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PES全球预报系统的建立及试验工作进展
1
作者 陈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7年第1期16-16,共1页
在GRAPES全球模式的研究和发展方面,2007年重点解决了全球模式质量守恒问题、模式高层系统.性偏差、及半拉格朗日动力框架与部分物理过程的协调性问题。同时,完成了基于NCEP分析资料为初始场的一年时间的10天预报试验,系统评估了模... 在GRAPES全球模式的研究和发展方面,2007年重点解决了全球模式质量守恒问题、模式高层系统.性偏差、及半拉格朗日动力框架与部分物理过程的协调性问题。同时,完成了基于NCEP分析资料为初始场的一年时间的10天预报试验,系统评估了模式的基本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 全球模式系统 守恒定律 物理过程
下载PDF
13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区域近40a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敏 江志红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68,共13页
利用中国区域550个站点逐日地面气温及降水资料,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报告(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AR4)的13个新一代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及多模式集合... 利用中国区域550个站点逐日地面气温及降水资料,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报告(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AR4)的13个新一代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及多模式集合对中国近40 a(1961—2000年)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最新全球模式对中国地区地面气温年变化及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均较好,但在整个模拟区域地面气温模拟值系统性偏低,东部地区模拟效果好于中西部;对于降水,大部分模式能模拟出中国降水的年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但模拟的区域性差别较大,多数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带北抬的过程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模拟雨带位置偏北。新一代全球模式能模拟出温度的线性变化趋势,但对温度及降水的年际变率模拟能力较低。比较多种评估指标得出,模式集合对温度的模拟效果最好,模式UKMO-HadCM3对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AR4 全球气候系统模式 地面气温 降水 模式评估
下载PDF
利用海气耦合模式模拟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强 俞永强 王谦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708,共12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全球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CM-1·0)100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模式模拟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的平均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且利用这些...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全球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CM-1·0)100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模式模拟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的平均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且利用这些资料对ITF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成因做了初步分析。模式模拟的ITF平均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同已有的观测结果相比是合理的,经作者分析认为ITF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因为印度尼西亚海域地处亚澳季风区,海流对于季风的响应使得ITF发生季节变化;ITF的年际变化主要是因为热带环流的年际变化及其所导致的洋流调整造成的,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 全球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CM-1.0) 热带太平洋
下载PDF
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进行中期评估
4
作者 孟小雄 周广胜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1999年第2期118-119,共2页
1998年5月25—2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持,由中国林业科学院唐守正院士任组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典谟研究员任副组长的专家组对张新时院士主持的“八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 1998年5月25—2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持,由中国林业科学院唐守正院士任组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典谟研究员任副组长的专家组对张新时院士主持的“八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进行了中期评估。这一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组织,有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
全文增补中
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季节气候变化情景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徐影 丁一汇 +1 位作者 赵宗慈 张锦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19-25,共7页
使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数据分发中心提供的 7个全球海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 (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的模拟结果 ,对我国西北地区未来 2 1世纪考虑温室气体增加 (GG)和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共同影... 使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数据分发中心提供的 7个全球海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 (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的模拟结果 ,对我国西北地区未来 2 1世纪考虑温室气体增加 (GG)和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共同影响(GS)时 ,冬夏季的气候变化情景进行了分析。模式集成结果分析表明 ,我国西北地区的变暖趋势与全球、东亚和中国一致 ,但变暖幅度明显高于全球、东亚和中国。对未来 1 0 0年各个季节线性倾向的分析表明 ,西北地区GG和GS时都是冬季变暖最大 ,可高达 5~ 8℃ / 1 0 0a ,且整个西北地区中新疆地区为最大变暖区。 2 1世纪由于人类活动 ,西北地区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都将明显升高 ,其线性趋势可达 4~ 6℃ / 1 0 0a。由于全球气候模式对区域尺度的模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未来需要作更多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西北地区 季节变化 全球气候系统模式 人类活动 中国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65
6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利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次科学评估报告中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组考虑人类排放情景的计算结果,计算与分析了多个气候模式对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集成预估结果。多模式集成预估结果表明:到21世纪后期,由于人类排... 利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次科学评估报告中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组考虑人类排放情景的计算结果,计算与分析了多个气候模式对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集成预估结果。多模式集成预估结果表明:到21世纪后期,由于人类排放增加的影响,中国东北地区气温将可能较目前变暖3.0℃或以上,降水将可能增加。需要注意这种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长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全球气候系统模式 人类排放增加 预估 中国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