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
1
作者 吴海珍 韩兆安 云乐鑫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文章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确立的以不变价格劳均价值增值测度全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的非均衡性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观察期内,中国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第二产... 文章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确立的以不变价格劳均价值增值测度全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的非均衡性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观察期内,中国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第二产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的停滞不前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是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的非均衡性和总体地区差异呈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显著下降,但仍是总体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服务业细分行业全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普遍比服务业整体高,生活性服务业全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比生产性服务业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服务业 全劳动生产率 时空演化
下载PDF
金融深化与全劳动生产率——基于30省市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刚 张文茜 《金融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3-14,共12页
金融深化改革是提高我国产业经济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从国民经济核算视角,基于投入产出法开展地区生产效率研究,通过引入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产业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利用2002—2017年全国30个省(市、区、自治区)的面板数据... 金融深化改革是提高我国产业经济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从国民经济核算视角,基于投入产出法开展地区生产效率研究,通过引入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产业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利用2002—2017年全国30个省(市、区、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金融深化政策能显著提升我国经济效率水平,提升路径为改善各工业产业的全劳动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金融深化政策发挥了“改善资本配置”效应和“促进技术进步”效应,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的产出效率推动经济效率提升。金融深化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深化与全劳动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具有门限效应,当金融深化跨越门限值后,能进一步推动全劳动生产率提高。此外,金融深化对全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表现为东部最强,西部次之,中部最弱。因此,应因地制宜地推进金融深化,改善融资方式,优化金融功能,防范金融风险,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突破“门限效应”制约,努力改善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并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深化 全劳动生产率 门限效应 投入产出分析
下载PDF
数字经济、全劳动生产率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被引量:27
3
作者 何爱平 李清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7,共9页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的应用进入深化发展与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测度2013—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的应用进入深化发展与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测度2013—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中介效应方法等实证检验了我国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全劳动生产率下降,加快劳动生产要素由发达地区生产性部门向欠发达地区非生产性部门的转移,削弱了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主要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并且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存在政策阶段性和动态性。基于此,从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提高数字劳动者人力资本和强化数字经济政策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劳动生产率 经济发展差距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的中国各产业生产率的测算 被引量:16
4
作者 戴艳娟 泉弘志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101,共13页
文章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简称TLP)的方法估算了中国1997-2007年的生产率的增长,并比较各产业生产率的不同。与以往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的测算结果相比,采用TLP方法进行估算的TLP增长率较高,这是由于TLP增长率包含了设备的技术进... 文章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简称TLP)的方法估算了中国1997-2007年的生产率的增长,并比较各产业生产率的不同。与以往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的测算结果相比,采用TLP方法进行估算的TLP增长率较高,这是由于TLP增长率包含了设备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增长。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2002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平均"产业净TLP的增长率"是3%左右,"产业总TLP的增长率"接近9%,说明中国的生产率增长较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劳动生产率 要素生产率 投入产出表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中美各行业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 被引量:4
5
