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分离和扩增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李文革 徐莘香 《安徽医学》 2003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生物学及培养方法 ,为组织工程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 ,于胫骨近端或股骨抽取骨髓 ,分离 ,扩增骨髓干细胞 ,原代培养后 ,将细胞按 1∶1比例传代培养 ,并用传 1~ 5代细胞按...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生物学及培养方法 ,为组织工程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 ,于胫骨近端或股骨抽取骨髓 ,分离 ,扩增骨髓干细胞 ,原代培养后 ,将细胞按 1∶1比例传代培养 ,并用传 1~ 5代细胞按 1× 10 4种植于 96孔板内 ,绘制生长曲线 ,贴壁率 ,并加入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测其促进MSC的增殖情况。结果 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 ,传代至第 5代仍保持干细胞形态特点 ,且生长曲线基本相同 ,bFGF可明显促进MSC的增殖 ,呈量效关系。结论 应用本实验方法 ,可无创获取兔MSC ,体外稳定扩增 ,生长速度快 ,表明兔MSC可作为骨 /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 分离 扩增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研究 培养方法 组织工程研究
下载PDF
鹿茸多肽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建华 修忠标 +1 位作者 吴朝阳 王日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7-828,共2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PAP)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CD29、CD90表达;将MSCs分为对照组、PAP不同浓度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培养48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PAP)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CD29、CD90表达;将MSCs分为对照组、PAP不同浓度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培养48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增殖指数(PI)、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CD34、CD45、CD29、CD90分别为0.81%、0.09%、95.90%、67.00%;PAP不同浓度组与TGFβ1组吸光度值与PI较大,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棕褐色颗粒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P不同浓度组MSCs在体外连续培养中没有异倍体的产生。结论PAP对兔M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能逆转MSCs体外连续培养中异行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细胞体外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ENVISION 免疫组织化学 体外连续培养 流式细胞术检测 MSCs 不同浓度 四唑盐比色法 细胞增殖指数 CD34 CD29 PAP CD45 细胞活力
原文传递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肌腱缺损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龙剑虹 祁敏 +2 位作者 黄晓元 雷少榕 任利成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 观察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肌腱缺损的效果。 方法 分离培养家兔MSCs,检测CD44mRNA进行鉴定。6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在兔跟腱处造成3cm长的缺损,实验组家兔以自体MSCs为种子细胞、以胶原聚羟基乙酸(PGA)为... 目的 观察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肌腱缺损的效果。 方法 分离培养家兔MSCs,检测CD44mRNA进行鉴定。6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在兔跟腱处造成3cm长的缺损,实验组家兔以自体MSCs为种子细胞、以胶原聚羟基乙酸(PGA)为生物支架构建肌腱并移植于跟腱缺损处,对照组家兔仅以PGA生物支架修复跟腱缺损。于术后4、8、12周对移植部位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MSCs培养11d时CD44mRNA显示阳性。实验组术后8周肉眼可见移植处形成腱样组织, 12周时组织学观察可见形态一致、顺应力学方向排列于胶原中的腱样细胞,类似正常肌腱组织。对照组所形成的新生组织较实验组细小且与周围组织粘连, 12周时组织学观察见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呈松散网丝状。 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自体MSCs修复肌腱缺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缺损 干细胞修复 效果观察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组织学观察 MSCs 周围组织粘连 组织工程技术 CD44 mRNA 跟腱缺损 生物支架 聚羟基乙酸 实验组 对照组 12周 分离培养 种子细胞 移植部位 力学方向 肌腱组织 细胞排列 胶原纤维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煅烧牛骨粉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心 何钟勤 +3 位作者 张志民 田晓华 钟丞 欧阳喈 《中国科技成果》 2009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煅烧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方法:将经不同温度煅烧后的牛骨,植入新西兰大白兔颅骨的骨缺损处,分别于5、6、8、12周观察其引导骨生长的作用,检测其组织相容性,对其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实验性评价。结果... 目的:探讨煅烧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方法:将经不同温度煅烧后的牛骨,植入新西兰大白兔颅骨的骨缺损处,分别于5、6、8、12周观察其引导骨生长的作用,检测其组织相容性,对其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实验性评价。结果:850℃煅烧牛骨粉具有骨引导和骨缺损修复作用。引导形成的骨组织生长良好,形态未见异常。150℃煅烧的牛骨粉,虽具有骨引导和骨缺损修复的作用。但早期可见局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煅烧骨是骨缺损修复较好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骨粉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相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