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静脉导线拔除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结果
1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6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吴寸草 何金山 周旭 王龙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目的:评估没有起搏指征的静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TV-ICD)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TLE后再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 目的:评估没有起搏指征的静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TV-ICD)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TLE后再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统计并分析TLE指征、S-ICD植入适应证、除颤阈值(DFT)测试、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共有11例TV-ICD患者在TLE后接受了S-ICD植入,男性8例,中位年龄56(44,65)岁。TLE的指征为感染和导线功能障碍。ICD二级预防的有9例患者,最常见的植入原因是离子通道疾病(5例)。S-ICD的手术时间为51(48,58)min,未发现围术期并发症。8例患者进行了DFT测试,全部成功。在中位30(9,39)个月的随访中,2例患者共发生6次适当的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包括不适当的治疗、无效治疗、感染、导线故障和死亡。结论:本研究为S-ICD作为TV-ICD移除后的替代提供了依据。TLE后植入S-ICD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经静脉导线拔除
下载PDF
1例Brugada综合征病人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的护理
2
作者 鹿廷廷 马先莉 +2 位作者 彭艳利 王硕 尚彤彤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1期2075-2079,共5页
1例Brugada综合征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围术期给予病人精准化护理,术前重点加强电风暴的应急准备和心理护理,预防因Brugada综合征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性猝死(SCD),为病人赢得手... 1例Brugada综合征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围术期给予病人精准化护理,术前重点加强电风暴的应急准备和心理护理,预防因Brugada综合征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性猝死(SCD),为病人赢得手术时机,同时帮助病人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医护配合确保病人安全;术后给予生命体征观察、活动指导及切口护理等。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成功植入S-ICD,无医疗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护理
下载PDF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放电的原因和机制
3
作者 承燕 王如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4-328,334,共6页
过度感知心内信号(T波、P波、F波、f波或U波)、QRS波群多重计数、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过快、肌电干扰、空气滞留、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故障、心肺复苏、体外电磁干扰、Sense-B噪声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探测到的频率到达除颤区,发生全... 过度感知心内信号(T波、P波、F波、f波或U波)、QRS波群多重计数、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过快、肌电干扰、空气滞留、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故障、心肺复苏、体外电磁干扰、Sense-B噪声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探测到的频率到达除颤区,发生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不恰当放电。发生不恰当放电后,建议程控重新调整参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需要调整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器,或是植入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恰当放电 机制 过度感知
下载PDF
全皮原汁速食绿豆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先汉 张莉 +1 位作者 夏富生 崔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4-105,共2页
介绍了一种全皮原汁速食绿豆的研制过程。通过对影响产品品质的若干因素的试验研究,得到了较优的工艺条件。保留绿豆皮和煮豆的原汁汤是本工艺的两大特点。与无皮速食绿豆相比,本工艺研制的全皮速食绿豆用水冲饮时,其口感与风味更贴近... 介绍了一种全皮原汁速食绿豆的研制过程。通过对影响产品品质的若干因素的试验研究,得到了较优的工艺条件。保留绿豆皮和煮豆的原汁汤是本工艺的两大特点。与无皮速食绿豆相比,本工艺研制的全皮速食绿豆用水冲饮时,其口感与风味更贴近家常原汁绿豆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皮原汁速食绿豆 产品品质 生产工艺 方便食品
下载PDF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君 李毅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8期520-523,共4页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于1980年由Mirowski等首次植入人体并应用于临床,30多年来,ICD技术不断进步,功能日臻完善。同时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ICD可以有效终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生,如今ICD...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于1980年由Mirowski等首次植入人体并应用于临床,30多年来,ICD技术不断进步,功能日臻完善。同时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ICD可以有效终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生,如今ICD已经广泛应用于SC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目前,绝大多数的ICD植入都采用经静脉电极导线系统,通过外周静脉将电极导线置入右心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房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全皮下置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前QRS-T形态筛查对双心室起搏反应性的预测研究
