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科技局副局长张英到宜宾自然免耕所开展专题宣讲
1
《宜宾科技》 2018年第2期9-9,共1页
按照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宣讲全覆盖”活动要求,根据局党组的统一安排部署,2018年4月12日下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英到宜宾自然免耕研究所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市科技局办公室、人事科、计... 按照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宣讲全覆盖”活动要求,根据局党组的统一安排部署,2018年4月12日下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英到宜宾自然免耕研究所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市科技局办公室、人事科、计划科、宜宾自然免耕所全体职工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自然 宜宾 专题 全覆盖 习近平 研究所 办公室
下载PDF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来免耕所实习
2
《宜宾科技》 2014年第2期6-6,共1页
2014年3月29—30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谢德体教授带领该院2012级和2013级15名博士研究生来到宜宾市长宁县,与宜宾市自然免耕研究所开展科技交流与校外实习活动。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资源环境 校外实习 免耕 学院 大学 西南 博士生导师
下载PDF
西北旱塬免耕的产量效应受降水特征和施肥显著影响
3
作者 张建军 党翼 +8 位作者 赵刚 王磊 周刚 王淑英 李尚中 樊廷录 胡靖宇 王鹤龄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4-1704,共11页
【目的】在冬小麦-夏春玉米轮作体系,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西北雨养农业区耕作与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西北旱塬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5年甘肃陇东旱塬设置的土壤耕作与培肥长期定位试验(3年冬小麦—1年春玉米)... 【目的】在冬小麦-夏春玉米轮作体系,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西北雨养农业区耕作与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西北旱塬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5年甘肃陇东旱塬设置的土壤耕作与培肥长期定位试验(3年冬小麦—1年春玉米),主处理为传统耕作和免耕,副处理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农家肥(M)、氮磷配施(NP)和氮磷配施农家肥(NPM)。结合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分析,探究不同耕作与施肥处理下作物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的差异机制。【结果】降水年型、耕作和施肥方式显著影响冬小麦和玉米产量。无论何种降水年型或耕作方式,配施有机肥的NPM处理作物产量(冬小麦3441 kg/hm^(2),春玉米8991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并且NPM处理对作物的增产效果在丰水年型更为明显。在丰水年型,相对于传统耕作,免耕处理的作物产量无明显差异,但在干旱及平水年型下,免耕冬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下降了15.6%和25.7%,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下降了17.9%和4.6%;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处理下的冬小麦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年型分别下降了6.7%和17.0%,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在平水年型下降了24.0%。免耕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结论】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干旱及平水年型免耕虽然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但降低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这是导致作物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根据降水情况选择耕作方式,提高西北黄土旱塬作物产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垆土 传统耕作 免耕 施肥 冬小麦−春玉米轮作 土壤养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免耕技术对三大粮食作物的区域产量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4
作者 王雪 佟丙辛 +1 位作者 李长青 孙志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3-142,共10页
免耕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之一,了解免耕对中国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广应用免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整理1995—2023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以传统耕作(翻耕、旋耕、耙耕,深度<18 cm)为... 免耕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之一,了解免耕对中国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广应用免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整理1995—2023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以传统耕作(翻耕、旋耕、耙耕,深度<18 cm)为对照,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免耕对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的总体和区域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在全国范围内,免耕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按区域分析,免耕分别显著提高了西南和西北区4.1%和2.2%的小麦产量,显著降低了东北、西北和东南区2.4%、2.6%和3.5%的玉米产量,显著降低了东南区1.0%的水稻产量,而对华北区的小麦、玉米产量以及对其他区域的小麦和水稻产量影响均不明显。