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文史籍中的西羌语和党项语
被引量:8
- 1
-
-
作者
聂鸿音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0-126,共7页
-
文摘
古代史籍中记载着一些用汉字音译的西克和党项词语,本文据藏语和西夏文 对它们进行解诂,从中可以隐约看出后汉至北朝的西无语接近于藏语,而宋代的党 项语(西夏语)接近于羌语。此前的民族史学界大都把从西先到党项羌再到现代的 羌族看成一个连续发展的序列,本文摆出的事实提醒人们,今后在研究藏缅语言史 和中国民族史的时候应设法对其间出现的语言歧异加以解释。
-
关键词
西羌语
党项语
藏语
西夏语
-
分类号
H211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 2
-
-
作者
聂鸿音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出处
《西夏研究》
2020年第2期115-116,共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夏文学文献的汇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6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党项语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带有表示不同意义的前缀,这些前缀构成了一套严整的系统,其间的搭配次序有固定的模式。然而有一种罕见的情况此前尚未引起人们注意,即西夏的作者偶尔会打破这种模式以迎合某种特殊的表达需求。参照现代英语中同样罕见的"分裂不定式"(split infinitive)结构,本文称之为"谓词前缀的分裂式",指的是在动词词干和前缀之间破例插入一个实词而构成的复合谓语。
-
关键词
党项语
动词结构
编插
前缀
-
分类号
H211.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缩合的复杂性:初期党项语的框架
- 3
-
-
作者
麻晓芳(译)
-
机构
大英博物馆
北京语言大学
-
出处
《西夏研究》
2020年第3期76-85,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夏文佛典文献语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8BYY202)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20YJ14000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文展示了一个初期党项语(pre-Tangut)的构拟方案。初期党项语具有相对简单的音系,发展到西夏语(Tangut)演变为音系更加复杂的语言,这个过程称之为"缩合"(compression)。本文构拟了初期党项语音系,对应的后代西夏语在类型学视角上更接近于上古汉语,同时,此构拟方案也可以用以解释后代西夏语内部存在的形态转换。本文展示的构拟结果并非定论,因为此研究仅仅是基于少部分用例,但这并不妨碍西夏语语音史最终会纳入跨汉文化圈单音节缩合这一更大的体系之中。
-
关键词
初期党项语
缩合
音系
构拟
-
分类号
H211.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从内部规律和外部比较看党项语第一小循环的构拟
- 4
-
-
作者
陈鑫海
-
机构
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西夏学》
CSSCI
2018年第1期215-228,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西夏语言研究”(批准号11@ZH001)
-
文摘
自西田龙雄以后,党项语第一小循环构拟一般采用'紧元音'这一方案。但由于缺乏确凿的内证和外证,此前诸家学者对这一方案并不能十分肯定。本文认为这一小循环与其他循环的区别不在于韵母而在声母,可以考虑将其声母构拟为带有喉擦音色彩的辅音'~hC-'。本文通过分析党项语内部的声韵拼合规律和反切上字分布规律,为这样的构拟方案找到了内部证据,进而通过外部比较,从党项语跟汉语、梵语、藏语对音材料,现代羌语支语言材料中获取了相应的外部证据。
-
关键词
党项语
紧元音
内部规律
外部比较
-
分类号
H211.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从《宋史·夏国传》译音二题看西夏语辅音韵尾问题
被引量:7
- 5
-
-
作者
聂鸿音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20,共5页
-
文摘
从《宋史·夏国传》译音二题看西夏语辅音韵尾问题聂鸿音《宋史·夏国传》里有一批译自党项语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部族名等。这些名词多是当时的史官随手而译,没有经过仔细的音韵推敲,论对音的精密程度它比不上《番汉合时掌中珠》,论反映语音的系统性它比不上...
