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庙中中新世上猿化石地点的鼠兔科化石(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兆群 Anu KAAKINEN +3 位作者 王李花 刘丽萍 刘艳 傅铭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92,共12页
鼠兔科虽然是地质历史时期较为繁盛的一个门类,但现在仅有一个属(鼠兔属Ochotona)。Ochotona被认为与Bellatona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能是由后者衍生而来。详细描述了内蒙古大庙上猿化石地点发现的鼠兔科化石,识别出一种古老类型Desmatola... 鼠兔科虽然是地质历史时期较为繁盛的一个门类,但现在仅有一个属(鼠兔属Ochotona)。Ochotona被认为与Bellatona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能是由后者衍生而来。详细描述了内蒙古大庙上猿化石地点发现的鼠兔科化石,识别出一种古老类型Desmatolagus moergenensis以及其他三个种Bellatona cf.B.forsythmajori,Bellatonoides eroli,Ochotonacf.O.lagreli。归入Bellatona,Bellatonoides和Ochotona的这三个种的p3具有相似的形态,并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Bellatona的p3具有两个唇侧褶沟,但无舌侧褶沟;Bellatonoides的p3具有浅的舌侧前褶沟,但与唇侧前褶沟分开较宽;Ochotona的p3则具有深的舌侧前褶沟,与唇侧前褶沟之间仅以很窄的齿质桥连接。M2从无后突起、较小的后突起至发育的后突起,也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中间颊齿则难以区分。因此,推测这三个种之间存在连续的线性演化关系,Ochotona可能直接起源于Bellatonoides。磁性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对比结果显示该地点的年代约为12Ma,与根据分子钟推测的Ochotona的分化时间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中中新世 兔科 起源
下载PDF
江苏泗洪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9.鼠兔科(哺乳纲,兔形目)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文裕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60,共14页
江苏泗洪松林庄、双沟和郑集早中新世(山旺期,约与欧洲新第三纪陆相哺乳动物分带MN4相当)的新种泗洪跳兔Alloptoxsihongensissp.nov.是迄今为止该属中出现最早、个体最小的种。该种已有较明显的形态分化。主要表现在p3上。p3在形态... 江苏泗洪松林庄、双沟和郑集早中新世(山旺期,约与欧洲新第三纪陆相哺乳动物分带MN4相当)的新种泗洪跳兔Alloptoxsihongensissp.nov.是迄今为止该属中出现最早、个体最小的种。该种已有较明显的形态分化。主要表现在p3上。p3在形态和大小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美个体较大,珐琅质厚度分化较明显,个别p3的下后尖前端已呈圆钝的角状,具有两个前外沟。第二类个体较小,珐琅质厚度分化较差,下后尖前端浑圆,仅具一个前外沟。由于对Alloptox的系统进化尚无足够的了解,现将其作为同一个种处理。根据上下齿列尤其是p3的形态分析,推测Alloptox可能由晚渐新世的Sinolagomysulungurensis或与其相近的鼠兔进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泗洪 早中新世 兔科 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纲
下载PDF
关于兔科中亚科划分的若干建议
3
作者 罗泽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9-105,共7页
兔形目(Lagomorpha)按传统分类习惯被划分为兔类(Harcs)、穴兔类(Rabbits)和鼠兔类(Pikas)三大类群,已得到国际公认。但是,兔类实际上仅是一个属——兔属(Lepus)。按过去的分类系统,划归在兔亚科(Lcporinae)中,丝毫体现不出兔类在兔形... 兔形目(Lagomorpha)按传统分类习惯被划分为兔类(Harcs)、穴兔类(Rabbits)和鼠兔类(Pikas)三大类群,已得到国际公认。但是,兔类实际上仅是一个属——兔属(Lepus)。按过去的分类系统,划归在兔亚科(Lcporinae)中,丝毫体现不出兔类在兔形目中作为三大类群之一的分类地位。然而,若结合生态与形态一并研究,则发现兔类与穴兔类初生的幼兔形态与生态明显有异:兔类终生在地面生活,初生的幼兔全身具毛,眼睁开,不久便能走路;为避天敌,需迅速奔跑,后腿变长,而奔跑中需氧多,后鼻孔变宽(翼内窝的宽度大)。穴兔类产仔在地下洞穴中,初生幼兔没毛,闭着眼,不会走动;避天敌主要靠迅速钻洞,奔跑慢,后鼻孔窄。它们生态与形态差异如此之大,在相似性大,而差异性小的野兔来说,应作为演化中新变所产生的新征。兔属可独立成亚科,称兔亚科为宜。穴兔类中,古兔亚科(Palacolaginae)自成独立亚科;其余的穴兔类应另立一新亚科,为穴兔亚科(Rabbitinae, nom. 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目 兔科
