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体外诱导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昱 王文加 +1 位作者 杨海山 柳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78-380,384,共4页
目的研究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后,以胰高糖素样多肽(GLP-1)和尼克酰胺作为诱导剂进行诱导分化。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双硫腙染色及葡萄... 目的研究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后,以胰高糖素样多肽(GLP-1)和尼克酰胺作为诱导剂进行诱导分化。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双硫腙染色及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ELISA法检测胰岛素含量。结果细胞诱导后逐渐聚集成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呈砖红色,诱导后第14天培养液中可检测到胰岛素,第21天浓度较14d增高,高糖组[(21.5±1.6)μIU/ml]比低糖组[(18.1±2.5)μIU/ml]略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 分泌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体外分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多向诱导分化及鉴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颖捷 宋志强 +3 位作者 邵博 胡露露 曾雪敏 龚忠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33-837,841,共6页
目的研究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多向诱导分化的潜力。方法对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采用细胞活性检测(CCK-8)测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结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传... 目的研究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多向诱导分化的潜力。方法对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采用细胞活性检测(CCK-8)测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结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传代后可优化,P3培养第3天进入增殖期,细胞表型CD90呈阳性,CD34、CD11b呈阴性,贴壁细胞在第7天诱导形成脂肪小滴、骨结节,21 d Pellet结构的细胞团块可在TGF-β1的外源性刺激下形成II型胶原。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体外诱导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组织工程 多向诱导分化
下载PDF
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扩增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3
作者 孙昱 杨海山 +3 位作者 王文加 时凤 安东洪 柳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4只,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兔腹股沟区皮下脂肪组织.贴壁法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检测细胞生长动力学,测定生长因子EGF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荧光... 目的探讨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4只,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兔腹股沟区皮下脂肪组织.贴壁法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检测细胞生长动力学,测定生长因子EGF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基质细胞表面抗原CD_(44)、CD_(45)。结果所培养细胞由P0传代至P8,每代倍增数目未发现有下降趋势;EGF具有显著的促进ADSCs增殖的作用,所培养细胞表达CD_(44)抗原,荧光显傲镜下呈红色荧光,CD_(45)近似于阴性表达。结论由兔脂肪组织分离扩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备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而且增殖稳定,可获得充足的细胞数量,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对干细胞的调控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振 李浩 +11 位作者 高仓健 付力伟 田广招 查康康 孙志强 李旭 郭维民 眭翔 黄靖香 刘舒云 卢世璧 郭全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540-4546,共7页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系统可使药物在作用部位维持有效药物浓度,提高生长因子的利用率。目的:优化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制备工艺,探究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乳化...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系统可使药物在作用部位维持有效药物浓度,提高生长因子的利用率。目的:优化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制备工艺,探究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形态、粒径大小、药物空间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和缓释性能进行表征。将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溶解于PBS中,于相应的时间点检测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3浓度,对应时间点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6组培养,分别加入培养基(阴性对照)、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培养基、含空白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含10,100,1000 g/L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于对应的时间点CCK-8法检测增殖。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培养基(阴性对照)、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培养基、含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含10,100,1000 g/L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以非接触方式共培养24 h,检测细胞迁移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呈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分布,微球直径2-50μm,微球内的蛋白药物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与载药量;②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体外可于6个月后完全降解;同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体外可缓慢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3长达45d;③空白微球及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缓释微球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无影响;④空白微球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无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3及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缓释微球可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不同质量浓度缓释微球间的促进效果无差异;⑤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可在不影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情况下促进其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3 聚乳酸-羟基乙酸 缓释微球 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迁移 软骨损伤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