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种属来源一抗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曦 刘哲 +1 位作者 邓茂林 冯轼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3-15,19,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属来源一抗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顺序法对小鼠结肠组织IL-17和肠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特异性受体亚基GFR-α1进行同种属来源一抗的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结果炎症状态下小鼠结肠组... 目的探讨同种属来源一抗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顺序法对小鼠结肠组织IL-17和肠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特异性受体亚基GFR-α1进行同种属来源一抗的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结果炎症状态下小鼠结肠组织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被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双重标记的阳性细胞,提示IL-17+的Th17细胞表面有GDNF特异性受体亚基GFR-α1表达。结论采用顺序法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尤其是当已知两种目标抗原表达位置不同时,同一种属来源的一抗仍可得出可信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标记染色 白介素-17/IL-17 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
下载PDF
45S rDNA基因的不稳定性及其与转录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敏 周玲 +2 位作者 黄婧 徐安莉 王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51-155,共5页
45S rDNA基因由串联重复序列构成,是遗传不稳定性的热点区域,易于发生DNA断裂和重组。以Hela和CHO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45S rDNA基因的不稳定性表型。结果表明,位点特异性的染色体浓缩失败是其... 45S rDNA基因由串联重复序列构成,是遗传不稳定性的热点区域,易于发生DNA断裂和重组。以Hela和CHO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45S rDNA基因的不稳定性表型。结果表明,位点特异性的染色体浓缩失败是其在中期染色体上不稳定性的主要表型。具有这种表型的染色体在后期可能会出现落后或粘连现象,甚至有可能引发断裂,形成卫星核。同时,免疫荧光双染色技术检测表明DNA双链断裂的标记蛋白(γH2AX)和RNA聚合酶I的上游结合因子(UBF)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共定位现象。该结果为探讨45S rDNA基因的不稳定性与转录的关系提供了直观的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S RDNA基因 不稳定性 转录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免疫荧光双染色技术
下载PDF
神经调节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AQP-4及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琴 张红 +2 位作者 毕明俊 郭云良 梅元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6,共7页
应用线栓法经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大鼠动物模型,经颈内动脉单剂量注射1.5%神经调节素-1β(NRG-1β,0.3μg/kg)干预治疗。用干湿重法、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和免疫印迹法观察NRG-1β对大鼠脑缺血再... 应用线栓法经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大鼠动物模型,经颈内动脉单剂量注射1.5%神经调节素-1β(NRG-1β,0.3μg/kg)干预治疗。用干湿重法、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和免疫印迹法观察NRG-1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水通道蛋白(AQP-4)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逐渐增加,NRG-1β治疗能减少MCAO/R后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相比,缺血1.5~2.0h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脑组织AQP-4及GFAP表达,且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AQP-4及GFAP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尽管它们均在胶质细胞中表达,但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略有不同。NRG-1β治疗可以增加二者在脑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上结果提示,NRG-1β可能通过激活内在的保护机制,增强胶质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MCAO/R早期脑水肿的形成过程,改善神经元的生存环境,进而干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AQP-4 GFAP 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成酶和心钠素在豚鼠耳蜗的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剑 乔莉 邱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274,共2页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局部心钠素(ANP)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免疫组化反应产物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ANP和NOS在豚鼠耳蜗局部血流、淋巴以及神经调节中的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研究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法观察ANP和NOS...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局部心钠素(ANP)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免疫组化反应产物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ANP和NOS在豚鼠耳蜗局部血流、淋巴以及神经调节中的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研究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法观察ANP和NOS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分布特征。结果:在耳蜗各转螺旋动脉和血管纹均发现ANP和NOS双阳性表达,螺旋缘、螺旋韧带和Corti器,耳蜗神经节细胞有ANP和NOS双阳性染色。结论:ANP和NOS的分布特点显示,二者在内耳血流调节,内、外淋巴平衡调节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等方面可能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一氧化氮合成酶 免疫荧光染色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人类肾炎肾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同 李晓 +5 位作者 孙桂芝 吴开胤 胡庆沈 陈玉英 张冬青 陈楠 《中国微循环》 2003年第4期208-210,F002,共4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在人类肾炎肾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与低照度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检测方法 ,观察树突状细胞在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分布与改变...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在人类肾炎肾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与低照度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检测方法 ,观察树突状细胞在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分布与改变。结果肾炎患者肾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分布的面积、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多。从分布特点来看 ,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 ,而肾小球基本未见分布。此外 ,树突状细胞在肾小管间质分布程度随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加。结论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肾炎 肾小管间质病变 肾活检 免疫荧光标记染色 低照度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
