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道教内道场看宋朝的政教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汪圣铎 刘坤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1,共7页
所谓道教内道场,是指皇宫内举行的道教宗教祈祷活动。宋朝虽以重文崇儒著称,但对道教始终采取尊崇态度,皇宫内时常举行各种类型的道场。宋朝举行内道场的缘由主要有:祈雨祈晴祈丰收,统治者病危祈复康,统治者死丧祈超升,为统治者祝寿,为... 所谓道教内道场,是指皇宫内举行的道教宗教祈祷活动。宋朝虽以重文崇儒著称,但对道教始终采取尊崇态度,皇宫内时常举行各种类型的道场。宋朝举行内道场的缘由主要有:祈雨祈晴祈丰收,统治者病危祈复康,统治者死丧祈超升,为统治者祝寿,为国祈福等。内道场没有固定举行地点,但有些宫殿较经常地成为举行道场之处,皇宫内有些设施则专门是为佛教、道教而兴建的。内道场的内容带有很强的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政治服务的色彩。道士也以能赴内道场为荣。这些情况反映了政教关系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封建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为维护其统治服务,另一方面,宋代道教徒也逐渐认识到,为社会、为国家、为政治服务对于维持宗教的生存和发展是必要的前提。一些不从事物质生产的宗教人士,他们由于以特殊的方式为社会、为国家、为政治服务,已有向职业化演变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政教关系
下载PDF
论唐代道教内道场的设置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永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7-23,共7页
道教与唐代皇室的关系早已受到世人瞩目,然而关于道教内道场的问题却鲜有论及。本文考察了道教内道场的设置状况,认为道教内道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代,而随着唐代皇室进一步地尊崇道教,道教影响更加深入浸淫宫禁。有唐一代,皇室在... 道教与唐代皇室的关系早已受到世人瞩目,然而关于道教内道场的问题却鲜有论及。本文考察了道教内道场的设置状况,认为道教内道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代,而随着唐代皇室进一步地尊崇道教,道教影响更加深入浸淫宫禁。有唐一代,皇室在宫禁大内以及离宫别苑相继设置了各种功能的道教内道场,这些内道场可以分为临时性的和永久性的两种。唐代皇室通过道教内道场,频召高道逸士入内供奉修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唐皇室
下载PDF
道场夜半香花冷,犹在灯前礼佛名——唐代宫人之出佛入道
3
作者 万军杰 龚丽娜 《长江学术》 2010年第2期34-39,共6页
出佛入道是唐代宫人最终生活归宿之一。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面对孤凄无望的人生,出家到内道场与公主观实乃宫人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另一种生活轨迹,虽然孤灯黄卷漫漫长夜也说不上什么好的归宿,"道场夜半香花冷",但毕竟不失... 出佛入道是唐代宫人最终生活归宿之一。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面对孤凄无望的人生,出家到内道场与公主观实乃宫人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另一种生活轨迹,虽然孤灯黄卷漫漫长夜也说不上什么好的归宿,"道场夜半香花冷",但毕竟不失为改变人生不可多得的一次机会。唐代出佛入道的宫人为数不少,现存诸多关涉这些女性的凄美诗篇,使我们不难理解她们"落花何处堪惆怅"的苦闷心境、"夕照纱窗起暗尘"的寂寞情绪和"上阳花落共谁言"的无奈悲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宫人 情结 公主观
下载PDF
从佛教内道场看宋朝的政教关系
4
作者 汪圣铎 高磊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1-67,共7页
所谓佛教内道场,是指皇宫内举行佛教祈祷活动。宋朝虽以重文崇儒著称,但除个别时期(如宋徽宗崇道抑佛)外,对佛教大抵采取尊崇态度,皇宫内时常举行各种类型的道场。宋朝举行内道场的缘由主要有:祈雨、祈晴、祈丰收,统治者病危祈复康,统... 所谓佛教内道场,是指皇宫内举行佛教祈祷活动。宋朝虽以重文崇儒著称,但除个别时期(如宋徽宗崇道抑佛)外,对佛教大抵采取尊崇态度,皇宫内时常举行各种类型的道场。宋朝举行内道场的缘由主要有:祈雨、祈晴、祈丰收,统治者病危祈复康,统治者死丧祈超升,为统治者祝寿,为国祈福等。内道场没有固定举行地点,但有些宫殿较经常地成为举行道场之处,皇宫内有些设施则专门是为佛教而兴建的。内道场的内容带有很强的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政治服务的色彩。僧人也以能赴内道场为荣。这些情况反映了政教关系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封建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为维护其统治服务;另一方面,宋代佛教徒也逐渐认识到,为社会、为国家、为政治服务对于维持宗教的生存和发展是必要的前提。一些不从事物质生产的宗教人士,他们由于以特殊的方式为社会、为国家、为政治服务,已有向职业化演变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宋朝 僧人
