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硅酸盐岩化学风化—二氧化碳消耗定量模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白洁 郑栋宇 +2 位作者 侯明才 陈安清 马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0-474,共15页
硅酸盐岩通过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去除大气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在风化产物或海洋碳酸盐岩中,是影响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的要素之一。定量计算全球硅酸盐岩通过风化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是了解地球现今与过去气候变化的关键。作者... 硅酸盐岩通过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去除大气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在风化产物或海洋碳酸盐岩中,是影响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的要素之一。定量计算全球硅酸盐岩通过风化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是了解地球现今与过去气候变化的关键。作者系统调研了5个硅酸盐岩化学风化—二氧化碳消耗定量模型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计算公式以及各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以最新的Celine模型所计算得出的二氧化碳消耗量为参考标准,对比了各模型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现有模型估计全球硅酸盐岩化学风化的二氧化碳消耗量为69~169 Tg/yr,其中各模型的主要参数包括气候(温度、径流)与岩性,次要参数包括构造隆升、火山与植物作用等。在未来探索硅酸盐岩化学风化所消耗二氧化碳的定量计算中,应考虑更多控制作用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将这些定量模型推广应用于深时地球古气候重建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岩化学风化 二氧化碳消耗定量模型 全球碳循环 气候变化 气候重建
下载PDF
基于国际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模式数据评估中国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天航 廖宏 +1 位作者 常文渊 刘瑞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2-1260,共19页
目前气候模式对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模拟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多模式对比有助于定量评估不确定范围。国际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ACCMIP)旨在评估当前模式对短... 目前气候模式对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模拟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多模式对比有助于定量评估不确定范围。国际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ACCMIP)旨在评估当前模式对短寿命大气成分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的模拟能力。基于7个ACCMIP模式模拟的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浓度,我们评估了中国区域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和不确定性范围。结果显示,中国区域沙尘气溶胶年排放总量为215±163 Tg a^(-1),区域年均地表浓度为41±27μg m^(-3),柱浓度为9±4 kg m^(-2),光学厚度为0.09±0.05。中国区域年均沙尘气溶胶产生的大气顶短波、长波和总辐射强迫分别为-1.3±0.8 W m^(-2)、0.7±0.4W m^(-2)和-0.5±0.7 W m-2;地表短波、长波和总的辐射强迫值为-1.5±1.0 W m^(-2)、1.8±0.9 W m^(-2)和0.2±0.2 W m^(-2)。沙尘气溶胶长波辐射强迫对沙尘浓度的垂直分布敏感。高层沙尘气溶胶浓度越大,其在大气顶产生更强的正值长波辐射强迫。然而,沙尘气溶胶短波辐射强迫主要受整层沙尘柱浓度控制,对沙尘浓度的垂直分布较不敏感。本文结果可为中国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ACCMIP) 中国 沙尘溶胶 直接辐射强迫
下载PDF
海洋生物气溶胶增加可能导致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的模型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高军 陈骏 +2 位作者 季峻峰 盛雪芬 李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整合海洋碳、锶、锇同位素记录的地球化学元素循环模型表明,晚新生代大陆化学风化通量随着全球物理侵蚀的增强而升高,促使更多的营养元素磷输入到海洋中,引起海洋生物生产力的爆发,而浮游生物产生大量的二甲基硫最终导致海洋上空的大气... 整合海洋碳、锶、锇同位素记录的地球化学元素循环模型表明,晚新生代大陆化学风化通量随着全球物理侵蚀的增强而升高,促使更多的营养元素磷输入到海洋中,引起海洋生物生产力的爆发,而浮游生物产生大量的二甲基硫最终导致海洋上空的大气气溶胶浓度急剧上升。气溶胶浓度增加一方面会增加云的覆盖率和反射率,据初步估计,该效应导致距今7Ma内地表接收的太阳能减少了16.5Wm-2,相当于全球平衡温度降低13℃;另一方面会抑止云层的降水效能,有利于水汽向高纬地区传输并形成降雪,最终促进两极冰盖生长,从而驱动新生代晚期全球性的气候变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模型 风化 生物生产力 溶胶 新生代变冷
下载PDF
用零维能量平衡气候模型分析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辛国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5-382,共8页
将大气短波吸收系数的增加量假设为晴空大气反照率的增加量的线性函数,综合考虑云对能量传输的调节及其与地气系统之间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利用零维能量平衡模型分析了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大气气溶胶含量增加可能... 将大气短波吸收系数的增加量假设为晴空大气反照率的增加量的线性函数,综合考虑云对能量传输的调节及其与地气系统之间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利用零维能量平衡模型分析了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大气气溶胶含量增加可能引发的气候变化主要是(1)大气温度升高,地表感热输送和蒸发潜热减少,这会引起全球干旱;(2)气溶胶使地面升温还是降温,主要依赖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和晴空大气的反照率,地表反照率反馈机制使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气候效应 气候模型 能量平衡