作者 戴艳娟 李洁 +1 位作者 泉弘志 宁亚东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0年第1期110-148,共39页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测算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用于实证分析的一种尝试。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未能反映所有投入要素变化带来的生产率增长,是具有缺陷的指标。TLP弥补了TFP的上述不足,去除了...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测算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用于实证分析的一种尝试。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未能反映所有投入要素变化带来的生产率增长,是具有缺陷的指标。TLP弥补了TFP的上述不足,去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并且将各种投入要素转换为单一性质的劳动,不需要任何前提假设,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可以将转换为劳动的各种投入直接加总计算,是全面反映各投入要素的变化的多要素生产率指标。本文首次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美各行业的全劳动及TLP增长率,并将其与根据一国投入产出表测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利用一国表测算的美国各行业的全劳动少于利用世界表测算的结果,而根据一国表测算的中国的全劳动则多于利用世界表测算的结果,说明美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其进口品来源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而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其进口品来源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根据一国表和世界表测算的中国和美国的TLP增长率均有较大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根据一国表测算的TLP增长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TLP增长率,也包含价格及汇率等市场因素的变化,而根据世界表测算的TLP增长率不仅反映一国国内的TLP增长率,同时也反映进口品生产国的TLP增长率,反映了整个生产过程的国内及国外的生产率变化。尽管根据一国表和世界表测算的TLP增长率有差异,但是均反映出中国的增长率总体高于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劳动生产率 要素生产率 投入产出表 劳动价值论
原文传递
中日各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测算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 被引量:1
6
作者 戴艳娟 李洁 泉弘志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8年第1期56-86,共31页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估算了中日两国1990~2010年各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简称'TLP')及其增长率。全劳动生产率是类似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但是无须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下进行测算。本文首次采用Eora-MRIO表对中日两国各...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估算了中日两国1990~2010年各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简称'TLP')及其增长率。全劳动生产率是类似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但是无须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下进行测算。本文首次采用Eora-MRIO表对中日两国各行业的TLP进行测算,与利用一国投入产出表的测算不同,可以直接测算进口品在国外生产所需要的全劳动,无须假设出口品的单位全劳动与进口品相等。为了比较利用一国投入产出表测算与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的结果,本文由EoraMRIO表提取出中日两国的投入产出表进行了TLP的估算。结果表明利用一国投入产出表推算的TLP增长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各行业的生产率增长水平,同时也包含汇率因素的影响,而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的TLP增长率包含进口国的TLP增长,反映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率变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劳动生产率 要素生产率 投入产出表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全劳动生产率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增长方程 被引量:15
7
作者 荣兆梓 李亚平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7,共13页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生产率范畴的讨论切入,先提出包括商品生产的活劳动投入和物化劳动消耗在内的全劳动生产率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函数和经济增长方程,在与新古典增长方程全面比较的基础上展开马克思主义...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生产率范畴的讨论切入,先提出包括商品生产的活劳动投入和物化劳动消耗在内的全劳动生产率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函数和经济增长方程,在与新古典增长方程全面比较的基础上展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增长方程性质与特点的讨论。并且运用这一方程对中国1978-2017年的经济增长作初步核算,发现在四十年增长中,全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为65%,全部劳动消耗(包括活劳动消耗与物化劳动消耗)的贡献率为35%。因此说,中国经济的高积累高投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始终相伴而行。那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低效率的投资拉动的判断具有片面性,并不能很好解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劳动生产率 生产函数 马克思主义基本增长方程 中国经济增长核算 贡献率
原文传递
马克思-斯拉法框架下的全劳动生产率增速测算 被引量:9
8
作者 冯志轩 刘凤义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共23页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衡量经济效率的方法。本文引入全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并利用罗默定理及其推论,在马克思-斯拉法框架内构建了衡量全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由欧盟委员会资助建立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衡量经济效率的方法。本文引入全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并利用罗默定理及其推论,在马克思-斯拉法框架内构建了衡量全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由欧盟委员会资助建立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计算了世界40个经济体1996-2009年的全劳动生产率增速。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全劳动生产率增速处于40个经济体中的最高水平。由此可以推论,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是高效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劳动生产率 经济效率 罗默定理 马克思-斯拉法框架
原文传递
从全要素生产率到全劳动生产率——中国全劳动生产率及其对增长的贡献率测算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帮喜 赵文睿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91,共23页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劳动生产率 要素生产率 劳动 投入产出表