下载PDF
北魏宣武帝时期的内道场及其对佛寺布局之影响
5
作者 周胤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1-55,共5页
北魏宣武帝时期,洛阳宫室中的佛教内道场活动频见于史载。通过对这些活动的考察,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研习佛教义理的风气在洛阳禁中十分盛行。宣武帝(483-515)承袭了孝文帝(467-499)以来的传统,重视佛教义理的学习。译经、讲经等活动影响... 北魏宣武帝时期,洛阳宫室中的佛教内道场活动频见于史载。通过对这些活动的考察,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研习佛教义理的风气在洛阳禁中十分盛行。宣武帝(483-515)承袭了孝文帝(467-499)以来的传统,重视佛教义理的学习。译经、讲经等活动影响了都城甚至民间对于讲经论法的重视,京城寺院开始增设讲殿一类的建筑,带动了北魏后期寺院布局的改变。寺院布局的变化使佛寺对街道出现侵夺,并对里坊格局造成破坏,从而影响了城市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寺院
下载PDF
唐代内尼稽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周玉茹 《佛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女性出家者是佛教僧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尼又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女性出家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内尼生活在内道场。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发展完善,到唐朝时内道场发展到顶峰,并形成了内尼道场和内道场尼僧团。本文钩稽各种史料和相关著述,对... 女性出家者是佛教僧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尼又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女性出家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内尼生活在内道场。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发展完善,到唐朝时内道场发展到顶峰,并形成了内尼道场和内道场尼僧团。本文钩稽各种史料和相关著述,对唐代著名内尼、唐代内尼的来源、内尼的家世及出家原因等进行了仔细的探索,发现这些内尼大多出自后宫嫔妃、宫人,各有曲折的人生经历。其俗家出身,则以世家大族或官宦之家为多,佛教为其家族性信仰。内尼虽然人数不多,但有特殊的代表性,是盛唐佛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尼 宫人 唐代佛教
下载PDF
宋太宗与佛教
7
作者 汪圣铎 彭琦 《宋史研究论丛》 2006年第1期140-154,共15页
宋太宗是个既尊道教又尊佛教的人,笔者曾撰文分析他与凤翔上清太平宫的特殊关系(待刊),说明了他同道教联系密切,但事实上,宋太宗与佛教同样关系密切。对于宋太宗与佛教的关系,前人已有涉及,但似不够系统,本文拟就此作一较全面地考察。... 宋太宗是个既尊道教又尊佛教的人,笔者曾撰文分析他与凤翔上清太平宫的特殊关系(待刊),说明了他同道教联系密切,但事实上,宋太宗与佛教同样关系密切。对于宋太宗与佛教的关系,前人已有涉及,但似不够系统,本文拟就此作一较全面地考察。宋太宗死后,翰林学士承旨宋自在所上"谥议"中讲宋太宗"释老之教,崇奉为先,名山大川,灵迹胜境,仁祠仙宇,经之营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兴国 雍熙 天息灾 开宝寺 赵昌言 传法院 田况 下诏 释氏
下载PDF
三教融合下的政教关系新探——读汪圣铎先生《宋代政教关系研究》
8
作者 王晓薇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1年第1期694-698,共5页