2)免耕提高或降低作物的产量效应主要是显著提高或降低了有效穗数的结果,而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影响相对较小。3)年均降水量是造成免耕小麦和玉米产量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贡献度分别为12.7%和13.6%,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免耕水稻产量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贡献度为16.2%。在年均温度≤10℃、年均降水量≤400 mm、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有机碳含量≤10 g/kg、全氮含量≤1 g/kg)的西北区,免耕显著增加了一年一熟制和连作种植下的小麦产量。较低年均降水量(≤400 mm)虽然能促进西北区玉米产量的提升,但该区较高的土壤pH(pH>8)及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玉米种植模式,均会导致免耕玉米产量的显著降低;东北区和东南区玉米产量的降低则又分别受低温(≤10℃)和高温(>15℃)的影响。较高的年均降水量(>800 mm)、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含量>15 g/kg、全氮含量>1.5 g/kg)和氮、钾肥投入量综合影响东南区免耕水稻的产量效应。因此,免耕技术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作物类型、区域气候、土壤肥力特征和种植制度等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免耕技术在不同农区粮食作物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作物产量 产量构成 META分析
下载PDF
侧深施肥直斜偏置式免耕播种开沟器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赵淑红 刘佳明 +2 位作者 赵国鹏 田哲名 杨悦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37,共12页
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施肥铲作业后播种带两侧土壤高度不一致,易加剧播种机横向偏摆,进而导致播种深度均匀性和播种横向一致性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直斜偏置式免耕播种开沟器。该开沟器主要由切土斜刃、挡土定位板、偏置... 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施肥铲作业后播种带两侧土壤高度不一致,易加剧播种机横向偏摆,进而导致播种深度均匀性和播种横向一致性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直斜偏置式免耕播种开沟器。该开沟器主要由切土斜刃、挡土定位板、偏置推土板等组成,作业时滑切土壤并将其推移至肥沟一侧拓宽种沟,避免种子落至肥沟后位置过深,提高播种质量。通过离散元仿真试验,以前进阻力、肥沟回土深度、种沟回土深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二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斜刃滑切角为37°、偏置角为15°时开沟器作业性能最好。在最优参数下与双圆盘式、尖角式开沟器进行田间作业性能对比试验,相对于双圆盘式和尖角式开沟器,直斜偏置式开沟器播种深度变异系数分别降低41.12%、19.41%;播种横向变异系数分别降低39.00%、28.41%;前进阻力分别降低7.26%、28.20%;作业后肥沟与种沟回土深度分别提高9.47%、13.68%和33.33%、7.14%。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器可以减小前进阻力,增加肥沟与种沟回土,提高播种深度均匀性和播种横向一致性,可为播种开沟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优化 离散元 免耕播种 开沟器 直斜偏置
下载PDF
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特性及对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红梅 张晨明 +3 位作者 朱晨辉 祝英豪 李志杰 李鹏昌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F0003,共9页
为研究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特性以及振动对排种器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的影响,搭建一套由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USB采集卡组成的播种作业振动测试系统,在玉米免耕播种机免耕地表作业时进行振动测试采集播种作业的振动信号。因田... 为研究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特性以及振动对排种器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的影响,搭建一套由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USB采集卡组成的播种作业振动测试系统,在玉米免耕播种机免耕地表作业时进行振动测试采集播种作业的振动信号。因田间工作环境复杂,使用经典滤波法中的IIR滤波器滤除所采集振动信号中其他高频干扰信号,对田间采集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均方值作为时域分析指标值。结果表明:振动加速度均方根随着作业速度和旋耕机转速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旋耕机转速和作业速度是引起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的主要因素,影响顺序为:旋耕机转速>作业速度。使用二次积分法对田间采集信号进行分析,得出播种机作业时最大振动位移为16.004mm,对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使用直接法求出功率谱密度。结果表明: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频率主要在0~100Hz之间,频率分布与旋耕机转速影响较大。根据田间振动信号所得工作参数搭建振动试验台,以播种机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合格指数、漏播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作业速度、振动幅值和振动频率对合格指数和漏播指数影响较为显著。各因素对合格指数影响顺序为:振动幅值、作业速度、振动频率;各因素对漏播指数影响顺序为:振动幅值、振动频率、作业速度。研究结果可为降低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和优化指夹式排种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免耕播种机 指夹式排种器 振动 时频分析 排种性能
