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海岛两种林下马缨丹入侵群落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春晓 罗真 +6 位作者 钟址非 毛玥 王生生 林希霆 陈颖 曹晟烜 邓传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6,67,共7页
以福州海岛上受马缨丹(Lantana camara)入侵的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林和桉树(Eucalyptus)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χ^(2)检验、M. Godron稳定性等方法,对马缨丹入侵群落的物种生态位、种间联结及群... 以福州海岛上受马缨丹(Lantana camara)入侵的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林和桉树(Eucalyptus)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χ^(2)检验、M. Godron稳定性等方法,对马缨丹入侵群落的物种生态位、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缨丹重要值在台湾相思和桉树林下均居前列,其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占显著优势地位。两种林下马缨丹入侵群落的生态位重叠值总体较低,但马缨丹与台湾相思林下的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紫弹树(Celtis biondii)等及桉树林下的豺皮樟、鸡屎藤(Paederia cruddasiana)、雀梅藤(Sageretia thea)、两面针等物种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台湾相思林下马缨丹入侵群落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正联结,正负联结比值大于1;桉树林下马缨丹入侵群落总体联结性为显著负联结,正负联结比值小于1。两种林下15种优势物种的χ^(2)检验结果显示,马缨丹入侵群落种间联结性总体较弱,物种独立性较强,但马缨丹与生态位重叠高的物种存在较强的种间关联性。两种林下马缨丹入侵群落的M. Godron稳定性测定结果均远离理想稳定点坐标(20,80),处于不稳定状态,相对而言,台湾相思林下马缨丹入侵群落的稳定性更高。马缨丹在两种林下均占有绝对优势,入侵群落较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丹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入侵群落
下载PDF
三峡河谷苏门白酒草入侵群落特征及种间联结研究
2
作者 周宇 冯海平 +4 位作者 张国栋 陈尽染 吴舒雅 李兆华 薛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0-1080,共11页
苏门白酒草(Erigeron sumatrensis)是一种外来恶性杂草,其入侵严重威胁入侵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为有效观测与评估不同海拔苏门白酒草入侵的危害程度,以三峡河谷地带的苏门白酒草入侵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三峡河谷地带设置180... 苏门白酒草(Erigeron sumatrensis)是一种外来恶性杂草,其入侵严重威胁入侵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为有效观测与评估不同海拔苏门白酒草入侵的危害程度,以三峡河谷地带的苏门白酒草入侵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三峡河谷地带设置180个1 m×1 m样方,采用χ^(2)统计量、方差比率法(VR)、联结系数(AC)、匹配系数Ochiai和Dice、Gordon M群落稳定性测度方法分别对其种间联结关系与群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苏门白酒草入侵群落中共有149种伴生植物,从低海拔的56种到高海拔的97种,海拔高度上升显著增加了入侵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重要值普遍增大,且地上生物量增加。(2)低海拔和高海拔群落中苏门白酒草的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最大,中海拔群落中鹅肠菜(Stellaria aquatica)的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最大。与低海拔相比,中海拔和高海拔群落中苏门白酒草的优势度分别增长1.09%和8.32%。(3)χ^(2)检验和联结系数表明,低海拔入侵群落种间呈不显著负联结,中海拔入侵群落种间呈显著正联结,高海拔入侵群落种间呈显著负联结。入侵群落总体呈不显著负联结,群落内种间联结松散,独立分布性较强。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低海拔和中海拔群落的交点坐标分别为(39.85,59.98)、(35.79,63.91),交点坐标距稳定点坐标(20,80)有一定距离,表明苏门白酒草入侵群落处于非稳定状态。高海拔群落的稳定性比值为(26.82,73.28),靠近稳定点坐标,说明群落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河谷 苏门白酒草 入侵群落 种间联结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意大利苍耳入侵对本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3
作者 肖永康 何健霄 +4 位作者 隋晓青 蔡新斌 买尔燕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周一凡 阿马努拉·依明尼亚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717-5725,共9页
研究外来植物不同程度入侵对区域群落结构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以入侵植物以意大利苍耳(Xanthium italicum)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意大利苍耳危害较明显且分布面积较大的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 研究外来植物不同程度入侵对区域群落结构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以入侵植物以意大利苍耳(Xanthium italicum)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意大利苍耳危害较明显且分布面积较大的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为研究区域进行植物样方调查,以意大利苍耳和其共生的本地植物为切入点,以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稳定性、群落可入侵性、影响程度指数、入侵植物的竞争优势和入侵强度来探究不同入侵程度下的本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未入侵地相比,意大利苍耳轻度入侵显著增加了本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P<0.05),而重度入侵显著降低了本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P<0.05)。(2)在意大利苍耳入侵的群落中,群落稳定性由轻度入侵水平到重度入侵水平降低了25%,而群落可入侵性、意大利苍耳的竞争优势指数和入侵强度指数分别增加了77%、79%和83%。(3)在轻度入侵水平下,意大利苍耳对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和群落物种数的影响程度指数<0,产生了积极影响;相反,在轻中度和重度入侵水平下意大利苍耳对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和群落物种数的影响程度指数>0,产生了负面影响。(4)本地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均呈正相关,但与群落可入侵性呈负相关(P<0.05)。(5)Shannon-Wiener指数对群落的稳定性的直接通经系数最大,为0.828;Simpson′s指数对群落可入侵性的直接通经系数最大,为0.932。由此可见,意大利苍耳在中度和重度入侵对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巨大影响,而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和枢纽地带的新疆,将会对其脆弱的生态系统和土著物种的多样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应在入侵初期对其进行控制与铲除,防止意大利苍耳等有害外来入侵种的入侵和进一步扩散与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群落入侵 入侵程度
下载PDF
群落多样性对群落可入侵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谢家杰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外来入侵植物(alien invasive plants, AIP)的成功入侵可能改变群落结构和群落可入侵性,并破坏本地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群落多样性常用指标涵盖了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等方面,而这些多样性指标与群落可入侵... 外来入侵植物(alien invasive plants, AIP)的成功入侵可能改变群落结构和群落可入侵性,并破坏本地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群落多样性常用指标涵盖了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等方面,而这些多样性指标与群落可入侵性存在复杂的相关性。群落可入侵性是评价群落对抗外来入侵物种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与群落多样性密切相关。如何准确理解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对群落可入侵性的影响,是入侵生态学领域一个研究和争论的焦点问题。对现有的群落可入侵性相关性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群落多样性对群落可入侵性的作用因生境和研究尺度的不同而异。过去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单一多样性维度对群落可入侵性的作用,同时对不同群落可入侵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较少,且缺乏一个通用的群落可入侵性量化的指标。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多种多样性指数与群落可入侵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理解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机制提供科学基础。在构建生态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框架时,群落多样性的考量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入侵生态学的认识,而且还能指引研究者实施更加有效的预防、监测和干预手段,从而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群落入侵 群落多样性 入侵干预 入侵生态
