细胞调节,诸如MSC在移植免疫调节中的作用,MSC对细胞免疫的调节(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细胞凋亡和MSC对淋巴细胞的调节机制),MSC对DC免疫调节作用和MSC对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等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免疫效应细胞
下载PDF
多种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联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静 连慧娟 《临床研究》 202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多种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分析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多种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多种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免疫治疗,对两组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免疫细胞功能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免疫细胞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予以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多种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 结直肠癌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甲泼尼龙作用下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绕绕 杨柳 +4 位作者 赵华 尹明丽 郑卫萍 沈中阳 宋红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489-3493,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甲泼尼龙(MP)作用下,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乙肝病毒稳定复制的HepG2.2.15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人树突状细胞、负载HBs Ag诱导成熟;后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孵,形成IECs与HepG2.2.15共培养,MP处... 目的:探讨体外甲泼尼龙(MP)作用下,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乙肝病毒稳定复制的HepG2.2.15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人树突状细胞、负载HBs Ag诱导成熟;后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孵,形成IECs与HepG2.2.15共培养,MP处理各组细胞,采用生物化学、PCR、流式细胞仪和ELISA等方法检测肝功能、HBV DNA、T细胞亚群和炎症相关因子。结果:48 h后,IECs作用于HepG2.2.15,可抑制上清HBV DNA表达(P<0.01),IFN-γ升高,IL-10、IL-17、IL-23下降(P<0.01)。MP作用于HepG2.2.15,可抑制HBV DNA表达(P<0.01);MP使IECs对HBV DNA抑制作用减弱,但仍较单纯HepG2.2.15的HBV DNA降低。结论 :IECs可显著抑制HepG2.2.15的HBV DNA表达;MP作用下,IECs仍能抑制HepG2.2.15的HBV DNA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其酶学和合成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树突状细胞 HEPG2.2.15 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 甲泼尼龙
下载PDF
免疫效应细胞在血液系统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体外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苏宁 陈宝安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0年第1期22-25,共4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但是AHSCT的复发率高于异基因骨髓移植,原因除缺乏移植物抗白血病反应(graft-versus-leukemia effect,GVL)外,还与自...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但是AHSCT的复发率高于异基因骨髓移植,原因除缺乏移植物抗白血病反应(graft-versus-leukemia effect,GVL)外,还与自体移植物中残存的肿瘤细胞有关。本文对免疫效应细胞在AHSCT体外净化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效应细胞 造血器肿瘤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孙早喜 孙诚谊 王福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及肿瘤相关抗原(TAA)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粒/巨噬... 目的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及肿瘤相关抗原(TAA)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5-6d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2d。观察DC,免疫效应细胞生长状况。酶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毒性作用。体内观察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和DC培养上清液对裸鼠PC3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DC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最大杀伤效率为62.4%。体内实验见:阴性对照组Ⅰ,单纯细胞治疗组Ⅲ及其联合培养上清液治疗组Ⅳ裸鼠均于第12天发生移植瘤;预防治疗组Ⅱ,观察30d时,6例只有2例发生移植瘤;于移植瘤产生后的第45天处死所有裸鼠并称瘤体的重量,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组Ⅰ分别与组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Ⅰ与组Ⅳ、组Ⅱ与组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疫苗在抗恶性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疫苗 免疫效应细胞 PC3 生长抑制 抗肿瘤作用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接受造血细胞移植或免疫效应细胞治疗患儿实施体外膜氧合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声明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项龙 杨寅榆 +2 位作者 覃霞 王莹 王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8-1001,共4页
2022年2月, Lancet Child Adolescent Health发表"接受造血细胞移植或免疫效应细胞治疗患儿实施体外膜氧合(ECMO)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声明", 是全球首个在该类患儿中使用ECMO的共识, 为儿童重症、体外循环和血液肿瘤科医师启动... 2022年2月, Lancet Child Adolescent Health发表"接受造血细胞移植或免疫效应细胞治疗患儿实施体外膜氧合(ECMO)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声明", 是全球首个在该类患儿中使用ECMO的共识, 为儿童重症、体外循环和血液肿瘤科医师启动和管理ECMO提供临床决策, 本文对该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效应细胞 临床决策 体外膜氧合 ECMO 体外循环 儿童重症 专家共识 血液肿瘤科
原文传递
ZD1839对免疫效应细胞裂解人肺腺癌A549细胞作用的影响
10
作者 温华 胡雪君 +1 位作者 康健 于润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3-495,共3页
关键词 ZD1839 免疫效应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细胞作用 A549 人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EGF)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裂解 信号转导通路 机体免疫系统 紫杉类药物 FDA批准 2003年 细胞增殖 靶向治疗 化疗失败 治疗药物 抗癌作用
原文传递
自体特异性免疫效应淋巴细胞抑制转HBV基因小鼠HBV复制的研究
11
作者 杨柳 王绕绕 +6 位作者 尹明丽 杨洋 刘涛 李代红 王政禄 沈中阳 宋红丽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1-16,31,共7页