下载PDF
Alloptox gobiensis(兔形目 ,鼠兔科 )头骨形态及系统位置
4
作者 伍少远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30,共16页
产于宁夏同心地区中中新世红柳沟组的戈壁跳兔 (Alloptoxgobiensis)头骨化石 ,是Al loptox属头骨化石的首次发现。其主要特征是 :个体较大。颅顶平缓 ,额骨有眶上嵴且两侧平行。颞嵴、上枕骨、项嵴和枕外嵴发育。眶裂后的翼蝶骨上排列... 产于宁夏同心地区中中新世红柳沟组的戈壁跳兔 (Alloptoxgobiensis)头骨化石 ,是Al loptox属头骨化石的首次发现。其主要特征是 :个体较大。颅顶平缓 ,额骨有眶上嵴且两侧平行。颞嵴、上枕骨、项嵴和枕外嵴发育。眶裂后的翼蝶骨上排列有 6个孔。有外颈动脉孔 ,颈静脉孔为圆形小孔。下颌骨水平支唇侧上缘前倾 ,垂直支前缘有一深沟 ,冠状突位于垂直支前缘唇侧壁中部 ,呈薄片状。基于头骨性状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 ,Alloptox与非洲的Kenyalagomys亲缘关系最近 ,应归入亚科Sinolagomyinae。Alloptox和Kenyalagomys可能起源于亚洲的共同祖先 ,由Sinolagomys或与其相近的属种演化而来 ,在新近纪早期迁入非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optoxgobiensis 形目 兔科 头骨形态 宁夏同心 中中新世 头骨
下载PDF
中华鼠兔一新种(兔形目,鼠兔科) 被引量:6
5
作者 童永生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3-115,共6页
本文记录了中华鼠兔一新种——乌伦古中华鼠兔(Sinolagomys ulungurensis sp.nov.)。标本采自新疆北部乌伦古河北岸的晚渐新世索索泉组。材料表明:中华鼠兔,特別是乌伦古种,与中新世亚洲跑兔(Bellatona)和非洲的肯尼亚鼠兔(Kenyalagomys... 本文记录了中华鼠兔一新种——乌伦古中华鼠兔(Sinolagomys ulungurensis sp.nov.)。标本采自新疆北部乌伦古河北岸的晚渐新世索索泉组。材料表明:中华鼠兔,特別是乌伦古种,与中新世亚洲跑兔(Bellatona)和非洲的肯尼亚鼠兔(Kenyalagomys)有较接近的牙齿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乌伦古河北岸 晚渐新世 兔科
全文增补中
獭兔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6
作者 倪曌 胡永宁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第2期100-100,共1页
獭兔主要珍贵在皮,约90%出口国外,肉的营养价值是肉类之首,养殖獭兔投资少,见效快,是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在獭兔饲养管理中要把好以下7关:1饲养关严格按照饲料配合比例计算投料,大原则是草粉一半,精料一半。即秸秆粉(葵花盘、苜蓿... 獭兔主要珍贵在皮,约90%出口国外,肉的营养价值是肉类之首,养殖獭兔投资少,见效快,是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在獭兔饲养管理中要把好以下7关:1饲养关严格按照饲料配合比例计算投料,大原则是草粉一半,精料一半。即秸秆粉(葵花盘、苜蓿、各类野草、豆柴、玉米秆)40%~50%,玉米粉25%~20%(不能超出25%),麸皮20%~15%,胡麻渣、菜籽渣15%~10%,盐0.5%,石灰粉(CaCo_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管理 饲料配合 葵花盘 兔科 草粉 秸秆粉 营养价值 石灰粉 酵母粉 玉米秆
下载PDF
四川德格上新蹄兔亚科(Pliohyracinae)一新属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冠芳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0-248,共9页
以西藏后裂爪蹄兔 (PostschizotheriumtibetensisZongetal.,1 996)为基础 ,建立了上新蹄兔亚科 (PliohyracinaeOsborn ,1 899)一新属 :横断山蹄兔 (Hengduanshanhyraxgen .nov .)。它出现在四川甘孜德格的上上新统汪布顶组中。其主要特... 以西藏后裂爪蹄兔 (PostschizotheriumtibetensisZongetal.,1 996)为基础 ,建立了上新蹄兔亚科 (PliohyracinaeOsborn ,1 899)一新属 :横断山蹄兔 (Hengduanshanhyraxgen .nov .)。它出现在四川甘孜德格的上上新统汪布顶组中。其主要特征是个体明显比Postschizotherium的小 ,吻部短而宽 ,脸部狭 ,齿隙在门齿之间、1 3和C之间以及在C和P1之间存在 ,颊齿从P1至M3紧密排列 ,上犬齿小、单根和前臼齿化不明显 ,前臼齿稍臼齿化 ,次尖小或不存在 ,P4具中附尖 ,上臼齿呈长方形 ,长大于宽 ,前附尖和中附尖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德格 上新蹄 Pliohyracinae 晚上新世 汪布顶组
下载PDF
安徽潜山中古新世一新的模鼠兔类(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传夔 王元青 +2 位作者 张兆群 毛方园 孟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36,共16页
