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殷鸿福 童金南 张克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6,共1页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界线剖面 综述 煤山剖面 Δ^13C 全球 磁性地 缺氧事件 生物危机 分子地
下载PDF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全球层型剖面——回顾和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殷鸿福 鲁立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7-267,共11页
综合评述了5年来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煤山D剖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剖面的研究历史、地理和地质背景,叙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二叠纪长兴期至三叠纪格里斯巴赫期的牙形石和菊石带,并简短讨论了Otoceras的年代。叙... 综合评述了5年来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煤山D剖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剖面的研究历史、地理和地质背景,叙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二叠纪长兴期至三叠纪格里斯巴赫期的牙形石和菊石带,并简短讨论了Otoceras的年代。叙述了煤山与其他剖面长兴期至格里斯巴赫期磁性地层学的对比。介绍了δ13C和δ34S的化学地层学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PTB附近多个δ13C负漂移的发现。两项重要的分子地层学研究显示了基础生态系统的深刻变化——微生物生态系的灾变和在二叠纪—三叠纪生态系之交严重缺氧事件期间透光带的静海相环境。文章报道了自2001年以来PTB年代测定的进展。PTB之下14cm处火山成因的粘土层25层的年代,现在定为(252·4±0·3)Ma(Mundil等,2004)。文章还讨论了事件地层学,认为尽管在25-26层有一个主事件,煤山PTB附近的事件是多幕式的,并且开始于事件层25-26层之前。因此,PTB大绝灭主因是外星撞击导致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剖面和 二叠 -三叠系界线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晚泥盆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成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6-579,共1页
被国际地层委员会确认的晚泥盆世的3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都存在严重的问题。Ziegler和Sandberg(1996)提出,要重新考虑这3个晚泥盆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
关键词 全球 界线剖面 晚泥盆世 弗拉斯阶
下载PDF
全球界线层型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序列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克信 赖旭龙 +1 位作者 童金南 江海水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4-486,共13页
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是全球两个金钉子点位(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和全球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层型及点)定位的GSSP剖面。煤山剖面上二叠统-下三叠统自下向上依次为龙潭组顶部、长兴组、殷坑组、和龙山组及南陵湖组下部。文中... 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是全球两个金钉子点位(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和全球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层型及点)定位的GSSP剖面。煤山剖面上二叠统-下三叠统自下向上依次为龙潭组顶部、长兴组、殷坑组、和龙山组及南陵湖组下部。文中综合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煤山剖面牙形石研究成果,将该剖面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牙形石序列自下而上归纳为13个牙形石带,分别为:1)Neogondolella orientalis-Neogondolella longi-cuspidata带(龙潭组顶部-长兴组底部:第1层-4a-1层);2)Neogondolella wangi带(长兴组下部:第4a-2层-10层),其首现点标定了国际长兴阶底界金钉子点位;3)Neogondolella changxingensis-Neogondolella deflecta带(长兴组上部:第11层-23层);4)Neogondolella yini-N.zhangi带(长兴组顶部:P/T界线层第24层);5)Neogondolella meishanensis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5层);6)Hindeodus changxingensis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6层);7)N.taylorae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a层-27b层);8)Hindeodus parvus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c层),其首现点标定了国际三叠系底界金钉子点位;9)Isarcicella staeschei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d层-29a层);10)Isarcicellaisarcica带(殷坑组下部-中部:第29b层-51层);11)Neogondolella tulongensis-Neogondolella planata带(殷坑组上部-和龙山组下部:第52层-72层);12)Neo-spathodus kummeli带(和龙山组中部:第73层-92层);13)Neospathodus cristagalli-Neospathodus dieneri带(和龙山组上部-南陵湖组下部:第93层-111层)。同时,为了提高全球不同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牙形石对比精度,文中也讨论并修改了该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hindeollid型与gondolellid型平行的牙形石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带 全球界线 煤山剖面 二叠统—下三叠 华南
下载PDF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被引量:22
5
作者 殷鸿福 张克信 +2 位作者 童金南 吴顺宝 杨遵仪 《中国基础科学》 2001年第10期10-23,共14页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IUGS)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正式确定在中国南部的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及其27c层之底,即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的首现(FAD)处。
关键词 放射性年龄 界线剖面和 GSSP 科学 牙形石 二叠 三叠系
原文传递
浙江长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面临的新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长兴煤山P/T界线在27层中间,H.parvus带之上应为I.staeschei带,不是I.isarcica带。H.parvus带厚仅4cm,可能包括H.parvus和I.lobata两个化石带的时间间隔;界线层不仅高度浓缩,而且有硬底构造,缺失一些牙形刺分子,很可能在界线层中有小的... 长兴煤山P/T界线在27层中间,H.parvus带之上应为I.staeschei带,不是I.isarcica带。H.parvus带厚仅4cm,可能包括H.parvus和I.lobata两个化石带的时间间隔;界线层不仅高度浓缩,而且有硬底构造,缺失一些牙形刺分子,很可能在界线层中有小的沉积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界线剖面 I.staeschei带 H.parvus带 间断 硬度构造 浓缩 煤山 浙江
