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6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气候变暖下的滑雪小镇治理——法国经验与中国镜鉴
1
作者 宋然 郑志强 《冰雪运动》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滑雪小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海拔地区滑雪小镇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研究分析了法国阿尔卑斯山区滑雪小镇的治理模式,包括提升人工造雪技术,适当增加雪量;守护自然环境...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滑雪小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海拔地区滑雪小镇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研究分析了法国阿尔卑斯山区滑雪小镇的治理模式,包括提升人工造雪技术,适当增加雪量;守护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滑雪旅游;合理规划布局,完善滑雪产业价值链三方面。我国滑雪小镇的改革与发展应积极借鉴法国滑雪小镇治理经验,立足本土发展实际需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生态效益;合理规划空间布局,降低气候变暖风险;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综合服务体系。旨在通过科学化治理,降低气候风险给滑雪小镇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引领我国滑雪小镇发展从探索走向成熟,最终实现滑雪旅游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北京冬奥会 全球气候变暖 法国滑雪小镇 治理经验 中国镜鉴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国家气候服务框架的设计构想——以长江流域为切入口
2
作者 卢韦伟 王新宇 +3 位作者 石睿杰 赵琦 周子皓 黄俊灵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第5期94-101,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展和优化气候服务,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全方位影响至关重要。气候服务是基于气候信息的产品和资源,相较于侧重短期预报的气象服务,气候服务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展和优化气候服务,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全方位影响至关重要。气候服务是基于气候信息的产品和资源,相较于侧重短期预报的气象服务,气候服务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以长江流域为切入口,探讨了国家气候服务框架的设计构想。明确了长江流域气候服务的愿景、预期目标以及气候服务的内涵可能的延伸,提出了长江流域气候服务框架的设计构想,并对加强长江流域气候服务框架的管理机制提供了建议。研究成果对于提升长江流域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的能力、确保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服务 长江流域 知识价值链 气候服务框架设计
下载PDF
冰川·河湖·湿地—一江源科考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源区生态环境之变
3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23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近期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长江源区开展科考。23名队员在跨越约4000公里的科考行程中,采集不同样品,开展各种观测,解读江源奥秘。长江源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全球气... 2023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近期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长江源区开展科考。23名队员在跨越约4000公里的科考行程中,采集不同样品,开展各种观测,解读江源奥秘。长江源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全球气候变暖将对江源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此次科考聚焦冰川、河湖和湿地,对长江源区水环境、水生态等进行“体检”,摸清江源生态本底,找寻江源变化规律,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更多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腹地 全球气候变暖 综合科学考察 河湖 长江源区 气候 生态本底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人类面临严峻挑战
4
作者 杨继国 《民主与科学》 2023年第5期42-45,共4页
2023年9月6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共同宣布:地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个月(6—8月),全球海面温度连续第三个月处于前所未有的高位,南极海冰范围在同期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其中8月每天的温度都超过... 2023年9月6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共同宣布:地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个月(6—8月),全球海面温度连续第三个月处于前所未有的高位,南极海冰范围在同期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其中8月每天的温度都超过了之前的纪录,整体气温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的平均水平高1.5℃左右,这也是科学家长期以来警告的一个关键临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气象组织 海面温度 全球气候变暖 临界点 工业化
下载PDF
直面全球气候变暖
5
《大众科学》 2023年第1期12-13,共2页
2022年热浪期间,一则"今年在未来十年中最凉快"的新闻引发热议,尽管该新闻后来已被辟谣,但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逐年持续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2022年入暑后,国内日高温排行榜上都是均是43℃+,内陆城市以重庆为代表,气温一路飙... 2022年热浪期间,一则"今年在未来十年中最凉快"的新闻引发热议,尽管该新闻后来已被辟谣,但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逐年持续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2022年入暑后,国内日高温排行榜上都是均是43℃+,内陆城市以重庆为代表,气温一路飙升,沿海城市也热出了新高度。去年6月到8月,国内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城市 气象观测记录 全球气候变暖 综合强度 全球 未来十年 区域性 排行榜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治方式新可能
