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1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融合内固定 管狭窄症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2
作者 马烽烽 陈丹华 葛许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分别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试验组,每组各80例。参考组采用全椎...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分别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试验组,每组各80例。参考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配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OD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配合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但保留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能够缓解患腰腿疼痛和促进组织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间盘突出症 保留 疼痛 融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3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腰管狭窄症
下载PDF
Coflex系统植入术及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志琳 钱济先 +3 位作者 李存孝 文益民 马保安 范清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88-891,共4页
[目的]对比Coflex系统植入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抽取连续的30例住院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施行Coflex系统植入和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 [目的]对比Coflex系统植入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抽取连续的30例住院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施行Coflex系统植入和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传统减压融合术相比,Coflex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无明显差异,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降低。随访期间Coflex组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Coflex植入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新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系统 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腰管狭窄症
原文传递
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志强 吴志强 赖展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对照组予以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对照组予以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减压效果、腰椎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硬膜囊横断面积(DSC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植骨融合率(42.86%、64.29%、75.00%)高于对照组(14.81%、37.04%、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腰椎功能改善,提高植骨融合率,加快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减压 减压 内固定 功能 融合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高志祥 王红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n=40)。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疗效、脊柱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前后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结果:植骨组优良率高于减压组,卧床时长、骨折端愈合时长短于减压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植骨组优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脊柱功能,纠正脊柱参数,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减压 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勉跃 廖海雄 赖志军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比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22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 目的比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22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t=14.95,P<0.01),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t=25.57,P<0.01);A组术后优良率为80.77%,B组术后优良率为81.8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及手术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切除术 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地方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3
8
作者 颜廷振 张晶 +1 位作者 魏彦春 贾玉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303-330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地方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方法治疗9例确诊的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 目的探讨后路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地方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方法治疗9例确诊的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术中缝合漏口、局部加压等处理痊愈,所有患者未发生脊髓损伤、切口感染、C5神经根麻痹、严重颈椎轴性症状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8例患者术后ASIA残损分级有不同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地方氟骨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后路全椎板切除、椎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达到有效脊髓减压治疗的目的,并可更好地保持椎板切除术后颈椎稳定性及生理曲度,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后纵韧带化症 切除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菁 李琴 +4 位作者 万琴 罗小英 黄正 黄菊 赖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由专科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分别按病区护理常规与手术室护理常规各自施护),观察组接受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术后访视结束时,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对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术时有效正确配合度,降低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专科护士 协同护理 前路体次减压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昊 谢惠緘 姚仕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对比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LS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A组患者实施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实施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组均随访观察2 a,对比2组... 目的对比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LS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A组患者实施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实施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组均随访观察2 a,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术后腰痛VAS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JOA评分较B组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LSS,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切除减压 切除减压内固定融合
下载PDF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腰椎功能、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3.63±25.76)min,长于对照组的(95.52±2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ODI评分为(19.52±3.08)分,低于对照组的(21.35±3.64)分,椎间孔高度为(20.90±2.06)mm,高于对照组的(19.71±2.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采用P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利于恢复椎间孔高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腰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切除减压 功能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邬哲慧 郭汉明 +2 位作者 黄玉良 蔡宏华 缪海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967-1968,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Moss-Miami固定4例,USS...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Moss-Miami固定4例,USS固定3例,GSS固定8例,RF固定3例.结果经6~24个月的随访,按Steffee分级:优10例(56%),良6例(33%),可2例(11%).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症 横突间融合 切除减压 内固定治疗 老年 后路 疗效分析 弓根钉内固定 STEFFEE 回顾性分析 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 Moss RF固定 有效方法 USS GSS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强 许建中 +4 位作者 谭祖键 王序全 马树支 代飞 吴雪晖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板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板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节段:T11 1例、T12 20例、L1 33例、L212例,为L1,2 1例和L2,3 1例.神经功能情况:完全性截瘫10例,不全性截瘫58例.固定器材:Z-PLATE钛板43例,PROFILE钛板19例,ALPS钛板6例.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块45例和充填自体碎骨的钛网23例.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角)的纠正、减压范围、骨块或钛网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65例随访8~48个月(3例失访),平均15.6个月.61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提高了1.25级,ASIA评分明显提高.CT及MRI检查示椎管减压彻底.髂骨块和钛网均无松动、移位等变化.三种钛板均无松动、移位及断裂.所有随访病例脊柱畸形均获得良好矫正和骨性融合,无畸形矫正的丢失.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安全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钛板内固定和结构性植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脊髓损伤 固定治疗 钛网 前路减压 融合 脊柱畸形 神经功能恢复 随访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强 赵永生 +1 位作者 陈修福 张承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191-192,19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病程在1~6年,平均(3.14±3.39)年;单节椎体14例,双节椎体1例,腰3损伤4例,腰4损伤16例,腰5损伤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单侧入路 双侧减压间隙融合内固定改良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下载PDF
全椎板减压与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洪辉 兰宏 闫毓鑫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560-561,共2页
临床认为,对于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行减压手术时,椎板减压范围既要考虑到减压效果,也要兼顾术后椎体稳定性稳定[1]。有报道认为,半椎板减压能够获得与全椎板减压相同的减压效果,同时手术创伤更小[2]。本院近年逐... 临床认为,对于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行减压手术时,椎板减压范围既要考虑到减压效果,也要兼顾术后椎体稳定性稳定[1]。有报道认为,半椎板减压能够获得与全椎板减压相同的减压效果,同时手术创伤更小[2]。本院近年逐步开展LSS的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 减压 融合内固定 管狭窄
下载PDF
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帅 杨晓凯 +2 位作者 李磊 代杰 高小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4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取有限减压植...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取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采取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下肢疼痛评分(JOA)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持续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JOA评分优良率为83.33%,B组JOA评分优良率为86.67%,两组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前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持续时间更短,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减压融合 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 老年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智博 魏冬梅 +2 位作者 袁旭芳 张亚楠 杨建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4期2103-2104,共2页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比较VAS(视觉模拟评分法)、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ODI(欧式功能障碍)评分。结果:29例患者平均手术用时为(130.1±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2.3±41.9)ml;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改良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较少,术后腰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间隙内固定改良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晓春 谢恩 郝定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21期2597-2598,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477例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477例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结论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体次切除减压内固定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9
19
作者 任永安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和术后3 d、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结果手...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和术后3 d、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结果手术时间4.2~5.5(4.59±0.37)h;术中出血量320~1 100(608.5±115.4)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 d、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平均恢复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比较,JOA评分、平均恢复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疗效无效例数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减压 内固定 融合
下载PDF
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9-71,78,共4页
目的探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后,对3... 目的探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后,对36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设为2联组;其余42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设为3联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2联组和3联组患者术后JOA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2联组JOA评分相比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3联组JOA评分相比于术后明显升高(P<0.05);2联组和3联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末次随访2联组椎间隙高度与术后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3联组椎间隙高度相比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2联组(P<0.05);3联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均显著高于2联组(P<0.05)。结论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用于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时,可以长期缓解患者的下腰痛症状,提高椎间隙高度。但是,该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故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 融合 弓根钉棒系统 滑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