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0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Sj26(rSj26)抗原免疫酶测定新方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谢可鸣 陈家旭 +5 位作者 刘述先 龚唯 胡永德 夏超明 宋光承 李允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19-222,共4页
将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重组Sj26(rSj26)抗原致敏的硝酸纤维素膜片(NCD)用于膜片免疫酶测定(D-IEA),分别检测同批日本血吸虫病人、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104例的特异性抗体,同时用目测及光密度(OD)... 将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重组Sj26(rSj26)抗原致敏的硝酸纤维素膜片(NCD)用于膜片免疫酶测定(D-IEA),分别检测同批日本血吸虫病人、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104例的特异性抗体,同时用目测及光密度(OD)值测定两种方法判断反应结果。结果显示,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抗原检测所获的阳性率或假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此结果首次提示rSj26抗原的血清诊断效果与目前血吸虫病血清学方法常用抗原SEA相似。本文报告的免疫酶测定新方法,可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判断结果,迄今尚未见到类似报道。试验结果均表明用D-IEA检测时显示高度的敏感性(92.1%—94.7%)和特异性(0.0%—2.9%),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血清学诊断 膜片免疫酶测定 重组Sj26抗原 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
下载PDF
人C-反应蛋白磁微粒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的建立
2
作者 罗梦洁 肖铎 +5 位作者 曾璇 谭楚帆 徐叶 钟志宏 刘如石 郑姣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35-142,151,共9页
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炎症以及各种相关疾病如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等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检测指标。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CRP定量免疫测定方法,将表达纯化的重组CRP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5株稳定分泌抗体... 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炎症以及各种相关疾病如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等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检测指标。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CRP定量免疫测定方法,将表达纯化的重组CRP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5株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初步鉴定筛选的抗人CRP单克隆抗体,并分别选择mAb 9D6和mAb 9G4作为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建立用于人CRP检测的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最后通过测定分析临床血清CRP样本,评价CLEIA的性能。结果显示,基于9D6/9G4-AP单克隆抗体对的CLEIA测定范围为0.1767~500μg/L(可扩展至100 mg/L);所建立的CLEIA与医院采用的免疫散射比浊法(R^(2):0.9496,P<0.0001)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且Bland-Altman分析中96.36%(106/110)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初步表明,建立的分析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CRP) 单克隆抗体(mAb) 双抗体夹心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EIA)
下载PDF
加工食品中花生蛋白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前处理方法探究与改进
3
作者 季雨 林洪 +1 位作者 李振兴 张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246-256,共11页
目的构建一种可配合花生蛋白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实现对于加工食品中花生成分可靠检测的高质量样品前处理方法。方法对9种不同pH的提取缓冲液提取未处理、湿热处理、干热处理花生蛋白... 目的构建一种可配合花生蛋白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实现对于加工食品中花生成分可靠检测的高质量样品前处理方法。方法对9种不同pH的提取缓冲液提取未处理、湿热处理、干热处理花生蛋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优提取缓冲液类型。而后,将吐温-20、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以单独或组合添加的方式加入上一步获得的最优提取缓冲液中,提取3组花生蛋白,并对提取效果与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花生蛋白回收率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优添加剂配方。结果最终确定添加0.2%SDS和0.1%吐温-20的碳酸盐缓冲液(50 mmol/L,pH 9.6)为最优提取缓冲液。向碳酸盐缓冲液中加入SDS、吐温-20较好地提升了花生蛋白的提取率和回收率,将湿热处理花生蛋白回收率提高了2倍以上。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商业加工食品中花生成分的可靠检测,为推动过敏原信息在食品标签的准确标注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处理 提取探究 花生 过敏 夹心免疫吸附测定 加工食品 可靠检测
下载PDF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快速筛查药酒中双氯芬酸
4
作者 杨兴东 曲扬 +4 位作者 王趁趁 毋丽华 何贝贝 王小慧 胡骁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39-44,共6页
目的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快速筛查药酒中双氯芬酸(diclofenac,DCF)。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分别将DCF与载体蛋白耦合,得到DCF的免疫原和检测抗原。采用DCF-牛血清白蛋白免疫BALB/c小鼠,随后用杂交瘤等技术制备抗DCF... 目的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快速筛查药酒中双氯芬酸(diclofenac,DCF)。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分别将DCF与载体蛋白耦合,得到DCF的免疫原和检测抗原。采用DCF-牛血清白蛋白免疫BALB/c小鼠,随后用杂交瘤等技术制备抗DCF单克隆抗体(monoclon alantibody,mAb),基于DCFmAb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该检测方法的性能(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紫外扫描结果表明DCF已成功与载体蛋白偶联;获得最优株抗DCF的杂交瘤细胞株(4B9),其IC50值为0.61ng/mL;该检测方法在药酒中的DCF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5.9%,其批间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5.3%~9.7%)均大于批内CV(4.9%~9.1%),与类似物(酮洛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舒林酸、萘普生、罗非昔布)没有交叉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法为DCF在药酒中的残留提供了一种新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 合成抗原 单克隆抗体 免疫吸附测定 药酒
