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晚清田园诗中的入世精神——以“道咸时期”田园诗为例
1
作者 汪渭青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6期56-59,共4页
道咸时期,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接连爆发,清政府摇摇欲坠,整个社会更是千疮百孔。在这样的危难时刻,诗人们没有选择消极避世,而是不被传统田园诗的风格所囿。他们在田园诗里大放异彩,控诉战争中的残暴行径,指摘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也歌... 道咸时期,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接连爆发,清政府摇摇欲坠,整个社会更是千疮百孔。在这样的危难时刻,诗人们没有选择消极避世,而是不被传统田园诗的风格所囿。他们在田园诗里大放异彩,控诉战争中的残暴行径,指摘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也歌颂爱国志士的勇敢无畏。本文旨在探讨这个时期田园诗中的入世精神的体现以及其保家卫国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咸时期 田园诗 入世精神
下载PDF
入世精神与苏轼书法守成性特征的形成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军民 王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历来人们津津乐道于苏轼对宋人尚意书风的开创性贡献,却相对忽略了苏轼书法艺术观的守成性特征,这是不全面的。苏轼书法的守成性是儒家入世思想对他的主导性影响的必然结果。苏轼秉持"书为小道"、"学书为乐"的习书... 历来人们津津乐道于苏轼对宋人尚意书风的开创性贡献,却相对忽略了苏轼书法艺术观的守成性特征,这是不全面的。苏轼书法的守成性是儒家入世思想对他的主导性影响的必然结果。苏轼秉持"书为小道"、"学书为乐"的习书观,书如其人、人书并重的品评观,同时缺少书法艺术创作所必需的创作激情。这些因素是苏轼书法守成性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苏轼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以及居"宋四家"首席的突出地位,更多的是一种天才的文艺才华和人格气节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精神 苏轼 书法艺术 守成性
下载PDF
从“吾与点”看孔子的入世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寰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143-144,共2页
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子所代表的儒家重视积极入世的精神,"入世"是他们难以割舍的情结。而《论语·先进》一章中,却流露出与这种主流观点不符的思想。文章从分析孔子的入世态度角度入手,在对孔子生平志向、侍坐章中实际情景... 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子所代表的儒家重视积极入世的精神,"入世"是他们难以割舍的情结。而《论语·先进》一章中,却流露出与这种主流观点不符的思想。文章从分析孔子的入世态度角度入手,在对孔子生平志向、侍坐章中实际情景进行分析后,得出孔子的"吾与点也"并非真的赞许曾点,而是表达了孔子对曾晳"舍之则藏、用之亦藏"的否定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入世精神 曾皙
下载PDF
论儒家的入世精神与西方体育思想的会通
4
作者 王晓晨 吉灿忠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0-131,共2页
通过对儒家入世精神和西方体育思想的梳理,认为:入世精神不乏西方体育思想"竞争""冒险""超越""征服"的精神基调和"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指出寻找中西体育文化的契合... 通过对儒家入世精神和西方体育思想的梳理,认为:入世精神不乏西方体育思想"竞争""冒险""超越""征服"的精神基调和"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指出寻找中西体育文化的契合点,受民族文化熏陶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普世价值,是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传播之文化环境的积极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入世精神 西方体育思想 会通
下载PDF
论元稹的入世精神
5
作者 刘铁峰 《唐都学刊》 2008年第6期34-38,共5页
元稹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积极入世者,也是中唐政治舞台上一位活跃而有影响的人物,虽然遭遇过多次贬谪,但始终坚持以权道济世。终其一生,在功利追求、仕宦态度、济世实践等方面总是热切而主动的,表现出饱满的入世精神。
关键词 唐代文学 元稹 入世精神
下载PDF
杜诗直面社会人生的入世精神
6
作者 马德富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第4期27-33,共7页
直面社会人生的入世精神是杜诗艺术精神的核心之一。这种精神在深层次上激发和规范了诗人的艺术创作,杜诗比他人之作更多、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与这种精神有关。基于忧患意识的批判精神和仁民爱物的人道主义... 直面社会人生的入世精神是杜诗艺术精神的核心之一。这种精神在深层次上激发和规范了诗人的艺术创作,杜诗比他人之作更多、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与这种精神有关。基于忧患意识的批判精神和仁民爱物的人道主义精神是这种精神的有机内涵。本文对杜诗这种精神的结构、表现、生成原因等作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直面社会人生 入世精神
下载PDF
试论庄子的入世精神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鹏飞 邹小燕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人们通常认为庄子的思想是出世的,这种观点在表面看来不容置疑,因为《庄子》一书有大量出世的言说,但是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决定了他所言说的内容与他的精神实质并不一致,在他的“道说”里面尚有“未被道说的东西”。实际上庄子热爱生命... 人们通常认为庄子的思想是出世的,这种观点在表面看来不容置疑,因为《庄子》一书有大量出世的言说,但是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决定了他所言说的内容与他的精神实质并不一致,在他的“道说”里面尚有“未被道说的东西”。实际上庄子热爱生命、批判现实、追求自由,执著于为人类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为社会培养精神健康、心理正常、“重生”和“乐生”的人,可以说在庄子“狂人狂言”式的出世言说之下,蕴藏的却是真正的入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子哲学 入世精神
下载PDF
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恒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9-12,共4页
