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契诃夫的《变故》与鲁迅的《兔和猫》之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宇飞 《中国俄语教学》 2023年第1期88-95,共8页
本文认为,鲁迅小说《兔和猫》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与契诃夫小说《变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为调查鲁迅是否阅读过契诃夫的小说《变故》,文章梳理了留日时期的鲁迅可能接触过哪些日译契诃夫小说。通过调查发现,契诃夫小说《变故》在日... 本文认为,鲁迅小说《兔和猫》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与契诃夫小说《变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为调查鲁迅是否阅读过契诃夫的小说《变故》,文章梳理了留日时期的鲁迅可能接触过哪些日译契诃夫小说。通过调查发现,契诃夫小说《变故》在日本明治时期被翻译了九次,其中多篇都发表在鲁迅留日时期非常关注的文艺杂志上。此外,文章还发现《变故》的英译本与中译本也都极有可能在鲁迅的关注范围内,因此可以推测《变故》中描写的部分情节为鲁迅创作《兔和猫》提供了灵感。同时,经过对比两篇作品,可以看到鲁迅并未对《变故》的主题进行完全模仿,而是参考了《变故》中作者对待幼小生命的态度,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幼小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契诃夫 《变故》 兔和猫 明治日本
下载PDF
从《兔和猫》读起 被引量:2
2
作者 钱理群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中学 教师 学生 鲁迅 文学评论 兔和猫
下载PDF
《兔和猫》在鲁迅创作中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德才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4,共5页
关键词 兔和猫 鲁迅 儿童题材 小说 人道主义精神 艺术风格
下载PDF
《黑猫》与《兔和猫》《狗·猫·鼠》新解——从鲁迅对爱伦·坡的接受谈起 被引量:3
4
作者 管丽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34,51,共10页
"爱伦·坡"这个名字在鲁迅所有可查言论中的"出场"仅有三次。一次是在创作于1926年的《狗·猫·鼠》中;一次是在1930年的《〈夏娃日记〉小引》中;还有一次就是1936年,鲁迅在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曾经亲自提及,自己受... "爱伦·坡"这个名字在鲁迅所有可查言论中的"出场"仅有三次。一次是在创作于1926年的《狗·猫·鼠》中;一次是在1930年的《〈夏娃日记〉小引》中;还有一次就是1936年,鲁迅在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曾经亲自提及,自己受到过爱伦·坡的影响——鉴于能获得鲁迅亲自确认受到影响的外国作家并不多见,所以可知,爱伦·坡的存在感虽然"轻微",怕不是因为无可借鉴,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影响是纵深、隐在且难以概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和猫 鲁迅 《黑 美国记者 外国作家
下载PDF
温情表象下的矛盾潜行——《兔和猫》、《鸭的喜剧》主题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思敏 《科教导刊》 2014年第11期191-193,共3页
《兔和猫》、《鸭的喜剧》是鲁迅仅有的两篇以动物为题材的小说,但历来受到的关注甚少。本文结合文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说明《兔和猫》、《鸭的喜剧》具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对爱的态度和方式的思考,并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辨析。
关键词 鲁迅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矛盾
下载PDF
《兔和猫》的6种“解”法
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第12期26-27,共2页
读后感的形式多种多样,或许是领悟全篇后的宏观解读,或许是写出只言片语中的缱绻深意,又或许是一个句号后的延伸联想……闪烁着思考精神的才是最美的读后感。今天,我们来谈谈《呐喊》中的《兔和猫》一文,它笔调清新,充满了童趣,但也包... 读后感的形式多种多样,或许是领悟全篇后的宏观解读,或许是写出只言片语中的缱绻深意,又或许是一个句号后的延伸联想……闪烁着思考精神的才是最美的读后感。今天,我们来谈谈《呐喊》中的《兔和猫》一文,它笔调清新,充满了童趣,但也包含了作者的深思和批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开始一段更为有趣、奇妙的“鲁迅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后感 《呐喊》 兔和猫 笔调
下载PDF
“恩惠之滥费”的反思:鲁迅小说《兔和猫》再解读——以《晨报》副刊为背景
7
作者 鲁春美 廖华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年第28期107-108,共2页
鲁迅重要短篇小说《兔和猫》是在《晨报》副刊的积极邀约下进行创作和发表。《晨报》副刊在鲁迅诸多短篇小说的诞生方面起着“孵化”与“催生”的重要作用。鲁迅应《晨报》副刊约稿而创作的《兔和猫》,在主题思想、情节内容、艺术形式... 鲁迅重要短篇小说《兔和猫》是在《晨报》副刊的积极邀约下进行创作和发表。《晨报》副刊在鲁迅诸多短篇小说的诞生方面起着“孵化”与“催生”的重要作用。鲁迅应《晨报》副刊约稿而创作的《兔和猫》,在主题思想、情节内容、艺术形式等多方面都深深打上《晨报》副刊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兔和猫》《晨报》副刊 反抗
下载PDF
害猫一定要除掉——读鲁迅小说《兔和猫》的一点体会
8
作者 洪礼珍 《思想战线》 1976年第3期75-76,共2页