原文传递
瓜德鲁普统(Guadalupian)-乐平统(Lopingian)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 被引量:21
7
作者 金玉玕 沈树忠 +6 位作者 C.M.Henderson 王向东 王伟 王玥 曹长群 尚庆华 郑全锋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共13页
乐平统底界全球界线层型(GSSP)已经被确定在中国广西来宾县的蓬莱滩剖面,这一界线以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 Mei&Wardlaw的首次出现为标志,位于蓬莱滩剖面的茅口组顶部来宾灰岩的6k层之底,层型剖面点位于C.post... 乐平统底界全球界线层型(GSSP)已经被确定在中国广西来宾县的蓬莱滩剖面,这一界线以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 Mei&Wardlaw的首次出现为标志,位于蓬莱滩剖面的茅口组顶部来宾灰岩的6k层之底,层型剖面点位于C.postbitter hongshuiensis至C.dukouensis的演化谱系内,大致与阿布萨罗卡巨层序(Absaroka Megasequenses)的中部与上部之间的界线相当。层型剖面点位所在的来宾灰岩代表了一套界于茅口组和合山组之间的低水位沉积,在这一界线附近,类、腕足类、珊瑚类和菊石类等动物群均发生了重大更替;同时,δ13C值和87Sr/86Sr同位素比值也有一个明显的降低。从瓜德鲁普世晚期的磁性正常极性带向吴家坪早期反向极性带的转变也发生在这一界线附近,因此,这一界线可以很好地用于进行全球海陆相地层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界线(GSSP) 乐平统 二叠 蓬莱滩剖面 来宾 广西 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
原文传递
对“浙江长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面临的新问题”一文的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The Working Group on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7-229,共3页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剖面
原文传递
泥盆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9-77,共9页
泥盆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王成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关键词泥盆系,界线,层型,泥盆系分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KeywordsDevonlan,Boundary,Stra... 泥盆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王成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关键词泥盆系,界线,层型,泥盆系分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KeywordsDevonlan,Boundary,Stratotype,SDS,GSSP近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全球界线 剖面
原文传递
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论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步骤和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训练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8-367,共10页
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出发讨论并提出了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步骤和方法,是对现行确定GSSP方法的补充和完善.用这种方法确定GSSP,不仅使地层界线更好地反映包括生物发展阶段性在内的“地球历史演化重大自然变化”,而且使地层... 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出发讨论并提出了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步骤和方法,是对现行确定GSSP方法的补充和完善.用这种方法确定GSSP,不仅使地层界线更好地反映包括生物发展阶段性在内的“地球历史演化重大自然变化”,而且使地层界线的识别和对比更具有可操作性,还使地层界线标准的选择更具有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界线剖面 初始海泛面 年代地 理论地 序地 综合地
原文传递
华南长兴全球界线层型煤山D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克信 童金南 +3 位作者 赖旭龙 何卫红 江海水 罗根民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7-587,共1页
华南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是全球两个金钉子点位(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和全球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层型及点)所在剖面。煤山剖面上二叠统-下三叠统自下向上依次为龙潭组顶部、长兴组、殷坑组、和龙山组及南陵湖组下部。综合近三... 华南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是全球两个金钉子点位(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和全球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层型及点)所在剖面。煤山剖面上二叠统-下三叠统自下向上依次为龙潭组顶部、长兴组、殷坑组、和龙山组及南陵湖组下部。综合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煤山剖面牙形石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 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 牙形石 煤山D剖面 长兴 浙江
原文传递
全球始新统-渐新统界线层型简介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晓丹 王伟铭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2-314,共3页
关键词 全球界线剖面 古近系 始新统 渐新统
原文传递
两个新的全球二叠系金钉子剖面落户中国广西和浙江
13
《中国基础科学》 2006年第4期63-63,共1页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开院士领导的国际乐平统底界和国际长兴阶底界工作组经过20多年努力,最近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批准,全球二叠系乐平统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和点位(GSSP)(俗称“金钉子”)和二叠系长兴阶底界的...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开院士领导的国际乐平统底界和国际长兴阶底界工作组经过20多年努力,最近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批准,全球二叠系乐平统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和点位(GSSP)(俗称“金钉子”)和二叠系长兴阶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点位分别被确定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蓬莱滩南岸和中国浙江长兴县煤山D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界线 中国广西 金钉子 二叠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浙江 剖面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 长兴阶
