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河和射阳河水质状况分析及主要污染物入海量估算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洪瑞 陈聚法 +3 位作者 崔毅 赵俊 马绍赛 杨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9,共8页
依据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水质和径流量监测资料,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法对两条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水质和径流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海量,并据此分析了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的影... 依据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水质和径流量监测资料,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法对两条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水质和径流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海量,并据此分析了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以及与近年黄海中南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暴发的关系。结果显示,(1)2004~2008年灌河水质状况良好,但水质污染指数呈逐年升高趋势;2005和2007年射阳河水质为轻污染,其余年份水质为清洁。(2)不同年份灌河和射阳河年入海径流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灌河在15.72×108~41.93×108m3,射阳河在28.74×108~59.96×108m3。(3)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CODMn、BOD5、氨氮和挥发酚)年入海量均值分别为18794.87t和43919.24t,其中CODMn和BOD5的入海量起主导作用,占主要污染物年入海量的89%以上。(4)灌河和射阳河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并与近年黄海中南部浒苔暴发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河 射阳河 径流量 污染物入海量
下载PDF
黄河和小清河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的估算 被引量:38
2
作者 马绍赛 辛福言 +1 位作者 崔毅 乔向英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5期47-51,共5页
黄河和小清河入海径流量从 1 998~ 2 0 0 2年间呈下降趋势。黄河入海径流量 1 998年为1 0 7 34亿m3,2 0 0 2年下降到 4 1 5 7亿m3;小清河入海径流量从 1 998年的 4亿m3余下降到 2 0 0 2年的 1亿m3余。黄河平均年CODmn、氨氮、硝酸盐... 黄河和小清河入海径流量从 1 998~ 2 0 0 2年间呈下降趋势。黄河入海径流量 1 998年为1 0 7 34亿m3,2 0 0 2年下降到 4 1 5 7亿m3;小清河入海径流量从 1 998年的 4亿m3余下降到 2 0 0 2年的 1亿m3余。黄河平均年CODmn、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挥发酚入海总量为 4 432 2t,最高年份达到 6 7336t ,其中CODmn和硝酸盐的入海量起主导作用 ,约占年平均总量的 93 8%。小清河平均年CODmn、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挥发酚入海总量为 1 70 1 7t,最高年份达到 2 4 31 4t,其中CODmn和氨氮的入海量起主导作用 ,约占年平均总量的 98 8%。黄河与小清河比较 ,黄河年平均CODmn、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挥发酚入海量是小清河的 1 83倍 ,而径流量是小清河的 2 1 4 8倍。可看出小清河径流中CODmn、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挥发酚的浓度要比黄河高 1 0多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小清河 径流量 主要污染物 入海量 营养盐
下载PDF
黄河农场地区地下水入海量FEFLOW软件数值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廖小青 刘贯群 +2 位作者 袁瑞强 叶玉玲 李玉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51,共6页
分析了黄河农场地区的降雨、蒸发、地表径流、灌溉和地下水水位常规观测资料,构建了该区的水文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黄河农场地区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用实测资料来识别此模型,运用模型估算出研究区2层潜水含水... 分析了黄河农场地区的降雨、蒸发、地表径流、灌溉和地下水水位常规观测资料,构建了该区的水文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黄河农场地区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用实测资料来识别此模型,运用模型估算出研究区2层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入海量,进一步分析地下水中的营养盐场物质,得出研究区营养盐入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FLOW软件 地下水入海量 黄河农场
下载PDF
大亚湾大气降尘中污染物入海量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杜完成 何悦强 张观希 《热带海洋》 CSCD 1994年第4期92-96,共5页
首次研究了大亚湾大气降尘及其降尘中8种污染物质的入海量。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大气降尘入海量为4464t·a-1,降尘中污染物质入海量为84.56t·a-1。降尘量的大小与陆域距离远近有关,并具有季节性变化。大... 首次研究了大亚湾大气降尘及其降尘中8种污染物质的入海量。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大气降尘入海量为4464t·a-1,降尘中污染物质入海量为84.56t·a-1。降尘量的大小与陆域距离远近有关,并具有季节性变化。大气降尘中污染物质含量的多寡与陆地周围工矿企业污染源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大亚湾海区降尘量较少,大气中污染物质含量低,大气污染物的降落对该海区水体环境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大气降尘 污染物 入海量
下载PDF
辽宁省陆源直排污染源入海量浅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杨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3期56-57,共2页
本文对2011—2015年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2011—2015年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工业和综合污染源废水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入... 本文对2011—2015年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2011—2015年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工业和综合污染源废水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入海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直排海污染源 入海量
下载PDF
滦河近期入海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1-33,共3页
滦河水量丰沛,是河北省最大的入海河流之一,70年代后期为了开发滦河水资源,在滦河上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尤其是引滦枢纽工程的修建,使滦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大提高,入海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分析了滦河近期入海量的年际、年内变... 滦河水量丰沛,是河北省最大的入海河流之一,70年代后期为了开发滦河水资源,在滦河上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尤其是引滦枢纽工程的修建,使滦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大提高,入海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分析了滦河近期入海量的年际、年内变化特点及引滦工程对入海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入海量 年际变化 年内分析 工程影响
下载PDF
福建省2008年~2012年直排海污染源入海量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丽云 徐洪顺 《海峡科学》 2013年第6期68-69,89,共3页
该文对2008年~2012年福建省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和掌握我省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情况,进而为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制定近岸海域环境管理政策,为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福建省 直排海污染源 入海量