下载PDF
研究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靖 张静 张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比较检验效果。结果:ECLIA法检验的准确率,比ELISA法高(P<0.05);ECLIA法检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97.3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96.05%、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92.11%,与ELISA法的86.84%、84.21%、77.63%相比,明显更高(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89.47%、92.11%、ELISA法为82.89%、85.5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炎e抗原、乙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炎e抗体,ECLIA法检测,要高于ELISA法(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两种方法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ECLIA阳性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免疫吸附测定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比较
6
作者 张子夏 张燕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9期58-60,共3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酶联...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包括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120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75例为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出阳性74例,阴性46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阳性75例,阴性45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3.33%、96.00%、95.00%,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73.33%、82.67%、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0、6.9963、13.3724,P<0.05)。结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乙型肝炎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良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乙型肝炎 免疫吸附测定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金士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6期65-68,共4页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浓度下两种检验方法HBsAg重复性。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HBcAb、HBsAb、HBeAg、HBs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56%、33.33%、48.89%、31.11%、64.4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HBcAb、HBsAb、HBeAg、HBs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32.22%、45.56%、27.78%、44.44%。两种检验方法对HBcAb、HBsAb、HBeAg、HBsAg的阳性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HBeAb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0.05)。两种检验方法在高浓度HBsAg批次间重复性相近,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高浓度HBsAg批次内及中、低浓度HBsAg批次间、批次内重复性均明显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接受病毒血清学检验可首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具有检出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运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免疫吸附测定 乙型肝炎 病毒血清学检验 效果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冬梅 龙爱兰 颜娟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2期3428-3430,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中心检查的1500例梅毒高危患者,所有入选者均进行ELISA、TRUST、TPPA检查。以TPPA为金标准,分析ELISA、TRUS...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中心检查的1500例梅毒高危患者,所有入选者均进行ELISA、TRUST、TPPA检查。以TPPA为金标准,分析ELISA、TRUST诊断效能。结果1500例梅毒高危患者,TPPA确诊42例为梅毒患者。ELISA诊断梅毒的灵敏度95.24%(40/42)、特异度99.59%(1452/1458)、准确度99.47%(1492/1500)、阳性预测值86.96%(40/46)、阴性预测值99.86%(1452/1454)均高于TRUST(78.57%、98.63%、98.07%、62.26%、9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筛查中使用ELISA诊断效能高于TRUST,能够更有效地检出梅毒抗体,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免疫吸附测定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田红艳 《当代医学》 2023年第4期133-135,共3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化学发光法及ELISA检测,以实时荧光定...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化学发光法及ELISA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阳性检出率、重复性。结果PCR共检出阳性53例,阴性29例;化学发光法阳性52例,阴性30例;ELISA检出阳性51例,阴性31例。化学发光法检测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HBeAb、HBeAg、HBsAg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LISA比较,化学发光法检测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效果更好,诊断价值、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记物 化学发光法 免疫吸附测定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站实验室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试剂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孟姿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37-39,共3页
