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崔梦宇 苏思 +6 位作者 邢丽丽 木兰 高瑞娟 郭棋棋 任洪 祁冬冬 于晶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蜱的16S rRNA和COI基因合成特异引物,对呼伦贝尔市阿龙山镇和兴安盟阿尔山市野外采获的游离全沟硬蜱进行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COI基因阳性率为90.00%,16S rRNA阳性率为98.33%;COI基因鉴定出18个单倍型,16S rRNA序列鉴定出15个单倍型;两个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大于0.762,核苷酸多样性小于0.005;中性检验的Tajima’s值与Fu’s Fs值均为负值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且核苷酸错配图显示为单峰。种群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显示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同时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单倍型之间混杂分布。结论兴安盟地区与呼伦贝尔地区的全沟硬蜱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适应环境变化,遗传分化主要集中在群体内部且并未出现地理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16S rRNA 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部分林区全沟硬蜱复合感染重要蜱媒病原的调查研究(英文) 被引量:27
2
作者 孙毅 刘国平 +2 位作者 杨丽炜 许荣满 虞以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31-240,共10页
为了研究我国重要蜱媒病的复合感染情况,本文选择黑龙江林区蜱媒疾病高发区域,以莱姆病、森林脑炎、人巴贝西原虫病、埃立克体等蜱媒病原为目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地区采集的全沟硬蜱可能感染的蜱媒病原情况进行检测,以探讨这... 为了研究我国重要蜱媒病的复合感染情况,本文选择黑龙江林区蜱媒疾病高发区域,以莱姆病、森林脑炎、人巴贝西原虫病、埃立克体等蜱媒病原为目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地区采集的全沟硬蜱可能感染的蜱媒病原情况进行检测,以探讨这些蜱媒疾病在媒介全沟硬蜱体内的复合感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全沟硬蜱感染有莱姆病、森林脑炎、人巴贝西原虫病、埃立克体、斑点热等5种疾病的病原体,感染阳性率在1.05%~10.5%之间;在这些感染个体中,将近40%的个体属于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的类型有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其中,莱姆病螺旋体和其他病原体复合感染的比例很高;没有发现埃立克体和人巴贝西原虫的复合感染现象。我国蜱媒病原的复合感染情况,理应引起预防、临床和公共卫生相关人员的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感染 媒病原 全沟硬蜱
下载PDF
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传播媒介 被引量:7
3
作者 万康林 张哲夫 +4 位作者 窦桂兰 王宏英 侯学霞 张金声 朱桂凤 《实用预防医学》 CAS 1998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蜱的种类、带菌状况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用布旗法和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分类鉴定,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单克隆抗体鉴定菌株。调查蜱叮... 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蜱的种类、带菌状况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用布旗法和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分类鉴定,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单克隆抗体鉴定菌株。调查蜱叮咬率与人群莱姆病感染率、患病率以及蜱的季节消长与莱姆病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病例发生的季节性关系。在北方10省(市、区)共采集到10000多只蜱,分属为2科7属11种,以全沟硬蜱为优势种,占80%~95%。4种蜱的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全沟硬蜱的带菌率高达20.00%~45.00%。从4种蜱分离到98株莱姆病螺旋体,其中90%以上是从全沟硬蜱分离的。全沟硬蜱叮咬率高的人群,莱姆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也高。全沟硬蜱的季节消长与ECM发生的季节性相一致。证实我国北方地区至少有4种蜱的中肠内携带莱姆病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是全沟硬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全沟硬蜱 生物媒介
下载PDF
