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温敏凝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立妍 彭伟 穆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715-717,共3页
目的了解壳聚糖温敏凝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为其治疗牙周病提供依据。方法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温敏凝胶中体外培养24h、48h、72h、96h,用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判断细胞毒性的级别。结果各组细胞不... 目的了解壳聚糖温敏凝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为其治疗牙周病提供依据。方法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温敏凝胶中体外培养24h、48h、72h、96h,用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判断细胞毒性的级别。结果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相对增殖率均在96%~144%之间,各浓度的壳聚糖水凝胶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均为0级或1级,完全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评价标准。结论壳聚糖温敏凝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无毒性,用于牙周病局部治疗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 成纤维细胞 牙周病学 水凝胶 壳聚糖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下载PDF
聚乳酸和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细胞毒性的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军 汪海滨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6期46-47,共2页
目的:评价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的细胞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1/06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由暨南大学化学系提供。聚乳酸类材料,聚乙醇酸类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的共聚物实验用细胞系:小鼠... 目的:评价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的细胞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1/06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由暨南大学化学系提供。聚乳酸类材料,聚乙醇酸类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的共聚物实验用细胞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采用能快速评定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的比色分析方法--噻唑蓝比色法,分别检测对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的共聚物细颗粒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细胞毒性分级评估标准:0级,细胞相对增殖率≥100%;1级,细胞相对增殖率≥80%;2级,细胞相对增殖率≥50%;3级,细胞相对增殖率≥30%;4级,细胞相对增殖率≥0。结果:聚乳酸类增殖率94.1%,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聚乙醇酸类增殖率94.4%,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聚乳酸、聚乙醇酸的共聚物增殖率92.4%,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结论: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无细胞毒性,可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比色法 聚乙醇酸
下载PDF
照射后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凌斌 陈纲 +6 位作者 祝怀平 赵卫东 王群华 张红雁 吴爱东 魏海明 田志刚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4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研究放射线照射后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杀伤活性及其成瘤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NK92细胞进行照射处理(800cGy),以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为靶细胞,以细胞株K562作为对照,应用4h51Cr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 目的研究放射线照射后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杀伤活性及其成瘤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NK92细胞进行照射处理(800cGy),以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为靶细胞,以细胞株K562作为对照,应用4h51Cr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情况下体外培养NK92细胞的杀伤活性。建立人卵巢癌SCID鼠肿瘤模型,观察输注经照射后的NK92细胞对荷瘤鼠的治疗效果。结果(1)体外实验NK92细胞未照射组,效靶比较低时(11、51)对HO8910细胞的杀伤率为39%~45%,随效靶比升高,杀伤率上升,101时杀伤率升为59%,201时杀伤率仅上升了6%;对于K562细胞,杀伤率在58%~71%之间。照射后2d,800cGy组NK92细胞对HO8910细胞不同效靶比的杀伤率比0cGy组略有降低,总体杀伤率在33%~58%之间;对于K562细胞,杀伤率在39%~49%之间。照射后NK92细胞数量进行性下降,第5天细胞死亡;(2)动物实验分别在接种后30、40、50d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肿瘤体积,结果显示,分别减小了78%、56%、20%(P<0.01)。结论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具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经放射线照射后仍保留一定的杀伤活性,作为一种生物治疗手段治疗卵巢癌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天然 卵巢肿瘤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SCID鼠 肿瘤移植 疾病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与流式细胞仪检测HLA-B27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方勇飞 钟兵 +1 位作者 李维 王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 HL A- B2 7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优缺点 ,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法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 134例血标本的 HL A- B2 7抗原 ,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符合率为 94 ... 目的 :探讨不同 HL A- B2 7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优缺点 ,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法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 134例血标本的 HL A- B2 7抗原 ,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符合率为 94 .8%。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测强直性脊柱炎者 HL A- B2 7阳性率为 89.5 % ,对照组阳性率 11.0 % ,符合国内外大样本调查结果。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准确可靠 ,适合于有条件的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B27 抗原/分析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流式细胞术 脊柱炎 强直性
