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蝇抗菌肽的免疫诱导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周义文 姬尚义 +7 位作者 申萍 涂植光 尹一兵 陈辉 孟江萍 王小中 卢亮 陈如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诱导家蝇产生抗菌活性肽,鉴定其抗菌活性。方法家蝇经针刺损伤感染大肠埃希菌,免疫诱导24h后制成组织匀浆,经低温盐析、超速离心、Sephadex G50层析、RP-HPLC等技术分离纯化抗菌肽。K-B法和稀释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家蝇体内含有抗... 目的诱导家蝇产生抗菌活性肽,鉴定其抗菌活性。方法家蝇经针刺损伤感染大肠埃希菌,免疫诱导24h后制成组织匀浆,经低温盐析、超速离心、Sephadex G50层析、RP-HPLC等技术分离纯化抗菌肽。K-B法和稀释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家蝇体内含有抗菌活性成分,家蝇经损伤免疫诱导后分泌抗菌肽的量明显增加,经分离纯化得到了一个色谱纯的抗菌活性肽。该抗菌肽对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均有抗菌活性,其MIC分别为2.4μmol/L、3.6μmol/L和4.8μmol/L。结论免疫诱导可促进家蝇抗菌肽的分泌,分泌的抗菌肽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菌肽 抗菌活性 免疫诱导 纯化
下载PDF
赛尼哌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长希 邱江 +5 位作者 陈立中 刘龙山 费继光 邓素雄 刘东 郑克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73-275,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赛尼哌(zenapax)作免疫抑制诱导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3月至2002年11月200例肾移植病人分为zenapax组(n=150)和对照组(n=50),前者采用zenapax作免疫抑制诱导治疗联合CsA/FK506+MMF+Pred三联维持治疗,后... 【目的】评价应用赛尼哌(zenapax)作免疫抑制诱导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3月至2002年11月200例肾移植病人分为zenapax组(n=150)和对照组(n=50),前者采用zenapax作免疫抑制诱导治疗联合CsA/FK506+MMF+Pred三联维持治疗,后者除不用zenapax外,余同前。观察两组术后过敏反应、急性排斥、感染及白细胞减低等并发症。【结果】Zenapax组和对照组均无过敏反应发生,各有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和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7%和10%(P>0.05);两组分别有7例和4例术后白细胞减低。【结论】Zenapax可明显降低肾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而不增加感染、白细胞减低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诱导药物;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免疫诱导 赛尼哌 肾移植 白细胞 感染 治疗中 组分 降低 染发
下载PDF
双剂量单克隆抗体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锁刚 王光策 +5 位作者 何伟 陈铸 崔勇 陈辉 张缠 张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双剂量巴利昔单抗、达利珠单抗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性分析282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124例,达利珠单抗诱导80例,78例未接受免疫诱导者为对照组。所有肾移植受者术后均采用... 目的探讨双剂量巴利昔单抗、达利珠单抗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性分析282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124例,达利珠单抗诱导80例,78例未接受免疫诱导者为对照组。所有肾移植受者术后均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抗排斥治疗。对不同组受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及术后肾功能恢复、移植受者/肾存活率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巴利昔单抗组与达利珠单抗组的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1年的移植受者/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巴利昔单抗组与达利珠单抗组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临床应用双剂量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抗体诱导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遵守适应证和禁忌证,采取个体化的免疫诱导疗法,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受者/肾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诱导 巴利昔单抗 达利珠单抗
下载PDF
两种生物免疫诱导方案对肾移植受者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健 许亚宏 +7 位作者 郭瑜 马小平 卢奕 李阳波 贾志刚 赵启华 罗顺文 陈萍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99-303,共5页
目的评估肾移植受者中应用两种不同生物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在解放军第452医院泌尿外科暨成都军区泌尿外科中心应用生物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78例尸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评估肾移植受者中应用两种不同生物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在解放军第452医院泌尿外科暨成都军区泌尿外科中心应用生物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78例尸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免疫诱导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单克隆抗体组(A组,35例,接受巴利昔单抗治疗)和多克隆抗体组[B组,43例,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另以同期在该院未接受免疫诱导治疗的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C组,32例)。分析3组受者术后12周内的人、肾存活情况。监测3组受者术后7、14、30、60 d血清肌酐(Scr)水平变化。