住在后院里的三太太,买了一对白免,几个月后,生了小免,但小免被“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的“黑猫”吃掉了。事后,郝“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的“黑猫”,仍然“在矮墙上高视阔步”。两只大兔没有办法,当然只好到墙角上去另外掘... 住在后院里的三太太,买了一对白免,几个月后,生了小免,但小免被“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的“黑猫”吃掉了。事后,郝“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的“黑猫”,仍然“在矮墙上高视阔步”。两只大兔没有办法,当然只好到墙角上去另外掘洞了。这是一九二二年鲁迅写的小说《兔和猫》的大概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兔和猫 文学
下载PDF
疯狂·童年·兔和猫——《呐喊》《彷徨》中的三种自然及其生命隐喻
9
作者 王学谦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90,共4页
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中,有两篇小说是写疯狂的,即《狂人日记》和《长明灯》。《社戏》、《故乡》却是写童年生活,《兔和猫》,《鸭的喜剧》则是以小动物为叙述对象。这些小说在风格上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文学性与影响力... 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中,有两篇小说是写疯狂的,即《狂人日记》和《长明灯》。《社戏》、《故乡》却是写童年生活,《兔和猫》,《鸭的喜剧》则是以小动物为叙述对象。这些小说在风格上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文学性与影响力也并不相同。《狂人日记》、《故乡》一般被认为是鲁迅的经典性小说,几乎家喻户晓。《社戏》在青少年语文教育中被普遍推广,在研究者那里却很少引起强烈的兴趣。至于《兔和猫》、《鸭的喜剧》则普遍不受重视,仅仅停留在少数研究者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和猫 《彷徨》 《呐喊》 童年生活 疯狂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隐喻
原文传递
论庄根生对鲁迅小说《兔和猫》的连环画改编
10
作者 刘洋 《明日风尚》 2019年第7期50-51,共2页
相比于《呐喊》集中的其他小说,《兔和猫》是比较冷门的一篇。画家庄根生以鲁迅原本《兔和猫》为“基点”,在深入分析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精心且有创造力地绘画,展现故事,描摹物像,烘托环境,明确主旨,一方面将小说的内容描摹得淋漓精致,另... 相比于《呐喊》集中的其他小说,《兔和猫》是比较冷门的一篇。画家庄根生以鲁迅原本《兔和猫》为“基点”,在深入分析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精心且有创造力地绘画,展现故事,描摹物像,烘托环境,明确主旨,一方面将小说的内容描摹得淋漓精致,另一方面也将连环画的审美内涵体现得精致且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环画 庄根生 兔和猫 连环画改编
原文传递
从《兔和猫》读起
11
作者 钱理群 《语文学习》 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兔和猫 鲁迅作品 中学 语文 教学
原文传递
《小鸡的悲剧》与《鸭的喜剧》——兼谈鲁迅与爱罗先珂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万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49-54,共6页
《小鸡的悲剧》与《鸭的喜剧》,文题对应得这样巧妙,是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含有深意的安排?这必须从《小鸡的悲剧》的作者爱罗先珂的经历、思想说起。 爱罗先珂,俄国的盲诗人,一九一四年去日本学习,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漂流于泰国、缅... 《小鸡的悲剧》与《鸭的喜剧》,文题对应得这样巧妙,是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含有深意的安排?这必须从《小鸡的悲剧》的作者爱罗先珂的经历、思想说起。 爱罗先珂,俄国的盲诗人,一九一四年去日本学习,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漂流于泰国、缅甸、印度。这里的田园式生活,幽静的森林,清香的花草,善唱的昆虫等一直牵动他的情思。以后,无论在日本、在中国的哈尔滨和北京,他都常常心神往之地向人们谈起这些美好的往事,——尤其是在感到烦闷、寂寞的时候,他往往沉浸在这些回忆里,以暂得解脱。一九二一年因参加“五·一”节活动被日本警察逮捕,在遭受殴打侮辱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罗先珂 “五·一” 一九 田园式 小鸭 松花黄 登龙术 兔和猫 《祝福》 二心集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意境创造
13
作者 古远清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3年第2期46-48,共3页
鲁迅在一九三五年所写的一封信中称:“我是散文式的人,任何中国诗人的诗,都不喜欢”。其实,鲁迅并不是“散文式的人”大家知道,鲁迅本是具有诗人的性格与气质的,但他无心做诗人,虽工于诗而不喜作。他在创作小说时,倒是把他平素积累的诗... 鲁迅在一九三五年所写的一封信中称:“我是散文式的人,任何中国诗人的诗,都不喜欢”。其实,鲁迅并不是“散文式的人”大家知道,鲁迅本是具有诗人的性格与气质的,但他无心做诗人,虽工于诗而不喜作。他在创作小说时,倒是把他平素积累的诗艺修养倾注在小说的形象创造里面,他的那两本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小说集(其中《仿徨》还用了屈原的诗句作题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中国诗人 意境创造 诗艺 一封信 《伤逝》 吕纬甫 现实生活 兔和猫 《祝福》
下载PDF
谈谈《祝福》中的“我”
14
作者 黄经邦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4-69,共6页
一、鲁迅小说中“我”的写法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十二篇:《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 一、鲁迅小说中“我”的写法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十二篇:《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由此可见,鲁迅是很喜欢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创作的。一个作家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结构小说,展示情节,突显主题,这是由他的创作观和艺术个性决定的。鲁迅写小说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目的,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在酒楼上 《狂人日记》 《孔乙己》 头发的故事 《伤逝》 《彷徨》 兔和猫 《故乡》 《社戏》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15