探究血站实验室梅毒抗体(抗-TP)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检测试剂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1月~2021年9月我站采集的18254份无偿献血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8254例血液样品中,ELISA检测抗-TP反应性为11... 探究血站实验室梅毒抗体(抗-TP)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检测试剂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1月~2021年9月我站采集的18254份无偿献血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8254例血液样品中,ELISA检测抗-TP反应性为112例,其中85例被TPPA确证为真阳性,ELISA检测敏感度43.15%、特异度100.00%、准确度99.39%;通过ELISA确诊112例具有抗-TP,其中108例为金豪TP-ELISA反应,TPPA确认数为105例,灵敏度为 97.22% ,特异度为100.00% ,漏诊率为 2.78%;英科创新TP-ELISA反应104例,TPPA确认数为102例,灵敏度为 98.08% ,特异度为100.0% ,漏诊率为 1.92%。结论 ELISA法测试抗-TP酶假阳性率较高,建议报废相应血液,献血者归队并再次献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实验室 梅毒抗体 免疫吸附测定 检测试剂 假阳性
下载PDF
鸡血清中磺胺二甲嘧啶残留的酶免疫法测定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智宏 陈慧珠 +1 位作者 赵轶先 孙晔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用直接竞争酶免疫测定法测定磺胺二甲嘧啶(SM2)在鸡血清中的残留,血清中的SM2与酶标SM2竞争酶联板上的抗SM2抗体的结合位点,最低检出限为50μg/L。在100μg/L处,回收率为91%。对11种磺胺类和非磺胺类... 用直接竞争酶免疫测定法测定磺胺二甲嘧啶(SM2)在鸡血清中的残留,血清中的SM2与酶标SM2竞争酶联板上的抗SM2抗体的结合位点,最低检出限为50μg/L。在100μg/L处,回收率为91%。对11种磺胺类和非磺胺类药物进行测定,最大交叉反应只有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免疫测定 残留 血清
下载PDF
利用棋盘格实验直接筛选酶免疫测定的最佳包被抗原和抗体浓度 被引量:12
12
作者 谭伟明 何素平 +6 位作者 张蕾 赵洪伟 赵静 李召虎 李学锋 王保民 Qing x. Li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91-1195,共5页
以两个单克隆抗体及其相应的包被抗原为例,研究了棋盘格实验中包被抗原与抗体浓度组合对免疫检测中0孔吸光度值A0、IC50值和标准曲线斜率的影响。结果发现,A0和IC50值随包被抗原与抗体稀释倍数的增加而降低;斜率随抗体稀释倍数增加而降... 以两个单克隆抗体及其相应的包被抗原为例,研究了棋盘格实验中包被抗原与抗体浓度组合对免疫检测中0孔吸光度值A0、IC50值和标准曲线斜率的影响。结果发现,A0和IC50值随包被抗原与抗体稀释倍数的增加而降低;斜率随抗体稀释倍数增加而降低,而随包被抗原的稀释倍数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同一抗体浓度和不同包被抗原浓度的组合中,斜率最大值出现在使板吸附达到饱和的最大稀释倍数的包被抗原浓度附近。综合实验结果确认从棋盘格实验中直接筛选最佳包被抗原、抗体浓度组合的标准是:选择使板吸附达到饱和的最大包被抗原稀释倍数为最佳包被抗原浓度,在不同抗体浓度与已选择的最佳包被抗原浓度组合中使0孔吸光度值达1.0左右的抗体稀释倍数为最佳抗体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测定 棋盘格实验 方法优化
下载PDF
菊酯类农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廷凤 杨敏娜 +2 位作者 刘亚子 顾颖 孙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2,共3页
介绍了菊酯类农药残留的酶联免疫分析(ELISA)的技术原理、关键技术环节,综述了国内外的酶联免疫测定菊酯类农药残留的研究动态,并展望了此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拟除虫菊酯 农药 进展
下载PDF
二位点酶联免疫测定血浆P-选择素方法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益明 何杨 +1 位作者 沈文红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26-428,共3页
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选择素是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它在血小板活化和释放过程中随着α-颗粒膜与血小板浆膜的融合暴露在血小板表面,成为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特异标志。P-选择素有两... 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选择素是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它在血小板活化和释放过程中随着α-颗粒膜与血小板浆膜的融合暴露在血小板表面,成为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特异标志。P-选择素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具有跨膜区域的整合型,另一种为缺乏跨膜区的游离型,后者在血小板活化时,释放到血浆内,成为血浆P-选择素的主要来源。因此,测定血浆内P-选择素的浓度变化,对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亦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我们利用二株抗P-选择素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克隆抗体二位点酶联免疫测定血浆内P-选择素的方法,并测定了正常人和某些血栓性疾病病人血浆内P-选择素的浓度,为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免疫吸附测定 二位点免疫吸附测定 单克隆抗体 急性心肌梗死 脑血栓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水样中的毒死蜱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丽君 钱传范 +2 位作者 李文明 江树人 王小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自制了毒死蜱多克隆抗体,考察了离子强度和甲醇含量对抗原抗体竞争反应的影响,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了水样中毒死蜱的残留检测ELISA方法。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抗体竞争性结合的I50为76.8μg/L,方法检出限为5.2μg/L。河水样品经... 自制了毒死蜱多克隆抗体,考察了离子强度和甲醇含量对抗原抗体竞争反应的影响,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了水样中毒死蜱的残留检测ELISA方法。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抗体竞争性结合的I50为76.8μg/L,方法检出限为5.2μg/L。河水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分别采用ELISA和GC测定,用ELISA方法测得水样中毒死蜱的添加回收率为93.40%~102.1%,C.V为4.04%~5.18%,在水样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8μg/L,检测灵敏度远高于GC,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测定 毒死蜱 水样 残留检测