命名了中古新世的一个啮型类新属种——胡氏敏兽(Mina hui gen.et sp.nov.)。新属种的正型标本为可能属于同一个体的前颌骨和上颌骨,采自安徽省潜山县古井乡傅家山嘴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上部。属名来源于周明镇先生的曾用名周敏,以纪... 命名了中古新世的一个啮型类新属种——胡氏敏兽(Mina hui gen.et sp.nov.)。新属种的正型标本为可能属于同一个体的前颌骨和上颌骨,采自安徽省潜山县古井乡傅家山嘴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上部。属名来源于周明镇先生的曾用名周敏,以纪念他对我国古新世生物地层和哺乳动物研究的杰出贡献;种名源自胡耀明博士,他为潜山哺乳动物的采集和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胡氏敏兽的特征如下:中等大小的模鼠兔类,上齿列齿式2·0·3·3;第一对门齿(d12)增大,无齿根、终生生长,釉质层双层,仅限于唇侧,表面无纵向浅沟;上颊齿列外缘显著凸出;颧弓前根后缘位于M1—M2之间,眶下孔位置低。以传统的模鼠兔目(Mimotonida)而论,它包括两个科:单型科模鼠兔科(Mimotonidae)只有模鼠兔(Mimotona)一属;模兔科(Mimolagidae)则包括模兔(Mimolagus),Gomphos,Anatolimys,敏兽和可能的Amar。在已知模鼠兔类中,模鼠兔很可能代表原始的兔形类祖先的"形态型",而模兔科则代表向兔形类进化的分支上分化出来的旁枝。晓鼠(Heomys)、模鼠兔和敏兽的共存说明啮形类在中古新世时已经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潜山 古新世 原始啮型类 模鼠兔科 兔科
下载PDF
新开发实验动物——高原鼠兔 被引量:27
9
作者 叶润蓉 樊乃昌 白琴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1-53,共3页
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医学科学和其它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实验动物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新品种的开发。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现有各种兽类427种,约占世界兽类总种数的10%。但将野生... 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医学科学和其它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实验动物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新品种的开发。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现有各种兽类427种,约占世界兽类总种数的10%。但将野生动物培育和开发为实验动物方面尚属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 兔科 实验动物
下载PDF
中国鼠兔亚属(Subgenus Ochotona)种系发生的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宁 郑昌琳 冯祚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5-266,共12页
本文对鼠兔亚属主要产于国内的14种,进行了严格的支序系统分析。通过对这14种形态特征分析、对比,找出了22个具有种系发生意义的性状,并用国内学者尚未采用的格局分支论的组分分析,重建了它们的种间分支亲缘关系。根据分支图及国内已有... 本文对鼠兔亚属主要产于国内的14种,进行了严格的支序系统分析。通过对这14种形态特征分析、对比,找出了22个具有种系发生意义的性状,并用国内学者尚未采用的格局分支论的组分分析,重建了它们的种间分支亲缘关系。根据分支图及国内已有的化石和地史资料,对该亚属的演化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属 兔科 发生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兔形类新材料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文裕 叶捷 +3 位作者 孟津 毕顺东 刘丽萍 张翼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9-329,共11页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线中中新世索索泉组顶部和哈拉玛盖组底部发现4枚尺寸较大、具有齿根的高齿冠兔形类牙齿(P2、2p3和p4/m1/m2)-,曾被鉴定为Amphilagus。研究表明,它们不是Amphilagus,而是与中亚的Desmatoloagus、欧洲的Amphil...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线中中新世索索泉组顶部和哈拉玛盖组底部发现4枚尺寸较大、具有齿根的高齿冠兔形类牙齿(P2、2p3和p4/m1/m2)-,曾被鉴定为Amphilagus。研究表明,它们不是Amphilagus,而是与中亚的Desmatoloagus、欧洲的Amphilagus和对Titanomys及北美的Hesperolagomys、Gripholagomys和Russellagus都较亲近的一个属。命名为新属新种准噶尔褶齿兔Plicalagusjunggarensis。其主要特征是:p3冠面三角形,外褶沟的深度为齿宽的1/2,其后壁釉质层具小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准噶尔盆地北缘 中中新世 兔科