下载PDF
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第二次气溶胶表征实验(ACE—2)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7-208,共2页
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第二次气溶胶表征实验(ACE—2)北大西洋区域的气溶胶表征实验(即ACE-2)是由国际全球大气化学(IGAC)计划署协调组织的第二次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大型实验,为在全球气候模式中考虑气溶胶作用提供... 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第二次气溶胶表征实验(ACE—2)北大西洋区域的气溶胶表征实验(即ACE-2)是由国际全球大气化学(IGAC)计划署协调组织的第二次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大型实验,为在全球气候模式中考虑气溶胶作用提供必要资料,减少气溶胶气候强迫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表征 实验 化学 全球计划
下载PDF
硫酸盐气溶胶直接和间接辐射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吴涧 蒋维楣 +1 位作者 刘红年 汤剑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将大气化学模式引入到区域气候模式中 ,实现同步计算大气化学成分和气象要素 ,以中国地区 1994年 1、4、7、10月为研究对象 ,模拟了 4个月的气候变化 ,通过分析发现 :硫酸盐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都使大气顶产生负的辐射强迫 ,使... 将大气化学模式引入到区域气候模式中 ,实现同步计算大气化学成分和气象要素 ,以中国地区 1994年 1、4、7、10月为研究对象 ,模拟了 4个月的气候变化 ,通过分析发现 :硫酸盐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都使大气顶产生负的辐射强迫 ,使地面气温下降 ;间接效应的引入加剧了辐射强迫和地面降温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效应 模拟 化学模式 硫酸盐 溶胶 顶辐射强迫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化学
下载PDF
中国地区硫酸盐气溶胶的第一间接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体健 李树 +2 位作者 庄炳亮 沈凡卉 刘刚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0-740,共11页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对流层大气化学模拟(TACM)耦合,建立区域气候化学模拟系统(RegCCMS),用以模拟中国地区硫酸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硫酸盐气溶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山东...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对流层大气化学模拟(TACM)耦合,建立区域气候化学模拟系统(RegCCMS),用以模拟中国地区硫酸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硫酸盐气溶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山东等地,秋冬季浓度较高而夏季浓度较低。1月份浓度最高值中心在四川,最高达到50μg/m3,而7月则出现在河南等地,浓度最高达10μg/m3。1、4、7、10月硫酸盐气溶胶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80、-2.75、-3.43、-1.83 W/m2,局部地区可达-12 W/m2。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盐气溶胶的第一间接效应引起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在不同季节和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溶胶 第一间接辐射强迫 间接气候效应 区域气候 化学
下载PDF
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 被引量:19
8
作者 庄炳亮 王体健 李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5-1104,共10页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TACM)耦合,建立区域气候化学模拟系统(RegCCMS),用以模拟研究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利用RegCCMS模式对2003年1月和7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我国黑碳...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TACM)耦合,建立区域气候化学模拟系统(RegCCMS),用以模拟研究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利用RegCCMS模式对2003年1月和7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我国黑碳气溶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北、山东等地,1月份浓度最高值中心在四川,达到4μg.m-3;而在7月则出现在华中地区,高值中心值为3.5μg.m-3。地面浓度的季节差异不是很明显。1月和7月由黑碳气溶胶所造成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389 W.m-2和-1.18 W.m-2,局部地区达到-4^-4.5 W.m-2。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考虑黑碳气溶胶的第一间接气候效应后,使得近地面气温下降,降水减少,1月变化的平均值分别为-0.025K和-0.0027 mm.d-1,7月变化的平均值分别为-0.16K和-0.095 mm.d-1,在不同季节和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溶胶 第一间接辐射强迫 第一间接气候效应 区域气候 化学
下载PDF