下载PDF
紫外线辐照聚苯乙烯微孔板用于酶免疫测定的研究与表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虞伟 孙永康 +3 位作者 廖建辉 张海黔 顾宁 武建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9-482,共4页
以重组人钙调素 (rhCaM )、亲环素 (rhCyP)、心磷脂和双链DNA (dsDNA)为包被抗原 ,建立了检测针对上述 4种抗原自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并对聚苯乙烯微孔板 (PS)紫外线 (UV)辐照前后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 :PS板经UV 辐照后 ,可显... 以重组人钙调素 (rhCaM )、亲环素 (rhCyP)、心磷脂和双链DNA (dsDNA)为包被抗原 ,建立了检测针对上述 4种抗原自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并对聚苯乙烯微孔板 (PS)紫外线 (UV)辐照前后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 :PS板经UV 辐照后 ,可显著改善酶免疫分析的测定效果 ,自身抗体的测定敏感度和重复性均有显著提高 .原子力学显微镜 (AFM)表征结果则提供了改善酶免疫分析的直接证据 ,抗原分子均匀平铺于UV 辐照的PS基底表面 ,而未经辐照的PS板则抗原分子的吸附率低 ,且分布不均并有成团聚集现象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分析表明 ,PS板经UV 辐照后 ,基底表面发生了氧化并引入了含氧的活性基团 ,O/C元素比较辐照前提高了 6 9倍 ,改善了对抗原生物分子的亲水和化学反应性能 ,此亦即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辐照 聚苯乙烯微孔板 免疫测定 分子组装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土壤中的毒死蜱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丽君 钱传范 +2 位作者 李文明 江树人 王小如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3-56,共4页
采用自制多克隆抗体,考察了pH值和甲醇含量对竞争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了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检测ELISA方法.试验表明,毒死蜱对抗体竞争性结合的I50为76.8 μg/L, 方法检出限为5.2 μg/L.土壤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 采用自制多克隆抗体,考察了pH值和甲醇含量对竞争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了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检测ELISA方法.试验表明,毒死蜱对抗体竞争性结合的I50为76.8 μg/L, 方法检出限为5.2 μg/L.土壤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分别采用ELISA和GC测定,用ELISA方法测得土壤中毒死蜱的添加回收率为80.33%~83.36%,CV为5.28%~9.83%,最低检出限为 0.005 mg/kg,与GC测定结果基本相当,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测定 毒死蜱 土壤 残留检测
下载PDF
检测T-2毒素的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艳红 孟宪清 +2 位作者 冯杰 惠洋 孙殿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本研究在自制T-2毒素酶标半抗原的基础上,结合市售抗T-2毒素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谷物中T-2毒素的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方法粮食样品经70%甲醇-水溶液提取,用滤纸过滤并稀释后。再用0.45μm滤器过滤净化... 目的 本研究在自制T-2毒素酶标半抗原的基础上,结合市售抗T-2毒素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谷物中T-2毒素的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方法粮食样品经70%甲醇-水溶液提取,用滤纸过滤并稀释后。再用0.45μm滤器过滤净化,该滤液用于ELISA检测。结果本方法最低检出量为0.125ng/ml,添加70-280ng/g T-2毒素的大米样品和面粉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117.5%和98.1~102.5%。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化了粮样提取步骤。可用于谷物及加工产品中T-2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直接竞争性免疫吸附测定 谷物
下载PDF
以合成多肽为抗原检测EB病毒抗体的酶免疫测定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文达 俞炳耀 +3 位作者 盛婪 甄子刚 金怡 谈景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0-331,共2页
用固相合成肽方法合成了3 个EBV多肽抗原, 建立了测定EB病毒抗体的酶免疫测定法。共测定45 份鼻咽癌病人血清标本, 阳性率为89% 。本方法观察结果方便, 操作简单, 试剂稳定。
关键词 EB病毒 鼻咽肿瘤 多肽抗原 免疫测定
下载PDF
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技术检测盐酸克伦特罗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毅谦 陆慧媛 +4 位作者 袁芳 徐恒 方云涛 沈伟健 于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4518-4524,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CLB)的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CLEIA)。方法基于CLB的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通过优化反应...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CLB)的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CLEIA)。方法基于CLB的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通过优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缓冲体系pH建立了CLB的CLEIA测定法。用CLB小鼠中毒模型评价CLEIA检测法对实际样本的检测效果,并将CLEIA与LC-MS法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CLEIA法测定CLB的检测范围为0.0433~42.5363μg/L,检测限为0.0178μg/L,变异系数小于10%,回收率为95%~110%,对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仅有极低的交叉反应性。所建立的 CLEIA 法与 LC-MS 法在检测实际样本时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LEIA法操作简便,检测限、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均符合检测要求,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竞争免疫吸附测定 盐酸克伦特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