下载PDF
余姚市科勤兔业专业合作社成立
12
作者 娄志荣 《中国养兔》 2005年第4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余姚市业专业合作社 2005年 余姚市农獭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下载PDF
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对高原鼠兔觅食与警戒行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米玛旺堆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6,共8页
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受当地家畜影响。作为与家畜共享一个栖息地、并具有挖掘行为的兔形目高原鼠兔,其行为也受当地高原家畜影响。本文采用了Poisson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牦牛、不同土地利用对高原鼠兔行为频次的影响。结果显示觅食、移动... 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受当地家畜影响。作为与家畜共享一个栖息地、并具有挖掘行为的兔形目高原鼠兔,其行为也受当地高原家畜影响。本文采用了Poisson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牦牛、不同土地利用对高原鼠兔行为频次的影响。结果显示觅食、移动频次是高原鼠兔的主要行为频次。在冬季牦牛觅食地高原鼠兔觅食行为频次高于警戒行为频次。相反,在夏季,无论是在牦牛觅食地还是在其夜宿地,高原鼠兔警戒行为的频次高于觅食行为频次。高原鼠兔行为也受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以及季节因素的影响。植被覆盖度与觅食频次成反比,植被覆盖度高的生境高原鼠兔觅食较少,相反,植被覆盖度较低的生境觅食行为频繁。另外当前牧民的定居化趋势造成局域放牧过度,加速了土地荒漠化。因此本文也认为,季节性传统游牧模式对于草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戒行为 目标取样法 牦牛放牧 形目 兔科
下载PDF
云南晚中新世苏门答腊兔(Nesolagus)分离时间的标定(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Lawrence J.FLYNN 金昌柱 +5 位作者 Jay KELLEY Nina G.JABLONSKI 吉学平 Denise F.SU 邓涛 李强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报道了发现于云南昭通水塘坝的晚中新世兔类,它与时代较早的云南禄丰地点的长褶“翼兔”(“Alilepus”longisinuosus)属于同一个种,两者栖息的环境均为潮湿的沼泽地区。前臼齿的形态表明该种是现今生活在湿润地区条纹兔(即苏门答腊兔Nes... 报道了发现于云南昭通水塘坝的晚中新世兔类,它与时代较早的云南禄丰地点的长褶“翼兔”(“Alilepus”longisinuosus)属于同一个种,两者栖息的环境均为潮湿的沼泽地区。前臼齿的形态表明该种是现今生活在湿润地区条纹兔(即苏门答腊兔Nesolagus)的早期代表,因此将该种更名为长褶苏门答腊兔Nesolagus longisinuosus(Qiu&Han,1986)。Nesolagus化石记录在大约7 Ma的华南地区的证据与线粒体学研究推测Nesolagus的现生种类在晚中新世从兔科演化主线上分出来的结论一致。重建了苏门答腊兔演化历史的大致一幕,即其在8 Ma后出现,随即迅速地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最终到达现今的苏门答腊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水塘坝 中新世 兔科 苏门答腊 线粒体
下载PDF
禄丰中新世兔猴类一新属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汝康 潘悦容 《人类学学报》 1985年第1期1-6,105,共7页
本文记述的是在云南禄丰腊玛古猿化石产地发现的原猴类化石,分类上归于兔猴科。鉴于它的形态特征,作者把它订为一新属新种(Sinoadapis carnosus gen. et sp. nov.),这是迄今已知兔猴科最晚的记录。这一发现对兔猴类的进化及探讨腊玛古... 本文记述的是在云南禄丰腊玛古猿化石产地发现的原猴类化石,分类上归于兔猴科。鉴于它的形态特征,作者把它订为一新属新种(Sinoadapis carnosus gen. et sp. nov.),这是迄今已知兔猴科最晚的记录。这一发现对兔猴类的进化及探讨腊玛古猿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猴厚齿种 原猴类 晚中新世 禄丰
下载PDF
