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公鼎全形拓分期与拓法演变研究
1
作者 马静 刘杨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8-23,共6页
毛公鼎历经公私多家收藏,全形拓版本谱系复杂,收藏者往往真赝难辨。传世全形拓本虽数量可观,但十之八九为翻刻本。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各时期、各版本毛公鼎全形拓本的构图特征、传拓技法、谱系源流和演变轨迹,为拓本辨伪和价值评估提供可... 毛公鼎历经公私多家收藏,全形拓版本谱系复杂,收藏者往往真赝难辨。传世全形拓本虽数量可观,但十之八九为翻刻本。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各时期、各版本毛公鼎全形拓本的构图特征、传拓技法、谱系源流和演变轨迹,为拓本辨伪和价值评估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公鼎 全形拓 陈介祺 原器拓本 翻刻拓本
下载PDF
山东博物馆展出晚期铜器与金石全形拓精品
2
作者 裴学平 敖静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3期7-7,共1页
不久前,山东博物馆联合孔子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以及青州市博物馆、济宁市兖州区博物馆、滨州市滨城区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滨城区博物馆)、巨野县博物馆等山东省内多家文博单位举办的“... 不久前,山东博物馆联合孔子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以及青州市博物馆、济宁市兖州区博物馆、滨州市滨城区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滨城区博物馆)、巨野县博物馆等山东省内多家文博单位举办的“器以载道——山东晚期铜器的古意与新义”“古董·今董——山左金石全形拓文化艺术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济南市博物馆 文博单位 全形拓 器以载道 滨城区 山东博物馆 巨野县
下载PDF
陈介祺与全形拓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芳 《潍坊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全形拓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滥觞期、发展期、鼎盛期。在发展期阶段,陈介祺"以图取形"的拓技和"分纸拓"的拓法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对全形拓的成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沿着全形拓的成熟过程来追溯... 全形拓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滥觞期、发展期、鼎盛期。在发展期阶段,陈介祺"以图取形"的拓技和"分纸拓"的拓法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对全形拓的成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沿着全形拓的成熟过程来追溯陈介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形拓 陈介祺 器形拓 图形拓
下载PDF
良季鼎全形拓辨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万晓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2,共4页
良季鼎1933年出土于陕西扶风上康村窖藏,实物下落不明,以往学界著录的良季鼎资料均以北京图书馆所藏良季鼎全形拓为唯一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现藏两件与北京图书馆不同的良季鼎全形拓资料,通过对三件全形拓上器物形制、文字以及题跋信... 良季鼎1933年出土于陕西扶风上康村窖藏,实物下落不明,以往学界著录的良季鼎资料均以北京图书馆所藏良季鼎全形拓为唯一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现藏两件与北京图书馆不同的良季鼎全形拓资料,通过对三件全形拓上器物形制、文字以及题跋信息的对比与分析,重新辨别良季鼎全形拓资料内容的真伪,为这件不知所踪的西周青铜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季鼎 全形拓 金文
下载PDF
青铜器全形拓和平面拓片的审美价值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蓉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3期106-107,共2页