下载PDF
S100钙结合蛋白A8在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巨噬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利思 杨婷 +3 位作者 叶展鸿 孙澎 王刚 黄世光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486-490,495,共6页
目的观察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在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巨噬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探讨S100A8在慢性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受试者牙龈组织标本按牙周炎的病变程度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 目的观察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在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巨噬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探讨S100A8在慢性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受试者牙龈组织标本按牙周炎的病变程度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例、轻度牙周炎组20例、重度牙周炎组20例。组织标本经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各组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经免疫荧光双染色(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DIF),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100A8在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并计算。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CD68-S100A8双阳性细胞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重度牙周炎组CD68-S100A8双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轻度牙周炎组(P<0.05)。结论CD68-S100A8双阳性细胞与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及致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巨噬细胞 S100钙结合蛋白A8 免疫荧光双染色
下载PDF
叉头框C2在人胚淋巴管发生过程中的表达
7
作者 田丽娜 邓伟国 +4 位作者 邹积艳 马莉 丁言良 宋文龄 付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6-889,共4页
目的探讨人淋巴管胚胎期的发生和发育及叉头框C2(FOXC2)的表达。方法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作为淋巴管的标记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的方法,检测FOXC2和LYVE-1在妊娠5~11周的85例人胚胎标本淋巴管的... 目的探讨人淋巴管胚胎期的发生和发育及叉头框C2(FOXC2)的表达。方法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作为淋巴管的标记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的方法,检测FOXC2和LYVE-1在妊娠5~11周的85例人胚胎标本淋巴管的表达及淋巴管的发生发育情况。结果妊娠7周后的胎儿颈部及胸部的淋巴管出现LYVE-1表达。在妊娠大约10周时,胎儿肠系膜间淋巴管内皮细胞开始出现LYVE-1表达。FOXC2的表达早于LYVE-1,于妊娠第6周开始在中胚层间充质明显表达。FOXC2不仅表达于淋巴管,并广泛分布于椎体、心血管等部位。妊娠11周后的胎儿淋巴管内皮细胞中仍能见到FOXC2和LYVE-1的表达。结论在妊娠7~8周间(人胚胎发育35~42d),淋巴管开始形成,FOXC2和LYVE-1与淋巴管的发生和发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c2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管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染色 人胚胎
下载PDF
混合型肝癌的肝脏祖细胞起源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峰 陈孝平 +4 位作者 张伟 董汉华 项帅 张万广 张必翔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6-839,共4页
目的混合型肝癌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成分和特征,是较为少见的肝脏上皮性恶性肿瘤。研究肝脏祖细胞标志物在混合型肝癌中的免疫表型特征,以进一步了解混合型肝癌的细胞起源和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免疫... 目的混合型肝癌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成分和特征,是较为少见的肝脏上皮性恶性肿瘤。研究肝脏祖细胞标志物在混合型肝癌中的免疫表型特征,以进一步了解混合型肝癌的细胞起源和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研究HepParl,AFP,CK19,OV-6和c-kit在12例手术切除混合型肝癌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2例混合型肝癌均表达HepParl、CK19和OV-6,其中8例(8/12,66.7%)的移行区域肿瘤细胞共表达HepParl/CKl9,10例(10/12,83.3%)表达c-kit,其中7例(7/10,70%)共表达OV-6/c-kit。而作为对照的单纯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均为阴性。结论混合型肝癌具有肝脏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可能起源于肝脏祖细胞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干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染色
原文传递
雌激素受体与M2mAchR在成年雌兔背根神经节中的共存
9
作者 郭雅茹 张金 +4 位作者 徐永平 张莹利 杜宜楠 赵建帅 辛先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3-528,共6页
为检测成年雌兔背根神经节中是否存在雌激素受体(ER)与M2型乙酰胆碱受体(M2mAchR)的分布与共存,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法对ER与M2mAchR在背根神经节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成年雌兔背根神经节中:(1) ER分布主要以神经元... 为检测成年雌兔背根神经节中是否存在雌激素受体(ER)与M2型乙酰胆碱受体(M2mAchR)的分布与共存,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法对ER与M2mAchR在背根神经节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成年雌兔背根神经节中:(1) ER分布主要以神经元为主。其中,ERα主要表达于中小型神经元,而ERβ则多分布于大中型神经元。(2)相较ER而言,M2mAchR分布更为广泛,除神经元外,神经纤维等组织上也有弱阳性表达。(3)两种ER与M2mAchR均有共存现象,但共存情况存在差异,ERα/M2mAchR主要共分布于中小型细胞,ERβ/M2mAchR主要共分布于大中型神经元。结果表明,首先,雌激素具有通过影响背根神经节部分神经元的活动而实现对躯体内脏感觉活动间接调节的条件。其次,在此影响的机制中,雌激素除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受体之外,还具有与共表达的M2mAchR交互作用而实现的条件。为研究雌激素影响神经系统调控活动的机制以及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M2型乙酰胆碱受体 背根神经节 免疫荧光标记染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