6
作者 单凯 丰家峰 +2 位作者 朱雨波 贾中辉 黄金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48-756,共9页
为研究全球变暖的成因,测算了过去50年人类消耗的能源量,其值远低于同时期地球的累积热量值,可推出全球变暖并不单纯是二氧化碳排放所致。对地磁特点及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地球磁场的破坏,导致地球接收了过量的太阳辐射极有可能是全球... 为研究全球变暖的成因,测算了过去50年人类消耗的能源量,其值远低于同时期地球的累积热量值,可推出全球变暖并不单纯是二氧化碳排放所致。对地磁特点及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地球磁场的破坏,导致地球接收了过量的太阳辐射极有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人类近二百年大量使用低频、低级能的电磁能所累积的能量及其频率变化有可能没有逃逸出地磁层,造成地球磁层能量驻波构架和磁鞘的局部破坏,导致大量太阳风等离子体进入地球磁层内部。同时,地磁层能量密度的改变扰动了地球在太阳系张拉整体装置中的平衡,使地球向太阳靠拢,从而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只有找出“地球生存环境极限值”,制定人类与地球和平相处的一系列生存规则,才能系统解决全球变暖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地磁破坏 地球热能储存体系 人类与地球和平相处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黑河山区流域水资源的变化 被引量:60
7
作者 蓝永超 丁永建 +2 位作者 刘进琪 康尔泗 魏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3-868,共6页
利用有关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对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祁连山区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特征、成因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各种假定气候情景下黑河山区径流变化的计算模式。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黑河山区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 利用有关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对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祁连山区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特征、成因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各种假定气候情景下黑河山区径流变化的计算模式。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黑河山区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十分明显,但受其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水资源的变化又有着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总体上,山区的气温和降水随全球增温均呈上升和增加的趋势,且气温上升的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水平,山区径流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随着气温升高而逐渐减小,除非遭遇到比较极端的气候情景,如气温升幅与降水减幅同时出现较大值的“暖—干”气候组合或气温降幅与降水增幅的同时出现较大值的“冷—湿”气候组合等。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十年里黑河山区水资源量虽随着降水、气温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但变化相对稳定,其幅度基本在目前出山径流量的±10%左右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山区流域 全球气候变暖 水资源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 Ⅰ.钉螺冬眠温度与越冬致死温度的测定 被引量:34
8
作者 洪青标 周晓农 +3 位作者 孙乐平 杨国静 黄轶昕 杨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 研究气候变暖对中国大陆钉螺分布的潜在影响 ,实验测定钉螺适生性中的重要因子冬眠温度和越冬致死温度。方法 现场采集江苏省湖沼地区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 (O.hupensishupensis) ,在实验室采用模拟自然环境逐步改变温度的方法分... 目的 研究气候变暖对中国大陆钉螺分布的潜在影响 ,实验测定钉螺适生性中的重要因子冬眠温度和越冬致死温度。方法 现场采集江苏省湖沼地区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 (O.hupensishupensis) ,在实验室采用模拟自然环境逐步改变温度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结果 钉螺半数冬眠温度 (ET50 )为 5 .87℃ (95 %可信区间为 5 .3 2 -6.2 3℃ ) ;13℃以下温度与钉螺冬眠率间的 logistic回归方程为 :Y=10 1/(1+ e0 .83 73 0 4x-5.44 2 476) (F =3 5 7.85 4,P<0 .0 0 1)。钉螺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中的低温半数致死温度 (L T50 )分别为 -2 .3 4℃ (95 %可信区间为 -2 .19℃至 -2 .5 1℃ )和 -2 .72℃ (95 %可信区间为 -2 .5 4℃至 -2 .91℃ ) ,低温和钉螺死亡率间的 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 :Y干 =10 1/(1+e1 .3 3 54 99x+3 .3 3 8748) (F =5 7.677,P<0 .0 0 1) ;Y潮 =10 1/(1+ e0 .92 1 0 3 4 x+2 .763 1 0 2 ) (F =69.866,P<0 .0 0 1)。结论  11℃以下钉螺开始出现冬眠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 血吸虫病 钉螺 冬眠温度 越冬致死温度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47
9
作者 张存杰 高学杰 赵红岩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4,共8页