下载PDF
北方地区小地块小麦-玉米通用免耕施肥播种机研发
7
作者 张小丽 高峰 韩伟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1期216-220,共5页
针对我国北方部分农村地块小且分散、大中型机械化作业难度大、配套动力小等问题,研发了一种小麦-玉米通用免耕施肥播种机,确定了整机总体设计方案与工作原理,并对旋耕装置、离合器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与选用。在免耕小地块分别对小麦... 针对我国北方部分农村地块小且分散、大中型机械化作业难度大、配套动力小等问题,研发了一种小麦-玉米通用免耕施肥播种机,确定了整机总体设计方案与工作原理,并对旋耕装置、离合器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与选用。在免耕小地块分别对小麦、玉米进行了播种试验,田间试验数据表明:玉米和小麦的种肥深度和种肥间距均能满足播种质量要求。该机一次作业能够完成破茬防堵、种肥分施、覆土镇压作业。旋耕装置能够解决播种时开沟器堵塞问题,离合器的使用提高了机具的工作效率,选用小麦玉米两用外槽轮式排种器,提高了该机使用率,施肥播种质量稳定,基本满足了地块较小且分散的农村地区保护性耕作下免耕作业的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小地块 免耕播种机 离合器 北方地区
下载PDF
玉米免耕技术对土壤生态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媛 李苗 +3 位作者 王银方 赛力汗·赛 翁琴 孙萌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免耕栽培是一种节本增效、环境友好、保护土壤的技术模式。从免耕技术对土壤肥力、土壤水热性能和田间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三方面梳理国内外关于玉米免耕技术对土壤生态学效应影响的研究文献,发现有研究偏重于免耕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土... 免耕栽培是一种节本增效、环境友好、保护土壤的技术模式。从免耕技术对土壤肥力、土壤水热性能和田间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三方面梳理国内外关于玉米免耕技术对土壤生态学效应影响的研究文献,发现有研究偏重于免耕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保水能力和田间微生物活性,显著减少农田氨挥发,降低土壤容重等方面,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别很大。因此,玉米免耕栽培的研究和应用在地域的综合考虑方面略有不足,今后应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免耕栽培方式和栽培制度,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免耕技术 土壤 生态学效应
下载PDF
国内免耕气力式精密播种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9
作者 孙先明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6期18-21,共4页
【目的】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对气力式排种器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免耕气力式精密播种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但仍没有在国外技术基础上再开发的适合国情的机型。【方法】详细梳理了国内免耕气力式精密播种机技术现状,分析了国内免耕气力式... 【目的】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对气力式排种器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免耕气力式精密播种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但仍没有在国外技术基础上再开发的适合国情的机型。【方法】详细梳理了国内免耕气力式精密播种机技术现状,分析了国内免耕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研发制造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4种国内最新免耕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的结构特征和技术创新。【结果】国内免耕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破茬越障能力增强、作业速度明显提升、大量采用电传动排种器、作业可靠性提高,但仍存在智能化程度低、关键工作部件研学多创新少、缺少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等问题。【结论】本研究可为今后国内免耕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未来可加强电机驱动气力式排种器以及材料学和加工工艺的研究,开发使用更先进的播种算法及便捷式控制系统,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手段,以推动国内免耕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气力式 播种机 技术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免耕播种机播深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10
作者 靳瑞生 陈炳羽 可刘元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3期9-12,共4页
免耕播种机作为免耕播种技术的核心装备,播种深度的精准控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免耕播种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构建免耕播种机播深自动控制系统,系统阐述其工作原理与流程,并对关键控制模块及设备进行设计与选型... 免耕播种机作为免耕播种技术的核心装备,播种深度的精准控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免耕播种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构建免耕播种机播深自动控制系统,系统阐述其工作原理与流程,并对关键控制模块及设备进行设计与选型。系统测试试验表明,该系统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技术,系统响应时间在0.12~0.18 s之间,能够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自动调整播种深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播种效果和产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技术 播深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 传感器技术 作物生长