一个区域气候-化学耦合模式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体健 谢旻 +1 位作者 高丽洁 杨浩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1-727,共17页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 2和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TACM相耦合 ,建立了一个区域气候 -化学模式系统 (RegCCMS) ,主要用于对流层臭氧和硫酸盐气溶胶的时空分布、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研究 .利用 2 0 0 0年 7月NCEP再分析资料和RegCCMS模拟了东亚...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 2和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TACM相耦合 ,建立了一个区域气候 -化学模式系统 (RegCCMS) ,主要用于对流层臭氧和硫酸盐气溶胶的时空分布、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研究 .利用 2 0 0 0年 7月NCEP再分析资料和RegCCMS模拟了东亚地区夏季对流层臭氧和硫酸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 ,估计了相应的辐射强迫以及对近地面气温变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我国夏季对流层臭氧和硫酸盐的月均最大地面浓度分别为 1 2 5× 1 0 - 9和 8μg/m3.对流层臭氧的平均辐射强迫为 0 .3 9W /m2 ,硫酸盐气溶胶的平均直接辐射强迫为 - 0 .92W /m2 ,两者皆在西南、华南和华中地区出现极值中心 .硫酸盐气溶胶的平均间接辐射强迫为 - 0 .2W /m2 ,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相对较强 .在局部地区 ,对流层臭氧和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高于IPCC( 2 0 0 1 )报导值 .总体而言 ,对流层臭氧可能导致的增暖效应明显弱于硫酸盐气溶胶的冷却效应 ,因此 ,净辐射强迫为负值 ,两者的综合效应造成近地面平均气温下降 - 0 .2℃ .西南地区降温较为明显 ,最大幅度达到 - 0 .5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化学 耦合模式 对流层臭氧 硫酸盐溶胶
下载PDF
人为硫酸盐气溶胶对气候的直接强迫:一个世纪后看Arrhenius模型
10
作者 Robert J.Charison 乔劲松 王普才 《人类环境杂志》 1997年第1期25-31,共7页
所谓的"温室气体",或者如Arrhenius所称的"hothouse"气体,并不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唯一影响辐射的物质。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凝结小粒子构成的"气溶胶"除了对红外辐射有一小部分吸收外,还对气候有很严重的... 所谓的"温室气体",或者如Arrhenius所称的"hothouse"气体,并不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唯一影响辐射的物质。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凝结小粒子构成的"气溶胶"除了对红外辐射有一小部分吸收外,还对气候有很严重的影响。形成工业地区烟和霾的粒子有两种产生源:燃烧释放的烟和大气化学反应生成物,例如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气溶胶对地球热平衡的直接作用是将太阳辐射反射出去,其间接作用是作为云的凝结核。增加这些凝结核会导致云反射率的增加,这是Arhenius 曾讨论过的一个很重要的气候决定因子。此外,气溶胶还可以影响云的生命期,从而影响地球云盖量——Arrhenius提到的"云况"(nebulosity)。一个附加的直接影响是不管在晴天或有云天气下,气溶胶中的黑色煤烟都对光有吸收作用。尽管对于气溶胶的这些影响的定量估计只是在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对其在气候中的作用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观测,尤其是对古代强火山爆发后出现大尺度降温的观测。有趣的是其中的一些较早的关键性研究也是在瑞典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Angstrom和Bergeron的工作。当前的看法是:人为气溶胶有冷却作用,但其全球平均意义下的作用与人为温室气体的影响相比是比较小的,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差别。所以这两种作用没有简单的对消效应。木文将回顾气溶胶对气候直接影响的认识和定量研究的发展历史。重点放在定量研究温室气体和人为硫酸盐气溶胶影响的类似方法的比较上,因为这两项研究都是从瑞典发展起来的,虽然它们距今几乎有一个世纪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henius模型 溶胶 硫酸盐溶胶 气候
下载PDF
沙尘表面非均相化学过程的气候效应的初步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红年 蒋维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7-422,共6页
建立了一个包含地表起尘机制的尘粒表面非均相化学模式 ,并与区域气候———大气化学模式系统连接 .研究了沙尘气溶胶表面的非均相过程对大气中一些重要微量成分浓度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气候效应 .结果表明 ,非均相过程使得二氧化硫和臭... 建立了一个包含地表起尘机制的尘粒表面非均相化学模式 ,并与区域气候———大气化学模式系统连接 .研究了沙尘气溶胶表面的非均相过程对大气中一些重要微量成分浓度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气候效应 .结果表明 ,非均相过程使得二氧化硫和臭氧的浓度降低 ,硫酸盐浓度增加 ,年平均硫酸盐积分浓度增加 2 6mg m2 ;在部分地区非均相过程使二氧化氮浓度降低 ,而在另外一些地区 ,则使二氧化氮浓度增加 .1 ,4 ,7,1 0月四个月硫酸盐浓度增加造成的辐射强迫最大值分别为 - 0 .2 4 ,- 1 .0 ,- 2 .0 ,- 0 .6W m2 ,全区域年平均辐射强迫为 - 0 .0 33W m2 .四个月最大降温分别可达 0 .1 6 ,0 .35 ,0 .5 ,0 .4 8K ,年平均降温 0 .0 2 1K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溶胶 非均相化学 辐射强迫 气候模式 气候效应
下载PDF
大气化学研究进展——臭氧、气溶胶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2
作者 马鹏里 张强 +1 位作者 杨兴国 王润元 《干旱气象》 2003年第4期66-70,共5页