目的:探讨经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自体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从转HBV基因小鼠体内提取DCs,体外诱导为成熟D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为特异性IECs,将其经阴茎背静脉注入小鼠... 目的:探讨经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自体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从转HBV基因小鼠体内提取DCs,体外诱导为成熟D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为特异性IECs,将其经阴茎背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实验分为2组:生理盐水(NS)组、IEC组,观察6个时间点:0 h、2、4、6、8周和12周;通过生化检测肝功能,PCR检测血清中HBV D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因子、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内的HBs Ag和HBc Ag,评估IECs对小鼠体内HBV复制的影响。结果:IEC组小鼠于6、8周和12周时,肝功能明显改善,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HBs Ag和HBc Ag明显减少,且均优于NS组(P<0.05)。结论:特异性IECs可修复转HBV基因小鼠肝脏功能、抑制HBV复制,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负载丁酸梭菌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谢书海 黄海溶 +4 位作者 Emmanuel CM 徐文东 孙峥科 李凯 孙早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丁酸梭菌(CB)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BALB/c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BALB/c裸鼠安全性评价实验:28只裸鼠随机分为7组,实验第1天,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于裸鼠左下臂,14 d后测量各组裸鼠皮... 目的探讨丁酸梭菌(CB)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BALB/c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BALB/c裸鼠安全性评价实验:28只裸鼠随机分为7组,实验第1天,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于裸鼠左下臂,14 d后测量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大小,空白对照G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A~F组分别皮下注射不同浓度CB致敏的DCs和IECs。49 d后测量移植瘤的大小。BALB/c裸鼠体内效能实验:28只BALB/c裸鼠随机为7组,实验第1天,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裸鼠左下臂。14 d后,G组裸鼠左下臂移植瘤注射无菌生理盐水,A~F组分别皮下注射不同浓度CB致敏的DCs和IECs。49 d后处死裸鼠并分离皮下移植瘤,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病理切片,电子秤称其重量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BALB/c裸鼠生物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A组(0.99±0.27)cm^(2)最大,F组(0.45±0.20)cm^(2)最小,其他组为B组>C组>D组>E组,其中D、E、F组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4,P<0.05)。(2)BALB/c裸鼠生物效能实验结果。A组(1.24±0.26)g,F组(0.77±0.22)g,其他组为B组>C组>D组>E组,其中D、E、F组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64,P<0.05)。同时,F组抑瘤率高达46.52%,A组抑瘤率最低13.8%,其他组皮下移植瘤抑制率为B组<C组<D组<E组。结论CB致敏的DC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诱导IECs抗BxPC-3移植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树突状细胞 免疫效应细胞 胰腺癌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DC-CIK细胞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爱萍 张琳 陈颖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9年第6期1658-1659,共2页
关键词 细胞过继免疫 细胞治疗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护理 免疫效应细胞 MHC限制性 杀瘤活性 耐药肿瘤细胞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管理:ASCO指南》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希斌 李萍 +1 位作者 梁爱斌 钱文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免疫疗法革新了多种癌症的治疗现状。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巨大成功。与传统化疗不同的是,CAR-T疗法有独特的不良反应包括细... 免疫疗法革新了多种癌症的治疗现状。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巨大成功。与传统化疗不同的是,CAR-T疗法有独特的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中枢神经毒性等。自2021年6月以来我国已经批准两款CD19为靶点的CAR-T细胞产品上市,用于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此外,我国有数百项CAR-T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随着CAR-T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相关临床研究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于2021年11月推出了首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管理:ASCO指南》。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对ASCO指南进行解读,以期为CAR-T疗法不良反应的管理带来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O指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细胞因子风暴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瑞 刘红燕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4期51-52,55,共3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透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静滴左卡尼汀1.0g,3次/周,疗程3个月;对照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透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静滴左卡尼汀1.0g,3次/周,疗程3个月;对照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前后检测红细胞C3b花环率(RBC-C3b)、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BC-IC)及红细胞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血脂。结果:治疗组红细胞SOD活性增加,RBC-C3b明显升高(P<0.05),但血浆MDA、RBC-IC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静滴左卡尼汀可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提高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细胞免疫功能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患者 抗氧化功能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免疫粘附活性 免疫效应细胞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胰腺癌大鼠中的应用效果及对T细胞免疫增强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作红 华向东 +2 位作者 刘也夫 郝志强 傅熙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胰腺癌大鼠中的应用效果及对T细胞免疫增强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参与实验的SD大鼠30只作为对象,随机取SD大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0只大鼠通过胰腺被膜下包埋二甲基苯蒽(DMBA)建立胰腺癌...