6
作者 安学志 张萍 +4 位作者 陈游州 丁立刚 金汉 赵兴山 华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812-817,830,共7页
目的:研究全皮下置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术前心电图QRS-T形态模板匹配筛查(TMS)对于双室起搏患者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P/CRTD)置入的患者共55例,利用TMS... 目的:研究全皮下置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术前心电图QRS-T形态模板匹配筛查(TMS)对于双室起搏患者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P/CRTD)置入的患者共55例,利用TMS对患者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置入术前和术后进行S-ICD两种体位三个向量下的心电图描记和筛查,统计TMS通过率。在CRT置入后第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TMS通过与未通过患者的CRT的反应率。结果:所有患者在CRT置入术前,自身心律时均未通过TMS筛查,39例患者(70.9%)在双室起搏状态下通过TMS筛查。TMS通过组中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低于TMS未通过组(7.7%vs.43.8%,P=0.004)。6个月随访时,TMS通过组有反应和超反应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通过组(有反应:31/36(86.1%)vs.5/16(31.3%),P<0.001;超反应:9/39(23.1%)vs.1/16(6.3%),P=0.026)。三个向量均通过的患者超反应比率高于另外两组(3向量vs.2向量,P=0.018;3向量vs.1向量,P=0.003)。基线时较小的LVEDD、LAD以及双室起搏通过TMS筛查是CRT有反应的预测因素。结论:双室起搏模式下通过TMS的患者CRT置入后更易有反应及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皮下置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模板匹配筛查
下载PDF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鲁仲巧 范洁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301-304,共4页
室性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室节律或频率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起相应临床事件的一类疾病。因其发作突然、进展迅速,已成为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准确地识别和终止室性心律失常发... 室性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室节律或频率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起相应临床事件的一类疾病。因其发作突然、进展迅速,已成为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准确地识别和终止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但其操作复杂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一种不侵入血管及心脏的新型心律转复除颤系统,具有与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相当或更佳的治疗效果;且其操作相对简单,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现就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全皮原位回植在四肢创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福猷 钟汉柱 黄炳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66-166,共1页
随着工交事业的发展,因公伤及车祸致四肢外伤中,出现皮肤撕脱伤的病例不少。在急诊手术中应给予妥善处理。我院1991年4月~1992年10月,采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全皮回植治疗皮肤剥脱伤11例,其中9例为大面积皮肤剥脱伤,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四肢 损伤 全皮原位回植 血管网
下载PDF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治宇 华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1期8-10,共3页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是近年来器械治疗的一大进展。因其无需静脉植入除颤导线,可避免静脉导线相关的一些并发症,但局限为没有起搏功能。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综述 并发症
下载PDF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志成 李小明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95-99,共5页
传统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可通过终止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虽然其急救能力强,但存在手术操作过程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不足。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系统,由于其非血管侵入的特性,大大减少了围手术期和... 传统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可通过终止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虽然其急救能力强,但存在手术操作过程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不足。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系统,由于其非血管侵入的特性,大大减少了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多个大型前瞻性非随机实验结果均显示其与经静脉植入型除颤器具有类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仅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等获得性疾病,亦适用于遗传性心脏病患者,目前正成为指南推荐的另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起搏器 遗传性心脏病
下载PDF
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婉芝 周漪琪 刘苑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35期76-76,78,共2页