下载PDF
福建省2010年~2014年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入海量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丽云 《海峡科学》 2015年第6期29-31,47,共4页
该文对2010年~2014年全省入海河流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和掌握福建省入海河流污染源入海情况及污染源现状,为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制定近岸海域环境管理政策、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福建省 入海河流污染物 入海量
下载PDF
福建省2008-2012年直排海污染源入海量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丽云 徐洪顺 《水利科技》 2013年第3期27-29,共3页
该文统计分析了福建省2008-2012年全省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了解和掌握我省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情况,为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制定近岸海域环境管理政策、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福建省 直排海污染源 入海量
下载PDF
白沙河流域地下水及营养盐向海湾输送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新军 刘贯群 +1 位作者 王淑英 向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2,共6页
根据白沙河流域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特征 ,在大量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分别运用水量均衡法、断面法和咸淡水界面法 ,估算了白沙河流域地下水向海湾的输送水量及营养盐输送量。 3种方法估算的结果表明 ,白沙河流域地下水向海湾输送量较大且... 根据白沙河流域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特征 ,在大量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分别运用水量均衡法、断面法和咸淡水界面法 ,估算了白沙河流域地下水向海湾的输送水量及营养盐输送量。 3种方法估算的结果表明 ,白沙河流域地下水向海湾输送量较大且受降雨影响显著 ,丰水年 (1998年 )地下水入海量高达 2 .2× 10 6m3 ,是枯水年 (1992年 )入海量的 2倍。另外 ,农田灌溉及大气降雨淋滤土壤中所施肥料使该区地下水中营养盐浓度 (尤其是硝酸盐氮浓度 )严重超过了饮用水水质标准 ,每年有 (4~ 11)× 10 6mol硝酸盐氮随地下水入海 ,相比之下 ,可溶性二氧化硅含量稳定 ,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含量较低 ,排海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河流域 地下水 营养盐 入海量
下载PDF
莱州太平湾及附近海域二维平流——扩散输运数值计算应用实例
11
作者 郭耀同 王学昌 韩守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34-41,共8页
应用ADI方法,建立莱州太平湾及附近海域的二维平流—扩散输运模型。在计算流场的基础上,对该海域沿岸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对水质产生的影响做了计算分析及预测。
关键词 莱州太平湾 近岸海域 二维平流——扩散输运模型 COD入海量 浓度分布
下载PDF
鸭绿江重金属入海通量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绮 刘玉机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27,共9页
本文在比较了四种计算通量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潮时入海量计算法”研究了鸭绿江Zn、Cu、Pb、Hg的入海通量,按溶解态通量、悬浮态通量分别给出,又变换角度给出自然背景通量与人为污染通量。采用“水位-水位-流量”图解法以对部分未知流... 本文在比较了四种计算通量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潮时入海量计算法”研究了鸭绿江Zn、Cu、Pb、Hg的入海通量,按溶解态通量、悬浮态通量分别给出,又变换角度给出自然背景通量与人为污染通量。采用“水位-水位-流量”图解法以对部分未知流量进行测算,是对河口地区和海洋污染防治研究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 重金属 入海量 研究
下载PDF
2011—2016年河北省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及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玉娟 田建立 +4 位作者 韩丽君 王丽伟 郝广民 高鹏 李瑞平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18年第5期348-353,共6页
为探究河北省主要入海河流的历年水质及近年来污染变化状况,以及对近岸海域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2011—2016年的监测结果,计算了入海河流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秩相关系数法等对水质和历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 为探究河北省主要入海河流的历年水质及近年来污染变化状况,以及对近岸海域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2011—2016年的监测结果,计算了入海河流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秩相关系数法等对水质和历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主要入海河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1—2016年河北省入海河流以劣Ⅴ类水质为主,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年均入海量在2012年有所上升,2013—2016年呈下降趋势;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入海量在2011—2013年有所下降,2014—2016年虽有波动,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总磷入海量整体呈现轻微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入海量年均分别为868.7,519.5,216.0,3 641.7,26.6 t/a。因此,加强入海河流污染的综合治理对于完成地表水及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考核乃至近岸海域污染防控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入海河流 水质 污染状况 主要污染物 入海量
下载PDF
秦皇岛市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染现状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欣阳 陈燕 张永丰 《环境科学导刊》 2015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根据2011年对秦皇岛周边海域环境影响较大的11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调查结果,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等标污染负荷相关指标的计算,分析评价秦皇岛市主要入海排污口(河流)的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区域内所有排污口中,大蒲河排... 根据2011年对秦皇岛周边海域环境影响较大的11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调查结果,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等标污染负荷相关指标的计算,分析评价秦皇岛市主要入海排污口(河流)的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区域内所有排污口中,大蒲河排污口的污染负荷比最大;其次为滦河、新开河;所有调查指标中,总磷的污染负荷比最大,是秦皇岛近岸海域最主要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口 陆源 现状 污染物入海量 等标污染负荷 评价 秦皇岛
下载PDF
《油漆与涂料工业》
15
《中国涂料》 CAS 2011年第2期I0034-I0035,共2页
新年伊始,各大涂料制造商纷纷发布了最新一季涂料流行色趋势。如何了解消费者心中的流行趋势,如何根据数据预测出最新的潮流风向……所有这一切都是涂料制造商们投入海量时间和精力予以不断探寻的。
关键词 涂料工业 油漆 流行趋势 数据预测 制造商 流行色 消费者 入海量
下载PDF
2010年广东近4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
16
《海洋与渔业》 2011年第8期5-5,共1页
近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透露,去年全省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严重污染的海域面积比上年减少6.6%,污水和污染物入海量均较上年有所降低。不过,实施监测的人海排污口排放超标率... 近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透露,去年全省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严重污染的海域面积比上年减少6.6%,污水和污染物入海量均较上年有所降低。不过,实施监测的人海排污口排放超标率约为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排放 广东 排污口 入海量 海洋环境质量 严重污染 渔业局 面积比