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胰腺癌大鼠中的应用效果及对T细胞免疫增强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参与实验的SD大鼠30只作为对象,随机取SD大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0只大鼠通过胰腺被膜下包埋二甲基苯蒽(DMBA)建立胰腺癌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白藜芦醇组(n=10)和5-Fu尿嘧啶组(n=10)。空白对照组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预,5-Fu尿嘧啶组静脉注射5-Fu尿嘧啶12 mg/kg,白藜芦醇组灌胃给药白藜芦醇水溶液100μg/ml。比较三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T细胞免疫水平及HE染色。结果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与肿瘤重量低于5-Fu尿嘧啶组(P <0. 05); 5-Fu尿嘧啶组肿瘤体积与肿瘤重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5);白藜芦醇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5-Fu尿嘧啶组(P <0. 05),低于空白对照组(P <0. 05);白藜芦醇组CD8+水平,低于5-Fu尿嘧啶组(P <0. 05),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5); HE染色结果表明:白藜芦醇组瘤体体积较小,肿瘤细胞分布均匀、排列致密,分裂像相对较少,胞浆及细胞间质均较少; 5-Fu尿嘧啶组HE染色结果表明瘤体体积较大,肿瘤细胞分布不均匀、排列紊乱;空白对照组均为胰腺组织,未见癌细胞。结论白藜芦醇用于胰腺癌大鼠中能缩小肿瘤体积及肿瘤重量,提高T细胞免疫水平,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胰腺癌 白藜芦醇 T细胞免疫增强效应 5-Fu尿嘧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微波消融术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及效应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7
作者 涂松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9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微波消融术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及效应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66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 目的:研究采用微波消融术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及效应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66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行微波消融术。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树突状细胞疫苗及效应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完全清除率、临床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相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水平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波消融术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及效应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肝癌的效果显著,可抑制肿瘤生长,调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术 树突状细胞疫苗 效应细胞过继免疫 肝癌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应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18
作者 王燕丽 张彩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1期1515-1516,共2页
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应用可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使效应细胞对肿瘤靶细胞的杀伤更具特异性,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 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应用可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使效应细胞对肿瘤靶细胞的杀伤更具特异性,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我科应用DC-CIK过继免疫治疗和护理618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 树突状细胞 护理 免疫效应细胞 抗肿瘤活性 肿瘤靶细胞
下载PDF
CAR-T免疫疗法所致细胞因子释放和神经毒性综合征的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苗(综述) 代兴斌 朱学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9-635,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免疫治疗尤其在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但是CAR-T免疫治疗中可引发独特的毒性作用,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免疫治疗尤其在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但是CAR-T免疫治疗中可引发独特的毒性作用,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在临床应用中最为常见,并具有潜在的致死性,使得CRA-T疗法的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CAR-T免疫治疗的同时努力减少或预防CRS和ICANS的发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深入了解CRS和ICANS的发生机制能为新的预防措施提供思路。早期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及鉴定生物预测标志物,熟悉其分级与治疗措施,有利于规范CAR-T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和患者安全管理。本文就CRS和ICANS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分级与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CAR-T疗法常见毒性作用的规范管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淋巴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共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嵩 王恩忠 +1 位作者 白春学 徐永华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5-380,共6页
本文观察树突状细胞与同源CIK细胞共培养后培养物的表型、增殖活性变化,及DC对CIK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提取健康供血者的PBMC,常规诱导出DC与CIK细胞,用A549肺腺癌细胞裂解液抗原冲击DC,并和CIK细胞共培养,动态观察DC-CIK培养物增殖... 本文观察树突状细胞与同源CIK细胞共培养后培养物的表型、增殖活性变化,及DC对CIK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提取健康供血者的PBMC,常规诱导出DC与CIK细胞,用A549肺腺癌细胞裂解液抗原冲击DC,并和CIK细胞共培养,动态观察DC-CIK培养物增殖活性和表型变化;定量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12;并用MTT法检测共培养细胞杀伤A549肺腺癌细胞和BEL-7404肝癌细胞的活性。结果表明DC与CIK细胞共培养,通过彼此的相互作用诱导出比CIK细胞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更强的细胞群体。经A549肺腺癌细胞裂解液抗原冲击的DC活化的CIK,对A549肺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单纯CIK细胞,差异显著(p<0.05)。二者对BEL-7404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显著差异。实验证明DC与CIK共培养细胞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高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经肿瘤抗原冲击的DC能明显提高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IK细胞 细胞因子 肿瘤细胞 增殖 杀伤活性 免疫效应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