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农民。因慢性HBV携带20余年就诊。现病史:患者1月前首次至我科门诊就诊示肝功能正常,HBV DNA 7.97×10^(7) IU/ml,无明显特殊不适,予以苦参素胶囊及中药汤剂口服2周。今日来我科复诊查肝功能正常,HBV DNA 2.5...1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农民。因慢性HBV携带20余年就诊。现病史:患者1月前首次至我科门诊就诊示肝功能正常,HBV DNA 7.97×10^(7) IU/ml,无明显特殊不适,予以苦参素胶囊及中药汤剂口服2周。今日来我科复诊查肝功能正常,HBV DNA 2.56×10^(8) IU/ml。刻下症见:神情焦虑,时有胁肋不适,肢倦乏力,腰膝酸软,无口干、口苦,无恶心、呕吐,纳尚可,大便调,小便稍黄,寐可。舌质偏红,苔薄微黄,脉沉弦。既往史:慢性乙型肝炎“大三阳”20余年。家族史:其父亲、兄弟姐妹等6人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父亲及两兄弟均因肝癌约40岁去世。查体无明显异常。查肝功能示:ALT 28 U/L,AST 26 U/L,肾功能及血糖均正常,HBsAg(+),HBeAg(+)HBcAb(+),HBV DNA 2.56×10^(8) IU/ml。肝脏瞬时弹性纤维检测值示3.9 kPa。上腹部CT扫描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包膜光滑,脾脏无肿大,右肾小囊肿。中医诊断:肝着病-肝郁邪伏、脾肾两虚证;西医诊断:1、慢性HBV携带者;2、右肾囊肿。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和评估一种新的判断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显著肝组织损伤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275例接受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目的建立和评估一种新的判断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显著肝组织损伤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275例接受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分为<G2组和≥G2组、<S2组和≥S2组、无显著病理损伤组(GS0组,即<G2+<S2)和显著病理损伤组[GS1组,即≥G2和(或)≥S2]。分析其肝脏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特征,构建显著肝组织损伤的诊断模型,并比较其判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275例患者中,肝组织损伤≥G2、≥S2和GS1者分别为43例(15.64%)、30例(10.91%)和55例(20.00%)。与肝组织损伤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乙型肝炎e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P<0.050),建立诊断模型YG/S。YG/S在≥G2组、GS1组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83、0.811)。YG/S的诊断临界值为0.18,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2、0.736,阴性预测值为93.10%。当YG/S<0.05时,其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982、97.96%、0.08;当YG/S≥0.25时,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905、5.14;当YG/S≥0.30时,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959、9.33。结论约20.00%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存在显著肝组织损伤,诊断模型YG/S(<0.05或≥0.30)对该类人群的显著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展开更多
文摘1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农民。因慢性HBV携带20余年就诊。现病史:患者1月前首次至我科门诊就诊示肝功能正常,HBV DNA 7.97×10^(7) IU/ml,无明显特殊不适,予以苦参素胶囊及中药汤剂口服2周。今日来我科复诊查肝功能正常,HBV DNA 2.56×10^(8) IU/ml。刻下症见:神情焦虑,时有胁肋不适,肢倦乏力,腰膝酸软,无口干、口苦,无恶心、呕吐,纳尚可,大便调,小便稍黄,寐可。舌质偏红,苔薄微黄,脉沉弦。既往史:慢性乙型肝炎“大三阳”20余年。家族史:其父亲、兄弟姐妹等6人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父亲及两兄弟均因肝癌约40岁去世。查体无明显异常。查肝功能示:ALT 28 U/L,AST 26 U/L,肾功能及血糖均正常,HBsAg(+),HBeAg(+)HBcAb(+),HBV DNA 2.56×10^(8) IU/ml。肝脏瞬时弹性纤维检测值示3.9 kPa。上腹部CT扫描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包膜光滑,脾脏无肿大,右肾小囊肿。中医诊断:肝着病-肝郁邪伏、脾肾两虚证;西医诊断:1、慢性HBV携带者;2、右肾囊肿。
文摘目的建立和评估一种新的判断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显著肝组织损伤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275例接受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分为<G2组和≥G2组、<S2组和≥S2组、无显著病理损伤组(GS0组,即<G2+<S2)和显著病理损伤组[GS1组,即≥G2和(或)≥S2]。分析其肝脏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特征,构建显著肝组织损伤的诊断模型,并比较其判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275例患者中,肝组织损伤≥G2、≥S2和GS1者分别为43例(15.64%)、30例(10.91%)和55例(20.00%)。与肝组织损伤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乙型肝炎e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P<0.050),建立诊断模型YG/S。YG/S在≥G2组、GS1组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83、0.811)。YG/S的诊断临界值为0.18,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2、0.736,阴性预测值为93.10%。当YG/S<0.05时,其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982、97.96%、0.08;当YG/S≥0.25时,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905、5.14;当YG/S≥0.30时,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959、9.33。结论约20.00%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存在显著肝组织损伤,诊断模型YG/S(<0.05或≥0.30)对该类人群的显著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