下载PDF
基于IWHO-EKF的高速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监测系统研究
11
作者 王淞 衣淑娟 +3 位作者 赵斌 李衣菲 陶桂香 毛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4,共10页
为解决免耕播种机高速(12~16 km/h)作业时因地势起伏造成机械振动与传感器测量误差导致的播种深度监测系统精度降低,以及单一传感器监测可靠性较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改进野马算法(Improved wild horse optimizer,IWHO)优化扩展卡尔... 为解决免耕播种机高速(12~16 km/h)作业时因地势起伏造成机械振动与传感器测量误差导致的播种深度监测系统精度降低,以及单一传感器监测可靠性较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改进野马算法(Improved wild horse optimizer,IWHO)优化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中关键参数Q_(sigma)、R_(sigma1)、R_(sigma2)、R_(sigma3)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IWHO-EKF)的高速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监测系统。首先,建立以激光、超声波与角度传感器为多传感器监测单元的播种深度监测模型;其次,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对3个单一传感器分别滤波;最后,提出一种加入莱维飞行与高斯变异的IWHO-EKF算法,将滤波后的3个单一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从而解决机械振动干扰与传感器测量误差降低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多传感器融合信息,确保免耕播种机高速作业时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播种深度实时监测。为验证其优越性,通过IWHO-EKF算法与单一传感器监测、单一传感器滤波和WHO-EKF算法进行仿真对比试验与田间试验。仿真试验表明:基于IWHO-EKF的高速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监测算法平均绝对误差为0.073 cm,均方根误差为0.090 cm,相关系数为0.983,实现了高精度监测,且精度相较于传感器原始监测值、滤波值与WHO-EKF算法均显著提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基于IWHO-EKF算法的高速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监测系统相较于3个单一传感器监测值,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0.063 cm和0.067 cm,同时平均相关系数提升0.027,该系统能够提高播种深度监测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免耕播种机 播种深度监测系统 改进野马算法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数据融合
下载PDF
免耕对不同麦玉轮作农田土壤碳组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12
作者 田琨 杨彩红 +4 位作者 吴建东 李艳翠 刘育秉 姜晓敏 崔文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49,共8页
为探讨耕作及轮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的影响,设置免耕和传统耕作2种耕作方式,以及小麦–玉米轮作、小麦/玉米间作、小麦–冬油菜–玉米轮作3种种植模式共6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增加了0~5、5~20 cm... 为探讨耕作及轮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的影响,设置免耕和传统耕作2种耕作方式,以及小麦–玉米轮作、小麦/玉米间作、小麦–冬油菜–玉米轮作3种种植模式共6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增加了0~5、5~20 cm土层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水分含量,降低了土壤pH和容重。免耕小麦/玉米间作(NT.W1/NT.WM.1)处理的土壤容重、含水量、全氮、全磷含量高于免耕小麦–玉米–冬油菜轮作(NT.WRM3)和免耕小麦–玉米轮作(NT.WM5)处理,在不同土层间,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碳组分含量总体表现为免耕处理高于传统耕作处理,在0~5 cm土层免耕处理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较相应传统耕作处理分别增加了1.31%~36.57%、2.07%~35.22%、2.38%~4.78%、2.08%~11.68%,在5~20 cm土层免耕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高于传统耕作处理。在不同免耕处理下,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0~5、5~20 cm土层总体表现为NT.WM5处理高于其他免耕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和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免耕小麦/玉米间作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免耕小麦–玉米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土壤碳组分 土壤理化性质 轮作方式
下载PDF
电驱排种施肥免耕播种机保护性耕作效果试验
13