原文传递
劳动报酬占比、劳动报酬差距与共同富裕--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与测度分析
10
作者 乔晓楠 李欣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149,共18页
准确评估当前收入分配格局,有助于优化收入分配关系并推进共同富裕。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将劳动报酬还原为价值量进行计量,并基于此对劳动报酬占比与差距的变动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以2005年为拐点先降后升,从2002年的... 准确评估当前收入分配格局,有助于优化收入分配关系并推进共同富裕。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将劳动报酬还原为价值量进行计量,并基于此对劳动报酬占比与差距的变动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以2005年为拐点先降后升,从2002年的48.91%降至2005年的44.23%,后升至2012年的53.99%,2012—2020年则呈现出小幅波动,2020年为53.38%。以基于劳动报酬价值水平计算的泰尔指数可反映中国的劳动报酬差距,全国泰尔指数由2012年的0.0793降至2017年的0.0576,各省泰尔指数也普遍下降,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报酬平衡程度显著提升。其中,省内劳动报酬差距是总体劳动报酬差距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城乡消费结构差异一方面具有趋同趋势,另一方面也对劳动报酬差距起到了抑制作用。此外,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伴随着生产效率提高,工人时薪持续上升,且劳动报酬差距显著缩小,其说明保持工资增速不低于全劳动生产率增速是促使劳动者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报酬占比 劳动报酬差距 时薪 全劳动生产率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全球比较视野的中国经济效率动态演进——基于一个整合TFP和TLP的投入产出理论框架
11
作者 高岭 王庭轩 唐昱茵 《经济资料译丛》 2023年第4期46-71,共26页
生产率进步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但生产率进步的核算存在新古典经济学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全劳动生产率(TLP)的分歧。为全面地评估生产率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 生产率进步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但生产率进步的核算存在新古典经济学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全劳动生产率(TLP)的分歧。为全面地评估生产率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位置,本文通过整合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2013版和2016版,分别计算了包含中国在内的全球40个代表性经济体1995—2014年的TFP和TLP。本文使用多部门核算和数据包络方法(DEA)计算TFP,最大程度地规避了非正统经济学对TFP核算的批评,使得TFP和TLP具有可比性。研究发现,第一,从TLP和多部门的TFP结果看,中国的生产率进步是相当显著的,在全球40个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第二,如果从DEA测度的TFP结果看,中国的生产率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就比较靠后;第三,除了中国,其余的经济体的三个生产率指标排序基本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的复杂性,测度中国生产率进步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要素生产率 全劳动生产率 增长核算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分析框架:理论机理、测度方法与经验证据
12
作者 乔晓楠 马飞越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8,共17页
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文章尝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构建一个涵盖理论机理、测度方法与经验证据的分析框架。在理论机理方面,主张从投入产出的视角理解生产... 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文章尝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构建一个涵盖理论机理、测度方法与经验证据的分析框架。在理论机理方面,主张从投入产出的视角理解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本质即投入产出关系的改变及其导致的生产效率提升,并且新质成分既可作用于生产资料、通过直接改变生产过程影响生产效率,又可作用于劳动者、通过提升劳动技能间接影响生产效率。在测度方法方面,综合计算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在内总的劳动时间投入,进而以全劳动生产率评估生产效率,同时分别从生产投入和劳动力再生产投入中识别新质成分及其动态变化。在经验证据方面,以数字经济为例,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并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数字设备的投入显著促进了生产效率提升,而数字服务的投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这说明新质成分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可能具有非线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劳动 生产资料 全劳动生产率 数字经济
原文传递
动力转换、效率提升与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数理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乔晓楠 张月莹 张坷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22,共10页
中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所面临的情况与此前截然不同。如果劳动者供给充裕以及社会抚养负担轻是推动中国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那么随着人口结构转型与老龄化问题的突显,探寻增长动力的转换则成了当务之急。基于马克思主义最优经济... 中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所面临的情况与此前截然不同。如果劳动者供给充裕以及社会抚养负担轻是推动中国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那么随着人口结构转型与老龄化问题的突显,探寻增长动力的转换则成了当务之急。基于马克思主义最优经济增长理论,通过模拟分析发现:人口结构转型将导致2049年的人均福利仅为2015年的71. 1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技术进步,若以在2049年达到美国人均GDP的70%作为目标,则需要2015—2049年间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 35%,两大部类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需要分别达到8. 87%和8. 00%,全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需要分别达到8. 28%和7. 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 人口结构 劳动生产率 全劳动生产率 第二个一百年目标
下载PDF
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洪庆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5-39,共5页