政治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关乎国家的政权稳定与社会和谐,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是中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古代的政教关系,有着明显不同于西方的特色。总体上看,儒、佛、道三教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激烈的冲突与斗争,入宋后逐渐... 政治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关乎国家的政权稳定与社会和谐,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是中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古代的政教关系,有着明显不同于西方的特色。总体上看,儒、佛、道三教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激烈的冲突与斗争,入宋后逐渐迎来了以儒家为本位的三教融合的新阶段。目前学术界对于宋代儒学与佛、道二教在思想领域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融合 政教关系 宋王朝 政治史 宋代经济 职事官 课殿 互动关系
下载PDF
试论唐末的“僧侣伴直”现象 被引量:1
9
作者 傅绍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1,共7页
寓直是唐人在朝为官时期的重要职守之一,中晚唐时期,朝官们为了消解夜晚独宿宫禁时的寂寞,多借用习禅来静坐养心,白居易、郑畋、郑谷等人诗中多有直接表现在寓直之夜学禅的情形。唐代末期,朝官在宫廷寓直时会邀请僧侣陪伴,出现“僧侣伴... 寓直是唐人在朝为官时期的重要职守之一,中晚唐时期,朝官们为了消解夜晚独宿宫禁时的寂寞,多借用习禅来静坐养心,白居易、郑畋、郑谷等人诗中多有直接表现在寓直之夜学禅的情形。唐代末期,朝官在宫廷寓直时会邀请僧侣陪伴,出现“僧侣伴直”现象,这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晚唐时期,僧人与朝官交游密切,从情感上达到了“知己”的境界。这种知己感,使他们既同怀伤感乱世之心,又共有避隐山林之趣,这是“僧侣伴直”的情感基础。唐末的“僧侣伴直”往往发生在中书省、尚书省、秘书省,僧侣主要来自内道场。“僧侣伴直”既是文人的精神需要,又是佛教与政治融合的深化。通过品茶和谈静的交流形式,伴直僧侣与寓直文人达到某种精神的默契,从而淡化了个人与时代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侣伴直 中晚唐文人 品茶谈静
下载PDF
盛唐長安肅明觀考論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聞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2年第1期164-178,共15页
開元、天寶年間,是唐代崇道活動的高峰時期,而長安尤爲玄宗崇道運動的中心。玄宗不僅下詔編纂了《開元道藏》,創立太清宮制度,將國家祭祀與道教結合起來;還將天下有名的道術之士如羅公遠、邢和璞、張果等人召入京師;他與茅山宗師如司馬... 開元、天寶年間,是唐代崇道活動的高峰時期,而長安尤爲玄宗崇道運動的中心。玄宗不僅下詔編纂了《開元道藏》,創立太清宮制度,將國家祭祀與道教結合起來;還將天下有名的道術之士如羅公遠、邢和璞、張果等人召入京師;他與茅山宗師如司馬承禎、李含光等人更是關係密切。關於這些問題,前人的研究已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觀內 問題 新置 內道場 代表 時期 皇家
下载PDF
《楞严经》在韩、中、日三国的流传及歧见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钟万 《佛学研究》 1994年第0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楞严经》 “顿悟渐修” 智者大师 天台宗 法相宗 佛教界 韩国 儒家学者 三论宗
下载PDF
唐中宗与法门寺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升岐 《文博》 1996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法门寺唐宋时“有古塔四层,(?)佛指骨一节,”故名真身宝塔。因塔下葬佛舍利,历代曾多次开启供养。据史料记载,最早为北魏时岐守拓跋育初启塔基,肇申供养,即开始请出舍利供养。至北周、隋唐,这里重大的佛事活动繁频,香火旺盛,有隋文帝时... 法门寺唐宋时“有古塔四层,(?)佛指骨一节,”故名真身宝塔。因塔下葬佛舍利,历代曾多次开启供养。据史料记载,最早为北魏时岐守拓跋育初启塔基,肇申供养,即开始请出舍利供养。至北周、隋唐,这里重大的佛事活动繁频,香火旺盛,有隋文帝时郡牧李敏、唐太宗朝刺史张亮(又名张德亮),以后有唐高宗、武则天、唐肃宗、德宗、宪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唐中宗 武则天 华严经 舍利塔 都维那 《宋高僧传》 大乘起信论 唐太宗朝
下载PDF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长鼻子”——浅析《鼻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振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16年第7期84-88,共5页