比较3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2周,3组受体人、肾存活率分别为A组100%和100%,B组97.7%和97.7%,C组100%和96.9%,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14 d,与C组比较,A组和B组的Scr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组比较,A、B两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受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免疫诱导治疗在肾移植受者中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诱导治疗 巴利昔单抗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感染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个体化免疫诱导治疗方案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锁刚 陈铸 +5 位作者 于江琪 赵桂平 崔勇 何伟 张翥 王光策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评价兔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F)、巴利昔单抗(Basiliximab)在肾移植个体化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肾移植免疫抑制诱导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8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ATG-F诱导179例,Ba... 目的:评价兔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F)、巴利昔单抗(Basiliximab)在肾移植个体化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肾移植免疫抑制诱导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8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ATG-F诱导179例,Basiliximab诱导124例,78例未接受免疫诱导者为对照组。所有肾移植受者术后均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抗排斥治疗。对不同组受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后肾功能恢复、移植人/肾存活率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ATG-F组与Basiliximab组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12月的移植人/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ATG-F组与Basiliximab组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应用抗体诱导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遵守适应证和禁忌证的筛选原则,采取个体化的免疫诱导疗法,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人/肾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类生物制剂 免疫诱导
下载PDF
免疫诱导剂处理的黑李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青 肖文斐 +4 位作者 裘劼人 陈初尉 忻雅 柴伟国 阮松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7-796,共10页
以黑李品种黑宝石李为试材,用免疫诱导剂保康灵1号处理黑李叶片,测定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保康灵1号处理后黑李叶片明显变大,叶面积增加,叶片变厚,叶绿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横切面显示,诱导剂... 以黑李品种黑宝石李为试材,用免疫诱导剂保康灵1号处理黑李叶片,测定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保康灵1号处理后黑李叶片明显变大,叶面积增加,叶片变厚,叶绿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横切面显示,诱导剂处理后叶片内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下表皮明显增厚。说明诱导剂处理后黑李叶片内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增厚可能是致叶片变厚和叶绿素含量增加的原因。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57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75个(上调1.5倍且P<0.05),下调蛋白82个(下调1.5倍且P<0.05)。GO分类和代谢途径分析结果发现差异上调蛋白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叶绿体膜和叶绿体基质中,而差异下调蛋白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基质、叶绿体被膜和光系统Ⅰ,共同参与光合作用。综上所述,免疫诱导剂保康灵1号可能通过调节黑李叶片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表达,促进叶片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李 免疫诱导 蛋白质组学 GO分类 代谢途径分析
下载PDF
免疫诱导后美洲大蠊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蓝江林 吴珍泉 张李香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59-63,共5页
经免疫诱导,美洲大蠊血淋巴可产生抑菌活性,诱导后不同时间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有明显变化。其中,亮氨酸的含量增加显著,在诱导144h后,含量已达520.185mg/mL,是未处理个体的4.18倍;胱氨酸含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电泳结果表明... 经免疫诱导,美洲大蠊血淋巴可产生抑菌活性,诱导后不同时间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有明显变化。其中,亮氨酸的含量增加显著,在诱导144h后,含量已达520.185mg/mL,是未处理个体的4.18倍;胱氨酸含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电泳结果表明:头、胸部和足组织均没有新物质产生,腹部组织和血淋巴均有新的物质产生。用头部、胸部、足和腹部肌肉的研磨液进行抑菌实验,没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诱导 美洲大蠊 蛋白质 氨基酸 变化
下载PDF
国产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黎东伟 刘龙山 +6 位作者 李军 傅茜 张桓熙 熊韫袆 黄慧婷 费继光 王长希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74-278,298,共6页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健尼哌)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健尼哌)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免疫诱导给予2剂健尼哌(每剂75 mg,术中1剂、术后14 d 1剂);对照组10例,免疫诱导给予2剂巴利昔单抗(每剂20 mg,术中1剂、术后4 d 1剂)。密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和移植肾的存活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等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别。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Treg%)的变化。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后,肾功能均恢复至正常。