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象与态度——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概念隐喻研究
1
作者 姜波 胡豫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6,F0003,共11页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表述特殊抽象概念的话语之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抽象概念。报告中的语言将理论阐释与通俗表达有机结合,既体现权威性,又不乏大众性。...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表述特殊抽象概念的话语之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抽象概念。报告中的语言将理论阐释与通俗表达有机结合,既体现权威性,又不乏大众性。论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运用隐喻识别程序MIPVU,考察了语料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分布和表达特点。研究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念隐喻的使用频率较高,类型包括旅程隐喻、建筑隐喻、军事隐喻、自然隐喻、方位隐喻和拟人隐喻,其中旅程隐喻使用频率最高。语篇通过运用不同的概念隐喻类型塑造了国家的正面形象,表达了中国人民必将团结一致、砥砺前行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党的二十大报告 源域 目标域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词语计量研究
2
作者 刘军 王静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文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为研究对象,以词语计量为研究方法,根据共用词、独用词中的高频词、关键词等来反映党的二十大的思想精髓,以及新时代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通过对报告文本的分析,可以多角度、跨学科、全方位地对中共党史展开研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词语计量 文本分析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下的国际循环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对外开放视角
3
作者 邵利敏 武中芹 《中国市场》 2024年第6期9-12,共4页
开放的外交政策预示着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实践证明不顺应全球化趋势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这是在当前... 开放的外交政策预示着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实践证明不顺应全球化趋势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这是在当前不确定性日渐增强的国际形势下,我国作出的重大国际战略部署,坚定了我国继续实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并指出了未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向和目标。文章在分析国际循环动态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基础上,剖析了当前中国在国际循环中的位势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对外开放 国际循环
下载PDF
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浅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田甜 《中国市场》 2024年第7期9-12,共4页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贯彻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其重要意义。文章从高质量发展中的几大要点内容出发,深刻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深刻内涵,并结合中国社会实...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贯彻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其重要意义。文章从高质量发展中的几大要点内容出发,深刻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深刻内涵,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大政方针探索可行性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部署
5
作者 雷丛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诸多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提法和新观点,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此外,党...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诸多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提法和新观点,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从制度层面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从实践层面要从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统一战线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制度完善和实践建设同步发力,多角度、多主体持续推动,共同推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下载PDF
基于“政治等效”的概念隐喻日译方法--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6
作者 韩嘉瑶 由志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是政治话语的重要载体。恰当、得体地翻译政治文本中的隐喻,在传播国家理念、构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基于“政治等效”原则,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是政治话语的重要载体。恰当、得体地翻译政治文本中的隐喻,在传播国家理念、构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基于“政治等效”原则,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究其日译方法,发现:结构隐喻使用了直译、省略、解释、转换和变译5种翻译方法,本体隐喻使用了直译、省略、解释、转换和加译5种翻译方法,方位隐喻只采用了直译1种翻译方法。通过分析还可以发现,不同隐喻类型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隐喻,可以灵活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确保政治文本的翻译准确、得体,不失原意,提升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等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 结构隐喻 本体隐喻 方位隐喻 翻译方法
下载PDF
政治类文本英译翻译转换中的文化自信——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
7
作者 白瑀恒 《海外英语》 2024年第6期20-23,共4页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新时代,政治文献翻译中的语义等值和传达我国政治类文本中语言语句的文化自信变得越发重要。为了更好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政治思想,基于政治类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翻译过程中采取翻译转换策略可以在语义等值...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新时代,政治文献翻译中的语义等值和传达我国政治类文本中语言语句的文化自信变得越发重要。为了更好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政治思想,基于政治类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翻译过程中采取翻译转换策略可以在语义等值上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文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官方英译本为例,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探讨英译过程中的翻译转换现象,进而分析英译本中所展现的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献翻译 党的二十大报告 翻译转换理论 语义等值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报告外交语篇中态度资源的生态话语分析
8
作者 范一博 《海外英语》 2024年第4期66-68,共3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关于中国外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该研究遵循外交话语论域下的“平等和谐,包容共赢”生态哲学观,通过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态度系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关于中国外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该研究遵循外交话语论域下的“平等和谐,包容共赢”生态哲学观,通过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态度系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外交语篇展开话语分析,旨在揭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外交语篇所蕴含的生态取向,也进一步证明生态态度系统在生态话语分析上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生态话语分析 态度资源 “平等和谐 包容共赢”
下载PDF
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雨辰 彭奕为 《云梦学刊》 2023年第1期10-18,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提出应当立足于问题导向,以系统论、整体论、协同论等辩证思维统筹协同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形成,把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与重点展开对人民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二十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一步继承和深化了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生态文明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资本论》与主体革命论——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看唯物辩证法的工作谱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光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26,共22页
历史科学是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总体科学,其发动了主体对知识的工作批判关系,使唯物辩证法成为统一的逻辑;这一方法和逻辑可用“A-B”(唯物辩证法的谱系)指认:杜绝单纯的知识演绎,执行知、行互看。这表明不同于知识概念,范畴... 历史科学是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总体科学,其发动了主体对知识的工作批判关系,使唯物辩证法成为统一的逻辑;这一方法和逻辑可用“A-B”(唯物辩证法的谱系)指认:杜绝单纯的知识演绎,执行知、行互看。这表明不同于知识概念,范畴说到底是主体范畴,主体范畴——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形式——正是主体革命依托的对象。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知识生产的谜说到底是阶级的谜,需要经由“烛照”解决。生产关系的中心功能是执行生产烛照、阶级烛照、经济烛照、思想烛照,其解决商品起点之谜(知识的谜)、决定论之谜(逻辑的谜)以及研究对象之谜(结构的谜)。总之,《资本论》体系化的方法和逻辑以“活化的唯物史观”为旨要,它的核心点是走出黑格尔逻辑学,使商品、货币、资本的分析路径服从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模型。这启发对党的报告性质的理解,从历史成长角度按照马克思主义模型的科学讲述要求,以历史的主体论启动批判的知识论。在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方面,新时代需要切实加强与重视《资本论》路径的唯物史观原理与生产方式的唯物辩证法研究,予以谱系化,定格“主体革命论”,基于这一历史定位实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线索内在价值的工作锚定。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际遇,创造性表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认识论,张扬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主体理论,时代烘托并工作聚焦于社会主义主体批判,这说明马克思主义说到底是主体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应走出现象学和解释学,在人民至上的主体范畴中展现其道路理性和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资本论》 唯物辩证法 劳动二重性 生产方式 主体论 知识论 马克思主义模型 主体范畴
下载PDF
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实质 坚定迈向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星辰 孙宇航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2期1-4,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立意久远、影响非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实质,就要坚持自我革命,永远保持党的纯洁性和生机活力;坚持中国特色,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确保我们迈...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立意久远、影响非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实质,就要坚持自我革命,永远保持党的纯洁性和生机活力;坚持中国特色,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确保我们迈向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战无不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坚持自我革命 坚持中国特色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部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凝练