下载PDF
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可入侵性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郑景明 马克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38-1343,共6页
综述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可入侵性关系的研究进展.对模型研究、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得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可入侵性关系不同结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方面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模型研究的群落多样性形成机制单一、群落状态达... 综述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可入侵性关系的研究进展.对模型研究、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得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可入侵性关系不同结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方面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模型研究的群落多样性形成机制单一、群落状态达到平衡、物种特征差异不明显等简化前提假设,削弱了其结论的可信性.观察性研究的尺度不同导致不同结论,在小尺度上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群落内部的生物因素,但在较大尺度上很多外部因素共同影响多样性和可入侵性,会导致两者出现正相关.实验性研究通常是在小尺度下进行,排除了外部因素的干扰,但是在人工组建群落多样性梯度时,会出现取样效应、相同物种多样性的群落丰富度和密度不同等问题.未来研究应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即观察性研究与实验相结合,分析不同尺度上入侵的机理和过程;平衡实验设计,避免抽样效应等误来源;模型与实验设计相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入侵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 丰富度假说 取样效应
下载PDF
草地物种多样性对群落可入侵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丽娟 吴琛珺 +2 位作者 薛杨璐 王一暖 王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3-477,551,共6页
综述草地群落入侵实验中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可入侵性关系的研究进展。目前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主要出现了对立的关系模式,被普遍接受的解释机制为尺度依赖。但其它研究中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关系,提出物种特性、植物更新、种间关系变化... 综述草地群落入侵实验中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可入侵性关系的研究进展。目前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主要出现了对立的关系模式,被普遍接受的解释机制为尺度依赖。但其它研究中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关系,提出物种特性、植物更新、种间关系变化和群落构建机制等其它因素可能是导致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出现复杂关系的原因。建议未来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关系在不同营养级适用性,与群落构建机制变化间的联系和时间尺度对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群落入侵 尺度依赖 物种特性 植物更新 种间关系 群落构建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魏巍 侯玉平 +3 位作者 彭少麟 陈鹏东 梁希平 张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021-6028,共8页
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引发巨大经济损失,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光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生长最重要的限制性资源之一,对光的捕获和利用直接影响植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和适合度。... 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引发巨大经济损失,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光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生长最重要的限制性资源之一,对光的捕获和利用直接影响植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和适合度。本研究以华南地区危害严重的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为研究对象,对比二者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叶片特征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从而验证假设:外来植物入侵力受有效光辐射的限制,光照是影响不同演替阶段林型具有不同可入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3%—60%全光照下两种外来植物均可存活,并显示较灵活的生物量分配策略,可见其对光照具有广适性,为其广泛分布提供生态学基础。低光严重抑制了两种外来植物的生物量积累,这可能是导致演替后期季风林入侵现象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比两种植物叶片特征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高光下薇甘菊SLA降低,LAR、LARMR减小,叶片变小变厚,有利于植株保持强光下的水分平衡;低光下薇甘菊增加SLA和LAR,叶片变薄变大,增大对光的截获面积,以实现对光强减弱的适应。相比薇甘菊,3种光照处理对飞机草的SLA、LAR、LARMR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1)光照影响所在群落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抵抗力;(2)攀援植物薇甘菊较丛生型草本飞机草对变化的光环境在叶片水平上具有更高的形态可塑性,有效寻觅光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演替 入侵植物 比叶面积 生物量分配 光强 群落入侵
下载PDF
生物入侵综述
8
作者 富昊宁 李佳怡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7年第1期202-202,共1页
生物入侵作为一种生命科学现象,已经广泛渗透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并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心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影响物种生物入侵成功的主要因素,入侵生物的适应性进化,群落入侵形成,与本物种的作用等问题逐渐成为了... 生物入侵作为一种生命科学现象,已经广泛渗透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并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心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影响物种生物入侵成功的主要因素,入侵生物的适应性进化,群落入侵形成,与本物种的作用等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研究生物入侵的关注点。伴随着生物入侵的大规模爆发,人类的经济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适应性进化 群落入侵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丘陵生境优势树种凋落物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侯玉平 魏巍 +4 位作者 翟文婷 初航 殷吉林 柏新富 卜庆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34,共7页
