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西兰的负鼠——一场尚未完结的与外来入侵有袋类的较量(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纪维红 Mick Clout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发展毛皮工业 ,新西兰 19世纪中叶从澳大利亚引入刷尾负鼠 (Trichosurusvulpecula) ,后成为新西兰一大害兽。刷尾负鼠不仅因破坏当地植被、捕食鸟蛋等而严重影响了新西兰的生物多样性 ,而且因其传播结核病菌对当地畜牧业造成了很大损... 为发展毛皮工业 ,新西兰 19世纪中叶从澳大利亚引入刷尾负鼠 (Trichosurusvulpecula) ,后成为新西兰一大害兽。刷尾负鼠不仅因破坏当地植被、捕食鸟蛋等而严重影响了新西兰的生物多样性 ,而且因其传播结核病菌对当地畜牧业造成了很大损失。新西兰每年花费巨额资金来控制这一害兽。虽然刷尾负鼠在一些孤立的岛屿和重点自然保护区已完全被消灭或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在新西兰大部分地区其分布却还在扩展 ,依然威胁着新西兰的生物多样性和农牧业生产。传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兽夹捕杀、射杀和药物灭杀 ,其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 :1)受资金的限制 ;2 )小面积控制后因为种群密度减小 ,负鼠的生育率、存活率随之增高。加上新个体从周围迁入 ,种群数量迅速恢复。生物防治特别是免疫绝育法被认为是经济、人道及有效的方法。新的研究结果证明刷尾负鼠具有一雄多雌的繁殖方式 ,而且在雌兽被绝育后 ,种群中雄兽与雌兽之比率反而增高。因此雌兽绝育可能不会降低雌雄负鼠之间的接触频率。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绝育控制刷尾负鼠是很有前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尾负鼠 入侵有袋类 生物防治 新西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