【经典文本】鼻子[日]芥川龙之介谈起禅智内供(1)的鼻子,池尾地方无人不晓。它足有五六寸长,从上唇上边一直垂到颔下。形状是上下一般粗细,酷似香肠那样一条细长的玩意儿从脸中央耷拉下来。内供已年过半百,打原先当沙弥子的时候起,直... 【经典文本】鼻子[日]芥川龙之介谈起禅智内供(1)的鼻子,池尾地方无人不晓。它足有五六寸长,从上唇上边一直垂到颔下。形状是上下一般粗细,酷似香肠那样一条细长的玩意儿从脸中央耷拉下来。内供已年过半百,打原先当沙弥子的时候起,直到升作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止,他心坎上始终为这鼻子的事苦恼着。当然,表面上他也装出一副毫不介意的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弥子 禅智 心理描写 小说情节 经典文本 六寸 叙述视角 往生净土
下载PDF
捧真身菩萨三题
14
作者 梁子 《文博》 1999年第2期60-65,共6页
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文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名称、制作地点、时间极为清楚,因而其历史信息准确而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些用物绝大多数是用于迎佛骨仪式之中.亦如山二郎先生在九二年法门寺佛教文化学术会上所指出的,是使用于一... 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文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名称、制作地点、时间极为清楚,因而其历史信息准确而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些用物绝大多数是用于迎佛骨仪式之中.亦如山二郎先生在九二年法门寺佛教文化学术会上所指出的,是使用于一次宗教仪式之中.这些文物中的这一特点以捧真身菩萨表现得最为集中,因而最具典型.对于这尊鎏金银菩萨的认识和研究已有数篇文章发表问世.对其深刻的宗教涵义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金胎合曼、梵文种子与绘画,及其与立体造像的完美结合都突破我们原来的陈见,甚至于吴立民、韩金科先生的“唐密”说也是以此文物为可靠依据.今撰拙文,旨在小题三作,一对其造型的来源作一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国寺 密教 法门寺 佛骨 《宋高僧传》 青龙寺 法师 菩萨 延庆
下载PDF
龙门石窟万佛洞阿弥陀佛五十菩萨与唐代的净土信仰
15
作者 卢金印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36期53-55,共3页
万佛洞为龙门唐代洞窟的典型代表,位于龙门西山中部,窟顶莲花藻井上阴刻楷体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卅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准确说明该洞窟在宫中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 万佛洞为龙门唐代洞窟的典型代表,位于龙门西山中部,窟顶莲花藻井上阴刻楷体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卅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准确说明该洞窟在宫中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因洞内南北两壁上雕有15000尊小佛像,故名“万佛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佛洞 龙门石窟 尊像 阴刻 女官 净土信仰 阿弥陀佛
下载PDF
唐代佛教内道场考补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兰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13,共9页
佛教内道场为皇家祠佛场所,并不局限于皇宫之内,皇帝与皇后在京及京外住地的佛事活动场所、驾崩后的帝后陵寺均为内道场,同时,以父系计算的皇帝直系亲属、皇帝家奴相关的佛教活动场所也可视为佛教内道场,因此,除东西两京的皇宫内苑外,... 佛教内道场为皇家祠佛场所,并不局限于皇宫之内,皇帝与皇后在京及京外住地的佛事活动场所、驾崩后的帝后陵寺均为内道场,同时,以父系计算的皇帝直系亲属、皇帝家奴相关的佛教活动场所也可视为佛教内道场,因此,除东西两京的皇宫内苑外,皇家陵园、离宫、行宫、王府等地均有内道场存在。前贤已考知唐代内道场26处,分别为太极宫4处、大明宫9处、长安禁苑8处、洛阳宫内1处,另有帝后陵内道场2处、行在内道场2处;在此基础上,笔者增补太极宫内道场1处、兴庆宫内道场2处、大明宫内道场2处、长安禁苑内道场3处、另有洛阳宫中与禁苑内道场6处、长安离宫内道场4处、帝后陵内道场4处、皇帝行在内道场2处、王府内道场1处,共增补25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佛教内 考补
原文传递
道教《全真正韵》跋 被引量:1
17
作者 闵智亭 《中国道教》 1986年第17期98-99,共2页
