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两种入针点与生殖结构距离的解剖研究
1
作者 杨德猛 霍念慈 +7 位作者 周奥然 刘源 梁爽 王雪瑶 张浩 李壮志 马建军 陈志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测量两种不同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导针入针点与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解剖距离,比较两种入针点的导针置入时损伤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风险,为临床安全置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例防腐成年大体标本,C臂机监视下,徒手完成双侧经皮逆行螺... 目的测量两种不同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导针入针点与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解剖距离,比较两种入针点的导针置入时损伤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风险,为临床安全置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例防腐成年大体标本,C臂机监视下,徒手完成双侧经皮逆行螺钉导针置入,一侧A入针点选择于耻骨体内缘皮质的前端点,对侧B入针点选择于耻骨体腹侧皮质耻骨结节内侧点,影像设备监视下证实所有导针均位于骨性通道内。解剖标本,显露重要生殖结构,测量男性标本中两入针点到双侧精索、阴茎背神经、阴茎海绵体的最近距离,女性标本中测量两入针点到子宫圆韧带、阴蒂背神经、阴蒂体底部、阴蒂龟头的最近距离。结果A入针点,与同侧精索的平均距离(51.17±5.82)mm>阴茎背神经(20.94±4.16)mm>对侧精索(19.77±5.23)mm>阴茎海绵体(19.65±7.30)mm,与同侧子宫圆韧带的平均距离(63.12±10.26)mm>对侧子宫圆韧带(56.11±8.20)mm>阴蒂头(40.72±3.30)mm>阴蒂背神经(20.46±5.81)mm>阴蒂体基底部(17.72±1.76)mm;B入针点,与对侧精索(32.22±8.50)mm>阴茎背神经(31.18±6.23)mm>同侧精索的平均距离(27.09±5.58)mm>阴茎海绵体(20.01±7.54)mm;与阴蒂头(52.80±5.91)mm>阴蒂背神经(50.79±5.05)mm>对侧子宫圆韧带(43.40±6.70)mm>同侧子宫圆韧带的平均距离(35.04±11.25)mm>阴蒂体基底部(33.99±3.86)mm。结论A入针点损伤男性对侧精索、阴茎背神经及女性阴蒂背神经、阴蒂体底部的风险大于B入针点;B入针点损伤阴蒂背神经的可能性大于阴蒂背神经,损伤阴茎背神经损伤阴蒂体基底部的可能性大于阴茎海绵体,同种入针点行相同操作时需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针点 逆行耻骨上支螺钉 生殖结构 解剖研究
下载PDF
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入针点与重要生殖结构解剖学距离的观测
2
作者 杨德猛 陈志国 +7 位作者 霍念慈 刘源 梁爽 周奥然 王雪瑶 张浩 李壮志 马建军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353-358,共6页
目的 测量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导针入针点与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解剖学距离,为临床置钉提供精准的解剖学数据,降低术中损伤重要生殖结构的风险。方法 选取14例防腐成年尸体标本,C臂机监视下,徒手自理想入针点完成经皮逆行耻骨上支... 目的 测量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导针入针点与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解剖学距离,为临床置钉提供精准的解剖学数据,降低术中损伤重要生殖结构的风险。方法 选取14例防腐成年尸体标本,C臂机监视下,徒手自理想入针点完成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导针置入,对标本进行解剖,测量男性标本中导针入针点到精索、阴茎背神经、海绵体的最近距离,测量女性标本中导针入针点到子宫圆韧带、阴蒂背神经、阴蒂体基底部、阴蒂头的最近距离。结果 男、女性左、右两侧导针入针点与各重要生殖结构距离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标本导针入针点与同侧精索的平均距离(49.70±6.04)mm>对侧精索(20.57±9.59)mm>阴茎背神经(19.79±5.36)mm>海绵体(17.56±5.95)mm;女性标本导针入针点与同侧子宫圆韧带的平均距离(63.20±9.67)mm>对侧子宫圆韧带(55.25±6.52)mm>阴蒂头(39.82±3.03)mm>阴蒂背神经(23.80±6.04)mm>阴蒂体基底部(17.96±2.93)mm。入针点距对侧精索与对侧子宫圆韧带两者、入针点距同侧精索与同侧子宫圆韧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针点距阴茎背神经与阴蒂背神经两者、入针点距海绵体与阴蒂体基底部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置入过程存在损伤周围生殖结构的风险,使用软组织保护套筒和避免多次经皮插入导针可减少损伤这些结构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 螺钉 入针点 生殖结构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基于改进剪枝算法的入针点位置决策
3
作者 高晓楠 张广渊 +1 位作者 周风余 于德新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46-158,共13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已有超过23万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非人工接触手背静脉自动注射方式因其良好的隔离性受到众多医护工作者的欢迎,而实现非接触式手背静脉自动注射的关键是实现手背静脉检测与分割及入针点位置的决策。针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已有超过23万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非人工接触手背静脉自动注射方式因其良好的隔离性受到众多医护工作者的欢迎,而实现非接触式手背静脉自动注射的关键是实现手背静脉检测与分割及入针点位置的决策。针对手背静脉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改进的指导注意力机制的图像处理算法(AT-U-Net),并基于自建手背静脉数据库进行了实验,其准确率达到93.6%。根据手背静脉检测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剪枝算法的手背静脉入针点位置决策方法(PT-Pruning)。通过PT-Pruning提取手背静脉主干线,综合考虑每条静脉血管入针点区域的血管截面积及弯曲值,最终获得手背静脉最优入针点。与自建的手背静脉入针点数据库进行对比,有效入针点注射区域检测准确率达到96.73%,最优入针点注射区域检测准确率达到96.5%,为后续机械自动注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手背静脉 自动注射 入针点 位置决策