下载PDF
组织诱导性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策略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邹文 袁暾 +2 位作者 蔡永福 郑利萍 梁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4-1539,共6页
背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种类复杂多样,评价标准缺乏及评价标准存在不足使得开展生物安全性评价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生产商在开展组织诱导性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性试验研究时存在困惑。目的:在从事生物安... 背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种类复杂多样,评价标准缺乏及评价标准存在不足使得开展生物安全性评价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生产商在开展组织诱导性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性试验研究时存在困惑。目的:在从事生物安全性实验评价的基础上,对研发阶段的材料样品应遵循的安全性评价策略,对拟上市注册的产品生物学实验项目的选择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方法:对2016年度组织诱导性材料开展生物学实验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细胞毒性、刺激、致敏实验是开展最多的3大基本实验,同时仅选择刺激、致敏、细胞毒3个实验的样品有58种81批次。在文章中,其中17种材料开展了免疫毒性研究,部分样品还选择了生物降解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分析表明,在产品的研发及临床前评价阶段,可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案或者评价策略。在研发初期,可用细胞毒性、刺激、致敏实验进行筛查;在研发后期,选择满足安全性评价要求的非常规实验,如亚慢性毒性、降解、免疫毒性等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生物安全性评价 实验项目 筛选实验 免疫学实验 体外实验 生物相容性材料 皮肤刺激试验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组织工程基
下载PDF
溪黄草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庞琼 胡志立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0期1465-1467,共3页
目的为证实溪黄草单味药具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将溪黄草50%乙醇提取物配置成一定药物浓度,拟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细胞毒试验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酶联免疫检测。结果... 目的为证实溪黄草单味药具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将溪黄草50%乙醇提取物配置成一定药物浓度,拟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细胞毒试验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半数细胞抑制时其浓度为4.275 mg/mL,溪黄草粗提物对HBsAg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2.250 mg/mL,对HBeAg的IC50为2.150 mg/mL,治疗指数小于2。结论溪黄草粗提物具有抑制体外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 肝炎病毒 乙型 细胞培养技术 植物 药用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下载PDF
三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蕤 安群星 +4 位作者 胡兴斌 夏爱军 陈晨 余瑞 穆士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比较ELISA法、传统的淋巴细胞毒性试验(CDC)和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血小板抗体,确定一种准确、简便、稳定的试验方法。方法用三种方法分别对5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与血小板抗体相关)和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进行血小板抗... 目的比较ELISA法、传统的淋巴细胞毒性试验(CDC)和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血小板抗体,确定一种准确、简便、稳定的试验方法。方法用三种方法分别对5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与血小板抗体相关)和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验证这三种方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优点和不足。结果ELISA方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方法操作简单,且其准确度和特异度均与流式细胞法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检测效果均优于淋巴毒性试验的方法(P〈0.05)。结论ELIS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方法具有准确度和特异性高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流式细胞技术
下载PDF
载米诺环素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体的体外释放及抑菌性 被引量:8
8
作者 高昊辰 汪沛 +3 位作者 曹志中 葛葵葵 汪益涵 陆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8-1125,共8页
背景:研究发现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体可作为药物载体起到缓释药物的作用,但目前缺乏将米诺环素载入该复合体后对其释放量及抑菌效果的研究。目的:观察载米诺环素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体的体外药物释放及抑菌性。方法:采用共沉... 背景:研究发现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体可作为药物载体起到缓释药物的作用,但目前缺乏将米诺环素载入该复合体后对其释放量及抑菌效果的研究。目的:观察载米诺环素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体的体外药物释放及抑菌性。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体及载米诺环素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及断面特征;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材料孔隙率;以模拟唾液作为释药介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米诺环素释放量;抑菌环法测量材料对牙龈卟啉单孢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评价载药材料的生物学毒性。结果与结论:载米诺环素后,载米诺环素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孔隙增大,平均孔隙率为53.99%;单日释放量可长期维持在0.5-1.0μg/d,7 d后仍对牙龈卟啉单孢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环;细胞增殖实验显示载米诺环素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浸提液具有明显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提示载米诺环素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纳米复合物能够较长时间地持续缓释米诺环素,对于牙龈卟啉单孢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可促进牙周膜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迟效制剂 米诺环素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释放 抑菌 牙周炎 骨缺损 孔隙率