两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DGF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各时间点上,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Treg%的变化基本相似,均在术后1个月内维持较低水平,术后3个月逐渐回升,至术后6个月接近或回复到术前水平。在术前、术后3 d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r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术后1 d、7 d、14 d及1个月的时间点,实验组的Tre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时间点,实验组的Tre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健尼哌具有和国外同类产品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25单克隆抗体 肾移植 免疫诱导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聪然 蔡明 +2 位作者 李州利 王爽 石炳毅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巴利昔单抗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三种免疫诱导方案的使用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12月肾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三组免疫诱导方案... 目的观察和比较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巴利昔单抗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三种免疫诱导方案的使用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12月肾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三组免疫诱导方案下,以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 DGF总发生率为21.62%,其中甲强组发生率29.03%(9/31),巴利昔单抗组18.52%(5/27),ATG组12.50%(2/16)。甲强组DGF发生率较高(P<0.05)。甲强组移植肾功能恢复前所需时间比其他两组长(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免疫诱导方案可能通过降低亚临床排斥反应从而降低肾移植术后DGF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免疫诱导
下载PDF
巴利昔单抗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跃 郑瑾 +6 位作者 李杨 田晓辉 田普训 丁小明 薛武军 康永明 奉友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502,共8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巴利昔单抗(BAS)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筛选比较BAS和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巴利昔单抗(BAS)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筛选比较BAS和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分析BAS和ATG对肾移植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受者生存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感染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恶性肿瘤发生率、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纳入10篇英文文献,共1721例肾移植受者,其中883例使用ATG,838例使用BAS。ATG组和BAS组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受者生存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感染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TG组术后1年内恶性肿瘤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高于B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使用ATG和BAS进行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其术后1年有效性相当,但BAS安全性较好。未来应进行不同的免疫风险分层的临床研究,以达到个体化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利昔单抗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肾移植 免疫诱导 排斥反应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感染 巨细胞病毒
下载PDF
赛尼哌结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免疫诱导在心脏移植中应用的临床经验(附8例报告)(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雪珊 陈道中 +2 位作者 陈良万 李增棋 廖崇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28,147,共4页
目的总结本组8例心脏移植受者应用免疫诱导方案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8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免疫诱导采用术前12 h内及术后第14天2剂赛尼哌1.0 mg/kg(抗白介素-2受体抗体)结合术后前5 d 5剂抗胸腺细胞球... 目的总结本组8例心脏移植受者应用免疫诱导方案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8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免疫诱导采用术前12 h内及术后第14天2剂赛尼哌1.0 mg/kg(抗白介素-2受体抗体)结合术后前5 d 5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00 mg/d的方法,免疫抑制维持治疗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骁悉(或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方案。结果全组无死亡,移植后早期心内膜心肌活检无明显急性排斥反应,无移植物功能不全,无明显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发生机会性感染,1例远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心脏移植围术期采用2剂赛尼哌结合5剂ATG进行免疫诱导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和减少器官功能损害,但可能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尼哌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免疫诱导 心脏移植 临床经验 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
下载PDF
一种用于制备McAb杂交瘤的体内和体外联合免疫诱导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传书 金伯泉 +1 位作者 汪美先 李恩善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3年第1期54-56,共3页
