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河夺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动力、地貌与演变机制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庆
李道季
+1 位作者
孟庆海
陈吉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51-757,共7页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黄河在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的动力条件、地貌特征及其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因大量多泥沙黄河径流汇入,淮河河口径流量、输沙量增大,但不同时期输沙量又受黄河下游反复进行的沿程淤积的影响而有...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黄河在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的动力条件、地貌特征及其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因大量多泥沙黄河径流汇入,淮河河口径流量、输沙量增大,但不同时期输沙量又受黄河下游反复进行的沿程淤积的影响而有变化。淮河口是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其往复潮流和沿岸流系统非常有利于入海泥沙扩散。淮河口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口形,口门内、外侧分别发育有大规模拦门沙及水下三角洲,河口段河道具有典型的弯曲河型,自18世纪以后口门宽度有增大的趋势。淮河口演变的机制是潮流界不断向下游迁移、河口不断向海延伸,而且潮流界下移距离远大于同期河口外延距离,河口段长度急剧缩短。为了适应径流、潮流消能的需要,河口段河型向曲流化发展、口门展宽。古淮河人海河口和现代黄河河口具有不同的动力地貌特性和演变机制,其间不能作简单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潮流界
黄河
入海河口地貌
动力条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夺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动力、地貌与演变机制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庆
李道季
孟庆海
陈吉余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51-757,共7页
基金
教育部重大科技资助!0119
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99003
文摘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黄河在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的动力条件、地貌特征及其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因大量多泥沙黄河径流汇入,淮河河口径流量、输沙量增大,但不同时期输沙量又受黄河下游反复进行的沿程淤积的影响而有变化。淮河口是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其往复潮流和沿岸流系统非常有利于入海泥沙扩散。淮河口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口形,口门内、外侧分别发育有大规模拦门沙及水下三角洲,河口段河道具有典型的弯曲河型,自18世纪以后口门宽度有增大的趋势。淮河口演变的机制是潮流界不断向下游迁移、河口不断向海延伸,而且潮流界下移距离远大于同期河口外延距离,河口段长度急剧缩短。为了适应径流、潮流消能的需要,河口段河型向曲流化发展、口门展宽。古淮河人海河口和现代黄河河口具有不同的动力地貌特性和演变机制,其间不能作简单类比。
关键词
淮河
潮流界
黄河
入海河口地貌
动力条件
Keywords
Estuary The Huaihe River Tide Channel patten The Huanghe River
分类号
P737.1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河夺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动力、地貌与演变机制
王庆
李道季
孟庆海
陈吉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