“中庸”之道之根本方法论形成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入世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理的处世观、取财有道且寡欲的义利观 ,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将人植根于其生活于中的自然界和人际间 ,从而为现世的人营造... “中庸”之道之根本方法论形成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入世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理的处世观、取财有道且寡欲的义利观 ,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将人植根于其生活于中的自然界和人际间 ,从而为现世的人营造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入世精神对于当今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入世精神 中庸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孔子的入世精神与中国文人的忧患心态 被引量:4
9
作者 严云受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对陶渊明、王维、陆游、司空图等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历程、创作及其复杂矛盾的思想轨迹进行了探讨分析,重点剖析他们的退隐问题,从而指出尽管各个文人经历不同,具体的思想矛盾也各有特点,或偏嗜老庄,或出入禅林,但从整体上看... 本文对陶渊明、王维、陆游、司空图等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历程、创作及其复杂矛盾的思想轨迹进行了探讨分析,重点剖析他们的退隐问题,从而指出尽管各个文人经历不同,具体的思想矛盾也各有特点,或偏嗜老庄,或出入禅林,但从整体上看,孔子的积极入世精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忧时伤世的忧患意识则是包括上述文人在内的中国世世代代文人灵魂的核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学的民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精神 忧患心态 隐居 儒家 核心
下载PDF
中日佛教入世精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青生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93-96,共4页
中日佛教入世精神的比较研究郭青生中日两国的佛教同属东亚佛教文化圈,建立在相同的基本经典的基础上。公元六世纪以来,日本的佛教就开始受到中国佛教的影响,其主要宗派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因此,中日两国佛教有许多共同之处。... 中日佛教入世精神的比较研究郭青生中日两国的佛教同属东亚佛教文化圈,建立在相同的基本经典的基础上。公元六世纪以来,日本的佛教就开始受到中国佛教的影响,其主要宗派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因此,中日两国佛教有许多共同之处。然而,由于两国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入世精神 日本佛教 社会公益事业 实用主义 日莲宗 中日两国 佛教文化 宗教精神 平安时代
下载PDF
论孔子的入世精神 被引量:2
11
作者 修建军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6期40-44,共5页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积极参予世务的政治家,他身处离乱之世,满怀治世雄心,为行道救世,奔走列国,游说于公卿大夫之间,栖栖惶惶;然而孔子尽管救世心切,却政绩平平,是一个失意的政治家。但孔子的救世热情从未因政治上的不得志和同时...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积极参予世务的政治家,他身处离乱之世,满怀治世雄心,为行道救世,奔走列国,游说于公卿大夫之间,栖栖惶惶;然而孔子尽管救世心切,却政绩平平,是一个失意的政治家。但孔子的救世热情从未因政治上的不得志和同时代人的不理解而有丝毫的动摇,而是以更大的热情从事培养政治人才的教育事业。总之,孔子的人生观是积极入世的,孔子的人生实践是济世救世的,孔子的教育是经世教育,孔子的全部学说,便是一种经世的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体系 我国古代 人生实践 卿大夫 政治理想 论语 入世精神 社会秩序 救世 社会理想
下载PDF
论陆机诗的入世精神
12
作者 王力 王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8期27-31,共5页
儒家的人世精神在陆机诗中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直接表达对功名的渴慕;以功名事业劝勉他人;挫折后的“出世”语仍折射出“人世”心;感时叹逝;宦游思乡;古题新意。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人世精神形成的原因:出身与才华所带来的祟高感;作... 儒家的人世精神在陆机诗中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直接表达对功名的渴慕;以功名事业劝勉他人;挫折后的“出世”语仍折射出“人世”心;感时叹逝;宦游思乡;古题新意。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人世精神形成的原因:出身与才华所带来的祟高感;作为亡国臣急于自我证明的焦虑心态;深藏于心的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诗 入世精神 功名事业
下载PDF
水中镜像——论中国传统入世精神与中国电影
13
作者 张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20-22,共3页
点点滴滴的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随着'水'文化所指的无限延伸,更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水的三层基本所指为:女性、生命和道,每一层都体现了入世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且通过电影,完美地传达了这三个方面的表述。本文通过... 点点滴滴的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随着'水'文化所指的无限延伸,更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水的三层基本所指为:女性、生命和道,每一层都体现了入世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且通过电影,完美地传达了这三个方面的表述。本文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分析,具体探讨了中国传统入世精神在新媒介电影中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精神 中国电影
下载PDF
热辣的入世精神 超脱的出世情怀
14
作者 张堃 《江淮法治》 2013年第6期55-55,共1页