原文传递
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浦江 高军 +1 位作者 顾蓉 周大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84-388,共5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际对比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但是,实地调查发现,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管护能力弱、环境监测缺失、旅游色彩浓重、土地权属复杂、机构设置不健全和管理体制不通畅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构建地质剖面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地质剖面与生态环境监测、优化宣传教育系统、争取土地权属、完善职能机构和理顺管理体制等,以期为长兴地质遗迹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地质遗迹保护单位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自然保护区 长兴 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下载PDF
对全球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精确划分对比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啸风 Svend Stouge +3 位作者 王传尚 Jorg Maletz 闫春波 Gabriella Bagnoli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24,共24页
基于吉林白山大阳岔小阳桥剖面高精度多学科交叉研究,综合高分辨率生物、层序、化学和磁性地层学的再研究成果,国际奥陶系分会于2019年5月表决通过了中国北方小阳桥剖面为奥陶系底界的全球辅助层型剖面和点(ASSP),即新修的标准辅助界线... 基于吉林白山大阳岔小阳桥剖面高精度多学科交叉研究,综合高分辨率生物、层序、化学和磁性地层学的再研究成果,国际奥陶系分会于2019年5月表决通过了中国北方小阳桥剖面为奥陶系底界的全球辅助层型剖面和点(ASSP),即新修的标准辅助界线层型(SABS)(Martinetal.,2022a,2022b),从而为国内外其他区块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的精确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依据。据此,本文讨论了以下剖面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精确划分与对比问题:位于华夏地块大陆边缘岛弧或弧后盆地相的广东台山新厂阶命名剖面,分别位于扬子地块台地、陆棚-斜坡和斜坡-盆地相的湖北宜昌黄花场两河口剖面、江西修水武宁剖面和湖南常德瓦尔岗剖面,分别位于中朝地块台地和台缘的河北唐山赵阁庄剖面和山东青州饶王山剖面,位于新疆塔里木地块巴楚—西边大板塔格一带寒武系-奥陶系界线所在剖面,位于加拿大纽芬兰绿岬GSSP剖面,以及位于美国犹他州劳森湾的ASSP剖面。值得注意的是,新建立的小阳桥ASSP剖面位于陆棚-斜坡过渡地带,在古地理位置上正好处于浅水碳酸盐台地(如美国劳森湾ASSP)与深水下斜坡(如加拿大绿岬GSSP)和深水下斜坡-盆地(如中国湖南瓦尔岗(Wargang或Wa’ergan))剖面之间的关键位置,从而成为连接他们之间的纽带和对比标志,并据此提高国内外相关界线划分与对比的准确性。此外,小阳桥ASSP详细的生物、沉积、化学和磁性地层分析揭示了绿岬GSSP剖面所指定的GSSP生物和地球化学标志,说明绿岬GSSP剖面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应对比于小阳桥ASSP剖面的标志性块状叠层石石灰岩(0m)之上的第24层(BD24)底部(19.9±0.2m);生物地层学上,该界线位于牙形石Cordylodusintermedius带上部(Cordyloduslindstromi带底界之下1.5m),在最早的浮游笔石(Rhabdinoporaproparabola)首现(FAD)层位(BD26)之下1 m处。层序地层、海平面变化、事件地层和化学地层研究表明,奥陶系底界位于全球弓头虫(Acerocare)低水位事件之下、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REE)之上,继之出现最大碳同位素(δ^(13)Ccarb)正偏移(no.3)。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为破解全球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的精确划分与对比问题,特别是为解决不同大陆和相区间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的精确划分和对比问题,增添了额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阳桥剖面 全球辅助界线剖面和 寒武系-奥陶系界线 高分辨率地 牙形石 笔石
原文传递
The 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GSSP) for the base of Changhsingian Stage (Upper Permian) 被引量:25
16
作者 Yugan Jin Yue Wang +3 位作者 Charles Henderson Bruce R. Wardlaw Shuzhong Shen Changqun Cao 《Episodes》 SCIE 2006年第3期175-182,共8页
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GSSP) for the base-Changhsingian Stage is defined at the First Appearance Datum (FAD) of the conodont Clarkina wangi within the lineage from C. longicuspidata to C. wangi a... 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GSSP) for the base-Changhsingian Stage is defined at the First Appearance Datum (FAD) of the conodont Clarkina wangi within the lineage from C. longicuspidata to C. wangi at a point 88 cm above the base of the Changxing Limestone in the lower part of Bed 4 (base of 4α-2) at Meishan D section, Changxi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South China. This lev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Changhsingian index fusulinid Palaeofusulina sinensis and tapashanitid ammonoids. The speciation event from Clarkina longicuspidata to C. wangi occurs just above the flooding surface of the second parasequence in the Changxing Limestone. In addition, the boundary interval is clearly recognizable by the depletion of isotopic carbon ratios and the normal polarity zone appearing above the Late Wuchiapingian reversed polarity zone. Section C, about 300 m to the west of Section D, exposes more of the upper Longtan Formation. It clearly shows the transitional nature of deposition across the Longtan/Changxing formational boundary, and thus is described as a supplementary reference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 石灰石 全球界线剖面和 沉积作用 牙形石