下载PDF
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的研究
17
作者 彭瑜 张保毅 《环境科技(辽宁)》 1989年第6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污染物 海洋 入海量 监测
全文增补中
“数字中国”
18
《小学时代》 2004年第2期52-52,共1页
198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认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描述方式。“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数字中国 数字地球 遥感卫星图像 可持续发展 多分辨率 美国副总统 加利福尼亚 科学中心 入海量 分析手段
下载PDF
Input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analysis of ballast water from offshore entry ships in China 被引量:2
19
作者 DU Huan ZHANG Xiao-fang +2 位作者 ZHANG Zhi-tao LIU Kai-ying LI Ri-hong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7年第2期20-37,共18页
Large quantities of ballast water discharge from ocean going ships in sea ports of Chin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which cause the spread of aquatic nonindigenous harmful species isolated geographically by waters... Large quantities of ballast water discharge from ocean going ships in sea ports of Chin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which cause the spread of aquatic nonindigenous harmful species isolated geographically by waters,the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 of the near-shore water area and the frequent outbreaks of red tides.In this paper,the total amount of the ballast water input estimation model for entry ships in Chinese ports was established.The information of foreign trade shipping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released publicly by the Stat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n,the input features and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isk of ballast water in China's offshore entry ships from2007to2012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total input amounts of ballast water from entry ships to Chinese sea ports together with the ballast water input ratio of the five major port-groups in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total ballast water input amounts from entry ships of the five major port-groups in China are extremely imbalanced.The most developed Yangtze River Delta in economy has the biggest total ballast water input amounts,103.61million tons in2012.The second is the Circum-Bohai Sea Region(73.66million tons)and the third is the Pearl River Delta(67.24million tons).The total ballast water input amounts of the northwest and the southwest coastal areas are less,only16.57and5.71million tons respectively.The large quantity of entry ships’ballast water discharge has been an enormous threat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s sea areas,especially to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ast water input of ballast water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risk analysis
下载PDF
Impact of seasonal tide variation on saltwater intrusion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被引量:13
20
作者 裘诚 朱建荣 顾玉亮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42-351,共10页
An improved 3-D ECOM-si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easonal tide variation on saltwater intrusion into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especially at the bifurcation of the North Branch (NB) and the South Br... An improved 3-D ECOM-si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easonal tide variation on saltwater intrusion into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especially at the bifurcation of the North Branch (NB) and the South Branch (SB). The study assumes that the fiver discharge and wind are constant. The model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he saltwater intrusion. During spring tide, there is water and salt spillover (WSO and SSO) from the NB into the SB, and tidally averaged (net) water and salt fluxes are 985 m3/s and 24.8 ton/s, respectively. During neap tide, the WSO disappears and its net water flux is 122 m3/s. Meanwhile, the SSO continues, with net salt flux of 1.01 ton/s, much smaller than during spring tide. Because the tidal range during spring tide is smaller in June than in March, overall saltwater intrusion is weaker in June than in March during that tidal period. However, the WSO and SSO still exist in June. Net water and salt fluxes in that month are 622 m3/s and 15.35 ton/s, respectively, decreasing by 363 m3/s and 9.45 ton/s over those in March. Because tidal range during neap tide is greater in June than in March, saltwater intrusion in June is stronger than in March during that tidal period. The WSO and SSO appear in June, with net water and salt fluxes of 280 m3/s and 8.55 ton/s,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by 402 m3/s and 7.54 ton/s over those in March. Saltwater intrusion in the estuary is controlled by the fiver discharge, semi-diurnal flood-ebb tide, semi-monthly spring or neap tide, and seasonal tide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range seasonal variation saltwater intru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