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入蜀文人群体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伍联群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9-182,共4页
北宋入蜀文人群体不仅反映了北宋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风貌和特征,也体现了他们和巴蜀地域的密切关系。北宋文人以官员身份入蜀,在政治上富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在文化上也具有较高的修养。巴蜀地域文化的特质,影响着他... 北宋入蜀文人群体不仅反映了北宋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风貌和特征,也体现了他们和巴蜀地域的密切关系。北宋文人以官员身份入蜀,在政治上富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在文化上也具有较高的修养。巴蜀地域文化的特质,影响着他们的文学创作,形成其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入蜀文人 地域
下载PDF
论唐代入蜀文人与巴蜀佛寺之关系——以唐代梓州慧义寺相关诗文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伍联群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97-102,共6页
唐代梓州是佛教传播较为繁荣的地区,佛寺林立,慧义寺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所。唐代入蜀文人与之多有关联。王勃、杨炯、杜甫、李商隐都在此活跃,交游饮宴,或为碑文,或为诗歌,慧义寺的历史与环境成为文人抒写的题材内容。文人的佛寺碑文既... 唐代梓州是佛教传播较为繁荣的地区,佛寺林立,慧义寺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所。唐代入蜀文人与之多有关联。王勃、杨炯、杜甫、李商隐都在此活跃,交游饮宴,或为碑文,或为诗歌,慧义寺的历史与环境成为文人抒写的题材内容。文人的佛寺碑文既反映出文人与佛教之间的勾连,也体现出他们特定时期的精神面貌和心志追求。以此,研究唐代文人的佛寺碑文,探讨他们与佛寺的关系,既可寻绎佛教发展传播之线索,也可从中观照文人精神风貌演变之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慧义寺 入蜀文人
下载PDF
唐宋入蜀文人与巴蜀文化之缘
3
作者 沈学玕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巴蜀文化自古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在经济文化尤其发达的唐宋时期还吸引了一批非蜀籍的文人墨客流寓于此,出现了自古词人多入蜀的高峰盛况。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巴蜀地区的经济繁荣及其城市文化的丰富多彩;唐宋文人所处的... 巴蜀文化自古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在经济文化尤其发达的唐宋时期还吸引了一批非蜀籍的文人墨客流寓于此,出现了自古词人多入蜀的高峰盛况。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巴蜀地区的经济繁荣及其城市文化的丰富多彩;唐宋文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巴蜀文化的兼容并包、汇纳百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入蜀文人 文化
下载PDF
“自古文人多入蜀”:一种文学地理观念的生成
4
作者 葛永海 沈闻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6,共15页
“自古文人多入蜀”。在中国文学史上,存在长时段、大规模的文人入蜀现象,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入蜀”吟咏。这些吟咏经过历代的累积、沉淀、感悟,文人与蜀地的内在精神联系不断被强调和揭示,逐渐形成了为世人所认可的“自古文人多入蜀”... “自古文人多入蜀”。在中国文学史上,存在长时段、大规模的文人入蜀现象,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入蜀”吟咏。这些吟咏经过历代的累积、沉淀、感悟,文人与蜀地的内在精神联系不断被强调和揭示,逐渐形成了为世人所认可的“自古文人多入蜀”观念,其要旨在于入蜀之行对于文人创作的山水熏染和精神引领,同时强调了时代的连续性和文人群体参与的广泛性,这一观念形成的背后是一个内外多重因素相互协调的动力机制。“文人多入蜀”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地理观念,为文学地理学理论的深入探讨提供了富有启示的阐释框架和学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古文人 文学地理观念 生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