作者 沈卓群 孙继东 +1 位作者 董向辉 安鹤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应用自主设计的气吸式电驱动排种施肥免耕播种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效果试验研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计算电驱动排种控制系统播种间距调节误差,检测免耕播种机作业效果,监测试验地块出苗率与产量。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应用自主设计的气吸式电驱动排种施肥免耕播种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效果试验研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计算电驱动排种控制系统播种间距调节误差,检测免耕播种机作业效果,监测试验地块出苗率与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留茬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模式下使用自主设计的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播种间距、播种深度和种肥间距合格率均能达到农艺要求,试验地块产量较相邻传统耕作模式地块产量高4.3%。研究结果可为免耕播种机设计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机 电驱动排种 保护性耕作
下载PDF
播种时期对免耕飞播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王崇铭 陈玲英 +7 位作者 鲁明星 周志华 田贵生 张水平 郑祖云 方起超 任涛 鲁剑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3期32-38,共7页
针对稻油轮作体系中油菜播种窗口期选择的问题,本研究旨在确定免耕飞播模式下适宜的油菜播种时间,以解决茬口紧张导致的迟播问题。本研究于2020—2022年油菜季在湖北武穴和黄陂开展了3个田间试验,均设置8个处理:水稻收获前后1、3、5、7 ... 针对稻油轮作体系中油菜播种窗口期选择的问题,本研究旨在确定免耕飞播模式下适宜的油菜播种时间,以解决茬口紧张导致的迟播问题。本研究于2020—2022年油菜季在湖北武穴和黄陂开展了3个田间试验,均设置8个处理:水稻收获前后1、3、5、7 d播种。研究评估了不同播种时间对冬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时期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差异显著,水稻收获前3 d至收获后3 d是飞播油菜最佳的播种时段,该时间段内播种的油菜平均产量比其他播种时间处理高出28.3%。单株角果数是水稻收获后播种影响油菜籽产量的主要因子,表现为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而减少。与水稻收获后5 d和7 d处理相比,水稻收获后1 d和3 d处理的平均单株角果数增加了15.8%。水稻收获后不同播种时期单株角果数与越冬期绿叶数、蕾薹期茎粗、花期茎粗呈显著正相关。具体而言,与水稻收获后5 d和7 d处理相比,水稻收获后1 d和3 d处理的在越冬期绿叶数、蕾薹期茎粗、花期茎粗分别平均增加18.2%、12.9%、16.0%。综上所述,将飞播油菜的播种时间定在水稻收获前3 d至后3 d,能在优化群体结构的同时促进个体生长发育,从而提高飞播油菜产量,本研究为油菜轻简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飞播 油菜 播种时期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生长
下载PDF
元宇宙环境下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业机组仿真与试验
15
作者 万玲 胡培钰 +1 位作者 吴俊杰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2,共10页
针对玉米免耕播种机研发周期长和研发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将元宇宙技术应用于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业机组的仿真试验。基于元宇宙系统架构构建仿真平台,在元宇宙环境下,采用标线法和转换法对虚拟农场中场景进行高度还原,构建沉浸式玉米免耕播... 针对玉米免耕播种机研发周期长和研发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将元宇宙技术应用于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业机组的仿真试验。基于元宇宙系统架构构建仿真平台,在元宇宙环境下,采用标线法和转换法对虚拟农场中场景进行高度还原,构建沉浸式玉米免耕播种机驾驶平台并进行交互性能测试,验证沉浸式玉米免耕播种机驾驶平台交互性能。在此基础上,在不同行驶速度下进行播种性能仿真试验,当玉米免耕播种作业机组前进速度不断增大时,播种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趋势接近实际田间试验结果,株距合格率大于88.52%、重播率小于6.97%、漏播率小于4.51%。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实现的元宇宙虚拟播种仿真平台能够用于玉米播种试验,对降低玉米免耕播种机研发成本、缩短玉米免耕播种机研发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免耕播种机 作业机组 元宇宙 仿真 试验
下载PDF
免耕对玉米生产力的影响:基于全球荟萃分析
16
作者 卢志强 温思佳 +2 位作者 李雨泽 李国瑞 温晓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68,共17页
通过对196篇相关文献的1 043对数据进行全球荟萃分析,评估免耕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秸秆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并探讨气候、土壤、管理因素对其影响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翻耕,免耕总体上显著降低了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 通过对196篇相关文献的1 043对数据进行全球荟萃分析,评估免耕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秸秆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并探讨气候、土壤、管理因素对其影响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翻耕,免耕总体上显著降低了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和叶面积指数5.7%、4.1%和9.7%。然而,这种效应因气候、土壤和管理措施而不同。在相对干旱的气候环境(年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600 mm)和恶劣的土壤条件(土壤体积质量>1.4 g/cm3、土壤有机碳含量<5.8 g/kg、土壤全氮为<0.75 g/kg)下,免耕条件下玉米生产力(籽粒产量和秸秆生物量)水平相对更好。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玉米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平均降雨和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玉米籽粒产量和秸秆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体积质量与玉米籽粒产量和秸秆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肥料的高效施用、多样化的种植模式(间作或轮作)、秸秆还田等管理措施能抵消免耕条件下玉米生产力的负效应。总体而言,气候土壤环境相对更恶劣的区域可以从免耕技术上获益更多,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也可以为免耕技术提供更好的生产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玉米 籽粒产量 秸秆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META分析