【目的】认识和了解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机制成为当前入侵生态学研究最为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本文比较山东半岛丘陵生境不同群落优势种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化感抑制效应差异,探讨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化感驱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 【目的】认识和了解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机制成为当前入侵生态学研究最为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本文比较山东半岛丘陵生境不同群落优势种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化感抑制效应差异,探讨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化感驱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凋落物水浸液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山东半岛丘陵生境常见优势树种麻栎、刺槐、赤松、黑松凋落物对火炬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差异;因土壤会影响许多化感物质的转化和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其活性,进一步设置土壤介质参与的凋落物覆盖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不同树种凋落物覆盖对火炬树幼苗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凋落物水浸液种子发芽试验显示,麻栎相比刺槐、赤松、黑松,显著抑制火炬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凋落物覆盖盆栽试验表明,高凋落物量(每盆50 g)时,麻栎较刺槐、赤松、黑松显著降低了火炬树幼苗的总生物量;低凋落物量(每盆25 g)时仅在麻栎和赤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麻栎较赤松显著抑制了火炬树幼苗总生物量的积累;有麻栎凋落物覆盖时,火炬树幼苗生物量分配呈现叶生物量比降低,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增大的趋势。【结论】麻栎的化感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炬树的生长。利用对火炬树具有明显化感抑制作用的本地植物麻栎对其进行生态控制,或者构建高抵抗力植物群落,进而筛选有效化感物质,可能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控制火炬树扩散的新途径。研究结果可揭示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化感驱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入侵过程的认识,对外来植物入侵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火炬树 生物入侵 化感作用 化感适应性 群落入侵抵抗力 优势树种
下载PDF
群落组成及物种间相互作用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姚向阳 李委涛 郑玉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53-1959,共7页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了解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是有效控制其入侵的前提。生物阻抗假说认为,入侵地本地植物群落中的许多生物因子及生物过程能够抵御外来植物入侵。但关于群落抵抗外来种入侵的主要机制,目前还没有确...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了解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是有效控制其入侵的前提。生物阻抗假说认为,入侵地本地植物群落中的许多生物因子及生物过程能够抵御外来植物入侵。但关于群落抵抗外来种入侵的主要机制,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结论。本文综述了群落中物种功能特征的多样性以及与外来种功能特征的相似度、植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以及植物与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以及以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未来研究应该注重不同条件下植物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竞争强度下,植物与食草动物的相互作用;植物、动物及土壤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这些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入侵生态学理论,而且对于预测外来植物未来的扩散范围,合理有效地管理生态系统,防止外来植物入侵,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群落入侵 生物阻抗假说 物种间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四川攀西地区云南松群落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旭 王国严 +3 位作者 彭培好 李景吉 石松林 张廷斌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5-874,共10页
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入侵地本土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认识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入侵植物的防控能力。本文以攀西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 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入侵地本土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认识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入侵植物的防控能力。本文以攀西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野外群落调查,从群落可入侵性入手,分析了环境因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学特征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和火烧强度等环境因子和冠层郁闭度、灌木层盖度等生物因子对研究区紫茎泽兰入侵强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和草本层组分种与紫茎泽兰的亲缘关系显著影响紫茎泽兰的入侵强度(P<0.05),说明灌木层对光照等环境资源的占用和草本层(同层)物种对相似资源的竞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紫茎泽兰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入侵 物种多样性 净种间亲缘关系指数 群落入侵
原文传递
Co-invasion of daisy fleabane and Canada goldenrod pose synergistic impacts on soil bacterial richness 被引量:7
12
作者 WEI Mei WANG Shu +3 位作者 XIAO Hong-guang WU Bing-de JIANG Kun WANG Cong-y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790-1801,共12页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co-invasion of multiple invaders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s significant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driving successful invasion.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of soil...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co-invasion of multiple invaders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s significant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driving successful invasion.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to co-invasion of two invaders daisy fleabane(Erigeron annuus)and Canada goldenrod(Solidago canadensis).Daisy fleabane and/or Canada goldenrod invas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richness,Shannon index,and Chao1 index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Canada goldenrod under light degree of invasion and co-invasion of daisy fleabane and Canada goldenrod regardless of invasion degree signally improved the ACE index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Thus,the two invaders can enhance 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richness to facilitating subsequent invasion due to the fact that higher 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richness can enhance the levels of soil function and nutrients acquisition of plant species.ACE index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subjected to co-invasion of daisy fleabane and Canada goldenrod regardless of invasion degree was greater than that under the independent invasion of either daisy fleabane or Canada goldenrod.Hence,co-invasion of the two invaders can impose synergistic impacts on soil bacterial richness,which may build a preferable soil micro-environment via the intensified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which is contributive to their following inva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nvasion Erigeron annuus invasive plant species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Solidago canadensis