目的探讨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电除颤、心肺复苏术后幸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我院2例恶性心律失常电除颤、心肺复苏术后幸存患者在经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治疗后进行密切观察... 目的探讨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电除颤、心肺复苏术后幸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我院2例恶性心律失常电除颤、心肺复苏术后幸存患者在经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治疗后进行密切观察、正确护理,分析总结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结果2例患者手术成功,通过全面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预后产生积极作用。结论因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仍在国内处于初期应用阶段,现有的临床资料较少,尚缺乏长期的随访数据。预期术后相关并发症,通过严密观察患者尽早识别术后并发症并给予有效护理,是护士一线护理和干预的关键工作,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 术后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全皮原位再植2例
12
作者 张保初 时和同 《今日应用医学》 1998年第2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真皮下血管网保留 全皮原位再植 植皮术 皮肤缺损
下载PDF
4例全皮下植入式心转复律除颤器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13
作者 梁贵明 冼金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33-136,共4页
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心脏性猝死主要的原因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时有效地除颤和电复律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总结4例全皮下植入式心转复律除颤器植入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通... 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心脏性猝死主要的原因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时有效地除颤和电复律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总结4例全皮下植入式心转复律除颤器植入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通过熟练、准确的配合及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导管室护士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者满意度。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满意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皮下植入式心转复律除颤器植入术 导管室 护理 手术配合
下载PDF
1例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14
作者 唐文婧 《全科护理》 2019年第2期252-254,共3页
1例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给予有效的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医护患三方面有效配合、术后给予生命体征观察及切口护理,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病人术前焦虑和恐惧等心理明... 1例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给予有效的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医护患三方面有效配合、术后给予生命体征观察及切口护理,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病人术前焦虑和恐惧等心理明显缓解,术中能较好地配合,成功植入S-ICD,提高了病人术后治疗的依从性,无医疗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起搏参数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心律失常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护理
下载PDF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全皮原位移植治疗大面积皮肤剥脱伤
15
作者 凤晓翔 吕建军 吕波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第3期366-367,共2页
目的:介绍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全皮原位移植的方法治疗大面积皮肤剥脱伤。方法:对44例皮肤剥脱面积在100~2500cm2的患者,以该术式治疗。结果:经6~24月随访,优26例,良10例,中4例,差2例。结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全皮移植是... 目的:介绍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全皮原位移植的方法治疗大面积皮肤剥脱伤。方法:对44例皮肤剥脱面积在100~2500cm2的患者,以该术式治疗。结果:经6~24月随访,优26例,良10例,中4例,差2例。结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全皮移植是一种较新的植皮方法。正确掌握后,操作相对简单,皮肤成活率高,并且皮肤的颜色、功能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下血管网 全皮移植 皮肤剥脱伤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年除颤导线拔除及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一例
16
作者 曾光 李支娣 +3 位作者 张晶 邹卓艺 王审 何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患者男性,61岁。除颤器植入十余年后因电池耗竭、导线磨损,先后予以更换除颤器及新植入一根除颤导线,后出现囊袋感染,充分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顺利拔除三根导线,再次完善术前评估无需抗心动过速起搏及起搏治疗,遂改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 患者男性,61岁。除颤器植入十余年后因电池耗竭、导线磨损,先后予以更换除颤器及新植入一根除颤导线,后出现囊袋感染,充分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顺利拔除三根导线,再次完善术前评估无需抗心动过速起搏及起搏治疗,遂改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出现不恰当电击进行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囊袋感染 导线拔除 不恰当放电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原文传递
全皮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联合心房颤动一站式治疗限制型心肌病一例
17