本文利用1983~200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与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增值率与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变化是我国全要素... 本文利用1983~200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与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增值率与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变化是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贸易增值率 要素劳动生产率 技术溢出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茂红 张涛 刘翠红 《市场论坛》 2009年第7期1-2,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由改革前(1953-1978)的6.1%提高到了9.8%。文章将按照美国经济学家M.阿布拉莫维茨的方法,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中各种因素的贡献进行分析计算。
关键词 边际贡献率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边际产量 要素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新年新寄语
16
《中国勘察设计》 2020年第1期6-16,共11页
施设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工程设计的本质是集成创新,创新是勘察设计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0年我们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我提议将2020年确定为行业企业的创... 施设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工程设计的本质是集成创新,创新是勘察设计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0年我们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我提议将2020年确定为行业企业的创新年。交通兴,百业举。70年风雨兼程,便捷的交通已成为我国的新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设计行业 业务模式创新 企业经营管理 技术创新 集成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 要素劳动生产率 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载PDF
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净产出价值增长的决定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磊 骆桢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9,共16页
净产出价值增长受积累率、投资利润率与资本结构、全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率的影响而表现出不断波动的状态。本文构建了基于这些基本变量之间内在关系的增长模型,并分别研究了积累率—利润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及资本结构—劳... 净产出价值增长受积累率、投资利润率与资本结构、全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率的影响而表现出不断波动的状态。本文构建了基于这些基本变量之间内在关系的增长模型,并分别研究了积累率—利润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及资本结构—劳动生产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提出马克思增长、熊彼特增长、刘易斯增长、现代增长等不同增长类型,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增长理论分析框架。进一步研究这一理论,要从深化各变量内部关系,探索以参照系为标准实现理想增长状态的技术条件、制度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及引入更完善的国家干预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和经验分析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参照系理论 积累率 利润率 全劳动生产率
原文传递
必须将科技进步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祚庥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1,共17页
如何将科技进步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量研究?基本思想是,除仍需对劳动如何创造价值以及价值如何分配作深入的定量研究外,还必须开拓新领域,对使用价值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等问题作深入的定量研究。在《资本论》,第... 如何将科技进步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量研究?基本思想是,除仍需对劳动如何创造价值以及价值如何分配作深入的定量研究外,还必须开拓新领域,对使用价值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等问题作深入的定量研究。在《资本论》,第1卷—第3卷,马克思曾引入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J等概念,导出一个"生产每一个商品的价值MJ的公式,WJ=MJ+C+M"现在建议用剩余使用价值MS,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将商品的使用价值MS试行WS=MS+C+V的公式,而WS=N·WJ。其中N是包括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在内广义科技效率因子N,并由此定义一个包括科技进步在内的全劳动生产率T,并表明(T-1)即是通常经济学教科书中所探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使用价值 科技效率因子 全劳动生产率 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视角 被引量:89
19
作者 李兰冰 刘秉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72,共15页
本文将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指标的相加特性结合,提出劳动、资本和能源要素的动态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以实现要素生产率评价为基础的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新方法,对1985—2012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时空规律、要素源泉及... 本文将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指标的相加特性结合,提出劳动、资本和能源要素的动态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以实现要素生产率评价为基础的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新方法,对1985—2012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时空规律、要素源泉及动态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依赖技术进步的单轮驱动模式,且出现增速下滑的阶段特征和地区差距扩大的空间特征;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累积增长率依次高于资本和能源,劳动成为绩效改善最明显的生产要素;随着区域发展战略导向演进,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全要素资本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全面放缓,劳动、资本和能源成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滑的共同要素源泉;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要素贡献度沿着"劳动—资本—能源"的次序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根植于劳动要素贡献,中西部生产率增长的首要要素源泉则由资本分别向能源和劳动转变;生产率增长的分布形态由单极化向双峰演进,动态演化呈现低流动性和强持久性,落后地区赶超先进地区难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绩效 要素劳动生产率 要素资本生产率 要素能源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