大气化学是大气科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开始研究,但是真正发展则以1929年对大气臭氧的观测和对平流层臭氧光化学的理论研究为契机。现阶段大气化学的研究许多事实和现象还不清楚,尤其是关于一些大气微量成分的源、... 大气化学是大气科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开始研究,但是真正发展则以1929年对大气臭氧的观测和对平流层臭氧光化学的理论研究为契机。现阶段大气化学的研究许多事实和现象还不清楚,尤其是关于一些大气微量成分的源、汇和时空分布,它们的迁移、输送和全球循环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观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臭氧 溶胶 迁移 输送 全球循环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未来地表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游松财 Kiyoshi Takahashi Yuzuru Matsuoka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本文应用改进的水分平衡模型研究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未来地表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 :基于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模拟所得的地表径流变化在空间上有差异 ,总体上 ,中国未来的地表径流将增加 ;长江上游地区的地表径流春季下降但在夏季... 本文应用改进的水分平衡模型研究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未来地表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 :基于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模拟所得的地表径流变化在空间上有差异 ,总体上 ,中国未来的地表径流将增加 ;长江上游地区的地表径流春季下降但在夏季增加 ,而下游地区的则相反 ,夏季径流下降而春季径流剧增 ;气溶胶对地表径流变化方面有影响 ,但在各个气候变化情景下缺乏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表径流 水分平衡模型 溶胶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全球人为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资料及其光学厚度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立盛 石广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67-74,共8页
简单介绍了两种不同化学输送模式及其输出的硫酸盐和 /或烟尘气溶胶资料 ,初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同时 ,在广泛搜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给出了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在整个太阳光谱 0 2~ 40 μm波段内共 72个间隔上的复折射指数资... 简单介绍了两种不同化学输送模式及其输出的硫酸盐和 /或烟尘气溶胶资料 ,初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同时 ,在广泛搜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给出了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在整个太阳光谱 0 2~ 40 μm波段内共 72个间隔上的复折射指数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其整层光学厚度的全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无论是地理分布还是数值大小均基本合理。结合上述资料及计算结果 ,初步建立了一个全球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资料库 ,该库对化学输送模式、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的研究都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厚度 溶胶 分布特征 气候效应 资料 辐射强迫 全球 烟尘 硫酸盐 输送
全文增补中
东亚海盐气溶胶时空分布及其直接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颖 王体健 +2 位作者 庄炳亮 廖镜彪 殷长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51-1561,共11页
在耦合的区域气候化学模式Reg CCMS中增加了海盐的起盐机制,并引入海盐的光学参数,使之能够模拟海盐气溶胶浓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直接气候效应,研究了2006年四季(以1,4,7和10月为代表)东亚海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直接辐射强迫及其直接气... 在耦合的区域气候化学模式Reg CCMS中增加了海盐的起盐机制,并引入海盐的光学参数,使之能够模拟海盐气溶胶浓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直接气候效应,研究了2006年四季(以1,4,7和10月为代表)东亚海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直接辐射强迫及其直接气候效应。结果表明,东亚海域海盐气溶胶年平均浓度达14.69μg·m-3,冬季为26.27μg·m-3,夏季为7.59μg·m-3;海盐气溶胶高值中心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值中心主要在南海,夏季在黄海。晴空条件下该区域年平均海盐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在大气顶达-2.35 W·m-2,在有云条件下达-1.17 W·m-2。海盐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导致海岛及沿海陆地降温,其中在7月和1月台湾降温分别为-0.1094 K和-0.0083 K,沿海陆地则分别为-0.1330 K和-0.0142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溶胶 直接辐射强迫 直接气候效应 区域气候化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英南 薛丽坤 +3 位作者 陈天舒 申恒青 李红 王文兴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1-632,共12页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observation-based model)作为分析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深度挖掘大气综合观测数据以及全面认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推进OBM在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升PM_(2.5)和臭氧(O...