拓片除了有美术与文献的研究意义之外,我们都不能忽略拓片本身具有的审美趣味。晚清大量金石学家的信札文献中,学者们对拓片本身的审美意义是给予肯定的态度。青铜器全形拓出现于清代嘉道年间,比起传拓金石铭刻文字的平面拓片,传拓青铜... 拓片除了有美术与文献的研究意义之外,我们都不能忽略拓片本身具有的审美趣味。晚清大量金石学家的信札文献中,学者们对拓片本身的审美意义是给予肯定的态度。青铜器全形拓出现于清代嘉道年间,比起传拓金石铭刻文字的平面拓片,传拓青铜彝器更为复杂。本文从两者的审美价值角度,对青铜器全形拓与平面拓片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全形拓 平面拓片 审美价值
下载PDF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太保玉戈全形拓考释
6
作者 王晶晶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5,55,共5页
太保玉戈是西周最著名的有铭玉器,自清代出土后很快流落海外,实物现藏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目前国内已知的两幅全形拓本分别收藏于陕西省岐山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本文拟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太保玉戈全形拓本略作介绍考释,以补国... 太保玉戈是西周最著名的有铭玉器,自清代出土后很快流落海外,实物现藏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目前国内已知的两幅全形拓本分别收藏于陕西省岐山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本文拟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太保玉戈全形拓本略作介绍考释,以补国内学界难见实物之憾,并为研究古玉及古文字提供更多的研究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保玉戈 全形拓 题跋
下载PDF
全形拓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趋向探究
7
作者 孙超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56-61,共6页
传拓技术历史悠久,清代由于金石学的兴盛,全形拓应运而生,作为清代金石学的衍生物,全形拓发挥着重要的“存古”“传古”传播作用。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全形拓的制作流程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它的内在流变动因,有“传古”考据与鉴赏审美两... 传拓技术历史悠久,清代由于金石学的兴盛,全形拓应运而生,作为清代金石学的衍生物,全形拓发挥着重要的“存古”“传古”传播作用。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全形拓的制作流程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它的内在流变动因,有“传古”考据与鉴赏审美两条流脉,两者在全形拓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全形拓来源于“传古”考据的需要,鉴赏审美一脉是“传古”考据衍生的产物,而其与书画的结缘,更使得全形拓有了更多的审美空间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形拓 “传古” 审美
下载PDF
金石传拓暨全形拓 被引量:2
8
作者 孔祥宇 《中国艺术时空》 2018年第5期36-43,共8页
传拓是指用纸和墨从器物上捶印其文字或图案的技术,远在唐代之前就已经是一门运用得比较娴熟的技术了。宋代还把传拓用于拓制青铜器的铭文。这种"拓金"之法,发展到清嘉道年间,已能拓制出青铜器的器型,拓片称为"全形拓&qu... 传拓是指用纸和墨从器物上捶印其文字或图案的技术,远在唐代之前就已经是一门运用得比较娴熟的技术了。宋代还把传拓用于拓制青铜器的铭文。这种"拓金"之法,发展到清嘉道年间,已能拓制出青铜器的器型,拓片称为"全形拓"。滥觞期大致是在嘉道年间,代表人物有马起凤、六舟、李锦鸿等。发展期大致是在同光时期,以陈介祺为代表。鼎盛期还是在民国以后,主要代表人物有周希丁、马子云等。金石传拓的类别有蝉翼拓、乌金拓、蜡(墨)拓、镶拓、色拓、全形拓。全形拓的制作方法有制板拓、分纸拓和整纸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拓 全形拓
下载PDF
马起凤与早期全形拓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阳 《中国美术》 2018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浙江省博物馆曾在2014年举办"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艺术世界"特展,从传拓、书法、绘画、篆刻、鉴藏、著述等方面,为观众呈现了这位多才多艺的金石僧人,尤以其传拓古物全形的技艺成为近年学界关注的热点。而与六舟同属早期全形拓代表... 浙江省博物馆曾在2014年举办"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艺术世界"特展,从传拓、书法、绘画、篆刻、鉴藏、著述等方面,为观众呈现了这位多才多艺的金石僧人,尤以其传拓古物全形的技艺成为近年学界关注的热点。而与六舟同属早期全形拓代表人物的马起凤,却一直未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清代金石学复兴,众多金石学家、学者、书家致力于访碑著录、考据研究,至乾嘉时期尤为兴盛。全形拓在当时出现,实为金石学盛行的产物。全形拓(又称全角拓、立体拓)是指以墨拓的方式把器物(包括青铜器、造像、古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形拓