下载PDF
Effective See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n Upward Shift Species in Alpine Tundra of Changbai Mountains 被引量:1
13
作者 ZONG Shengwei XU Jiawei +2 位作者 Eckart DEGE WU Zhengfang HE Hongsh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48-58,共11页
The vegetation of alpine tundra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s has experienced great changes in recent decades. Narrowleaf small reed(Deyeuxia angustifolia), a perennial herb from the birch forest zone had crossed the tree... The vegetation of alpine tundra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s has experienced great changes in recent decades. Narrowleaf small reed(Deyeuxia angustifolia), a perennial herb from the birch forest zone had crossed the tree line and invaded into the alpine tundra zone. To reveal the driven mechanism of D. angustifolia invasion,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figure out the effective seed distribution pattern, which could tell us where the potential risk regions are and help us to interpret the invasion process.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the locations of the seeds in the soil layer and mean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ive see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 angustifoli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the effective seed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also assessed by redundancy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seeds of D. angustifolia spread in the alpine tundra with a considerable number(mean value of 322 per m2). They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 elevation area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 Effective seed number(ESN) occurrences of D. angustifolia were different in various plant communities. Plant communities with lower canopy cover tended to have more seeds of D. angustifolia. Our research indicated reliabl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extent to which habitats are susceptible to inva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invasion effective seed number (ESN) alpine tundra Changbai Mountains
下载PDF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magnifies the effects of N addition on performance of invasive plants in subtropical native communities 被引量:5
14
作者 Xiang-Qin Li Sai-Chun Tang +2 位作者 Yu-Mei Pan Chun-Qiang Wei Shi-Hong Lü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473-484,共12页
Nitrogen(N)deposition,precipit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 affect plant invasions in temperate ecosystems with limiting N and water resources,but whether and how they affect plant invasions in subtropical native commun... Nitrogen(N)deposition,precipit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 affect plant invasions in temperate ecosystems with limiting N and water resources,but whether and how they affect plant invasions in subtropical native communities with abundant N and precipitation remains unclear.We constructed in situ artificial communities with 12 common native plant species in a subtropical system and introduced four common invasive plant species and their native counterparts to these communities.We compared plant growth and establishment of introduced invasive species and native counterparts in communities exposed to ambient(CK),N addition(N+),increased precipitation(P+)and N addition plus increased precipitation(P+N+).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density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communities under such conditions.P+alone did not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invasive species or native counterparts.N+enhanced only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relative density of invasive species.P+N+enhanced the growth and establishment performance of both invasive species and native counterparts.Most growth and establishment parameters of invasive specie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native counterparts under N+,P+and P+N+conditions.The density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native communities established by invasive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native communities established by native counterparts under P+N+condition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may magnify the effects of N+on performance of invasive species in subtropical native communities where N and water are often abundant,which may help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global change on plant invasion in subtropical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aboveground biomass community density growth and establishment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invasive plants nitrogen addition subtropical native communit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