在研制抗可溶性抗原McAb杂交瘤的免疫过程中,若免疫原的分子量较小、免疫原性较弱或抗原珍贵难以获得时,选择最适的免疫方法和途径对于制备高质量McAb杂交瘤甚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对此曾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制备 免疫诱导
下载PDF
我国植物免疫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邱德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4,共5页
植物免疫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十分快速的新领域,本文从具有植物免疫诱导作用的蛋白质、壳寡糖和微生物诱导菌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植物免疫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植物免疫诱导剂的作用机理及诱导和提高植物免疫抗病的作用,分析了植物... 植物免疫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十分快速的新领域,本文从具有植物免疫诱导作用的蛋白质、壳寡糖和微生物诱导菌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植物免疫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植物免疫诱导剂的作用机理及诱导和提高植物免疫抗病的作用,分析了植物免疫诱导剂蛋白质生物农药、壳寡糖生物农药及微生物诱抗剂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免疫诱导 蛋白质生物农药 壳寡糖
下载PDF
二次免疫诱导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增强 刘振华 +1 位作者 谢惠芳 程卫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可靠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制备方法,为人类多发性硬化实验研究提供理想模型。方法 用豚鼠全脊髓生理盐水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制成免疫抗原,主动免疫Wistar大鼠,14 d后用豚鼠全脊髓生理盐水匀浆+不...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可靠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制备方法,为人类多发性硬化实验研究提供理想模型。方法 用豚鼠全脊髓生理盐水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制成免疫抗原,主动免疫Wistar大鼠,14 d后用豚鼠全脊髓生理盐水匀浆+不完全福氏佐剂再次免疫。结果第1次免疫后7 d左右,所有大鼠出现食量、活动减少;在第2次免疫后6-15 d,部分大鼠出现肢体无力、瘫痪,脑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白质丰富区广泛肿胀变性。结论二次免疫诱导Wistar大鼠EAE病情严重,发病率高,病情及病理更接近人类多发性硬化症。本方法操作简单,对非敏感动物制备EAE模型也有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免疫诱导作用 大鼠 实验性 自身免疫 脑脊髓炎 动物模型 EAE WISTAR大鼠
下载PDF
单剂赛尼哌联合小剂量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道升 米其武 潘光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6027-6030,共4页
为评估赛尼哌联合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的临床价值,探讨肾移植后安全有效的免疫诱导方案,选择2000-01/2007-06东莞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患者556例,121例在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同... 为评估赛尼哌联合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的临床价值,探讨肾移植后安全有效的免疫诱导方案,选择2000-01/2007-06东莞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患者556例,121例在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同时,应用赛尼哌联合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免疫诱导,其中89例属高危人群;435例应用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赛尼哌为单剂50mg,术前2h静脉滴注;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共5剂500mg,分7d静脉给药,手术当天及术后第一二天各100mg,第3~6天各50mg;常规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为霉酚酸酯1000~1500mg/d,他克莫司0.1~0.2mg/(kg·d)或环孢菌素A5~6mg/(kg·d),泼尼松30mg/d;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减量:霉酚酸酯500~1000mg/d,他克莫司0.05~0.1mg/(kg·d)或环孢素A4.0~5.0mg/(kg·d);常规组甲基强的松龙用法为术中及术后1~3d每天各500mg,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中及术后1~3d各250mg。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10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逆转9例,逆转率为90%;常规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1%,逆转率为85%。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7%,常规组感染率为7%。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死亡2例(2%),均为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常规组死亡4例(1%)。提示单剂赛尼哌联合短疗程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高危人群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诱导 急性排斥 赛尼哌 抗胸腺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扬 邓宜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031-2034,共4页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论述了目前常见免疫诱导抗体及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减少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发生、保护肾功能以及阻止急...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论述了目前常见免疫诱导抗体及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减少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发生、保护肾功能以及阻止急性排斥反应,最终改善移植受者的预后。关于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对肝炎和肝癌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诱导 治疗