下载PDF
Nomenclature of Cambrian epochs and series based on GSSPs Comments on an alternative proposal by Rowland and Hicks 被引量:3
17
作者 Shanchi Peng Loren E. Babcock +1 位作者 Gerd Geyer Malgorzata Moczydlowska 《Episodes》 SCIE 200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In this issue, Rowland & Hicks advocate a nomenclature for the four epochs of the Cambrian Period that carries over the terms Early, Middle, and Late Cambrian from previous usage (but with new definitions) and intr... In this issue, Rowland & Hicks advocate a nomenclature for the four epochs of the Cambrian Period that carries over the terms Early, Middle, and Late Cambrian from previous usage (but with new definitions) and introduces a non-geographically-based term, Ichnocambrian, for the earliest Cambrian epoch. The terms Lower/Early, Middle, and Late/Upper Cambrian are confusing because they connote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epochs/series of the period/system, and because each is defined in a wa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definitions of those intervals. The use of these terms will ultimately lead to confusion between older concepts of Early, Middle, and Late Cambrian and newer, refined concepts of the epochs. The philosophy of the International Subcommission on Cambrian Stratigraphy for establishing a clear subdivision of the Cambrian on a global scale is unambiguous: stratigraphic terms previously in use lack global applicability and should not be adopted as chronostratigraphic/geochronologic units in the developing global stratigraphic chart of the Cambrian. Moreover, all series and stage names should be GSSP (stratotype section)-b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界线剖面 罗兰环 寒武纪 GSSP
下载PDF
The 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GSSP) for the base of the Pliensbachian Stage (Lower Jurassic), Wine Haven, Yorkshire, UK 被引量:1
18
作者 Christian Meister Martin Aberhan +10 位作者 Joachim Blau Jean-Louis Dommergues Susanne Feist-Burkhardt Ernie A. Hailwood Malcom Hart Stephen P. Hesselbos Mark W. Hounslow Mark Hylton Nicol Morton Kevin Page Greg D. Price 《Episodes》 SCIE 2006年第2期93-106,共14页
Following votes by the Pliensbachian Working Group, the Jurassic Subcommiss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lUGS ratified the proposed 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GSSP) for the... Following votes by the Pliensbachian Working Group, the Jurassic Subcommiss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lUGS ratified the proposed 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GSSP) for the base of the Pliensbachian Stage (Lower Jurassic) at the base of bed 73b in the Wine Haven section, Robin Hood's Bay, Yorkshire Coast, UK. This level contains the characteristic ammonite association Bifericeras donovani Dommergues and Meister and Apoderoceras sp. Complementary data include: a) Strontium-isotope stratigraphy, based on analysis of belemnites which yield a calcite 87Sr/^86Sr ratio for the boundary level of 0. 707425 and data supporting interpretation of continuous sedimentation; b) Belemnite oxygen-isotope data indicate a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drop (-5 ℃) across the boundary at this locality; c) A 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 (TST) initiated in the Aplanaturn Subzone (uppermost Sinemurian) continues into the Lowermost Pliensbachian (Taylori Subzone); it forms part of a transgressive facies cycle sensu Graciansky et al. (1998); d) The Upper Sinemurian to lowermost Plensbachian at Wine Haven section has a predominantly norreal magnetic polarity, but two discrete reversed polarity magnetozones are present. The first spans much of the latest Sinemurian Aplanatum Subzone. It terminates 〈0.5m below the Sinemurian-Pliensbachian boundary and may prove a valuable chronostratigraphic marker The second extends from the latest Oxynotum Subzone probably through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Raricostatum Sub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连斯巴奇阶 侏罗纪 GSSP 全球界线剖面
下载PDF
国际地质学界“金钉子”设在中国
19
作者 吴月先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7-257,共1页
关键词 二叠 界线 三叠系 “金钉子” 地质学 剖面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中国 中国 项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