下载PDF
玉米免耕播种自动调偏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振国 郭全峰 +3 位作者 蒋贵菊 王蕴泽 邢振宇 许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2,共13页
为适应新疆滴灌区宽窄行免耕种植模式,解决传统大型玉米免耕播种机播种过程中触碰根茬、无法精确约束路径、玉米粒距合格率低等问题,结合免耕播种农艺要求,在采用导航定位技术获取播种机当前位置与目标路径间偏差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玉米... 为适应新疆滴灌区宽窄行免耕种植模式,解决传统大型玉米免耕播种机播种过程中触碰根茬、无法精确约束路径、玉米粒距合格率低等问题,结合免耕播种农艺要求,在采用导航定位技术获取播种机当前位置与目标路径间偏差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玉米免耕播种自动调偏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避茬装置、液压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通过建立整机力学模型,对避茬装置和液压执行系统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确定避茬装置和液压执行系统关键结构参数,获取避茬装置最佳挂接长度和液压执行系统最大驱动力。进一步优化控制系统,实现避茬装置自动调偏及接收反馈信息功能。对免耕播种避茬装置自动调偏系统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PID的期望调偏角最大稳态误差为0.932°,超调量全部小于1%,平均响应稳态误差小于0.9°,满足预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拖拉机作业速度不大于1.0 m/s、行间秸秆覆盖量不大于1.0 kg/m^(2)时,避茬率不小于85%,纵向调整距离不大于8.6 m,玉米粒距变异系数不大于21.63%。此时播种机调偏避茬效果最佳,满足玉米免耕播种机农艺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机 玉米 自动调偏 避茬装置 神经网络PID控制
下载PDF
免耕补播对中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的影响
18
作者 赵文 尹亚丽 +2 位作者 马玉寿 王彦龙 李世雄 《青海草业》 2024年第2期2-8,22,共8页
本研究通过在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免耕补播青海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评估其对中度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补播显著提高了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同时降低了优势度指数,表明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得到增加。此外,... 本研究通过在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免耕补播青海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评估其对中度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补播显著提高了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同时降低了优势度指数,表明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得到增加。此外,免耕补播显著改变了植被群落结构,增加了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说明免耕补播对提升目标植物群落的贡献及对不利于草地恢复的杂草种群的抑制作用。同时,该措施增强了物种间互作性,提高了植被群落稳定性,从而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退化高寒草甸 免耕补播 植被群落
下载PDF
免耕播种机可调节式覆土镇压装置的设计
19
作者 吴恩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1期56-57,共2页
播种时覆土镇压作业的质量对作物出苗和产量具有一定影响。针对现有的播种机覆土镇压装置作业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一种可调节式覆土镇压装置,并在整体结构优化改进的基础上,增设镇压力测控系统,以期在作业过程中实现自动调节,从而提高... 播种时覆土镇压作业的质量对作物出苗和产量具有一定影响。针对现有的播种机覆土镇压装置作业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一种可调节式覆土镇压装置,并在整体结构优化改进的基础上,增设镇压力测控系统,以期在作业过程中实现自动调节,从而提高覆土镇压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机 覆土 镇压 测控系统
下载PDF
都安县双季玉米免耕富硒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静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7期179-183,共5页
在都安县实行双季玉米免耕富硒高效栽培是山区旱粮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技术充分利用当地喀斯特山区自然气候与富硒土壤资源条件,围绕富硒农产品市场的供需特点,以玉米优质高产和两熟增收为目标,有效破解该县人多地少、粮作低效与农... 在都安县实行双季玉米免耕富硒高效栽培是山区旱粮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技术充分利用当地喀斯特山区自然气候与富硒土壤资源条件,围绕富硒农产品市场的供需特点,以玉米优质高产和两熟增收为目标,有效破解该县人多地少、粮作低效与农民低收的困局。本文作者从都安县大石山区气温与降水条件、播期安排、良种选择、栽植密度、施肥灌水、适期喷硒、绿色植保、熟期收获等方面介绍双季玉米免耕富硒高效栽培技术经验,以期为指导山区农民高效种田增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玉米 免耕 富硒 栽培技术 都安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