12
作者 刘翀 濮艳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编章体例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部分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的阐述。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要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该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编章体例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部分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的阐述。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要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该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七部分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概括和提炼,清晰地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与作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与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与重点工作,这些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中国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法”字及其价值特征
13
作者 莫纪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以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法”字出现的频次以及出现的部分所具有的价值特征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且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的关键词组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 以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法”字出现的频次以及出现的部分所具有的价值特征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且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的关键词组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政策规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又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的重要论断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的分析结论。通过文本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科学和有效地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精神和政策内涵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法”字 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下载PDF
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的三重含义
14
作者 郑根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8-86,共9页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人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人民”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次使用,既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以及社会主义中...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人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人民”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次使用,既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以及社会主义中国的真正主人身份的认同与重视,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权力、人民利益、人民幸福等问题的高度关注。整体地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主要有三个维度的含义:首先,作为主体的“人民”,“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绝对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其次,“人民”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成员,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最后,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中,“人民”的身份、地位与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民”概念的这三个维度并非各不相干,而是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它们既充分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发展思想,又从人民观的维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目标、任务与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的意义再论与实践探索——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战略性工作”的指示
15
作者 余艳娜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第2期69-72,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战略性工作”指示下,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即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与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战略性工作”指示下,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即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与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在实践中,高校图书馆应紧紧围绕这两项青年工作新要求开展工作,一是注重红色资源系统化建设与推广,讲好党的科学理论。二是以提供沉浸式与场景式阅读体验为目的构建虚实结合的红色场域,展现党的初心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红色阅读”推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 青年工作 战略性工作
下载PDF
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奋斗图谱
16
作者 王立仁 徐福祥 《高校辅导员》 2023年第1期3-7,24,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是对强调以往奋斗目标的指引、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奋斗取得的成果的总结,又紧密围绕团结奋斗作出明确的部署和要求,展现了奋斗图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坚固的意识形态阵地,培养以奋斗精神为核心的精神风貌,... 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是对强调以往奋斗目标的指引、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奋斗取得的成果的总结,又紧密围绕团结奋斗作出明确的部署和要求,展现了奋斗图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坚固的意识形态阵地,培养以奋斗精神为核心的精神风貌,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培养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动员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奋斗图谱,对于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奋斗 图谱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析
17
作者 程刚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6期7-12,共6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提供了思想引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指明了强国征途的前进方向,以团结全民共同奋斗凸显了凝聚伟力,以自我革命锻造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提供了思想引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指明了强国征途的前进方向,以团结全民共同奋斗凸显了凝聚伟力,以自我革命锻造强大政党赢得了民心所向,蕴含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充分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功能,为我们走好“第二个百年”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共产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意蕴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成就、举措与经验——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18
作者 竭长光 陶勇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10,共10页
“共同富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报告总结了十年来共同富裕取得的新成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关联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内含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强调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提出要... “共同富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报告总结了十年来共同富裕取得的新成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关联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内含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强调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提出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十年来的成就蕴含丰富的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必须防止陷入“福利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19
作者 吴桂金 徐萌瑜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3期53-55,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含有大量中国特色词汇,这些词汇翻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理解和解读。文章借生态翻译理论,从“三维”转换角度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发现“三维”转换理论能有效指导译者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含有大量中国特色词汇,这些词汇翻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理解和解读。文章借生态翻译理论,从“三维”转换角度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发现“三维”转换理论能有效指导译者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等方法进行翻译,期望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方法的选择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翻译方法 中国特色词汇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下载PDF
光辉的文献行动的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回答
20
作者 辛世俊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新时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新时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从实践到理论,要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确保理论的正确性;从理论到实践,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彰显理论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