原文传递
基于sEMG评价的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针刺法对脑卒中肌痉挛干预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樊留博 刘宝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6期13-16,29,共5页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sEMG)观察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针刺法对偏瘫患者痉挛下肢膝关节控制能力的影响并探求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共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sEMG)观察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针刺法对偏瘫患者痉挛下肢膝关节控制能力的影响并探求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共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研究组采用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针刺疗法。两组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改良Ashworth分级(MAS)、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及表面电极引导记录肌电信号并对所测得H波最大波幅(Hmax)、M波最大波幅(Mmax)及H波与M波最大波幅比值(Hmax/Mmax)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下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及BB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下肢MAS及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Hmax、Mmax、H/Mmax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四头肌神经入肌点针刺疗法能够减轻痉挛性偏瘫患者患侧下肢的股四头肌的肌紧张,提高大腿前后肌群之间的协调性,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的控制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神经 评价 痉挛 脑卒中 肌电图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针刺法治疗脑梗死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樊留博 刘宝华 韩文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后下肢痉挛患者44例,随机分为入肌点针刺组和传统针刺组各22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传统针刺组采用传统的循经取穴... 目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后下肢痉挛患者44例,随机分为入肌点针刺组和传统针刺组各22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传统针刺组采用传统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入肌点针刺组采用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针刺疗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针刺前后下肢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记录并比较组织弹性图和杨氏模量值;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改良Ashworth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Berg平衡功能(BB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入肌点针刺组患者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杨氏模量值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肌点针刺组患侧下肢较传统针刺组相应侧下肢下降更显著(均P<0.01)。两组治疗后下肢改良Ashworth分级及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入肌点针刺组较传统针刺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入肌点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针刺法治疗可明显缓解脑梗死偏瘫侧下肢痉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准确评估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刺神经 杨氏模量值 痉挛 脑梗死
下载PDF
股骨髓内钉扩髓偏离股骨中心线对远端锁钉锁定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严怀宁 张晓峰 +2 位作者 叶荣 高锋 潘永飞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826-828,共3页
目前,股骨髓内钉已经成为股骨干骨折的常规治疗手段,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远端锁钉锁定困难成为了最大的技术难题。有学者认为,远端锁钉锁定困难发生主要与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瞄准器支架安装欠仔细、骨折复位不理想、软组织阻挡等因素... 目前,股骨髓内钉已经成为股骨干骨折的常规治疗手段,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远端锁钉锁定困难成为了最大的技术难题。有学者认为,远端锁钉锁定困难发生主要与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瞄准器支架安装欠仔细、骨折复位不理想、软组织阻挡等因素有关。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股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锁定困难,与入针点的选择及扩髓通路的偏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远端锁钉 入针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