伊犁鼠兔繁殖生物学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维东 李洪春 +2 位作者 马俊杰 哈米提 赵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作者于1987~1991年对伊犁鼠兔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伊犁鼠兔具有年繁殖两胎的时间和可能,第1胎约产于6月初,第2胎约在7月底或8月初。由于其种群密度低,栖息环境恶劣,有些雌体可能失去交尾机会。在捕获的4只雌性成体中,... 作者于1987~1991年对伊犁鼠兔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伊犁鼠兔具有年繁殖两胎的时间和可能,第1胎约产于6月初,第2胎约在7月底或8月初。由于其种群密度低,栖息环境恶劣,有些雌体可能失去交尾机会。在捕获的4只雌性成体中,仅1只参加过当年的繁殖,也许部分雌体每年仅产1胎。在所见的21只鼠兔中,雌雄性比为1∶0.8,未成年体鼠兔仅占2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鼠 繁殖 生物学 兔科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早期兔形类的演化:基于内蒙古Ordolagus新材料的研究
17
作者 安晓青 张兆群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68,共31页
早渐新世是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哺乳动物群转换事件,在欧洲称之为“大间断”,在亚洲则为“蒙古重建”。然而,关于渐新世哺乳动物各谱系的形态变化尚缺少详细探讨。兔形目是现代哺乳动物中多样性最低的... 早渐新世是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哺乳动物群转换事件,在欧洲称之为“大间断”,在亚洲则为“蒙古重建”。然而,关于渐新世哺乳动物各谱系的形态变化尚缺少详细探讨。兔形目是现代哺乳动物中多样性最低的类群之一,在全球的化石记录中很常见,尤其是在亚洲。渐新世时,许多古老的始新世兔形类灭绝并被更进步的类群所取代。内蒙古的新发现及对老标本的再研究使我们得以修订鄂尔多斯兔(Ordolagus)(亚洲常见的兔形类,可能源自中–晚始新世的戈壁兔Gobiolagus)。在内蒙古,我们识别出Ordolagus在早渐新世初期就已存在。与亚洲和北美的同期或稍早的兔形类的对比表明,Ordolagus具有一些显著的牙齿形态特征(p3下前边尖发达,颊齿完全高冠,p4–m2下三角座和下跟座舌侧相连等),这些也是现生兔形类的主要特征。Ordolagus中这些特征的出现与重大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同步。对亚洲早期兔形类的进一步研究,并参考其他小哺乳动物与区域气候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兔形类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古近纪 兔科 分类学 演化趋势 趋同模式 干旱化/气候恶化
下载PDF
达乌尔鼠兔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三亮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达乌尔鼠 综合防治技术 退耕还林工程 林业生态建设 祁连山区 植物茎叶 化学药剂 危害程度 北方地区 兔科 形目 内蒙古 定西市 甘肃省 农作物 人工林 分布 杂草 取食 林木 牧草 天敌
下载PDF
高原鼠兔前消化管部的解剖学研究
19
作者 施伯昌 王典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1-75,共5页
本文对高原鼠兔消化系统的前消化管部分进行了常规的大体解剖学观察。详细地记述了其前肠各部的形态、构造特征,并与同目常用作实验动物的家兔作了一些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腭褶的数目与排列形状、软腭的相对长度、舌... 本文对高原鼠兔消化系统的前消化管部分进行了常规的大体解剖学观察。详细地记述了其前肠各部的形态、构造特征,并与同目常用作实验动物的家兔作了一些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腭褶的数目与排列形状、软腭的相对长度、舌的形态、舌乳头以及食道、胃等部分的形态构造均与家兔有看显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 前消化管 解剖 兔科
下载PDF
狭颅鼠兔危害更新苗木的观察
20
《四川林业科技》 1983年第1期87-87,共1页
狭颅鼠兔(Ochotona thomasi Argyropdlo),俗称岩兔.属啮齿动物门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鼠兔属(Ochotona)的一种.分布在高山峡谷地带,以青草为主食,在春季青草未发出之前,危害更新苗木.我们在小金林区王家山和双桥沟更... 狭颅鼠兔(Ochotona thomasi Argyropdlo),俗称岩兔.属啮齿动物门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鼠兔属(Ochotona)的一种.分布在高山峡谷地带,以青草为主食,在春季青草未发出之前,危害更新苗木.我们在小金林区王家山和双桥沟更新林班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设样方12个,面积108个m^2,定时观察记载.从1979——1982年前后采集标本23只,作室内人工饲养、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颅鼠 形目 复齿目 兔科 苗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