-
关键词
辅音韵尾
西夏语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党项语
《宋史》
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字
夏国
译音字
《元朝秘史》
-
分类号
H211.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元明时期京畿地区的党项方言岛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聂鸿音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4期173-179,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基于汉语通语与方言研究的番汉对音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0VJXT016)。
-
文摘
14世纪到16世纪初的西夏文字资料证明在当时的北京和河北保定存在两个“党项方言岛”,方言使用者是被蒙元王朝征调至京畿地区驻防的党项军户后裔。这种方言与周边官话的显著区别在于没有任何辅音韵尾,也没有元音韵尾i和u。源出河西的党项方音在保定的资料里得到了比较完好的保存,但在北京的资料里发生了变化,明显表现出了向官话靠拢的趋势。出现后一现象的原因是北京集中了一批在中央政府为官的党项贵族,他们会主动学习当朝蒙古和汉人的语言,只是有些人的发音不够准确。党项贵族对强势文化的依附心理促使其本身的文化传统走向衰亡,最终导致了党项方言岛的消失。
-
关键词
方言
党项语
官话
韵尾
西夏文
-
分类号
H211.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明代党项人的党项姓和蒙古名
被引量:2
- 7
-
-
作者
聂鸿音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西夏研究》
2022年第1期27-32,共6页
-
文摘
蒙元时期进入中原的一部分党项贵族喜欢取蒙古语的名字,表现出对蒙古当权者的依附心理。明代的一些党项官员继承了这个传统,他们的名字采用了“党项姓/汉姓+蒙古名”的形式,目的是宣示自己的社会地位高于汉人。明刊本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的发愿文里出现了24个这样的人名,是罕见的用西夏字译写蒙古语的记载。正确解读这些人名,可以为西夏覆亡之后党项人的文化认同提供史料依据。
-
关键词
党项语
蒙古语
姓名
音译
民族
-
Keywords
Tangut
Mongolian
personal name
transcription
ethnicity
-
分类号
K82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H211.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H212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四库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对西夏人名的改译
- 8
-
-
作者
聂鸿音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满语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80-85,共6页
-
文摘
清代四库馆臣曾经大幅度改译《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的音译词,其中,改动西夏人名主要比附藏文,个别词比附蒙古文和梵文.改译后的人名读音大致符合藏文词的书面形式,但语义多属无稽.校改者缺乏对宋代汉语方言的认知,仅用当时的官话来理解古书的译音字,终致滥用语音通转.校改者实际上并不会说藏语,除了藏文音节起首的复辅音声母外,他们只是套用满文的拼读法来理解和音译藏文的元音和辅音韵尾,导致校改后的词音有别于实际的口语.
-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校勘
党项语
藏文
满文
-
Keywords
Siku Quanshu
collation
Tangut language
Tibetan script
Manchu script
-
分类号
H211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小蕃”释义——读史杂谈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韩荫晟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100-101,106,共3页
-
文摘
《陇右金石录》的作者张维在考释《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时说:“……碑文一再斥言西羌,而元昊上仁宗疏,自称:‘改大汉衣冠,制小蕃文字。’①碑中书西夏文者,即题为书番碑。是羌、番必各自为族类,而西夏不自承为羌也。至夏之称蕃,盖以唐时吐蕃据有涼、陇,自号大蕃,其余威或犹存于诸部族间,故因而仍之,以畏诸戎欤!”②这里提到的“羌”与“蕃”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唯“小蕃”一词的出现及其含义,应予探讨。
-
关键词
吐蕃
西夏文
党项语
文字
元昊
党项族
金石
西羌
碑文
族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12世纪西北地区的f、h混读现象
- 10
-
-
作者
王培培
-
机构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
出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03-104,共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西夏通志"(批准号:A2012B2101)
-
文摘
12世纪的西夏文献表明,作者把汉语的f、h两个声母同读为h,不以合口韵为限。这种不合现代汉语方言惯例的现象不是宋代汉语西北方言的特征,而是当地党项人学说汉语时发生的音位负迁移所致。
-
关键词
方言
党项语
轻唇音
-
分类号
H1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试析西夏语表“五色”的词
被引量:6
- 11
-
-
作者
聂鸿音
-
出处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2-48,共7页
-
文摘
西夏语中有二十多个颜色词,本文从词源和词义两方面讨论了其中与“五色”(青黄赤白黑)有关的16个。这16个词可按使用的条件分为四组。第一组词在西夏文献中最为常见,可以认为是党项语的固有词。第二组词在词源上与第一组形成严整的对立,估计是来自藏语某个方言的借词。第三、四组是西夏人新造的词语,它们在意义上有别于第一、二组词。本文提出了改变声调是西夏语中产生新词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也许会深化我们对整个西夏词汇的认识。
-
关键词
颜色词
西夏语
西夏字
西夏文献
方言
党项语
藏缅语言
月月乐诗
五色
词语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西夏《文海》和中原韵書
- 12
-
-
作者
聶鴻音
-
机构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
-
出处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61-273,共13页
-
文摘
西夏政府編纂的《文海》雖可歸入“韵書”一類,但其主要目的在於規範文字的寫法而非規範詩歌用韵。《文海》的編寫體例大致與《廣韵》相同,只是調整了卷内各韵和韵内各同音字組的排列次序以便檢索。新的排列法借鑒自中原的某種小學著作,以漢語等韵學爲基礎思想。編者盲目沿襲唐宋官韵的表面形式,這限制了其對西夏語言的認識,導致《文海》未能如實表現西夏語的聲韵系統。
-
关键词
韵書
字典
西夏
党項語
-
Keywords
Rhyme book
Dictionary
Xixia
Tangut Language
-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