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北宋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永强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4期10-11,共2页
北宋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多表现北方的大山大水,构图宏伟、用笔坚实、深合理趣。北宋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多采用气势恢宏的全景式构图;注重师法自然,画面的形象、皴法、笔墨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善于营造悠远的... 北宋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多表现北方的大山大水,构图宏伟、用笔坚实、深合理趣。北宋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多采用气势恢宏的全景式构图;注重师法自然,画面的形象、皴法、笔墨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善于营造悠远的意境。北宋山水画法度森严、焕然一新的艺术面貌,使这一时期形成的绘画图式与风格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山水画 全景式构图 写实性 笔墨 意境
下载PDF
从武元直《赤壁图》看北宋山水画的影响
2
作者 魏玉洁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15期27-28,共2页
自苏轼的《赤壁赋》问世以来,赤壁就成为文人画家经常描绘的题材。苏东坡在作此赋时已经被贬谪黄州多年,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困潦倒,病痛衰老缠身,于是他借史抒怀,以排解内心的痛苦和压抑。文人墨客借助丰富情感和动人的文辞,创... 自苏轼的《赤壁赋》问世以来,赤壁就成为文人画家经常描绘的题材。苏东坡在作此赋时已经被贬谪黄州多年,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困潦倒,病痛衰老缠身,于是他借史抒怀,以排解内心的痛苦和压抑。文人墨客借助丰富情感和动人的文辞,创作了名篇。画家本就是情感丰富的群体,对名篇所抒发的情感自然心领神会,因而将这种愁绪挥洒于笔墨纸上,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一目了然的画面,代代相传,互相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山水画 全景式构图
下载PDF
花鸟竹石 颇有生意——从《枫鹰雉鸡图》看李迪花鸟画
3
作者 张裕 《荣宝斋》 2023年第6期76-85,共10页
《枫鹰雉鸡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迪的经典名作。本文从《枫鹰雉鸡图》的构图特点展开分析,探究了画中的艺术形象和绘画中所用的表现方法。深入探析《枫鹰雉鸡图》中所体现的李迪花鸟画的个性艺术特征。
关键词 枫鹰雉鸡图 全景式构图 用笔
原文传递
寄情山川——我的山水画创作情结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雄鹰 《国画家》 2003年第6期32-33,共2页
走近山川祖国的名山大川,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我醉心于山川的气魄,迷恋于大山的情怀,更独钟于太行风骨。我喜欢太行,十余年来,曾多次深入太行,体会感悟太行,我为太行气魄所感动,为太行气势所敬仰。这山,这岩,对我总是魂牵梦萦。绵... 走近山川祖国的名山大川,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我醉心于山川的气魄,迷恋于大山的情怀,更独钟于太行风骨。我喜欢太行,十余年来,曾多次深入太行,体会感悟太行,我为太行气魄所感动,为太行气势所敬仰。这山,这岩,对我总是魂牵梦萦。绵延不断的山梁,远看像是一道静静的屏障,近看峰回路转,峰岭交错,变化多端,神秘莫测,博大幽深,蕴涵着丰富的变化、无穷的生机。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宜人。我走过许多地方,山川绵延脉络相通,阴阳向背,交错纵横,起伏连绵。观察体验太行是我的艺术创作基础,我喜欢在各种典型气候下观山。春夏秋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雄鹰 山水画 全景式构图 写实手法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浅议山水画空间表现方法
5
作者 黄方遒 《国画家》 2009年第2期72-73,共2页
北宋郭熙提出了"三远"的观点,成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理论支柱。"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原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 北宋郭熙提出了"三远"的观点,成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理论支柱。"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原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原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这是关于三远的原文。三远法是对中国山水画构成二维空间表现的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透视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在山水画中常采用"多视点"、"高视点"和"远视距"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多视点 假山 以大观小 远视距 界画 工笔画 画法 多点透视 近景 全景式构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