全沟硬蜱在黑龙江小兴安岭莱姆病螺旋体传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万康林 张哲夫 +6 位作者 贾文春 张晓杰 张金声 张淑芹 宋鸿章 木井文 窦桂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全沟硬蜱在莱姆病螺旋体传播中的作用。方法:用布旗法在林区草地采蜱,并分类鉴定;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蜱类中肠带菌情况,并分离菌株。结果:全沟硬蜱为当地优势蜱种,人群发病与该蜱叮咬率密切相关;该蜱中肠带菌率为4... 目的:探讨全沟硬蜱在莱姆病螺旋体传播中的作用。方法:用布旗法在林区草地采蜱,并分类鉴定;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蜱类中肠带菌情况,并分离菌株。结果:全沟硬蜱为当地优势蜱种,人群发病与该蜱叮咬率密切相关;该蜱中肠带菌率为40%,并从14组(70只)蜱中分离出2株莱姆病螺旋体;新分离株的单克隆抗体反应与国内分离株M7相同,而与美国菌株B31有区别。结论:当地全沟硬蜱是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全沟硬蜱 流行病学 莱姆病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在全沟硬蜱体内的分布与经卵传递 被引量:6
5
作者 杜勇 唐士元 +1 位作者 吴晓明 张启恩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6期367-369,共3页
本实验首次证实全沟硬蜱可经卵传递伯氏疏螺旋体,2只卵巢感染螺旋体的雌蜱的子代感染率分别为59%和29%。伯氏疏螺旋体主要分布于全沟硬蜱的中肠内,饥饿和饱血蜱的中肠感染率相近,分别为30.9%和29.0%:而两者的全身感染与中肠感染之比则... 本实验首次证实全沟硬蜱可经卵传递伯氏疏螺旋体,2只卵巢感染螺旋体的雌蜱的子代感染率分别为59%和29%。伯氏疏螺旋体主要分布于全沟硬蜱的中肠内,饥饿和饱血蜱的中肠感染率相近,分别为30.9%和29.0%:而两者的全身感染与中肠感染之比则分别为2.9%和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全沟硬蜱 莱姆病
下载PDF
全沟硬蜱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毅 许荣满 +2 位作者 郭天宇 曹务春 张泮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研究全沟硬蜱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方法 :以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KM鼠作为宿主动物 ,利用培养和PCR方法检测全沟硬蜱对吸血感染的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蜕化后若蜱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 :全沟硬蜱幼蜱攻击感染K... 目的 :研究全沟硬蜱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方法 :以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KM鼠作为宿主动物 ,利用培养和PCR方法检测全沟硬蜱对吸血感染的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蜕化后若蜱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 :全沟硬蜱幼蜱攻击感染KM鼠后获得 97.5 %的阳性感染 ,并能保持所感染的莱姆病螺旋体至若蜱。幼蜱蜕化后 ,45 .0 %的若蜱仍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并可通过叮咬感染敏感KM鼠。结论 :全沟硬蜱具备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经期传播 莱姆病螺旋体
下载PDF
从全沟硬蜱分离的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柴光军 张习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4-218,共5页
比较了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沟硬蜱体内分离的伯氏疏螺旋体的超微结构特征。8株螺旋体长8.4—36.0μm,宽0.12—1.35μm,有1—9个左手螺旋,螺旋波长1.09—4.30μm,波幅0.38—2.10μm。细胞末端形态有尖锐和略呈纺锤状两种。每侧细胞近末端... 比较了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沟硬蜱体内分离的伯氏疏螺旋体的超微结构特征。8株螺旋体长8.4—36.0μm,宽0.12—1.35μm,有1—9个左手螺旋,螺旋波长1.09—4.30μm,波幅0.38—2.10μm。细胞末端形态有尖锐和略呈纺锤状两种。每侧细胞近末端有7、8和9根鞭毛三种类型。细胞内部未见空泡。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结果表明,全沟硬蜱分离株具有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学特征,且有多种形态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伯氏疏螺旋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全沟硬蜱生活周期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勇 吴晓明 唐士元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48-349,共2页