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observation-based model)作为分析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深度挖掘大气综合观测数据以及全面认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推进OBM在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升PM_(2.5)和臭氧(O_(3))协同防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梳理了OBM结构和内置大气化学机制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应用OBM解析O_(3)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机制及其他活性成分化学机制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OBM结构和内置大气化学机制在不断更新,使OBM由最初用于O_(3)生成机制的研究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大气化学全过程分析工具,为我国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是,OBM自身结构的局限性、我国尚未掌握OBM核心技术以及可利用的观测数据仍有限等原因制约了OBM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大气化学过程解析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模型,充分发挥OBM的优势;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OBM运行系统和大气化学机制;建立有代表性的区域监测网络为OBM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综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化学机制 区域大复合污染 环境空臭氧 二次溶胶
下载PDF
1750年以来的全球平均气候强迫与温度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Peter R.Rowntree 易海涛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31,共12页
估计了1750年以来认为在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的主要辐射强迫。这些分析强调了生物圈CO2释放和甲烷增加在20世纪初期以前所起的作用。在20世纪中叶以前,化石燃料燃烧所起的作用较小,因为相同来源的硫酸盐气溶胶抵消了其中... 估计了1750年以来认为在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的主要辐射强迫。这些分析强调了生物圈CO2释放和甲烷增加在20世纪初期以前所起的作用。在20世纪中叶以前,化石燃料燃烧所起的作用较小,因为相同来源的硫酸盐气溶胶抵消了其中CO2的影响。文章表明,通过合理估计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火山气溶胶的贡献,简单的箱式扩散气候模式可模拟实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诸多特征,就象根据冰川数据和仪器记录数据所作的估计一样。模式不包括太阳辐射强度本身的变化,也不包括此时期内气候的内部振动,后者在最近的研究中被认为是必要的,但是包括了其他研究所忽略的火山气溶胶的作用。对火山气溶胶强迫作了三种不同的估计。虽然考虑火山气溶胶后改善了模式对观测资料的拟合,但检验分析表明,并无任何一种估计更为明显地优越。温度记录表现出与三维模式所得到的气候敏感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强迫 溶胶 全球温度 扩散模式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第11章 云物理、气溶胶和气溶胶化学100年进步 被引量:1
18
作者 索尼娅·克雷登威斯 MARKUS PETTERS +2 位作者 ULRIKE LOHMANN 张定媛(编译) 田晓阳(编译) 《气象科技进展》 2019年第S01期159-171,共13页
本章回顾了云核发现的历史及其对云微物理学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包括John Aitken、Sir John Mason、Hilding Kohle、Christian Junge、Sean Twomey和Kenneth Whitby在内的先驱为该领域奠定了基础。通过他们和其他很多学者的贡献,近一百年... 本章回顾了云核发现的历史及其对云微物理学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包括John Aitken、Sir John Mason、Hilding Kohle、Christian Junge、Sean Twomey和Kenneth Whitby在内的先驱为该领域奠定了基础。通过他们和其他很多学者的贡献,近一百年来,在理解大气气溶胶的来源、演变和组成、颗粒物与大气水蒸气的相互作用以及云微物理过程方面取得了快速的进展。测量能力和理论理解方面的重大突破阐明了云凝结核和冰核颗粒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塑造云微物理性质和形成降水中所起的作用。尽管取得了这些进步,但对云的形成和演化的影响尚未全部得到解决。在未来的气候预测中,气溶胶-云的相互作用对气候系统产生的辐射强迫仍然是一个无法接受的巨大不确定因素。对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过程尺度的理解仍不足以支持技术减缓策略,例如人工影响天气或加速地球系统范围内温度和天气形势变化的地球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化学 气候系统 人工影响天 测量能力 不确定因素 气候预测 云凝结核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及酸雨的历史和未来预测──利用北极冰核进行的研究
19
作者 綦文正 《世界环境》 1994年第3期17-19,共3页
全球气候变化及酸雨的历史和未来预测──利用北极冰核进行的研究ChangeofGlobalClimate,HistoryofAcidRainandFuturePrediction──StudyonArcticIceNu... 全球气候变化及酸雨的历史和未来预测──利用北极冰核进行的研究ChangeofGlobalClimate,HistoryofAcidRainandFuturePrediction──StudyonArcticIceNucleus¥AkiraKuto;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未来预测 北极冰 酸雨 冰层厚度 分析技术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冰核 溶胶 降雨量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的监测
20
作者 周国梅 《世界环境》 1994年第4期15-17,共3页
全球气候变化的监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DetectionofGlobalClimateChange¥Abstract:Inrecentyearsconsiderableefforthasbeendevoted... 全球气候变化的监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DetectionofGlobalClimateChange¥Abstract:Inrecentyearsconsiderableefforthasbeendevotedtotheidentifica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海洋表面温度 温室 珊瑚礁 温度记录 北半球 厄尔尼诺 监测 硫酸盐溶胶 观测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