下载PDF
3D打印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支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支架、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无孔骨板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琦琪 韩祥祯 +3 位作者 宋艳艳 吕明凡 胡杨 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2期7851-7857,共7页
背景:随着3D打印技术的推广,3D打印组织工程骨支架成为颌骨缺损修复的新方向。目的:对比3D打印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支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支架、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无孔骨板的理化与生物性能。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分别打印出羊... 背景:随着3D打印技术的推广,3D打印组织工程骨支架成为颌骨缺损修复的新方向。目的:对比3D打印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支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支架、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无孔骨板的理化与生物性能。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分别打印出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支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支架、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无孔骨板,进行孔隙率、扫描电镜、吸水率及压缩力学性能测定;将3种支架分别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1,4,7 d,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支架、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支架孔隙规则,网状结构清晰,孔隙间存在广泛交通,连续性好;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无孔骨板没有明显孔隙,但表面有大小不一微孔,材料致密,分布均匀;(2)孔隙率: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支架孔隙率低于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支架(P<0.05);(3)吸水率:在不同时间点,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支架>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支架>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无孔骨板(P<0.05);(4)压缩力学性能: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支架的韧性高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支架,低于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无孔骨板;(5)细胞毒性: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支架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其余两组支架(P<0.05);(6)结果表明:3D打印羊椎骨粉/聚乙烯醇支架具有良好的物理及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 3D打印 羟基磷灰石 羊椎骨粉 聚乙烯醇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的相关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兴 高青 +1 位作者 王丕龙 李平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 (ASA)对胃癌细胞株SGC 790 1作用的相关机理 ,为寻找其新的药物用途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 ;3H TdR同位素示踪测定细胞DN...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 (ASA)对胃癌细胞株SGC 790 1作用的相关机理 ,为寻找其新的药物用途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 ;3H TdR同位素示踪测定细胞DNA合成。结果 :ASA对SGC 790 1细胞株的细胞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ASA对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 ,并可使SGC 790 1细胞周期中S期及G2 /M期比例升高 ,G1期比例下降 ,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未见典型的阶梯状凋亡条带。结论 :阿司匹林对SGC 790 1细胞株存在着细胞毒作用 ,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抑制DNA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药理学 胃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细胞毒性试验 细胞系
下载PDF
Celiac disease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A single center large scale screening study
11
作者 Pavel Drastich Eva Honsová +7 位作者 Alena Lodererová Marcela Jaresová Aneta Pekáriková Iva Hoffmanová Ludmila Tuková Helena Tlaskalová-Hogenová Julius piák Daniel Sánchez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3期6255-6262,共8页
AIM:To study the coincidence of celiac disease, we tested its serological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liver diseases.METHODS:Large-scale screening of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tissue transglutaminase (tTG), and de... AIM:To study the coincidence of celiac disease, we tested its serological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liver diseases.METHODS:Large-scale screening of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tissue transglutaminase (tTG), and deamidated gliadin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endomysium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liver diseases (n = 