道教经韵乐章,是对诸神的赞颂,属于醮坛威仪、祭神章奏、赞颂之辞。演音之韵,早在北魏明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午)寇谦之所撰《云中音诵》即有《华夏赞》、《步虚辞》等记述。现存陆修静所撰《太上洞玄灵宝授受仪》、杜光庭所撰《太上黄篆... 道教经韵乐章,是对诸神的赞颂,属于醮坛威仪、祭神章奏、赞颂之辞。演音之韵,早在北魏明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午)寇谦之所撰《云中音诵》即有《华夏赞》、《步虚辞》等记述。现存陆修静所撰《太上洞玄灵宝授受仪》、杜光庭所撰《太上黄篆斋仪》皆有《步虚辞》多首。唐高宗尝令乐工制作道调。据《册府元龟》卷五十四: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四月,玄宗“于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并诏司马承祯、李含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承 醮坛 陆修静 上洞 李含光 经韵乐章 步虚 杜光庭 寇谦之
原文传递
武周时期两京地区的佛教视觉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效俊 《唐史论丛》 2010年第1期265-280,共16页
近年,艺术史学界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的理论和方法开始盛行。与古典艺术史学注重学科的独立性和艺术品的绝对价值的哲学相比,视觉文化将研究对象从艺术品(Fine Art)扩展到视觉材料(Visual Material),研究目的由探索作品的艺术价值... 近年,艺术史学界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的理论和方法开始盛行。与古典艺术史学注重学科的独立性和艺术品的绝对价值的哲学相比,视觉文化将研究对象从艺术品(Fine Art)扩展到视觉材料(Visual Material),研究目的由探索作品的艺术价值扩展到社会文化的范畴。在研究方法上也提倡打破学科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京 弥勒像 唐史论丛 久视元年 薛怀义 大云经 七宝台 云经寺 凤阁侍郎
原文传递
唐代图形高僧考
19
作者 王兰兰 《唐史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173-185,共13页
一佛教自两汉之际进入中国内地,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在隋唐时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唐代,佛教中国化最终完成,佛教呈现出有别于其原始状态的诸多中国特色。唐代曾出现在宫廷内道场等场所为高僧绘制图像的现象。... 一佛教自两汉之际进入中国内地,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在隋唐时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唐代,佛教中国化最终完成,佛教呈现出有别于其原始状态的诸多中国特色。唐代曾出现在宫廷内道场等场所为高僧绘制图像的现象。《唐大荐福寺故大德思恒律师墓志》记载:中宗"召(思恒)入内道场,命为菩萨戒师,充十大德,统知天下佛法僧事。图像于林光殿,御制画赞。"[1]释道岸,知名于中宗之世。"孝和皇帝精贯白业,游艺玄枢,闻而异焉。遣使征召,前后数介。然始入朝,与大德数人同居内殿,……因请如来法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殿 中宗 荐福寺 内殿 菩萨戒 佛教中国化 太极宫 内供奉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孝容 《法音》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15,共4页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杨孝容一、引言作为人类二分之一的存在,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男性无法替代也不可卑视的角色,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整个世界和人类文明的贡献有目共睹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然而,宗教中的女性问题或说女性...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杨孝容一、引言作为人类二分之一的存在,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男性无法替代也不可卑视的角色,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整个世界和人类文明的贡献有目共睹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然而,宗教中的女性问题或说女性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尼 中国历史 大爱 僧团 东晋南北朝 女性观 《比丘尼传》 中国佛教 《佛祖统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