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 ,发现秋季降水量的均值突变现象在四季中最为明显 ,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降水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ElNino年秋季 ,新疆脊偏强 ,印缅槽偏弱 ,西... 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 ,发现秋季降水量的均值突变现象在四季中最为明显 ,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降水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ElNino年秋季 ,新疆脊偏强 ,印缅槽偏弱 ,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 ;LaNina年秋季降水形势相反 .CO2 倍增情况下的数值试验表明 ,西北地区西部夏季降水增加明显 ,而秋季不明显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 ,而秋季降水增加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西北地区 秋季 降水 气温
下载PDF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07
10
作者 谢安 孙永罡 白人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75-82,共8页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干旱指数'以及土壤湿度都显示,近50年...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干旱指数'以及土壤湿度都显示,近50年来整个东北区是向干旱发展的,199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干旱化趋势尤为明显;而东北西部亚干旱地区的干旱化相对更严重(特别是内蒙古东部的北半部).在亚干旱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中,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化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在东北区的南部,近50年来的降水是略有增加,但仍有向干旱发展的趋势.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为探讨东北区干旱的发展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Jones等的1951~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资料和东北区25个站的大气干旱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平均温度上升1℃的情况下,中国东北区的干旱化程度要增加5~20%,最大的达到22%.这种形势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区 土壤湿度 大气干旱指数 干旱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 II.钉螺越夏致死高温与夏蛰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洪青标 周晓农 +3 位作者 孙乐平 杨国静 杨坤 黄轶昕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大陆钉螺分布的潜在影响 ,探讨钉螺适生性中的生态因子之一的越夏致死高温和夏蛰现象。方法 对采自江苏省江滩地区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 (O.hupen-sis hupensis) ,采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逐步改变温度的方... 目的 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大陆钉螺分布的潜在影响 ,探讨钉螺适生性中的生态因子之一的越夏致死高温和夏蛰现象。方法 对采自江苏省江滩地区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 (O.hupen-sis hupensis) ,采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逐步改变温度的方法 ,测定钉螺的越夏致死高温 ,并观察其夏蛰现象等。结果 钉螺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中的半数致死高温 (L T50 )分别为 4 0 .0 1℃ (95 %可信区间为 39.76 - 4 0 .2 7℃ )和 4 2 .13℃ (95 %可信区间为 4 1.5 9- 4 2 .6 8℃ )。高温和钉螺死亡率的回归趋势可分别拟合 logistic方程为 :Y干 =10 1/ (1+e6 1 .4 0 2 2 6 9- 1 .5350 58X) (F=6 9.997,P<0 .0 0 1) 潮 =10 1/ (1+e76 .4 4582 5- 1 .84 2 0 6 8X) (F=2 4 .6 99,P<0 .0 0 1)高温对钉螺的活动抑制较明显 ,39℃时 10 0 %钉螺呈闭厣状态 ,但仅有 14 .94 %的钉螺出现夏蛰现象 ;即使温度上升至 4 0℃ ,也仅为 2 7.78%的钉螺表现出夏蛰状态。结论 部分钉螺可表现出夏蛰现象 ,但似乎没有冬眠现象普遍 ;处于潮湿环境中的钉螺比在干燥环境中 ,对极限高温的耐受性更强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 血吸虫病 传播 钉螺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鸟类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82
12
作者 杜寅 周放 +1 位作者 舒晓莲 李一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4-674,共11页
近百年来,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4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最近100年中(1906~2005年)气温上升了约0.74℃。已经有充分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鸟类分布,种群动态以及物候等方面产生了影响。根据作... 近百年来,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4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最近100年中(1906~2005年)气温上升了约0.74℃。已经有充分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鸟类分布,种群动态以及物候等方面产生了影响。根据作者以往研究经历以及对近20年来中国鸟类分布变化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已知受气候变暖而改变分布范围的鸟类共120种,其中东洋界鸟类88种,古北界鸟类12种,广布种鸟类20种。因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中国鸟类区系的变化速率加快。本文初步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鸟类产生的影响,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鸟类 中国鸟类区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植物-传粉者网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肖宜安 张斯斯 +1 位作者 闫小红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71-3880,共10页
