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杜甫的入声韵脚诗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舒志武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8-64,共7页
-
文摘
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探讨杜甫入声韵脚诗的表情达意问题,发现他的入声韵脚诗往往表达压抑悲愤的情感,因为入声韵是一种急促短暂的语音。文章还与王维、李白的入声韵脚诗加以比较,以说明杜诗押韵的风格特点。
-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押韵
入声韵脚
-
Keywords
Du Fu
poetry
rhyme
entering tone
the rhyming foot-words
-
分类号
I2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歌教学的诵读美
- 2
-
-
作者
张春丽
-
机构
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1期72-72,共1页
-
文摘
诗歌教学已成为文学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诗歌教学的方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诵读教学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并详尽分析了原因、要求及其达到的审美效果。
-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诵读教学法
哈佛大学
古典诗歌
《孔雀东南飞》
创新思维能力
《再别康桥》
语文教育
中学语文
入声韵脚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声不失序,音以律文——杜甫《石壕吏》用韵阐微
- 3
-
-
作者
锐声
-
出处
《天津师大学报》
1987年第5期82-84,共3页
-
文摘
讲究声韵,是中国古典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的一大特点。人的声音本就有大小高下之殊,而汉语言本身又极富音乐性,写成诗,更显得铿锵和鸣了。今人钱钟书云:“文字有声,诗得之为调为律。”不外此意吧。六朝沈约归纳四声之法,谓“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为以后诗歌创作上的“声韵之圆转,律吕之靡密”作了些原则上的概括。到唐代,诗歌创作更趋繁荣,诗歌声韵上的许多理论渐渐成为法则。
-
关键词
汉语言
入声韵脚
平声
声调
文字
诗歌创作
石壕吏
中国古典诗歌
句子
杜甫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董西廂》用韻考
被引量:6
- 4
-
-
作者
周大璞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63年第2期86-102,共17页
-
文摘
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宫調》(以下簡称《董西廂》)在我国文学史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从語言学的角度来看,它对于我們研究汉語发展的历史也有很大的价值。它所运用的語言是宋金时代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新兴的文学語言。由于作者董解元具有高度的语言修养和大胆采用人民羣众的口語,它充分反映了当时汉語北方方言的真实面貌,
-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入派三声
韵字
北方方言
入声韵脚
广韵
周德清
韵部
阴声韵
合韵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