通过简易的实验室饲养方法,观察了全沟硬蜱完整的生活周期。从成蜱历经卵,幼虫、若虫,再至成虫,共需时间约200天,大大短于自然界中的生活周期。
关键词 全沟硬蜱 生活史
下载PDF
全沟硬蜱Salp15蛋白家族成员基因的克隆与融合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欣 孙毅 +1 位作者 牛思博 蒋宝贵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为明确全沟硬蜱涎腺Salp15蛋白家族的基因表达情况,本文根据已知的Salp15序列设计引物对全沟硬蜱幼蜱的总RNA进行RT—PCR,克隆到可与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OspC互作的涎腺蛋白Salp15CDS序列,命名为I.Plarva5。对该蛋白做生物信息学... 为明确全沟硬蜱涎腺Salp15蛋白家族的基因表达情况,本文根据已知的Salp15序列设计引物对全沟硬蜱幼蜱的总RNA进行RT—PCR,克隆到可与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OspC互作的涎腺蛋白Salp15CDS序列,命名为I.Plarva5。对该蛋白做生物信息学预测,其肽链在N端含有信号肽,在c端含有与CD4分子的结合位点。与其他蜱种Salp15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62.3%(北美的肩突硬蜱Ixodesscapularis)、74.5%(欧洲的篦子硬蜱Lricinusiric3)、59.4%(西伯利亚全沟硬蜱Lpersulcatus)、67.6%(日本地区的全沟硬蜱iperl)。将该cDNA序列分别加上EcoRI,SalI酶切位点,插入pMAL.c4X表达载体上,经IPTG诱导。在Transetta(DE3)上融合蛋白成功表达。此工作为研究全沟硬蜱的Salp15与莱姆病螺旋体,以及与宿主动物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蛋白 全沟硬蜱 宿主免疫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全沟硬蜱在新疆的分布及与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心 叶瑞玉 +3 位作者 热孜万 曹汉礼 张自建 陈欣如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本文概述了全沟硬蜱的地理分布及与疾病关系。详述了该蜱在新疆天山山脉,阿拉套山、塔尔巴哈台山及阿尔泰山的分布状况。业已证实天山山脉有该蜱分布的18个县中有10个县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有4个县存在莱姆病疫源地。后两个山地该... 本文概述了全沟硬蜱的地理分布及与疾病关系。详述了该蜱在新疆天山山脉,阿拉套山、塔尔巴哈台山及阿尔泰山的分布状况。业已证实天山山脉有该蜱分布的18个县中有10个县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有4个县存在莱姆病疫源地。后两个山地该蜱的数量及危害程度尚待进一步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地理分布 医学意义
下载PDF
实验室条件下全沟硬蜱生活史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玉明 张晓雪 +1 位作者 黄赤忠 郅琦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为深入研究蜱媒疾病提供充足、有效的试验材料 ,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人工饲养繁殖蜱类的技术和方法 ,将布旗法在新疆博乐林区采集到的越冬后未吸血的全沟硬蜱 (Ixodespersulcatus)成虫带回实验室 ,以家兔、小白鼠和灰仓鼠为该蜱的供血... 为深入研究蜱媒疾病提供充足、有效的试验材料 ,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人工饲养繁殖蜱类的技术和方法 ,将布旗法在新疆博乐林区采集到的越冬后未吸血的全沟硬蜱 (Ixodespersulcatus)成虫带回实验室 ,以家兔、小白鼠和灰仓鼠为该蜱的供血动物 ,将受精后的饱血雌性蜱分别放进 5 0个试管中 (φ2 0 mm) ,每管一只 ,编号 ,将装有饱血雌性蜱的试管放进温度为 2 2~ 2 4℃ ,相对湿度为 75 %~ 85 %的温箱内 ,观察产卵情况以及由卵→幼虫→若虫→成虫等各期发育蜕变过程。全沟硬蜱生活史各期经历的平均时间为 :成蜱吸血期平均为 7(6~ 9) d、孕卵期为 6 (4~ 7) d、产卵期为2 7(2 5~ 4 3) d、卵孵化期为 2 8(2 6~ 31) d、幼虫吸血期为 2 (1~ 2 ) d、幼虫蜕变期为 32 (2 0~ 4 3) d、若虫吸血期为4 (3~ 5 ) d、若虫蜕变期为 10 7(5 0~ 16 4 ) d,即在实验室条件下 ,全沟硬蜱完成其整个生活史约需 2 13d,提示该蜱在一年内即可完成整个生活周期 ,远短于自然条件下该蜱 3~ 4年的生活史 ;另外 ,用灰仓鼠和小白鼠作为成蜱的供血动物获得成功 ,这使实验室大量生产该蜱作为蜱媒疾病的研究材料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生活史 人工饲养
下载PDF
全沟硬蜱的人工越冬实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玉明 张晓雪 +1 位作者 黄赤忠 郅琦 《地方病通报》 2003年第4期4-6,共3页