植物与传粉者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传粉网络。目前,以气候变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暖对植物-传粉者网络的影响备受关注,概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及其进展,和相关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温持续上升背景下,植... 植物与传粉者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传粉网络。目前,以气候变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暖对植物-传粉者网络的影响备受关注,概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及其进展,和相关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温持续上升背景下,植物-传粉者网络未来的研究趋势。当前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有:(1)气候变暖使植物、传粉者的物候发生变化,并通过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传粉者活动时间,导致两者在物候时间上的不同步。(2)气候变暖导致植物、传粉者的群落结构变化,促使其地理分布向更高纬度和更高海拔扩散,这可能潜在的导致两者空间分布的不匹配。(3)植物和传粉者通过增加或减少其丰富度来响应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传粉网络结构特征发生变化。(4)面对气候变暖导致植物和传粉者间物候和地理分布错配所引发的互作改变、甚至解体,传粉网络可通过自身网络结构及快速进化来缓冲和适应。在今后研究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1)气候变暖对植物-传粉者网络影响的大时空尺度变异模式。2)多因素协同作用对植物-传粉者网络的影响特征。3)全球气候变暖对植物、传粉者物候匹配性影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植物-传粉者网络 物候 丰富度 分布 协同作用 匹配性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学钰 方燕娜 +1 位作者 廖资生 陈洪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2-457,共6页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通过对123眼地下水观测井水温多年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通过对123眼地下水观测井水温多年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1年的20 a间,3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温均呈上升趋势.各含水层水温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强烈开采、水位大幅下降、上部潜水补给作用加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平原区 地下水温度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沈阳若干气候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小珊 陈力强 +1 位作者 李辑 杨森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3-828,共6页
沈阳地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中,沈阳冬季气温升高约1.7℃。沈阳气温升高引起了当地多种与农事活动有关的气候现象变化:农耕期近50年增加6日左右,作物主要营养生长期冷害减少,但夏季低温变化不大;初霜日期自1980年代起总体明... 沈阳地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中,沈阳冬季气温升高约1.7℃。沈阳气温升高引起了当地多种与农事活动有关的气候现象变化:农耕期近50年增加6日左右,作物主要营养生长期冷害减少,但夏季低温变化不大;初霜日期自1980年代起总体明显推迟,终霜日期提前;冬暖使得蔬菜大棚生产规模扩大;同时,春季第一场透雨日期推后,1980年代后春旱的次数明显增多,但大涝年减少。另外,对农田水分蒸发影响很大的春季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对农业生产而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沈阳地区的这些气象要素变化似乎是利大于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农事活动 全球气候变暖
下载PDF
吉林中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温度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方燕娜 林学钰 +1 位作者 廖资生 陈洪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3-837,共5页
水温变化除引起水的多种物理性质的变化外,还会引起水化学反应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吉林中部平原地区为例,对影响浅层地下水温因素的分析发现,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温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 水温变化除引起水的多种物理性质的变化外,还会引起水化学反应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吉林中部平原地区为例,对影响浅层地下水温因素的分析发现,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温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对浅层地下水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起到削减作用.通过对全区近200眼地下浅层观测井水温的多年变化分析,发现在研究区气温近20 a来升高(约1.5℃)的影响下,浅层地下水温从1978年的7℃左右上升到2001年的8.3℃,在20余年间水温升高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中部平原地区 浅层地下水温 多年动态 全球气候变暖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登陆我国台风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85
17
作者 曹楚 彭加毅 余锦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461,共7页