作者 姚娟 优里吐孜·阿地里 +2 位作者 高洁 燕建峰 方舒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4期346-348,共3页
患者女性,31岁,反复心悸、气短并意识丧失一次,诊断为限制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心耳血栓、心室颤动(心肺复苏后)。针对特殊病例,给予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全皮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联... 患者女性,31岁,反复心悸、气短并意识丧失一次,诊断为限制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心耳血栓、心室颤动(心肺复苏后)。针对特殊病例,给予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全皮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联合房颤一站式(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稳定,无房颤发作,随访S-ICD参数正常,左心耳封堵器位置正常,未见血栓及无残余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限制型心肌病 慢性心功能不全 全皮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左心耳封堵
原文传递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的学习曲线构建
18
作者 董震宇 穆耶赛尔·玉苏普 +3 位作者 芦颜美 李耀东 周贤惠 汤宝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构建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的学习曲线。方法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单一术者连续植入S-ICD的患者资料, 将病例按手术先后编号, 评估手术时间变化, 并利用累计和分析法(CUSUM方法... 目的构建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的学习曲线。方法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单一术者连续植入S-ICD的患者资料, 将病例按手术先后编号, 评估手术时间变化, 并利用累计和分析法(CUSUM方法)构建学习曲线, 分析曲线达峰所需例数。结果共纳入由单一术者完成的64例患者, 年龄(57.00±14.81)岁, 年龄范围为11~85岁, 其中男49例(76.56%, 49/64)。手术时间随例数增加呈下降趋势, 手术时间从前32例患者的54.03 min减少到后32例患者的40.72 min。对CUSUM进行拟合曲线分析后, 拟合方程:CUSUM(n)=44.35+27.28n+(-0.911 8n^(2))+0.011 22n^(3)+(-0.000 046 23n^(4))(n为手术例数), 在第23例时拟合曲线达到顶点。对非肥胖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 拟合方程:CUSUM(n)=56.02+20.08n+(-0.849 7n^(2))+(0.008 783n^(3))(n为手术例数), CUSUM拟合曲线在第17例时即达到顶点。结论术者可以通过较少病例掌握S-ICD植入技术, 肥胖是手术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性猝死 预防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中国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1
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王景峰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76-389,共14页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心脏性猝死的有效防治手段之一,其术前筛选、植入术式等与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同。为规范与推广S-ICD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心脏性猝死的有效防治手段之一,其术前筛选、植入术式等与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同。为规范与推广S-ICD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共同组织了多名国内该领域知名专家,就S-ICD的发展历程、适应证、术前筛选及准备、植入流程、并发症及处理、程控和随访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颤器 植入型 全皮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指南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束支起搏后植入全皮下心脏转复除颤器的可行性筛查
20
作者 曹泽众 陈鑫敏 +5 位作者 秦朝彤 薛思源 吴雨晴 胡耿维 邹建刚 侯小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左束支起搏(LBBP)后植入全皮下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分别在LBBP术后2天内和术后6个月左右使用自动筛查工具进行S-ICD的植入前合格性筛查,每次筛查分...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左束支起搏(LBBP)后植入全皮下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分别在LBBP术后2天内和术后6个月左右使用自动筛查工具进行S-ICD的植入前合格性筛查,每次筛查分别在自身完全性左束支阻滞非起搏模式、单纯LBBP模式、自身右束支下传与LBBP融合三种模式下进行;对于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导线的患者,增加左束支与左室同步起搏模式筛查。每种模式均在坐位和卧位两种体位下进行筛查,至少有一个感知向量在两种体位下通过筛查认为该模式通过筛查。统计不同模式下的通过向量个数和筛查通过率。结果共纳入31例患者,年龄(68.0±8.3)岁,其中男性18例(56.1%)。14例植入带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CRT-D),17例植入不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包括13例植入DDD,4例植入CRT-P)。在术后的第一次筛查中,31名患者四种模式下筛查通过率分别为45.5%、87.1%、90.9%和100.0%(P<0.001);平均通过的向量个数为0.64±0.90、1.52±0.85、1.45±0.80、1.00±0.00(P=0.002);但LBBP参与的3种起搏模式之间筛查通过率及平均通过的向量个数无统计学差异。31例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筛查,带有除颤器和不带除颤器的两组病人初次筛查通过率分别为92.9%和82.4%,平均通过向量个数为1.43±0.76和1.59±0.94;6个月后复查通过率分别为100%和94.1%,平均通过向量个数2.00±0.78和2.00±0.87,两组病人两次筛查结果均未见差异,均保持较高的筛查通过率。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LBBP后植入S-ICD有较高的筛查通过率,或可作为初始未植入除颤器患者的补充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左束支起搏 心源性猝死 全皮下心脏转复除颤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