为了解全沟硬蜱的越冬形式和场所 ,进一步研究全沟硬蜱的媒介地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将饱血和未吸血的全沟硬蜱的成虫、若虫和幼虫各 3 0只 ,分别置于直径 12cm、高 2 0cm、内含潮湿锯末的塑料管内 ,其上下口分别用两层纱布和一层... 为了解全沟硬蜱的越冬形式和场所 ,进一步研究全沟硬蜱的媒介地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将饱血和未吸血的全沟硬蜱的成虫、若虫和幼虫各 3 0只 ,分别置于直径 12cm、高 2 0cm、内含潮湿锯末的塑料管内 ,其上下口分别用两层纱布和一层白布封口 ,用橡皮筋扎紧。于 11月上旬将其移至室外树林的草垫上 ,再用杂草和麦草将其覆盖。待第 2年 3月下旬 (冰雪融化时 )将其取回室内 ,观察其越冬后的成活率以及越冬后该蜱 (未吸血和饱血的各生活期的蜱 )的吸血和蜕变情况。结果表明 :饱血若虫、幼虫、成虫越冬后的存活率分别为 93 . 3 % ,96. 6%和 3 . 3 % ;而未吸血的若虫、幼虫和成虫越冬后的存活率分别为 86. 6% ,6. 6%和 90 %。又根据现场观察结果 ,初步推断全沟硬蜱在野外越冬的形式主要以未吸血的成虫和饱血幼虫以及饱血或未吸血的若虫为主 ,越冬场所主要在海拔 15 0 0~ 170 0m且草垫较厚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人工越冬实验 吸血 蜕变 存活率
下载PDF
全沟硬蜱复组及其媒介作用
13
作者 周洪福 许菊 陈明中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全沟硬蜱复组 媒介作用 识别
下载PDF
全沟硬蜱围食膜初步观察研究
14
作者 朱振勤 夏明仪 +2 位作者 陈季武 夏晶 傅蓓蓓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2年第4期1-4,3,共5页
本工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全沟硬蜱的围食膜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饥饿幼虫、若虫、成虫以及吸血期雄性成虫不具围食膜。吸血期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最晚分别于吸血开始后 2 0、2 0及 18小时出现了单层结构的围食膜 ;缓慢吸血... 本工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全沟硬蜱的围食膜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饥饿幼虫、若虫、成虫以及吸血期雄性成虫不具围食膜。吸血期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最晚分别于吸血开始后 2 0、2 0及 18小时出现了单层结构的围食膜 ;缓慢吸血期围食膜的厚度持续增加 ,而在快速吸血期其厚度却会显著减小。饱血后发育期围食膜不断增厚 ,愈来愈拱曲 ,与肠壁的距离不断扩大 ,并形成多层结构 ;至少分别于饱血后 12、2 5及 11天 ,仍能在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肠腔观察到完好状态的围食膜。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多种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 ,其围食膜的发现及围食膜形态变化的初步描述 ,对进一步认识这些病原体在全沟硬蜱体内迁移扩散规律、发育动态以及向宿主的传播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围食膜 媒介
下载PDF
全沟硬蜱为内蒙大兴安岭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 被引量:5
15
作者 阎大成 张哲夫 +8 位作者 王剑波 张金声 朱建华 王宏英 廖银照 曹伯良 张宝春 王淑英 才宏图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70-272,共3页
我们于1990年5~8月在内蒙大兴安岭,对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和人群感染进行了调查,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是当地蜱类的优势种,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全沟硬蜱的中肠涂片,发现其带菌率为40%;从46组(380只)全沟硬蜱中分离出19株... 我们于1990年5~8月在内蒙大兴安岭,对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和人群感染进行了调查,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是当地蜱类的优势种,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全沟硬蜱的中肠涂片,发现其带菌率为40%;从46组(380只)全沟硬蜱中分离出19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出的菌株在单克隆反应上与美国菌株不同。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308名居民血清,阳性率为13.3%。以上研究证明,大兴安岭是莱姆病疫区,全沟硬蜱是将莱姆病螺旋体传播到人和动物的主要生物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螺旋体 全沟硬蜱
下载PDF
全沟硬蜱咬伤误诊为皮角继发感染1例
16
作者 高嵩 唐光 《吉林医学信息》 1996年第7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皮角感染 儿童 全沟硬蜱咬伤 误诊
下载PDF
