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致密斑后肾小管与入球微动脉毗邻关系的三维可视化
1
作者 邓思琪 顾玲 +4 位作者 王恺悦 陈虹宇 刘宇杰 张婕 翟效月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采用微细结构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致密斑后远端小管与入球微动脉的空间走行,定位检测毗邻关系部位的蛋白。方法C57 BL/6小鼠灌流固定取肾,垂直于肾长轴切取组织块,树脂812包埋,从肾被膜到外髓外带,获得72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通... 目的采用微细结构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致密斑后远端小管与入球微动脉的空间走行,定位检测毗邻关系部位的蛋白。方法C57 BL/6小鼠灌流固定取肾,垂直于肾长轴切取组织块,树脂812包埋,从肾被膜到外髓外带,获得72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通过计算机配准程序将数字化显微图像进行对齐,并采用C语言编辑的追踪程序对小管及血管走行进行三维重建。选取接触部位的组织切片,应用改良的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方法检测H+-ATPase和Pendrin。结果通过重建3只小鼠90个肾单位的入球微动脉、远端小管及其延续的连接小管的走行,分析毗邻关系并测量长度,发现小管-入球微动脉密切接触多发生在浅表及中间皮质肾单位,其接触处的小管细胞表达H+-ATPase和Pendrin,是非A-非B型闰细胞。结论致密斑后的小管节段与入球微动脉的接触并非偶然,而是发生于远曲小管末端或(和)连接小管的非A-非B型闰细胞处,提示该部位的接触对致密斑处的管球反馈可能起拮抗作用,从而恢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曲小管 连接小管 入球微动脉 闰细胞 三维重建 小鼠
下载PDF
两肾一夹型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病变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安欣 张建中 +2 位作者 杨侃 郭风英 景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比较两肾一夹型(2K1C)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病变的异同,为临床继发性和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周龄2K1C与SHR模型,应用常规组织病理学和Weigert弹性染色法,对比观察肾组织及肾微小动脉形态学变化... 目的比较两肾一夹型(2K1C)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病变的异同,为临床继发性和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周龄2K1C与SHR模型,应用常规组织病理学和Weigert弹性染色法,对比观察肾组织及肾微小动脉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 2K1C大鼠术后4周血压(187±24)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107±11)mmHg,P<0.01]。SHR16周龄和24周龄血压[分别为(201±21)mmHg和(204±16)mmHg]与2K1C大鼠无显著性差异。2K1C组中有6只大鼠(85.71%,6/7)可见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每10个低倍镜视野中蛋白管型为(49.14±22.78)个,在SHR16周龄组和SHR24周龄组均未发现肾小球纤维化及蛋白管型。2K1C组微动脉每10个低倍镜视野中平均为(1.43±0.79)个玻璃样变,在SHR16和SHR24周龄组均未发现微动脉的玻璃样变现象。2K1C组、SHR16和SHR24周龄组可见部分小动脉内弹力膜增厚、分离及断裂现象,小动脉中膜/管壁比值和内径/外径比值各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K1C高血压大鼠肾组织及肾微动脉病变的程度重于16和24周龄SHR,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肾及微动脉可能存在不同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小球 动脉 入球微动脉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