下载PDF
全形拓、墨拓博古画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林 《书画世界》 2022年第6期68-71,共4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全形拓与金石学、清代碑学的关系,全形拓、墨拓博古画的缘起与传承,阐述了对全形拓,墨拓中国花鸟、山水画创作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 全形拓 金石学 清代碑学 墨拓博古画 墨拓中国花鸟、山水画
下载PDF
传真写照 摹形得神——试析黄怀觉先生的紫砂全形拓艺术
11
作者 盛诗澜 黄懿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91,I0001,共6页
江苏籍著名金石碑刻家黄怀觉先生曾于20世纪40年代时,经吴湖帆介绍,为上海著名收藏家徐俊卿摹拓明清紫砂器全形数十件。黄先生亲自选取其中的33件复印成《明清砂器图录》一册。该图录在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史料价值等三个方面体现出黄... 江苏籍著名金石碑刻家黄怀觉先生曾于20世纪40年代时,经吴湖帆介绍,为上海著名收藏家徐俊卿摹拓明清紫砂器全形数十件。黄先生亲自选取其中的33件复印成《明清砂器图录》一册。该图录在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史料价值等三个方面体现出黄怀觉全形拓作品的特点与价值,向人们展示了全形拓艺术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怀觉 《明清砂器图录》 全形拓
下载PDF
媒介视角下的古物观看:全形拓及其补绘画的图像转译
12
作者 冯葳 《美术大观》 2022年第7期74-77,共4页
全形拓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饱含拓工个性化的设计思路,其主观性的意图引发了古物图像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转译”现象。同时,借由全形拓为物质媒介而创作的全形拓补绘画,作为一种全新的绘画表现形式也改变了古物的观看与传播形式。... 全形拓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饱含拓工个性化的设计思路,其主观性的意图引发了古物图像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转译”现象。同时,借由全形拓为物质媒介而创作的全形拓补绘画,作为一种全新的绘画表现形式也改变了古物的观看与传播形式。本文从古物传播媒介的视角出发,试图复原“实物—拓片—补绘”三种不同类型的古物图像传播情况,分析蕴含在其中的“转译”与观看方式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形拓 传拓 转译 媒介
下载PDF
全形拓技艺的传承与实践
13
作者 王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8期64-65,共2页
全形拓作为各类传拓技法中最难的一种,传拓者不仅要有纯熟、丰富的平面传拓经验,还需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和敏锐的审美眼光。因其费工、费力、极难掌握,故历来善拓者不多。作者以“师承制”的方式学习传承全形拓技法,同时也在实践中归纳... 全形拓作为各类传拓技法中最难的一种,传拓者不仅要有纯熟、丰富的平面传拓经验,还需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和敏锐的审美眼光。因其费工、费力、极难掌握,故历来善拓者不多。作者以“师承制”的方式学习传承全形拓技法,同时也在实践中归纳了几项重点环节加以阐述,力求完善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形拓 纹饰 师承制
下载PDF
清末民初学人的全形拓鉴藏风尚郄视——以褚德彝为中心
14
作者 耿鑫 《大学书法》 2021年第5期86-94,共9页
存古留真是金石学领域一直以来的传统,但由于全形拓制作目的的不同,钟鼎彝器的传拓分化出博古清供与古器存真两种艺术风格,究其内核,皆是当时精英阶层的文人雅趣风尚"作祟"。本文以褚德彝的全形拓鉴藏活动为研究中心,郄视清... 存古留真是金石学领域一直以来的传统,但由于全形拓制作目的的不同,钟鼎彝器的传拓分化出博古清供与古器存真两种艺术风格,究其内核,皆是当时精英阶层的文人雅趣风尚"作祟"。本文以褚德彝的全形拓鉴藏活动为研究中心,郄视清末民初学人在全形拓鉴藏领域的文人雅趣,力图求证其风靡朝野的原因,探赜清末民初学人对金石器物的鉴藏思想,剖析其对全形拓的推动意义,明晰全形拓是时人思古之情的物象表现,还是文化审美的具象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形拓 鉴藏 褚德彝 文人雅趣