利用1949—200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台风和全球地面温度资料,对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数、强度以及登陆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别是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变化特征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登... 利用1949—200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台风和全球地面温度资料,对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数、强度以及登陆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别是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变化特征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登陆台风频数的减少趋势没有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的减少趋势强;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和极端强度均有减弱趋势,极端强度的减弱趋势尤为明显,但其强度弱于西北太平洋台风。在1968—2002年全球明显增暖时段,我国台风登陆位置偏向我国中部,西北太平洋台风在生命史中强度达最强时的位置有向北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登陆台风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武汉作为鸟类迁徙“中转站”地位的威胁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炜 戴丽丽 +2 位作者 徐哲 潘祖亭 戴开甲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8-250,共3页
武汉市位于中国腹地,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这里一直是南北候鸟迁徙的"中转站"之一,更是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停歇地。由于地处南北过渡性气候,适合南、北候鸟常年生活,再加上"百湖之城"良好水资源条件和湿地环境更为... 武汉市位于中国腹地,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这里一直是南北候鸟迁徙的"中转站"之一,更是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停歇地。由于地处南北过渡性气候,适合南、北候鸟常年生活,再加上"百湖之城"良好水资源条件和湿地环境更为鸟类的取食及营巢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这些气候及地理条件,所以有很多候鸟在此安家。然而,随着全球气温出现了整体上升的现象,这样的气候条件对鸟类的迁徙、繁殖是十分不利的。本文结合作者及其他学者对武汉鸟类调查的结果与近年武汉市气候状况的比对分析,发现武汉作为鸟类迁徙"中转站"的生态学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讨论了全球气候变暖对武汉作为南北鸟类中转站生态地位的威胁状况,阐述了对全球环境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武汉 鸟类迁徙 中转站 威胁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大气环流基本模态 被引量:21
19
作者 朱锦红 王绍武 +2 位作者 张向东 慕巧珍 谢志辉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7-421,共5页
利用 NCEP/NCAR REANALYSIS 1948年1月~2001年2月1000~100 hPa的高度场资料研究全球纬圈平均大气环流的变化。EOF1显示全球纬圈平均大气高度场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呈明显的反向变化,这一变化特点解释了总方差的一半左右。从时间系数... 利用 NCEP/NCAR REANALYSIS 1948年1月~2001年2月1000~100 hPa的高度场资料研究全球纬圈平均大气环流的变化。EOF1显示全球纬圈平均大气高度场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呈明显的反向变化,这一变化特点解释了总方差的一半左右。从时间系数上看,近53年低纬度高度上升,高纬度高度下降。这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流层中纬度西风有明显的加强趋势。与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变化比较证明这种大气环流的变化与全球平均地面气温的变化有显著的相关。用观测海温强迫运行大气环流模式积分两个50年(1900~1950年和1950~1999年),EOF1与再分析资料所得的EOF1特征十分相似,解释的方差大小也基本一致。伴随着近20年的全球气温的剧烈上升,低纬度高度场升高,高纬度高度场降低,两个半球中纬度西风显著加强成为全球大气环流变化的最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全球纬圈平均环流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纬圈平均大气高度场 环流模式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沙、南沙海域珊瑚生长的潜在威胁 被引量:6
20
作者 时小军 刘元兵 +1 位作者 陈特固 余克服 《热带地理》 2008年第4期342-345,368,共5页
利用近50年来西沙、南沙海域SST及全球温度资料,分析西沙、南沙海域SST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得出,西沙、南沙海域年均SST的增温率分别为(0.0214-0.004)℃/a(1961—2007年)和(0.016±0.002)℃... 利用近50年来西沙、南沙海域SST及全球温度资料,分析西沙、南沙海域SST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得出,西沙、南沙海域年均SST的增温率分别为(0.0214-0.004)℃/a(1961—2007年)和(0.016±0.002)℃/a(1950—2007年),均高于全球温度的增温率[(0.012±0.001)℃/a,1950—2007年];西沙最热月6月份SST增温率高达(0.026±0.004)℃/a(1961—2007年),南沙最热月5月份SST增温率也达(0.011±0.003)℃/a(1950—2007年);并且西沙、南沙海域SST与全球温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意味着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预计到2030年西沙6月份SST将达30.6~31.3℃,南沙5月份SST将达30.3-30.8℃;到2050年西沙6月份SST将达31.0~32.3℃,南沙5月份SST将达30.6-31.4℃。依据珊瑚白化的温度上限(31℃),推测2030后,西沙、南沙海域将很有可能频繁地发生珊瑚白化现象,这对珊瑚生长极为不利。虽然珊瑚可能会调整自身以适应全球变暖,但采取一定的人为干预措施加以保护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SST 珊瑚 西沙 南沙群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