下载PDF
生物免疫诱导剂对肾移植术后炎症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葵芬 钟琳 +3 位作者 余献平 彭文瀚 吴建永 卢晓阳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两种生物免疫诱导剂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ATG)与巴利昔单抗在肾移植术后对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 目的探讨和比较两种生物免疫诱导剂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ATG)与巴利昔单抗在肾移植术后对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使用了ATG或巴利昔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115例肾移植患者资料。比较分析肾移植术后1~4 d、5~7 d及>7 d三个阶段的CRP、PCT水平等相关指标。结果肾移植手术后两组的CRP和PCT均先升高后归正。在对CRP影响上,仅在1~4 d这一阶段ATG组引起CRP较巴利昔单抗组高(P<0.05),在CRP归正时间上,两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在对PCT的影响上,ATG组与巴利昔单抗组相比,移植术后每个阶段的PCT值有显著差异(P<0.001),在归正时间上,两组也有显著差异,分别为(9.2±3.8)d和(4.1±2.5)d。结论在肾移植中,ATG组显著增加PCT并延长其归正时间。在肾移植围术期评估感染和排斥反应时,必须考虑生物免疫诱导剂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生物免疫诱导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 巴利昔单抗
下载PDF
达利珠单抗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颖 朱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1期5601-5606,共6页
背景:达利珠单抗可与人体内活化T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特异性结合,可反映白细胞介素2受体被封闭的程度,进而推断诱导治疗的效果。目前达利珠单抗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较成熟,但在肝移植临床应用中尚无共识。目的:观察接受两剂达利珠单... 背景:达利珠单抗可与人体内活化T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特异性结合,可反映白细胞介素2受体被封闭的程度,进而推断诱导治疗的效果。目前达利珠单抗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较成熟,但在肝移植临床应用中尚无共识。目的:观察接受两剂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的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血清CD25+T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方法:共纳入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首次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类固醇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治疗组于移植中无肝期及移植后第10天分别给予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对照组不接受达利珠单抗的免疫诱导治疗。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移植后各时间点血清CD25+T表达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移植中和移植后第1天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降低(P<0.05,P<0.01);移植后6个月,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降低(P<0.01)。证实,达利珠单抗可以有效抑制肝移植患者血清CD25+T的表达,并可在移植后早期抑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以此降低肝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肝移植 达利珠单抗 CD25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免疫诱导 急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植物免疫诱导剂在草莓中的应用情况 被引量:3
19
作者 苗立祥 杨肖芳 +1 位作者 张豫超 蒋桂华 《蔬菜》 2021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了助力实现草莓的安全生产,对一类能诱导植物产生免疫防御反应的植物免疫诱导剂在草莓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植物免疫诱导剂的种类、诱导机理及其在草莓栽培上的应用现状,发现:植物免疫诱导剂能促进草莓生长和发育、诱导... 为了助力实现草莓的安全生产,对一类能诱导植物产生免疫防御反应的植物免疫诱导剂在草莓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植物免疫诱导剂的种类、诱导机理及其在草莓栽培上的应用现状,发现:植物免疫诱导剂能促进草莓生长和发育、诱导抗病性、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耐贮性等,从而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草莓高质量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免疫诱导 草莓 安全生产
下载PDF
免疫诱导剂在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忻雅 余红 +2 位作者 肖文斐 柴伟国 阮松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37-439,共3页
为减少草莓上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免疫诱导剂结合不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其对草莓产量、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病虫害绿色防控处理后,草莓当月产量和大果率平均比对照提高12.5%和8.2%,叶绿素含量提高9.9%,叶片... 为减少草莓上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免疫诱导剂结合不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其对草莓产量、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病虫害绿色防控处理后,草莓当月产量和大果率平均比对照提高12.5%和8.2%,叶绿素含量提高9.9%,叶片电解质渗透率降低7.5%。不同绿色防控技术中,使用诱导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后,产量、大果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6.6%、6.9%和6.0%,叶片电解质渗透率降低16.2%。综合病虫害绿色防控处理使草莓病果率降低17.7%,灰霉病病情指数降低24.3%,其中,诱导剂使用后,病果率和灰霉病病情指数降低13.1%和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诱导 草莓 病虫害 绿色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