初渎,有点意思;再读,有味道!掩卷品味,近400页的《追寻龙图腾》里活脱脱跃出一个率性、潇洒、幽默的阳刚汉子。带着积极热辣的人世精神,或诗意、或思辨地表达他超脱的出世情怀。如果说一部作品的生命力源于个性,那么,《追寻龙图... 初渎,有点意思;再读,有味道!掩卷品味,近400页的《追寻龙图腾》里活脱脱跃出一个率性、潇洒、幽默的阳刚汉子。带着积极热辣的人世精神,或诗意、或思辨地表达他超脱的出世情怀。如果说一部作品的生命力源于个性,那么,《追寻龙图腾》无疑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在35万字的空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精神 情怀 出世 超脱 龙图腾 生命
下载PDF
论《人间世》中庄子入世行为与入世精神
15
作者 卢宪帅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8期64-66,共3页
庄子用七个寓言表达了其处世的态度与方法,但他本人没有参与政治,这与其对颜回、叶公子高、颜阖等人的教导行为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他的行为与在《人间世》中表现的入世精神呈现出一定的对立性,尤其是楚狂接舆的那一段歌谣,在诉说了人世... 庄子用七个寓言表达了其处世的态度与方法,但他本人没有参与政治,这与其对颜回、叶公子高、颜阖等人的教导行为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他的行为与在《人间世》中表现的入世精神呈现出一定的对立性,尤其是楚狂接舆的那一段歌谣,在诉说了人世间不可久居之后,仍然艰难地寻找着如何在世间全生的途径。这是由于时代背景与庄子个人经历导致的。庄子生活在被称为“桀宋”的国家,却仍然觉得人间可居,只是他自己厌倦了而已。因此才有对后辈的关于处涉人间的教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矛盾 行为 人间世 入世精神
下载PDF
浅析宋代文人书画艺术中的入世精神
16
作者 方国 《艺术评鉴》 2020年第16期43-45,共3页
中国古代的人文艺术在宋代最为出众,宋代开始将书画艺术从六艺中独立出来,追求书画创作的独立性,突出书画艺术本身的价值。而宋代的文人思想受到国家的稳定、儒家的精神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宋代文人的一生中都表达出了入世的精神,而本... 中国古代的人文艺术在宋代最为出众,宋代开始将书画艺术从六艺中独立出来,追求书画创作的独立性,突出书画艺术本身的价值。而宋代的文人思想受到国家的稳定、儒家的精神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宋代文人的一生中都表达出了入世的精神,而本文从宋代文人的书画艺术角度探讨其入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人 书画艺术 入世精神
下载PDF
从明代通俗文学中的吕洞宾形象看道教的入世精神 被引量:2
17
作者 苟波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明代 通俗文学 吕洞宾形象 道教 入世精神
原文传递
论庄禅的“入世”精神
18
作者 师瑞 《榆林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4-28,共5页
庄子的逍遥思想有着"游世"的特征,这与禅宗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思想,在对世间的态度上是相通的。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入世的精神。庄禅的入世精神与儒家积极谋求社会治理的入世思想不同。庄子的入世表现... 庄子的逍遥思想有着"游世"的特征,这与禅宗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思想,在对世间的态度上是相通的。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入世的精神。庄禅的入世精神与儒家积极谋求社会治理的入世思想不同。庄子的入世表现为得道者在朴素的现实生活中回归生命本真,禅宗的入世表现为觉悟不离本分事。庄禅之间共通的"入世"精神,建立在相似的形而上学基础上——虽然二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截然不同,但在思维理路上有着共同的特征。庄禅的入世精神,都高唱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突出地表现为对权威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禅宗 入世精神
下载PDF
论庄子出入世的精神——兼评陈鼓应与刘笑敢先生之诠释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玮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1-25,共5页
通过诠释学的方法论,探讨庄子之出入世的精神,并以陈鼓应先生“积极入世”的观点和刘笑敢先生“消极出世”的说法为对照,分析庄子对宇宙与人生的认识意涵,辨析其自由精神和宿命思想,从而以安身立命、理想境界两大主轴,论证庄子之处世观... 通过诠释学的方法论,探讨庄子之出入世的精神,并以陈鼓应先生“积极入世”的观点和刘笑敢先生“消极出世”的说法为对照,分析庄子对宇宙与人生的认识意涵,辨析其自由精神和宿命思想,从而以安身立命、理想境界两大主轴,论证庄子之处世观以及庄子精义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入世精神 陈鼓应 刘笑敢
下载PDF
儒家“入世”精神的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伟钧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9-84,共6页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 ,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 ,乃至人生哲学 ,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 ,这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 ,是从修身开始 ,中经齐家 ,终...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 ,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 ,乃至人生哲学 ,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 ,这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 ,是从修身开始 ,中经齐家 ,终于治国、平天下 ,这种思想以个人道德实践为基础 ,以实行德治为核心 ,它从小到大 ,由近及远 ,与广大人民的生活相贴近 ,与中国人传统的伦理文化心理相合拍 ,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易于在社会实践中推广实施。因此 ,这种“入世”精神在封建社会的前期和中期 ,对于巩固封建生产关系 ,稳定封建社会秩序 ,加强中央集权制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 ,这种以修身、齐家为基础的思想 ,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 ,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 ,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入世精神 现代意义 德治 传统伦理文化 家庭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