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及嗜群血蜱经卵传播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然 江佳富 +4 位作者 蒋宝贵 常巧呈 刘洪波 付雪 曹务春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是否可以在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及嗜群血蜱3种媒介蜱中经卵传播。以在东北林区采集的牛寄生饱血雌蜱为样本,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培育,以获得3种蜱的不同时期的形态,并使用PCR方法检测各虫态中新塔... 本研究旨在明确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是否可以在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及嗜群血蜱3种媒介蜱中经卵传播。以在东北林区采集的牛寄生饱血雌蜱为样本,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培育,以获得3种蜱的不同时期的形态,并使用PCR方法检测各虫态中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从而研究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在蜱生活周期中的传递规律。共采集牛寄生饱血雌蜱91只,其中全沟硬蜱14只,森林革蜱55只,嗜群血蜱24只。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感染率为85.71%,5.45%,12.50%。卵的最低感染率分别为全沟硬蜱(2%)、森林革蜱(1.3%)、嗜群血蜱(1.1%),幼蜱的最低感染率分别为全沟硬蜱(5%)、森林革蜱(1.7%)、嗜群血蜱(2.2%)。且3种蜱雌蜱、卵、幼虫均检测到的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序列比对一致。感染的幼蜱均可通过叮咬使小鼠感染,三种蜱都能经卵传播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全沟硬蜱感染率高可能是东北林区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的主要媒介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 实验经卵传播 全沟硬蜱 森林革 嗜群血
下载PDF
延边某地长角血蜱和全沟硬蜱体内东方泰勒虫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鸣 金春梅 +4 位作者 李红旺 孙经宇 宋贺 赵冠姝 于龙政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92,共3页
为调查吉林省延边地区自然生境内游离蜱携带东方泰勒虫的情况,以东方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MPSP)基因为靶基因,采用PCR方法对延边地区自然生境内的游离蜱DNA进行扩增。在长角血蜱的DNA中检测了东方泰勒虫,检出率为29%;而全沟硬蜱中没... 为调查吉林省延边地区自然生境内游离蜱携带东方泰勒虫的情况,以东方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MPSP)基因为靶基因,采用PCR方法对延边地区自然生境内的游离蜱DNA进行扩增。在长角血蜱的DNA中检测了东方泰勒虫,检出率为29%;而全沟硬蜱中没有检测到东方泰勒虫。结果表明,自然生境中的游离长角血蜱体内携带着东方泰勒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泰勒虫 长角血 全沟硬蜱
下载PDF
首次从全沟硬蜱中分离3株森林脑炎病毒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国松 李炎光 +5 位作者 阎大成 朱建华 王淑英 陈露菲 王德英 刘彦成 《医学动物防制》 1994年第2期71-73,共3页
本文叙述了1993年对大兴安岭森林脑炎传播媒介的调查,从采集到的1千多只蜱中,分离到3株森林脑炎病毒。经同标准株的交叉中和实验证实,为森林脑炎病毒株。从而首次确定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该项调查为大兴安岭森林脑... 本文叙述了1993年对大兴安岭森林脑炎传播媒介的调查,从采集到的1千多只蜱中,分离到3株森林脑炎病毒。经同标准株的交叉中和实验证实,为森林脑炎病毒株。从而首次确定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该项调查为大兴安岭森林脑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脑炎 全沟硬蜱
下载PDF
全沟硬蜱携带的森林脑炎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武琳 木兰 +1 位作者 桂峥 于晶峰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第10期1036-1037,共2页
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又称森林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蜱传脑炎复合群。是一种具有高度人畜共患病潜力的病原体,TBEV通常分为三种主要亚型:欧洲亚型(TBEV-Eu)、西伯利亚亚型(TBEV-Sib)和远东亚型(... 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又称森林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蜱传脑炎复合群。是一种具有高度人畜共患病潜力的病原体,TBEV通常分为三种主要亚型:欧洲亚型(TBEV-Eu)、西伯利亚亚型(TBEV-Sib)和远东亚型(TBEV-FE),我国的森林脑炎病毒属于远东亚型,全沟硬蜱为主要生物传播媒介。蜱传微生物感染人类的风险与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影响病原体以及病媒和宿主的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脑炎病毒 全沟硬蜱 传播媒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