下载PDF
周郑伯寰盘全形拓研究与修复
15
作者 张兴 宋朋遥 鲁元良 《收藏与投资》 2022年第5期34-36,共3页
山东博物馆藏《郑伯寰盘拓本轴》是六舟僧达受亲拓,为阮元女婿吴慈所藏,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本文根据拓片上的钤印和题跋,推知拓片的制作时间与背景,并对此拓片进行保护修复,以期让这些珍贵的史料得以长久保存。
关键词 郑伯寰盘 全形拓 拓片修复
下载PDF
毛公鼎全形拓
16
作者 陈根远 《西泠艺丛》 2024年第1期87-88,共2页
西泠印社社藏珍品无数,琳琅满目,文物、文献诸多价值兼备,其中大多系世所罕见:今《西泠艺丛》特辟“社藏撷珍”栏目,优选社藏菁华文物,推出高清图版,并延请相关业内专家撰写相关介绍文字,公诸于世,以飨读者。
关键词 全形拓 西泠印社 毛公鼎 文物
原文传递
汉元延钟全形拓
17
作者 陈根远 《西泠艺丛》 2024年第1期91-91,共1页
西汉成帝元延二年(前11)造。侈口,鼓腹,圈足,肩饰铺首衔环。作为汉代极具时代特色的器型,此钟简洁大气,器身凿刻铭文,多为工饬简直之缪篆,堪为汉金文之代表,历来亦为金石家所重。原器为高野侯之兄高时丰(1876—1960)准园长物。圈足外凿... 西汉成帝元延二年(前11)造。侈口,鼓腹,圈足,肩饰铺首衔环。作为汉代极具时代特色的器型,此钟简洁大气,器身凿刻铭文,多为工饬简直之缪篆,堪为汉金文之代表,历来亦为金石家所重。原器为高野侯之兄高时丰(1876—1960)准园长物。圈足外凿刻铭文“临虞宫铜钟,容八斗,重三十二斤。元延二年供谭为内者造,第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首衔环 圈足 鼓腹 全形拓 汉成帝 简洁大气
原文传递
《陈寅生跋父甲卣全形拓》浅读
18
作者 杨未君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第3期66-70,共5页
2023年11月22日,山东博物馆举办了“器以载道——山东晚期铜器的古意与新义”“古董·今董——山左金石全形拓文物艺术展”两个重要展览,“双展”于2024年3月21日闭展。这次展览,通过230余件铜器文物、130余件清至民国全形拓等相关... 2023年11月22日,山东博物馆举办了“器以载道——山东晚期铜器的古意与新义”“古董·今董——山左金石全形拓文物艺术展”两个重要展览,“双展”于2024年3月21日闭展。这次展览,通过230余件铜器文物、130余件清至民国全形拓等相关展品,全面呈现了先秦青铜器及以后的晚期铜器的种类、用途,使观众真切体会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形拓 清至民国 父甲 器以载道 真切体会 陈寅生 青铜器 文物
原文传递
晚清古物的视觉性呈现——以全形拓为研究核心
19
作者 冯葳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59,共2页
视觉性强调观看的行为、过程和观看经验,由此构成了视觉研究的核心.晚清中国的古物文化缘于金石学的再度兴起,人们对于古物的接受会随着古物的呈现形式而变化.全形拓作为拓片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直以来被视为古物的"替身",借由... 视觉性强调观看的行为、过程和观看经验,由此构成了视觉研究的核心.晚清中国的古物文化缘于金石学的再度兴起,人们对于古物的接受会随着古物的呈现形式而变化.全形拓作为拓片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直以来被视为古物的"替身",借由全形拓及以拓片为媒介的拓本博古画,我们得以更全面、更客观地掌握古物的视觉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全形拓 金石学 博古画
原文传递
取象与存古——晚清全形拓的两种审美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玉海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6-152,共7页
晚清全形拓由于制作目的不同,产生了博古清供和古器存真两种艺术风格。书画艺术家制作的古器物全形拓不求图像准确,亦不尽求拓自器物原件,只作为画面点缀而存在,目的在于"取象";金石收藏家制作的古器物全形拓,以留传真实图像... 晚清全形拓由于制作目的不同,产生了博古清供和古器存真两种艺术风格。书画艺术家制作的古器物全形拓不求图像准确,亦不尽求拓自器物原件,只作为画面点缀而存在,目的在于"取象";金石收藏家制作的古器物全形拓,以留传真实图像为己任,力求原器传拓,目的在于"存古"。全形拓是一种画、拓结合的艺术形式,受中国画法局限,在晚清即使金石收藏家重金聘工、原器传拓的全形拓,也远远达不到金石学者期望的与古器物原件"不爽毫发"的程度。因此,无论"取象"还是"存古",主要是出于一种审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形拓 博古图 传拓 金石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