962) and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x, n = 523) was performed. The expression of tTG in liver tissue samples of patients simultaneously suffering from celiac disease and from various liver diseases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carried out. The final diagnosis of celiac disease was confirmed by 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small-intestinal biopsy. RESULTS:We found that 29 of 962 patients (3%) with liver diseases and 5 of 523 patients (0.8%) who underwent OLTx were seropositive for IgA and IgG anti-tTG antibodies. However, celiac disease was biopsy-diagnosed in 16 patients:4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type Ⅰ, 3 with Wilson's disease, 3 with celiac hepatitis, 2 with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1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1 with Budd-Chiari syndrome, 1 with toxic hepatitis, and 1 wit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Unexpectedly,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celiac disease wa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Wilson's disease (9.7%), with which it is only rarely associated. On the other hand, no OLTx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celiac disease in our study. A pilot study of the expression of tTG in liver tissue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documented the overexpression of this molecule in endothelial cells and periportal hepatocytes of patients simultaneously suffering from celiac disease and toxic hepatitis,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or autoimmune hepatitis type Ⅰ. CONCLUSION:We suggest that screening for celiac disease may be beneficial not only in patients with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s, but also in patients with Wilson'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sue transglutaminase Anti-tissue transglutaminase antibodies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Wilson's disease Celiac disease Liver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细胞毒性蛋白检测在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龙 阎晓初 +4 位作者 董家鸿 杨占宇 段光杰 章容 冯俊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5-358,共4页
目的检测移植肝组织中穿孔素、颗粒酶B及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的表达情况,评价其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组和非排斥组患者移植肝组织中穿孔素、颗粒酶B... 目的检测移植肝组织中穿孔素、颗粒酶B及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的表达情况,评价其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组和非排斥组患者移植肝组织中穿孔素、颗粒酶B及TIA-1的表达情况;结合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肝组织中不同区域的阳性细胞数量。结果肝移植术后共行移植肝组织活检108例次,其中排斥组62例次,非排斥组46例次。两组移植肝汇管区及小叶内表达穿孔素、颗粒酶B及TIA-1的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肝胆管或血管中表达阳性的细胞浸润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阳性细胞数与排斥反应组织学分级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和γ-谷酰转肽酶)升高成正相关。结论检测移植肝组织中穿孔素、颗粒酶B及TIA-1的表达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分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移植物排斥
原文传递
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的抑菌活性与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华福 张余 +3 位作者 李剑 张宏斌 王捷 尹庆水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8期771-774,共4页
目的 评价负载不同浓度银离子后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1×10^-2~1×10^-5 mol/L Ag+浓度的载银CHA(Ag-CHA),然后采用琼脂平板抑菌法评价Ag-... 目的 评价负载不同浓度银离子后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1×10^-2~1×10^-5 mol/L Ag+浓度的载银CHA(Ag-CHA),然后采用琼脂平板抑菌法评价Ag-CHA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测量24 h后的抑菌圈直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评价8×10^-5mol/L的Ag-CHA在2、4、7d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 结果 载银浓度为1×10^-2~8×10^-5mol/L的Ag-CHA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2 mm,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而载银浓度低于8×10^-5mol/L的Ag-CHA无抑菌作用.载银浓度低于8×10^-5mol/L的Ag-CHA对L929细胞无毒性作用;8×10^-5mol/LAg-CHA浸提液作用细胞2、4、7 d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相对增殖率均大于90%,毒性等级为0或1级.结论 最佳载银浓度为8×10^-5mol/L,该条件下的Ag-CHA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且无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葡萄球菌 金黄色 大肠杆菌
原文传递
重组人鼻病毒3C融合蛋白酶的安全性研究
14
作者 刘玉莹 伍树明 +6 位作者 姜绪林 银飞 沈迩萃 张贵锋 张红彩 张海江 刘永江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3-1340,共7页