作者 徐金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47-148,共2页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场革命,它拉开了现代小说向传统小说挑战的帷幕。本文所要论述的散文化倾向,在《狂人日记》中就有了体现。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具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表现了...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场革命,它拉开了现代小说向传统小说挑战的帷幕。本文所要论述的散文化倾向,在《狂人日记》中就有了体现。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具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表现了“题材的片断性和主题的集中性的统一。《狂人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出现的,按题材它应属于散文(当然,也有诗歌形式的日记,但更是“情文”),把它运用到小说中作为结构小说的一种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化 《狂人日记》 论鲁迅 中国小说史 诗歌形式 中国新文学史 片断性 中国小说美学 兔和猫 “意识流”
下载PDF
世界鲁迅译介与研究六十年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绍香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34,共13页
世界最早译介鲁迅著作的国家是日本。1922年6月和1923年1月日本《北京周报》分别发表了仲密(周作人)译《孔乙己》和鲁迅自译《兔和猫》,但这是中国人自己的译介。日本译介鲁迅著作的最早时间应足1924年1月。1924年1—11月,《北京周... 世界最早译介鲁迅著作的国家是日本。1922年6月和1923年1月日本《北京周报》分别发表了仲密(周作人)译《孔乙己》和鲁迅自译《兔和猫》,但这是中国人自己的译介。日本译介鲁迅著作的最早时间应足1924年1月。1924年1—11月,《北京周报》第97—137期,连载了丸山昏迷译《中国小说史略》。所以,我们说,丸山昏迷是日译鲁迅著作的第一人,也是世界译介鲁迅著作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著作 译介 世界 《中国小说史略》 《北京周报》 兔和猫 《孔乙己》 第一人
原文传递
鲁迅的生命意识
17
作者 哈九增 《上海鲁迅研究》 1996年第1期92-102,共11页
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鲁迅从少年起就耳闻目睹了亲人的生老病死,切肤地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深厚的文化修养,造就了鲁迅思想的深沉博大,养成了他精神上的敏感细腻,从小所受到的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鲁迅在情感上产生了... 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鲁迅从少年起就耳闻目睹了亲人的生老病死,切肤地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深厚的文化修养,造就了鲁迅思想的深沉博大,养成了他精神上的敏感细腻,从小所受到的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鲁迅在情感上产生了美的向往与理想人生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生命意识 生活阅历 许广平 兔和猫 《故事新编》 论鲁迅 我自己 贞节观 “左联”
原文传递
戏剧的看客──评江湖戏班实验话剧《呐》
18
作者 吴倩茹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6年第4期42-44,共3页
2016年5月14号和18号,笔者观看了由武汉民间剧团江湖戏班郎剑飞导演的实验戏剧《呐》的预演和正式首演。《呐》剧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为创作原型,将其中的故事延伸到当下现象,直喻现实。剧名《呐》特意抹去了'喊',很容易想... 2016年5月14号和18号,笔者观看了由武汉民间剧团江湖戏班郎剑飞导演的实验戏剧《呐》的预演和正式首演。《呐》剧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为创作原型,将其中的故事延伸到当下现象,直喻现实。剧名《呐》特意抹去了'喊',很容易想到的是20世纪表现主义先驱爱德华·蒙克的那幅著名版画:在公路上,一个用双手捂住耳朵,似乎受到惊吓而张大了嘴巴,却发不出声音的面容枯槁的人,形象地传递出一种呐而喊不出来的窒息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话剧 直喻 表现主义 蒙克 《呐喊》 窒息感 鲁迅作品 兔和猫 拼贴 装置艺术
原文传递
善恶之间说鲁迅
19
作者 谭志慧 《上海鲁迅研究》 2018年第1期280-283,共4页
陈独秀说过:'世之毁誉过当者,莫如对于鲁迅先生。'提起鲁迅,有人对他恨之入骨,有人视他为精神偶像。恨也罢,爱也罢,鲁迅就是鲁迅,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和喜好而改变。在我眼中,鲁迅是一个善'恶'交织的。他的善,是作为儿... 陈独秀说过:'世之毁誉过当者,莫如对于鲁迅先生。'提起鲁迅,有人对他恨之入骨,有人视他为精神偶像。恨也罢,爱也罢,鲁迅就是鲁迅,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和喜好而改变。在我眼中,鲁迅是一个善'恶'交织的。他的善,是作为儿子作为父亲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那种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和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