为了评价重组人鼻病毒3C融合蛋白酶(GST-3C)的安全性,本工作通过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和免疫毒性试验对GST-3C的毒性进行了研究。设置一个给药组,准备雌雄ICR小鼠各10只,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分别尾静脉注射GST-3C,单次给药最大给药剂量为25.25... 为了评价重组人鼻病毒3C融合蛋白酶(GST-3C)的安全性,本工作通过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和免疫毒性试验对GST-3C的毒性进行了研究。设置一个给药组,准备雌雄ICR小鼠各10只,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分别尾静脉注射GST-3C,单次给药最大给药剂量为25.25 mg/kg;实验另设一个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一次,观察ICR小鼠的中毒症状、中毒程度、性质、恢复情况和死亡等,并在观察期结束对动物及时进行解剖,观察GST-3C对小鼠脏器的影响。对免疫毒性进行试验,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含佐剂GST-3C低剂量组、含佐剂GST-3C高剂量组和不含佐剂GST-3C对照组),通过迟发型超敏反应方法,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和肿胀度,观察GST-3C对迟发超敏反应的影响;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溶剂对照组、含佐剂GST-3C低剂量组、含佐剂GST-3C高剂量组和不含佐剂GST-3C对照组),通过溶血空斑试验方法,对溶血空斑计数,评价其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影响。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体重差异并不明显,给药组动物脏器均未发现异常表现情况。在本次试验条件下,ICR小鼠静脉注射GST-3C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5.25 mg/kg。免疫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给药期间,与溶剂对照组比较,GST-3C给药各组动物体重未见显著降低,动物笼旁观察未见与给药相关的异常变化,迟发超敏试验和溶血空斑试验结果分别显示GST-3C对动物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无抑制作用,为评价GST-3C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鼻病毒3C融合蛋白酶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 免疫毒性试验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安全性评价
15
作者 刘玉莹 伍树明 +6 位作者 姜绪林 银飞 陈丹 张贵锋 张红彩 张海江 刘永江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为了评价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安全性,文章通过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和免疫毒性试验对GST的毒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的方法,分别准备雌雄ICR小鼠各10只,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尾静脉注射GST,单次给药最大给药剂量为2.75 mg/kg,观... 为了评价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安全性,文章通过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和免疫毒性试验对GST的毒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的方法,分别准备雌雄ICR小鼠各10只,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尾静脉注射GST,单次给药最大给药剂量为2.75 mg/kg,观察ICR小鼠的中毒症状及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表现程度、发展过程、动物死亡前的特征及死亡时间等。采用免疫毒性试验的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通过迟发型超敏反应方法,观察GST对迟发超敏反应的影响;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通过溶血空斑试验方法,评价其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影响。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逐渐增加,给药组动物各个脏器均未发现异常表现情况。免疫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体重未见明显降低,实验组动物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剂量为1500 ng/只的GST给药组,无论是否含有佐剂,其肿胀度和溶剂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ST给药各组动物溶血空斑计数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GST的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75 mg/kg,对动物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无抑制作用,但1500 ng/只剂量下可增强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动物迟发超敏反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 最大耐受剂量 免疫毒性试验 迟发型超敏反应 溶血空斑试验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跨膜型血型A抗原模拟肽疫苗在黑素瘤细胞B16中表达及细胞毒效应检测
16
作者 岑东芝 孟辉 张积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跨膜型血型A抗原模拟肽疫苗的恶性黑素瘤细胞株B16,并检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前期构建的模拟肽疫苗稳定转染B16细胞进行表达,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模拟肽/Fas融合基因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β...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跨膜型血型A抗原模拟肽疫苗的恶性黑素瘤细胞株B16,并检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前期构建的模拟肽疫苗稳定转染B16细胞进行表达,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模拟肽/Fas融合基因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β(Mip3β)的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疫苗介导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效应(CDC)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效应(ADCC).结果 RT-PCR在预期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Western印迹表明,表达产物具有特异的结合抗血型A抗体活性.析因分析提示不同分组之间CDC效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522,P<0.01),ADCC效应总体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71.593,P<0.01).组间比较示M-pIRES组CDC效应与空质粒pIRES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明显低于P/F-M-pIRES组和P/F-pIRES组;P/F-M-pIRES组、P/F-pIRES组ADCC效应明显强于M-pIRES组与pIRES组,P/F-M-pIRES组ADCC效应明显强于P/F-pIRES组(F=15.42,P<0.05).结论 跨膜型血型A抗原模拟肽疫苗可在B16细胞膜稳定表达,且可通过介导CDC和ADCC发挥对黑素瘤细胞B16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分子模拟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黑素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